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螢光: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佛山實踐

2024-04-18 06:50王海俠陳肖菡
城市觀察 2024年2期
關鍵詞:社會服務

王海俠 陳肖菡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過渡型社區的治理困境與治理優化研究”(19CSH015)階段性成果。

摘要:快速城市化進程使未成年人暴露在各類社會問題與風險之中,如何通過構建社會支持體系、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以踐行兒童友好城市理念促進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成為學界的關鍵議題。文章基于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中的豐富經驗,總結其從強調社工機構服務專業性,轉向以專業性為基礎,有效調動商業、產業的參與,推動城市公共政策的創新發展,形成社會合作的新模式。進而思考社會工作機構在專業性以外,如何在本土性和合作性方面成為突破社會分化的催化劑,并在推動全社會踐行兒童友好理念中促進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兒童友好;未成年人保護;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新型慈善理念;社會服務

中圖分類號? C916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4.02.009

一、研究背景

(一)以兒童友好理念激活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1. 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與此同時,城市發展方式也從“增量主導的外延式擴張”向“增存并重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內涵式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回歸事物本體,通過內生性、協調性的發展,優化內部結構,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使速度、結構、規模、質量、效益達到有機統一,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2]。相比起數量高速增長、規??焖贁U大的外延式發展,內涵式發展更注重內在品質和潛力挖掘、更關注公平和有質量的發展。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引領下的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強調社會治理中人口集聚和城市承載力的協同優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命題。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意味著城市需要進一步回應外延式發展帶來的發展同質化、產業空心化、社會事業滯后化、資源分配行政化等一系列發展難題[3],進一步凸顯城市經濟、創新、文化、生態價值[4],從而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

2.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的兒童友好理念

保護兒童權利是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的發展要求①,到2019年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提出“關愛兒童、共享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合作倡議②;再到2021年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頒布《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兒童友好是指為兒童成長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服務條件,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并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5個方面的“友好”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發展任務③,兒童友好理念④在政策實踐中不斷得到深化和認識。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起的“兒童友好城市倡議”⑤,少年兒童的平等生存、健康發展、參與等權利是城市公共政策、程序和決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兒童的權益和福祉保障情況可以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的人居環境、政府治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在以促進社會健康運行和良性發展、提高人們生活福祉和生活質量為根本目標的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提出踐行兒童友好城市理念符合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5]。兒童友好的本質是“育兒友好”,即在城市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制定一系列的行動計劃,確保嬰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少年期等各生命歷程階段的兒童福利需求得到滿足,福利權利得到保障,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兒童友好[6]。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7],體現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促進公平正義的實現、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多重價值[8]。從經濟發展層面來看,發展兒童友好是基于兒童及家庭在教育、健康、文化、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現實需要,在踐行兒童友好理念的過程中有助于形成有效資源配置,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9]。通過改善兒童社會環境,打造良好的物質安全條件以及精神環境,使兒童能夠享受現代化發展成果,兒童的基本權利與福祉得到保障,城市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3. 以兒童友好理念激活超大、特大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作為人口規模巨大的區域經濟綜合體,超大、特大城市所面臨的發展和社會治理需求極為復雜多元。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超大、特大城市所走的外延式擴張的城市發展道路,導致城市功能過度集中和人口高度集聚,城區空間呈現高度壓縮、城郊無序蔓延的狀態。隨之產生的一系列城市問題,制約著城市高質量發展。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超大、特大城市的資源飽和度較高,兒童/青少年人數較多,城市在滿足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需求時面臨著較大的供給壓力,公共資源在城市內無法以絕對公平的方式進行分配[10],一些兒童/青少年難以獲得與其他城市兒童/青少年同等的公共服務資源。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的發展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顯著改變,如果繼續走外延式擴張的城市發展道路,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可能會加劇,并帶來較大的發展風險。因此,超大、特大城市亟須轉變發展方式,立足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建立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使城市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從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視角檢視何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其主要意義在于,以在地化實踐為基礎,以變革與創新為重點,不斷撬動城市內生動力。在內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要求在保障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實現各要素的優化和機制的協調,凝聚各方力量為少年兒童提供公平、便利、安全的公共服務,營造更優質的兒童成長環境,更科學地發揮對兒童友好的城市功能。

(二)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兒童權利保障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從國內城市發展實際來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性城市更新實踐,包含社會政策友好、公共服務友好、權利保障友好、成長空間友好、發展環境友好、產業生態友好等多個維度。[11]建設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是實現兒童權利保障的基礎性制度安排[12],也是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應有之義。從未成年人保護的實施手段來看,主要包括制定和實施促進未成年人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項合法權益;從未成年人保護的內容來看,既包括困境兒童的兜底保障,也包括全體未成年人的權益保障和發展保護。

