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及加固改造施工技術

2024-04-16 16:36易秉林王富偉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6期
關鍵詞:膠液粘貼碳纖維

易秉林,王富偉

(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南寧 530012)

1 引言

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種巨大災害,對建筑物和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許多地區存在大量老舊建筑物,這些建筑物通常缺乏抗震設計和施工技術的要求,抗震性能較差。面對地震風險時,這些建筑物更容易受損,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因此,研究建筑加固改造施工技術,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對于減少地震災害的損失具有重要意義[1]。

2 工程概況

昆明鼓樓大廈提升改造工程項目由云南省設計院于1995年設計完成,1998 年主體建蓋完成。主樓建筑高度99.92 m,總建筑面積59 646.64 m2;地上29 層,建筑面積54 337.5 m2;地下1 層,建筑面積5 309.14 m2;上部6 層裙房(裙房屋面標高29.85 m)與主塔樓連為一體。結構體系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原有基礎形式為柱下大直徑人工挖孔灌注樁和機械鉆孔灌注樁,主塔樓核心筒為大直徑樁筏基礎,6 層以上已按照酒店建筑功能完成砌筑工程。

3 抗震加固設計

本建筑設計抗震烈度為8 度,上部結構抗震等級為一級,地基基礎處于正常狀態,上部承重結構的穩定性良好,無傾斜、開裂等問題。本次加固設計進行全樓梁柱及核心區加固處理,建筑改造后的功能為大空間辦公室,改造后結構剛度有所增加,減輕了上部結構荷載,降低了對現有地基承載力的要求,無須另行加固地基[2]??拐鸺庸檀胧┤缦?。

1)因原結構樓板存在裂縫,需進行板裂縫修復,采用壓力灌注裂縫專用膠進行施工。

2)因原結構板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存在結構板混凝土強度不夠、板開裂、板厚不足、板筋保護層厚度不滿足要求等情況,以粘貼高強度碳纖維布的方式加固板。

3)因原結構剪力墻施工部分標號不滿足設計要求,經設計院復核后局部采用直接法粘鋼板、粘角鋼進行加固。

4 加固技術

4.1 裂縫修補

本工程基礎筏板采用灌注裂縫專用膠的方式進行,分兩次注漿。第1 次注入1/3 裂縫專用膠,目的是防止筏板注漿時過多裂縫專用膠通過裂縫流入地基,第1 次注漿凝固后方能進行第2 次注漿,直到完全封閉筏板裂縫為止。

4.1.1 裂縫處理

混凝土構件僅存在較小的裂縫時,先用鋼絲刷清理裂縫表面,再向裂縫兩側2~3 cm 范圍內擦拭工業酒精?;炷翗嫾牧芽p較深時,將裂縫開鑿成“V”形槽,清理灰塵、松散層等雜物,沿裂縫鉆孔灌漿,漿液固結后可封閉裂縫。

4.1.2 設置灌漿嘴

在裂縫端部、較寬部位以及交錯部位安裝灌漿嘴,縫寬為0.3~0.5 mm 時,安裝間距控制在30~50 cm,具體可根據裂縫的走向、尺寸做適當的調整,可用封口膠將灌漿嘴粘貼至指定位置,或在封縫過程中同步粘貼灌漿嘴。同一條裂縫上,必須有進漿、排氣或出漿口。注射筒底座的間距主要根據裂縫寬度而定,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注射筒底座設置的間距

4.1.3 封縫

封縫材料采用封口膠,用油灰刀沿著裂縫反復涂抹膠泥,直至寬度達到2~3 cm、厚度約為1~2 mm,且各部位具有均勻性為止。封縫需要全面,避免局部夾雜小氣泡,否則將導致封縫不嚴密。

4.1.4 封縫檢驗

封縫1 h 后,組織試漏檢驗,判斷裂縫的密封情況。試驗時,沿裂縫涂刷肥皂水,吹入壓縮空氣進行檢驗,若發現局部漏氣,則表明該部位缺乏嚴密性,需再次采取封縫措施,直至各部位均無漏氣現象為止。

4.1.5 配制灌漿膠液

按特定的比例選取A、B 組分的原材料,拌制低黏度灌縫膠;檢驗膠液的質量,若無異常則需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灌漿作業。膠液的適用期受溫度的影響,以25 ℃為例,需在配制完成后的60 min 內使用完畢。

