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治理對上市公司企業聲譽的影響

2024-04-17 09:09李欣欣張坤

李欣欣 張坤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重點項目“江西企業綠色治理與效果評價研究”(編號:19GL03)。

【作者簡介】李欣欣(1999-),女,安徽太和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

【通訊作者】張坤(1973-),男,河北灤縣人,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

【摘? 要】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綠色治理是企業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論文以深滬A股566家環境污染行業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數據為樣本,從綠色治理理念、綠色治理機制和綠色治理責任3個維度衡量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水平,構建邏輯回歸模型對綠色治理與上市公司企業聲譽的關系進行研究。實證結果表明,綠色治理水平較高的上市公司企業聲譽較好。因此,企業需重視綠色治理,這對企業提升自身形象和增強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綠色治理;企業聲譽;環境污染行業

【中圖分類號】F279.23;X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1-0056-04

1 引言

隨著綠色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注意力從公司治理轉移到綠色治理上。當前,綠色治理承載和沿襲的概念內涵、思想精髓及實踐經驗早已超脫環境治理領域[1],企業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承擔綠色治理的責任。由于生態環境投入的外部性和資本的逐利性[2],環境污染企業的綠色治理是我國企業綠色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企業污染環境事件不斷被曝光,環境污染丑聞將直接降低企業聲譽、影響企業形象[3]。因此,本文以深滬A股566家環境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探究綠色治理對企業聲譽的影響,對企業推進綠色治理、提高企業聲譽具有重要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綠色治理

綠色治理起源于西方國家19世紀中期的綠色思潮[4],是指企業根據環境問題制定發展戰略,從而將環境問題變成創新機會的相應措施[5],也指企業將自身發展目標與生態環境相結合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過程,其本質是通過有效治理實現真正的、良性的綠色發展[6]。隨著時代的發展,綠色治理的概念內涵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環境治理領域。新時代的綠色治理既追求較高的投入-產出比率,更要保障治理質量。

國外對綠色治理評價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環境績效評價[7]。部分國外學者從企業環境責任披露的角度以及使用ISO 14031標準來評價企業的環境績效表現[8]。Lam et al.[9]從產品生命周期角度分析污泥轉化企業的污泥處理現狀,從揮發性固體、能量回收、能源使用、化學物質消耗、污泥殘余物5個方面評價綠色治理效率。在國內,有學者認為,實現綠色治理需要建立橫向協同和縱向協同并舉的綠色協同治理體系[10],該體系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11]。李維安等[12]創新性地提出了綠色治理準則,將綠色治理主體劃分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對其責任劃分進行了詳細闡述。

由此可見,目前國內關于綠色治理評價的研究較多局限于區域綠色治理和環保層面,但是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生產的基本主體[13]也要參與到綠色治理之中?;诖?,本文借鑒《標準普爾公司治理評分系統(CGS)》和《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評價系統》整理得出本文的綠色治理體系(見表1)。

表1? 綠色治理體系

2.2 企業聲譽

21世紀以來,企業聲譽成為西方學者的熱門議題和企業家們廣泛關注的焦點。聲譽良好的企業在市場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14],并且這種競爭優勢具有可持續性[15]。

企業聲譽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尚不存在統一的測度標準。企業聲譽排名最早出現在由美國《財富》雜志在1983年舉辦的“最受尊敬的美國企業”評選[16],但該方法受到眾多學者質疑。在之后的時間里,有眾多學者對企業聲譽評價要素進行了研究。Newell et al.[17]基于消費者角度,從企業的專業性、可信性對企業聲譽進行衡量。Dowling[18]從媒體角度出發,從社會責任、能力、市場業績、企業個性4個方面對企業聲譽進行評價。

在國內,學者大多采用代理變量來測量企業聲譽。由于聲譽高的上市公司一般擁有名牌或者著名商標,有學者把上市公司是否具有知名商標作為企業聲譽的代理變量[19]。企業聲譽是商業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有學者采用企業無形資產作為代理變量來衡量企業聲譽[20]。鄭超愚等[21]以企業過去3年內是否被處罰構造虛擬變量以及受到處罰的次數構造連續變量來衡量企業聲譽[22]。近年來,有學者利用和訊網社會責任評級總得分的對數[23]和企業是否獲得權威環保榮譽[24]來評價企業聲譽。

由此可見,企業聲譽是企業過去一切行為及結果的綜合體現。訴訟作為重要的負面事項不僅會為企業帶來各種訴訟成本和潛在損失,還可能暴露出企業的內部治理缺陷并嚴重影響企業聲譽[25]。因此,本文以企業當年是否有重大訴訟仲裁案件作為企業聲譽的代理變量展開研究。

