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2024-04-17 05:34敖羚峰
數學教學通訊·高中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楊輝三角數學探究高中數學

敖羚峰

[摘? 要]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項能力將有益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體現了這一點,在傳統教學課程的基礎上推出了一類新型教學課程——數學探究活動. 文章以“探究楊輝三角的性質”一課為例,探討實施數學探究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 數學探究;高中數學;楊輝三角

研究背景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新課標在傳統教學課程的基礎上推出了一類新型教學課程——數學探究活動,并配備了相應的課時. 它們分布于教材的各個板塊,既獨立于各個章節,與各個章節是平行的關系,又是對相關章節內容的應用與拓展. 新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先的5萬字變成了現在的15萬字,新增內容有較大篇幅用于建設數學探究活動. 由此可見,數學探究活動板塊有重要的地位. 從數學教育的發展來看,這也是一種趨勢,此類課程區別于傳統的數學課,重在培養學生的活動與探究能力,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陶冶學生的數學情懷,充分體現了數學教育的“育人價值”.

數學探究活動應該如何實施呢?筆者以上過的一節優質課“探究楊輝三角的性質”為例(本節課內容位于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2019版〉教材),談談實施策略.

實施策略

1. 創設情境,讓學生想探究[1]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創設良好的且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才會萌發強烈的探究欲望,一節探究課才能順利開展.

在“引入”階段中,教師首先通過大量圖片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同類型的彈珠游戲機,學生此時被熟悉的游戲所吸引;接著邀請學生在現場一起玩了一個游戲——高爾頓板游戲,并觀察現象. 如圖1所示,學生重復玩游戲,在游戲中觀察現象,并得到一個結論:最終小球的分布為中間多、兩邊少.

教師在游戲中提問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能否從數學的角度予以解釋?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下,學生經過討論與分析,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將該問題抽象為了數學模型——路徑模型. 如圖2所示,可以用組合數公式計算小球從頂點位置落到任意位置的路徑數. 同一層上,哪個位置的路徑數越大,到達該位置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通過計算,得到如圖3所示的楊輝三角和三角形組合數表.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開展探究的興趣與動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數學建模,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并得到楊輝三角. 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素養以及數學探究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探究得到楊輝三角,真切感受數學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 在這一階段,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現場游戲,讓學生想探究.

2. 提供示范,讓學生能探究

由于學生還不具備較強的獨立探究意識與能力,因此在學生開展獨立探究活動之前,教師應該立足探究對象,設計容易思考與上手的問題,并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開展探究活動. 學生在一步步的引導中,將逐步掌握數學探究方法,逐步理解可以從哪些角度展開探究,如何進行探究. 在這個過程中,既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后續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提供了示范作用.

楊輝三角的應用廣泛,那么它究竟具備什么性質呢?又如何探究它的性質呢?教師介紹道:接下來,我們將一起運用數學探究“三部曲”(觀察探究,發現規律—歸納猜想,交流展示—論證推理,生成性質)來探尋楊輝三角的奧秘.

首先,觀察探究,發現規律. 教師提問道:請觀察(圖3)左邊的數表,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道:整體是對稱的. 例如,第3行第一個數字與最后一個數字均為1,第二個數字與倒數第二個數字均為3. 但這還只是停留于數字層面.

其次,歸納猜想,交流展示. 教師又提問道:能否從中獲得一般規律?

通過師生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完整呈現了數學探究“三部曲”. 在探究中,學生逐步掌握了數學探究方法. 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數學探究藍本,起到了示范作用. 學生參照藍本,有法可循,能夠獨立開展后續的數學探究活動.

3. 小組合作,讓學生會探究

良好的探究藍本與教師引導,僅僅停留于理論層面,很難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探究方法. 只有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仿照示例,獨立開展探究活動,才有助于學生真正學會探究. 因此,教師還需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合作探究時間,讓學生合作完成相關的探究活動.

(1)觀察探究,發現規律.

布置課堂研討任務:以小組為單位,仿照探究范例,從橫向、縱向、斜列、整體、局部等多角度探究楊輝三角的數字規律,用組合數予以表示,并嘗試證明探究結果.

因為學生對數學探究還不夠熟練,所以不能讓學生盲目開展數學探究活動. 在提供探究示范藍本的前提下,還需要布置明確的探究任務,給出明確的探究提示與探究方向,由此保證學生能夠依照提示和方向順利開展探究活動. 此外,還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供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真正將數學探究落到實處.

(2)歸納猜想,交流展示.

在一番探究與討論之后,學生仿照范例,交流各自的探究結果. 具體方式為:先講數字上的規律,再將其轉化為組合數進行表示. 學生從橫行與斜列兩個維度分別得到了以下猜想.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觀察,逐步總結數字規律,再利用組合數予以表示,最后進行交流. 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采用“不完全歸納”的探究方式,從特殊情形出發逐步總結一般規律,培養了數學探究能力.

(3)論證推理,生成性質.

接下來,引導學生類比示例,從組合數的定義和意義兩個角度對猜想進行論證,從而將其升級為性質.

論證猜想3:學生通過對比等式左右兩側發現,左側的10的次方代表每一個數字的位數,每一個數字恰為相應的組合數;右側的11n可以寫為11n=(10+1)n,由二項式定理將該式展開,恰好為等式的左側. 于是猜想3得證.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從組合數的定義和意義兩個角度對所得的猜想進行了推理論證,充分體現了數學探究的完整性與嚴謹性. 這一環節與前兩個環節結合起來,構成了課堂數學探究的完整步驟,更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展開了數學探究活動,并依次經歷了數學探究“三部曲”,生成了性質. 在探究的各個環節的實踐中,學生逐步學會了數學探究方法.

5. 設置懸念,讓學生愛探究

除了上述性質外,楊輝三角還有很多美好的性質. 例如,將楊輝三角中的奇數部分涂黑,可以得到分形數學中的謝爾賓斯基三角形,使用它還可以進行平面拓展與空間拓展,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與大量的電子元件中就使用了這個模型. 此外,很多藝術家也使用分形原理進行藝術創作,獲得了大量的藝術作品. 通過大量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通過分形數學的展示和手算開方的探究,讓學生欣賞數學之美,產生更強的探究欲望. 給學生布置課后探究任務,留下懸念,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數學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就感,體會數學探究的價值,從而愛上數學探究.

結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教給學生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充分挖掘素材,適當地組織數學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給學生提供探究藍本,讓學生有法可循;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時間與探究指導,幫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活動;最好還要設置一定的懸念,讓學生在課后能夠繼續探究下去. 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而言,將是終身受益的.

參考文獻:

[1] 陳慧. 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J]. 教育觀察,2018,7(18):98-99.

[2] 張明歡,周欣,張啟明. “楊輝三角”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 初中數學教與學,2020(20):21-23.

猜你喜歡
楊輝三角數學探究高中數學
楊輝三角的探究之旅
楊輝三角中的“幾何圖形”
幾何畫板平臺上的問題探究設計與適時介入策略研究
幾何畫板平臺上的問題探究設計與適時介入策略研究
教具、學具在數學探究中的有效應用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積極開展探究活動,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