4.1.6 灌漿

灌漿前,用壓縮空氣吹凈孔縫,使其保持干凈、干燥的狀態。灌漿方法有單孔灌漿和分區群孔灌漿兩種,根據裂縫區域的大小進行選擇。對于同一條裂縫的灌漿,從一端開始逐步推進至另一端,自下而上、由淺到深灌漿。在保證漿液可正常流動的前提下,以較低的壓力進行充足時間的灌漿,灌漿壓力通常取0.2 MPa。最后一個出漿口流出膠液后,穩壓繼續注漿10 min,而后結束灌漿,拆除管路,清理管路中的殘留膠液。

4.1.7 膠液固化

膠液固化受環境溫度的影響,且在不同環境溫度時的固化時間存在差異。根據膠液特性,固化時環境溫度≥5 ℃,對于25 ℃的環境溫度,膠液的固化時間通常為1~2 d。

4.2 粘貼碳纖維

4.2.1 準備工作

測量放線,確定碳纖維的粘貼位置;在構件上彈出超過實際尺寸20 mm 的輪廓線,以便打磨;檢查碳纖維片材、樹脂等施工材料以及各類機具的質量,控制好數量,保證物資供應充足;若實際情況與設計圖存在差異,如實反饋實際情況,調整施工方法[3]。

4.2.2 基層處理

混凝土劣化層需用磨光機或砂輪機去除,待加固構件表面疏松、剝落等劣質混凝土也要被清理干凈,用角磨機、砂紙等清理表層的浮漿、油污,用環氧砂漿修復表面。構件基面必須保持平整,若局部凸起,應將此部位抹平。在轉角處粘貼碳纖維片時,粘貼部位有尖銳棱角的需要打磨成圓角,圓角最小內徑r為20 mm。打磨完成后,清理干凈表面,首先用脫脂棉絲擦混凝土粘貼面,再用脫脂棉蘸丙酮對表面擦拭2~3 遍,最后全面清理一次,處理后的表面應保持干凈,加強防護,以免二次污染。

4.2.3 涂刷底層涂料

按比例選取主劑和固化劑,充分攪拌,形成底層涂料。每次攪拌量根據一次可用完為準進行控制,若有剩余應視為廢料處理,不可再次使用。采用滾筒均勻涂刷底層涂料,養護時間不少于3 h,滿足指觸干燥的要求時可結束養護。底層涂料局部凸起時,用砂紙抹光,若打磨過深而導致部分底層涂料的厚度不足,需補充涂料至該部位與周邊齊平。在環境條件適宜時才可涂刷底層涂料,如氣溫低于5 ℃、相對濕度高于85%時,不宜涂刷。底膠固化后,施工下一道工序。涂刷時間超過7 d時,用砂輪機清理原底膠,涂抹新料。

4.2.4 粘貼碳纖維布

按比例控制黏結樹脂中主劑和固化劑的用量,將兩種原材料拌制均勻,用滾刷涂抹,形成下涂層,而后及時粘貼碳纖維片,檢查粘貼位置,確認位置準確無誤后,用專用工具羅拉沿纖維方向進行多次滾壓,通過外力作用擠出纖維片與黏結樹脂間的氣泡,使纖維片粘貼穩定,保持平整。

纖維布施工0.5 h 后,用滾刷涂刷黏結樹脂,涂刷統一沿纖維方向進行,控制涂刷的范圍,避免已粘貼的碳纖維片卷起。涂刷3~4 d 后,進行全面檢查,判斷是否存在空鼓,并根據空鼓尺寸和數量判斷涂刷是否達標。若空鼓的直徑>10 mm、<30 mm,每平方米的空鼓數量>10 個時視為不合格,<10 個視為合格;空鼓的直徑在30 mm 以上時,無論數量如何,均不滿足要求。對于空鼓檢查不合格的情況,需進行修補。纖維布的搭接長度不少于100 mm,由于搭接部位偏薄弱,因此不可在主要受力區搭接。對于立面纖維布,自上而下有序粘貼到位。