構建并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一直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工作之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 0~17周歲兒童人口為 2.98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 21.1%[13]。在行政層面,2018年民政部成立兒童福利司,明確了民政部門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障責任[14]。在法律層面,2020年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并強調全面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等六大保護體系。在基層實踐層面,逐步建立起“兒童保護三級體系”。目前,我國有5萬多名兒童督導員,超過67萬名村(居)兒童主任,初步形成了“在村(居)民委員會設立兒童主任、在鄉鎮(街道)一級設立兒童督導員、在縣(市、區、旗)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的基層兒童保護三級體系[15]。由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以及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日漸明確,為保障基層兒童權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未成年人保護的實踐領域中,對困境兒童的救助與權益保障以及預防青少年群體陷入危機是兩項關鍵內容。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規定,困境兒童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16]。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有困境兒童688.9萬名,約占所有兒童數量的2.93%[17]。困境兒童在生理、家庭層面面臨種種風險,基本的安全、生活照顧、心理發展、休閑娛樂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18]。以往兒童福利服務主要關注孤兒、殘疾兒童等困境兒童的養育,服務內容和范圍受資源限制。因此,對困境兒童的全面救助和全方位保護尤為迫切。除此之外,關注如何預防青少年陷入危機也十分重要。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因個體生理、心理變化帶來的各種危機和挑戰,而由于社會支持薄弱、家庭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影響,一些青少年表現出如敏感脆弱、人際關系不良等社會適應不良的情形。相比其他青少年,他們面臨著更多的生活風險與挑戰。從這一角度來看,未成年人保護需要堅持“服務型保護”和“場景營造”的理念[19],即根據不同未成年群體的成長需求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和構筑安全適宜的空間環境。例如為青少年提供安全教育、性教育、抗逆力培養、情緒疏導等服務,指導青少年如何識別、規避和應對危機;又如整合社會資源,以心理輔導、個案干預等形式介入解決兒童/青少年問題??偟膩碚f,從提供專業服務和空間營造兩種途徑形成對困境兒童和青少年的支持與保護機制,使他們遠離不利于健康成長與發展的社會環境,保障兒童/青少年的基本權益。

建設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涉及政府、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主體。如何協調不同建設主體,在繁重的未成年人保護任務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仍是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關注重點??梢哉f,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在政策和實踐層面正在從“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但從未成年人保護的“最后一公里”來看,仍存在專業性不足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20]、社會力量參與缺席、兒童友好城市服務效能未能充分發揮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社會救助保護機構是未成年人保護政策落地的一個重要基層抓手。本文基于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聯創”)的實踐案例,探索社會工作機構如何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創新社會服務模式,在推動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過程中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水平,在全面踐行兒童友好理念中助推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二、?聯合價值、創新公益:未成年人保護的佛山實踐

(一)佛山市未成年人保護的社會需求

檢驗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綜合能級,人口是最直觀的指標。在推進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包括戶籍人口和非戶籍流動人口在內的人口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自1982年以來佛山市常住人口總量呈持續上升態勢。其中,在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佛山市的人口增量數據分別為233.51萬人、185.64萬人和230.46萬人,人口數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82%。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佛山市常住人口已達949.89萬人,其中,0~14歲人口為143.47萬人[21]。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和自由職業者等非戶籍人口流入,成為佛山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不僅從政策創新方面吸引眾多城市管理者的目光,也因其對城市人力資本和經濟發展的潛在促進作用而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安全健康的兒童成長環境,是人們在選擇定居城市時會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也是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根據《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有四個基本原則,即“兒童優先,普惠共享;中國特色,開放包容;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多元參與,凝聚合力”。而落實這四個基本原則離不開社會組織的大力參與。

聯創成立于2013年,取自“聯合價值、創新公益”的寓意,故又名聯創社工。自成立以來,聯創堅持深耕未成年人保護服務領域,在低收入人群和社會救助、婦女權益維護、青少年性教育和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開展社會服務活動,累計處理超過70起未成年人被性侵自殺、存在自殺風險、被遺棄的個案,介入超過250個未成年人犯罪個案的社區矯正并實現重復犯罪率低于3%的目標。聯創以社會工作專業的同理、接納、非批判價值理念為基礎,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向保障兒童健康成長傾注社工力量。圍繞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以及構建良好社會環境的目標任務,聯創開發了“青竹計劃”“護航計劃”“螢火星球”等一系列保護兒童青少年免于傷害、促進良好發展的創新項目??梢哉f,聯創正是“看得見”兒童的真實需求,以專業的服務協助脆弱、困難、被邊緣化的家庭及兒童應對風險挑戰,改善其不利處境,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的良好發展。