2.3 綠色治理與企業聲譽的關系

影響企業聲譽的因素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的經濟狀況,還有很多非經濟指標也在影響企業的聲譽,如企業的綠色治理水平。目前,學術界關于綠色治理和企業聲譽關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環境責任層面。在國外,有學者研究證實,企業參與環?;顒涌梢蕴岣咂髽I聲譽,企業積極地承擔環境責任也會對企業聲譽產生改善作用。在國內,齊麗云等[26]實證研究了企業環境責任對企業聲譽,尤其是情感聲譽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承擔環境責任作為企業聲譽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對企業聲譽會產生積極影響已成為社會共識[27]。盡管目前綠色治理與企業聲譽的關系研究尚存在部分空白,但綠色治理作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無疑會對企業聲譽產生影響。

3 理論與假設

3.1 綠色治理理念與企業聲譽

目前,綠色理念多停留在少數社會責任履行較好的企業,而這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往往會有較好的企業聲譽。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1:綠色治理理念與企業聲譽存在正相關關系。

3.2 綠色治理機制與企業聲譽

綠色治理機制是從經營管理層面來考察公司的綠色行為實施情況,查看企業在擁有完善的治理機制的基礎之上,其治理效率是否提升以及治理結構是否優化來反映公司的綠色治理實施情況。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2:綠色效率與企業聲譽存在正相關關系。

綠色結構體現的是企業在內部治理結構安排合理的基礎之上是否足夠優化,是提升企業綠色治理水平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3:綠色結構與企業聲譽存在正相關關系。

3.3 綠色治理責任與企業聲譽

企業逃避環境責任,不僅影響其聲譽和形象,更影響其可持續發展,這從反面證明了綠色治理責任對企業聲譽的影響。據此,本文提出假設H4:綠色治理責任與企業聲譽存在正相關關系。

4 研究設計

4.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處理運用Stata 16分析工具,以CSMAR數據庫中滬深兩市A股環境污染行業上市公司2015-2020年的數據為初始樣本,并剔除以下樣本:①金融業上市公司;②ST和*ST公司;③公布數據不滿6年的公司,共得到566個有效樣本。

4.2 變量定義

本文各變量的定義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定義表

①被解釋變量。企業聲譽:本文從企業形象受損的角度考慮,以企業當年是否有重大訴訟仲裁案件作為企業聲譽的代理變量,如企業當年有重大訴訟仲裁案件則為0,反之則為1。

②解釋變量。第一,綠色理念:為驗證假設H1,選用上市公司年報中出現“綠色”“環?!痹~語的數量來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綠色理念。第二,綠色效率:綠色效率體現的是企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例問題。為驗證假設H2,選用企業凈利潤與董監高人數之比來衡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效率優劣。第三,綠色結構:為驗證假設H3,在假設企業已經具備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上,選用高管人數與員工人數之比來反映企業內部管理是否透明。第四,綠色披露:環境信息披露作為一種信號傳遞,直接反映了企業是否承擔綠色治理責任。為驗證假設H4,本文用企業是否披露公司建立環境相關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來衡量企業綠色治理責任。

③控制變量。為更有效地驗證假設,本文選取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企業規模利用樣本企業各年末總資產自然對數計量。

4.3 模型設定

Logistic回歸常用于被解釋變量為二分變量時的回歸擬合,考慮到本研究被解釋變量為二分變量,為驗證綠色治理對企業聲譽的影響,根據所選取的變量,構建如下模型:

Logit(P)=ln(■)=b0+b1X1+…+bnXn+ε

式中,P為有重大訴訟仲裁案件的概率;X為解釋變量;b為截距;ε為誤差值。

5 實證分析

5.1 描述性統計

本文對所選取變量做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被解釋變量Reputation的平均值為0.814,說明有較多樣本公司曾有過重大訴訟仲裁案件。解釋變量G_CON在0~660的范圍內,均值為25.91,表明樣本公司綠色理念差距較大。G_EFF的最大值為371.8,最小值為-71.62,表明各企業綠色效率差異較大。G_STR的最大值為0.042 6,最小值為0.000 008 65,平均值為0.002 64,表明各企業綠色結構相差較大。G_DIS的最大值為1,均值為0.359,標準差為0.48,說明樣本公司中關于環境相關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披露較差??刂谱兞縎ize的最大值為28.42,最小值為20.07,均值為22.86,方差為1.34,變化幅度較小。

表3? 描述性統計分析

5.2 相關性分析

表4通過分析因變量Reputation與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除自變量G_CON和G_STR外,因變量Reputation與其他自變量以及控制變量都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其中,因變量Reputation與自變量G_EFF、G_DIS以及控制變量Size之間都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表4? 相關性分析

