?

時光飛逝是怎么一回事

2024-04-16 05:52彭薇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24年4期
關鍵詞:大腦時光記憶

彭薇

不知不覺,新的一年過去了三個月?!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孔子用這句話形容時間的流逝,感慨世事變化之快。日升月落、寒來暑往,中國人對時間的理解有自己的邏輯。時間是怎樣詩意般的存在?從科學認知來看,時間的流逝又講述了哪些規律?

對時間的浪漫表達

時間是什么?它是個概念,看不見、摸不著,卻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一個人從出生到終老,都與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教授蕭放認為,中國人的時間感知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都經歷了自然時間向社會時間的轉變。但中國有著悠久的農業傳統,依賴自然條件的農業生活,使得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有著濃厚的自然性特點。

我們對季節歲時的感覺特別強烈。比如,中國自古就有一套獨特的歲時體系,對應一年四季的季節生活。而年、月、日等時間概念的產生順序跟人類認識天體的順序有很大關系。

首先認識的是太陽?!疤臁本褪侨祟悓μ枴皷|升西落”“循環出現”形成的認識。所以一天也叫一日。

再后來,根據結繩記事又創造了“年”的概念。什么是一年?甲骨文中,“年”就是“上禾下人”,寓意人們從播種禾谷到成熟收割,在時間范疇上一個季節的輪回,周而復始。

中國人對時間的流逝有著浪漫的表達。一年被分為四季,每一季都有詩意的指代。比如,春天叫“芳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夏天是“蕃秀”,“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秋天為“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冬天有“雪落”,“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人們在觀月、賞月中又發現了月有陰晴圓缺,以月相周期的變化開啟了月份之名。12個月又像一個輪回,循環往復中見證時間的流逝。一月正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一直到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每個月都以自然界的代表物來“冠名”。

時間悄無聲息。為了計算時間的流逝,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四代計時器——日晷、沙漏、機械鐘、石英鐘。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用“寸”來計量,起源于日晷計時儀器?!耙淮绻怅帯本褪顷嗅樀挠白釉陉斜P上移動一寸所耗費的時間。

我們現在還會用“時光如梭”來形容時間的飛逝,這也和中國過去的農耕社會相關?!八蟆笔强棽紮C中牽引線團的織具,老百姓便用“穿梭”比喻頻繁、迅速地運行,光陰的流逝就像織布機上梭的速度一樣快。

時間感受可以被定義

人們對時間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1962年,法國地質學家邁克爾·斯佛爾進行了一次關于時間的實驗。他想知道,如果與太陽隔絕,身處黑暗中,是否能忘卻時間。

他在法國南部的一處洞穴中發現了地下冰川。他計劃花兩個月的時間像動物一樣生活,沒有陽光,與世隔絕。最后得出結論:當人置于隔絕陽光的環境中,會感覺時間變得更慢了。

在我們的主觀經驗中,時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它被“拉長”了,讓我們感覺度日如年;有時它又被“壓縮”了,使人感慨時光飛逝。

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在經歷時間的過程中,會對時間進行“塑性”。時間過得快與慢,取決于我們的喜怒哀樂。大家或許會有共同的感受:當我們聆聽喜歡的音樂、看喜歡的電影時,覺得美好的時光過得很快;而當我們遇到很難解決的問題時,或者情緒處于憤怒、焦慮、恐懼等狀態時,又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度日如年。

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測量出的時間范疇是主觀的,盡管大腦能感知時間并控制我們的行為,但大腦關注的是自身的運轉。從人類感知的角度來看,時間就是大腦在自說自話。

美國科普作家艾倫·柏狄克認為,人類在身體上也會對一天24小時的周期有著模糊的同步感受,基于時間,生命體都會產生“生物鐘”。他總結了人體生物鐘的一些客觀特性。

比如,人在早晨時痛感最遲鈍,因此最適合做口腔手術;人的身體協調性和反應速率在下午3點左右處于最佳狀態;下午5點到6點,是心臟最強勁、肌肉最有力的時刻;人的皮膚細胞在夜晚至凌晨4點分裂速度最快;男人的胡須日間的生長速度要快于夜間,所以晚上剃須,效果會延長到第二天。

“留住”時間需要這么做

對于時間的感知,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為什么我們對青春時光的記憶,比其他時期的更加清晰?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回首往事時,記憶中來自15歲—25歲之間發生的事占據了大多數?比如童年的旅游經歷、中學時購入第一輛自行車、第一次考試考砸了、第一次收到工作錄用信等,這些記憶特別深刻。而到四五十歲之后,卻很難再對生活中的瑣事或習以為常的事有深刻印象。

國內外心理學家通過一些實驗提出了“懷舊性記憶上漲”的概念,用來解釋為何一段既定的時間會在過去顯得更長。

“懷舊性記憶上漲”的關鍵詞是新鮮感。一個人在青春期和成年之初,大腦會經歷一段特殊的發育時期。因此,大腦在這段時期非常高效,在此期間產生的經歷會形成強烈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的生活趨向穩定,新鮮的人生體驗變少了,也就很少在意當下的經歷。

所以,讀書時常覺得日子過得特別慢,但工作之后,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一眨眼好幾年就過去了。

英國心理學家克勞迪婭·哈蒙德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提出了“假期悖論”的概念。她說,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刪減重復、單調的記憶,而優先記住高峰體驗。

她建議,如果想要盡可能地“留住”時間,在長度有限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拓展自己人生的寬度,多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給人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當然,這些改變也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上班走一條沒走過的路線,嘗試一些新鮮而又力所能及的運動,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學習新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等??傊?,想讓時間慢下來,可以適當跳出既定的軌道,制造更多的“刻骨銘心”。

(楊樂摘自2024年1月8日《解放日報》)

猜你喜歡
大腦時光記憶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時光
永遠向前的時光
休閑時光
漫時光
記憶中的他們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兒時的記憶(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