(二)以服務專業化為基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階段

2014年至2019年,是聯創以服務專業化為基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主要工作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聯創與許多政府單位和部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資金累計超過1500萬元,服務范圍涵蓋兒童與青少年性教育普及、流動兒童保護、困境未成年人服務、未成年人危機干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內容,實現以服務專業化為基礎,以承接、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為主要形式的發展模式。具體服務項目主要有“性在母愛”兒童青少年性教育服務計劃、“榕樹書屋有故事”兒童性教育繪本閱讀項目、“青春密令營·同伴性教育計劃”、大瀝鎮兒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服務項目、“小候鳥驛站”流動兒童安全保護服務項目、獅山鎮“融愛家園”家庭服務體驗項目、“融愛安全家·大瀝行”兒童保護服務項目、“青竹計劃”——大瀝鎮困境未成年人危機干預服務項目、大瀝鎮困境未成年人危機干預服務計劃等。

2015年,聯創開始探索在社會救助領域的合作服務,服務項目主要有大瀝鎮彩虹橋社會救助服務項目、佛山市醫療救助工作評估項目、大瀝鎮鹽步社區弱勢社群綜合服務項目等。2017年,聯創進一步探索在社區發展領域的合作服務,服務項目主要有“新南海人夢家圓”非戶籍常住人口參與社區治理服務項目、大瀝鎮人口文化服務中心服務項目、“黨建+”創業社區——大瀝鎮嘉怡創業就業發展計劃專項服務、大瀝鎮城市社區小區協同治理研究項目、大瀝鎮江北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項目、大瀝鎮外國人服務中心服務項目、同業互助會——專業批發市場協同管理促進產業發展服務項目等。2018年,聯創進一步拓展細分未成年人服務領域,與佛山市南海區民政局、佛山市南海區婦女聯合會合作開展針對困境兒童、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服務,服務項目主要是“青竹計劃”和南海區婦聯婦女兒童權益維護工作站服務項目。

在堅持“聯合價值,創新公益”的核心服務理念基礎上,聯創通過引入美術、劇場、音樂等藝術元素,促進服務品牌化發展,持續創新社會服務形式,提高服務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影響力。在社會救助服務方面,聯創編纂了《繁星》《燈火》《夢想太空人》等系列案例集(圖1);引入實驗劇場,舉辦“一點光·滿河星”人生故事劇場校園巡演(圖2);制作《夢想太空人》主題原創音樂短片,支持倡導公益的音樂短片《聚力煙火》,以音樂的形式讓困境家庭孩子的夢想之聲被社會聽見,讓追逐夢想的身影被社會看見;拍攝制作彩虹橋項目《我的愿望》宣傳短片、靈活就業坊《人間·燈火》宣傳短片,讓社會公眾看到低保低收入群體在就業發展路上的成長和進步。通過記錄這些在逆境中堅定前行的未成年人的真實故事,以此激勵更多困境家庭重獲信心、走出困境,讓更多人了解社會救助群體,減少社會歧視與誤解,同時更激勵社會各界以實際行動幫助更多困境家庭。在社區發展方面,聯創編纂了《雙城記的故事》系列故事集;以制作大瀝東區衛生宣傳短片、《愛滿嘉怡》主題原創音樂短片的方式宣傳推廣社區文化,增強社區凝聚力,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聯創針對兒童性教育編纂了性教育繪本《愛問為什么的小孩》,在促進未成年人性別認同、增強自我意識,進而推動社會整體進步方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在成立的十多年時間里,聯創先后獲得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鼓勵(圖3)。一直以來,聯創深耕未成年人保護服務領域,從物理安全與心理安全的角度開展兒童保護,為打造兒童友好空間、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上進行了持續創新嘗試,推動兒童友好從理念走向實踐。