注:***p<0.01,**p<0.05,*p<0.1。下同。

5.3 回歸結果

方程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回歸結果顯示Prob>chi2=0,說明該模型通過顯著性檢驗。首先,在綠色治理理念方面,G_CON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Reputation呈正相關,支持H1。其次,在綠色治理機制方面,G_EFF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與Reputation呈正相關,支持H2。G_STR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與Reputation呈顯著正相關,支持H3,且G_STR對企業聲譽產生的影響更大。在綠色治理責任方面,G_DIS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Reputation呈顯著正相關,支持H4。最后,控制變量Size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與Reputation呈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規模對企業聲譽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6 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文論述,本文得出以下結論:綠色治理理念、綠色治理機制和綠色治理責任均對企業聲譽有明顯的提升作用。有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樹立綠色治理理念,引導綠色治理,贏得良好評價。企業聲譽是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所獲得的綜合評價。因此,企業應樹立良好的綠色治理理念,以此推動企業形成良好的社會聲譽,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大有裨益。

第二,健全綠色治理機制,貫徹綠色治理,獲得企業聲譽。企業應當不斷創新、探索和調整治理結構,通過合理的機構設置和權力配置有效實施企業綠色治理,為企業贏得聲譽。

第三,承擔綠色治理責任,倒逼綠色治理,保障企業口碑。企業應該強化承擔綠色治理的責任意識,發揮綠色信息披露的信號傳遞效用,積極承擔綠色治理責任,以實際行動提升企業聲譽。

【參考文獻】

【1】史云貴,劉曉燕.綠色治理:概念內涵、研究現狀與未來展望[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7(3):1-11.

【2】王愛國,劉洋,劉玉玉.國有股權參股與民營重污染企業綠色治理[J].財務研究,2022(1):49-63.

【3】唐貴瑤,陳琳,袁碩.道德型領導對企業聲譽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管理評論,2019,31(12):170-180.

【4】張夏妮.青年志愿者參與綠色治理的路徑與自身成長[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1,40(3):63-70.

【5】Bobby Banerjee.Managerial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01,32(4):49-50.

【6】陳石明.論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綠色向度[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1):1-5.

【7】李維安,張耀偉,鄭敏娜,等.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及其評價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5):126-133+160.

【8】Ibrahim I Falqi,Saleh Alsulamy,Mohamed Ali Abdel-Fattah Mansour.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Using ISO 14031 Guidelines in Construction Sector Industries[J].Sustainability,2020,12(5):1774.

【9】Chor-Man Lam,Shu-Chien Hsu,Valeria Alvarado,et al.Integrated life-cycl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or techno-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ludge-to-energy systems[J].Applied Energy,2020(266).

【10】楊立華,劉宏福.綠色治理: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J].中國行政管理,2014(11):6-12.

【11】陳石明.論習近平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1):1-5.

【12】李維安,徐建,姜廣省.綠色治理準則:實現人與自然的包容性發展[J].南開管理評論,2017,20(5):23-28.

【13】季超.論當前我國利率杠桿的調向問題[J].農村金融研究,1992(7):59-61+58.

【14】Peter W. Roberts,Grahame R. Dowling.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sustained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2):1077-1093.

【15】王慧.企業聲譽、內部控制質量與風險承擔[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22.

【16】周于靖,羅韻軒.金融生態環境、綠色聲譽與信貸融資——基于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南方金融,2017(8):21-32.

【17】Newell S J,Goldsmith R E.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to measure perceived corporate cred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52(3):235-247.

【18】Grahame R. Dowling.Journalists'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reputations[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2004,7(2):196-205.

【19】郝雅男.盈余管理、企業聲譽與盈余意外信號干擾[J].財會通訊,2019(27):107-111.

【20】孟猛猛,談湘雨,劉思蕊,等.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J].技術經濟,2023,42(7):13-24.

【21】鄭超愚,孟祥慧.企業聲譽、市場競爭與商業信用融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考察[J].東岳論叢,2021,42(1):98-106+191-192.

【22】王嘉鑫,陳今.企業產品質量與資本市場穩定——基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視角[J/OL].南開管理評論,1-37[2024-01-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288.F.20220928.1125.002.html.

【23】陳思,鐘鳳英.高管海外經歷對農林企業聲譽資本的影響——以環境信息透明度的間接效應為例[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2,50(5):136-139.

【24】邵毅平,李文貴.訴訟風險、審計師選擇與盈余質量[J].財經論叢,2018(5):58-65.

【25】Charles J. Fombrun.A World of Reputation Research, Analysis and Thinking — Building Corporate Reputation Through CSR Initiatives: Evolving Standards[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2005,8(1):7-12.

【26】齊麗云,李騰飛,郭亞楠.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聲譽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戰略選擇的調節作用[J].科研管理,2017,38(7):117-127.

【27】Tiago Melo,álvaro Garrido-Morgado.Corporate Reputation: A Combin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dustry[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2,19(1):11-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