4.2.5 養護

碳纖維布粘貼到位后,自然養護24 h,在此過程中應由專人加強管理,避免磕碰、刮傷等問題。樹脂固化器的氣溫在5 ℃內時,采取升溫和保溫措施。碳纖維布的養護時間與平均氣溫有關,理論上具有養護時間隨平均氣溫的升高而縮短的變化規律。例如,平均氣溫為10~20 ℃時,養護時間為7~14 d;平均氣溫高于20 ℃時,養護時間為7 d;平穩氣溫低于10 ℃時,養護時間需達到14 d,必要時可進一步延長養護時間。由專人負責碳纖維布的養護,加強防護,避免碳纖維布受損。為提升防護效果,結構施工后,設置水泥砂漿飾面。

4.3 粘貼鋼板

鋼板厚度為3 mm、4 mm、5 mm、6 mm、8 mm、10 mm、12 mm等,粘貼部位為各樓層的梁、板、柱、剪力墻及墻體開洞處,根據各部位選擇合適厚度的鋼板,搭配M10、M12、M16 等規格的錨固螺栓,起加固作用,保證粘貼到位的鋼板具有穩定性。

4.3.1 鋼板加工

根據圖紙要求確定鋼板的尺寸,選擇質量達標的鋼板原材料,加工出特定尺寸的鋼板,再清理表面,調節平整,要求鋼板在自由狀態時與混凝土緊密貼合,最大縫隙量需<5 mm。

4.3.2 鋼板黏結面及基面的處理

鋼筋僅有輕微銹蝕時,先用電動鋼絲刷除銹,再用棉絲蘸丙酮清理,最后打毛。鋼板打毛統一沿著垂直于鋼板受力的方向進行,工具采用角向磨光機,打毛時注重防油污、防潮,且需根據施工要求現用現打毛。

對于混凝土基面的處理,先清理表面的蜂窩、麻面、剝落、夾渣等劣化混凝土,用小鐵錘和鏨子剔除表層的浮漿層和抹灰層?;婢植炕炷劣忻黠@缺陷時,用高強聚合物砂漿將表面修復平整,必要時以灌縫或封閉的方法進行處理。

經過上述處理后,鋼板黏結面和混凝土基面應堅實、干凈、平整、干燥,為鋼板的粘貼作業打好基礎。

4.3.3 粘貼鋼板

粘貼前,用丙酮清理鋼板粘貼面和混凝土基面,按比例控制結構膠甲、乙組分,經過充分攪拌后,用刮板向基面和鋼板粘貼面均勻涂膠。首先涂刮薄層,目的在于修整混凝土面,填充毛眼,再向鋼板粘貼面和混凝土基面涂刮,以膠層的厚度≤5 mm 為宜控制涂刮量,涂刮后的膠不可流淌,兩邊略薄,中間略厚,確保粘貼鋼板后膠體可保持飽滿。

鋼板粘貼工具包含活扳子、壓板、墊片等,提前準備到位。由兩組員工共同負責鋼板的粘貼作業,向鋼板上涂膠,再將其對準黏結面的指定位置,穩定粘貼到位,而后上緊固定支撐托,擠出多余的膠,膠層的厚度以2~3 mm 為宜。及時清理多余的膠,使邊緣膠體保持平滑。

4.3.4 成品保護

鋼板粘貼到位后,由專人加強管理和防護,確保24 h 內鋼板無震動、移動等問題,可對鋼板采取臨時固定措施,防止鋼板在固化期發生異常。固化3 d 后,鋼板粘貼已進入穩定狀態,可承受設計荷載。

5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結構可能由于強烈的地震災害而缺乏穩定性,影響建筑的使用安全,需要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采取科學可行的技術策略,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由于地震的發生具有突發性,難以有效預防,若能做好建筑工程的前期抗震設計和施工,可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經過本文的分析,提出建筑工程的抗震設計方案,包括壓力灌注粘貼、高強度碳纖維布、粘貼鋼板等多道抗震防線,并就建筑結構加固改造技術進行分析,全面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所述技術對類似建筑工程有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膠液粘貼碳纖維
帖臉譜
《貓頭鷹》小粘貼
一種碳纖維加固用浸漬膠的研究
水溶性聚合物膠液中自由水含量的測定
A ski trip to Japan
HP-RTM碳纖維復合材料中通道加強板研究
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及其在飛機上的應用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碳纖維增強PBT/ABS—g—MAH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流變行為
一種喇叭組裝用涂膠裝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