1. 困境未成年人服務:來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閃爍

第一類服務是困境未成年人服務,主要面向孤兒、自身困境以及家庭困境兒童/青少年,包括自身健康狀況不良、家庭支持不足(如因貧困、父母無法履行撫養義務等原因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方面遭遇困難)的兒童/青少年。一般來說,這一未成年人群體在教育、生活、醫療等方面有較大的服務需求。為此,聯創開發“知遇學堂”服務項目,聯合本地大學生及志愿者,以個別輔導和社區集中輔導的形式,為6~18歲困境未成年人提供教育陪伴服務和課業輔導。而“未來畫報”服務項目則通過鏈接資源開展個別輔導、團體職業體驗和工作坊,助力困境家庭兒童/青少年樹立理想追求與職業目標,提升個人發展規劃和管理的能力。兩項服務項目皆面向困境未成年人的發展需要,促進未成年人的自我賦能,彌補因家庭情況導致的資源缺失,使他們獲得與其他未成年群體同等的發展條件和發展機會,提高“教育脫貧、職業脫困”的可能性。以斯斯這一真實個案為例:

斯斯是一名10歲的女孩,也是家中超生的二胎。父母雙亡使得她和姐姐只能依靠奶奶撫養,斯斯也因為“黑戶”無法順利入學。隨著年齡的增加,斯斯的行為表現逐漸與周圍同齡孩子產生差異,后來斯斯被診斷為孤獨癥患者。由于缺少與同齡人的交往,斯斯變得越發內向,不愿意與人交流,見人就遠遠躲開。在社工連續半年的探訪和關照下,斯斯開始放下心防,與奶奶一同參與了親子活動和課業輔導。社工發現,斯斯對繪畫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和天賦;她經常會全神貫注地坐在電視機前,對電視動畫中的人物進行繪畫臨摹。繪畫不僅成為斯斯的愛好,也變成她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在一次課業輔導活動中,斯斯的畫作受到了其他同齡孩子的贊賞。這份認可讓斯斯感到既緊張又興奮,心中長期累積的隔閡開始慢慢消散。在那之后,社工邀請斯斯參加了更多與繪畫有關的集體活動。在活動中,斯斯開始與其他小朋友交談玩耍,在社工的鼓勵下甚至成了“繪畫小老師”,主動教別的小朋友如何繪制卡通人物。由于先天家庭條件的限制以及后天教育的不足,斯斯在成長過程中面臨了諸多困難,然而社工看到了斯斯在畫畫方面的潛力與對畫畫的熱愛,并以此為契機提供相關資源幫助斯斯進行人際交往與社會融入,讓斯斯學會被他人接納與理解,減少自身的孤獨。

2.涉罪未成年人專項服務:讓偏航的船迷途知返

第二類服務是未成年人專項服務,主要以安全困境兒童、臨時困境兒童及涉罪未成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這些服務對象有的遭遇了突發的、可能導致其心理、社會功能遭到嚴重損害的事件,如家庭監護缺失、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不法侵害、重大疾病等,他們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遭受嚴重威脅,給未來生活與發展帶來巨大沖擊。聯創為非正常脫離義務教育系統的未成年人開展了“自在無休”服務項目,針對因情緒困擾而長期反復請假、休學或失學的6~18歲困境未成年人,以“1對1”服務、“成長工作坊”的形式為服務對象提供情緒疏導和個人規劃服務,不斷改善服務對象的人際環境,增強服務對象復學動力,協助服務對象順利復學?!扒嘀裼媱潯狈枕椖縿t為權益受到他人侵害、自殘自傷而陷入危機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司法援助、心理輔導等服務,助力臨時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度過危機?!皻w帆計劃”和“護航計劃”項目為南海區18歲以下涉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提供社會幫教服務、就業發展、企業幫教支持等社會服務,以達到預防再犯、重建生活、穩定社會秩序的主要目的。

剛滿16歲的小張,涉嫌搶劫犯罪。聯創社工將小張納入“護航計劃”對其進行幫教。在進行社會調查、面談及電訪跟進后,社工認為小張對法律認知不足。社工發現,小張在日常生活中開銷較大,常常面臨經濟上的困難。受到男友的影響,小張嘗試以搶劫來“貼補”日常生活開銷。社工在工作時進一步發現,小張與家人的溝通極為有限,特別是與父親關系冷淡。家庭對她的關注和支持不足,讓她更加容易受到不良同輩的誘導?;谏鲜銮闆r,社工首先對小張進行了普法教育,并邀請小張的父母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坊。在社工的建議下,小張回家與父母共同生活,并開始嘗試與父母積極溝通,學會設身處地理解父母。這段經歷使小張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辛酸和不易。在與社工面談時,小張回想起父親因車禍后遺癥帶來疼痛而躲在客廳抽煙的夜晚,以及他落寞地前往看守所接她時的情景,難掩心中的悔恨。這次幫教讓小張真正意識到了“回家”的意義。另外,社工以“個案+小組”的方式,圍繞消除不良朋輩的影響開展活動。社工在個案輔導中提醒小張在交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尋求家長和社工的幫助,并邀請小張參加“良師益友伴我行”友情專題個人成長工作坊。最終小張對友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認識到真正的朋友是那些能夠給予自己支持和積極影響的人。對于涉罪未成年人,僅僅簡單地進行普法教育的成效不足,社工協助司法系統進行全面系統的社會調查,全面客觀地了解涉罪未成年人的個人、家庭、社區方面因素對其個人犯罪行為的影響,并通過進行面談、心理疏導以及社區、企業等資源的鏈接,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個體認知、社區關系、家庭環境等方面進行改造,讓偏航的船能夠真正迷途知返。

3. 普及性服務:親子共成長,“不打小孩打勾勾”

在前兩類服務基礎上,聯創也為區域內的未成年人提供普遍的、無差別的普及性服務,主要包括性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親子溝通等服務內容。通過減少未成年人尋求服務的阻礙、增加求助的途徑以及加強保護性因素,進一步預防危機事件的發生,并盡可能減少危機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后果。大多數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兒童/青少年,他們有可能會遇到階段性的問題或突發危機,如果及時提供教育、心理相關服務,能夠提高兒童/青少年自身應對困境的能力,改善他們在家庭環境中不良的人際溝通模式,形成“個體—家庭—社會”全方位保護機制。

聯創開發的“正向教養”系列活動,主要包括“兒童正向教養工作坊”“正向教養家長小組”“親子活動”等。在“打勾勾學堂”中,聯創邀請兒童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不打小孩”與“家庭正向教養”兩個主題,分享如何消除針對孩子的暴力,以及如何使用正向教養的方式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幫助兒童/青少年家長提升教養能力、習得教養方法。同時,聯創還通過設置“兒童學堂”,讓兒童跟隨正向教養導師,在繪本閱讀、畫畫、游戲等過程中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權利。導師們會常常鼓勵兒童分享他們對家庭和家人的期待以及自己的感受,幫助他們完善自主意識與健全人格發展。更重要的是,教會兒童/青少年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感受和想法,維護自己的權益,以此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親子關系的良性發展,使他們在家庭中習得解決問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為促進親子間的親密互動,聯創開展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肢體變變變”“童樂工坊”“親子共學放映會”等親子游戲。在游戲中讓家長明白孩子的童年需要嬉戲、想象和創造,懂得如何向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同時,聯創面向社會大眾開展“非暴力溝通藝術展”,通過展出與教養主題相關的繪畫、裝置與交互藝術,倡導非暴力家庭和城市文化,推廣正面積極的家庭教育理念,讓社會公眾了解暴力教養的危害,讓兒童青少年在安全、健康的家庭、社會環境中成長。

(三)從專業化轉向社會化的社會合作模式階段——“螢火星球”基地建設

2020年以來,聯創在專業化服務的堅實基礎上,逐步邁向社會化合作的新發展階段。在黨委政府的領導支持下,聯創緊密結合社會民生服務需求,聯動企業、商業、產業、學界等多方力量,積極創新社會服務模式,嵌入式地為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發展動力,逐步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發展模式。

“螢火星球”項目的建設過程,堪稱這一轉型發展的生動縮影。項目剛落地便吸引了不少社會資本的關注與支持。超過15家設計、建材、攝影企業慷慨解囊,以公益贊助的形式助力“螢火星球”的建設。個人和企業捐贈(包括貨幣和產品形式的捐贈)累計超過210萬元,為“螢火星球”的建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其中,佛山本土企業和企業家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本土企業和企業家不僅在資金上提供支持,還在項目策劃、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建議和幫助。

在“螢火星球”項目運營過程中,眾多企業家、藝術家、設計師、學者和慈善界人士紛紛加入到“螢火星球”的活動策劃、項目開展,共同為未成年人保護貢獻自身的力量。其中,新凱廣場為“螢火星球”項目的活動提供了場地支持,南海區慈善會、廣東南粵銀行、南海區新生代企業家聯合會贊助“螢火星球”項目其他相關活動。各方的努力為“螢火星球”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助力城市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聯創積極聯結社會力量開展慈善戰略合作。例如,在佛山市醫療保障局的指導下,聯創積極探索開展醫療保障綜合服務項目,通過多種渠道對接有醫療求助需求的市民,為其提供醫療保障政策的咨詢服務,并深入開展政策及慈善資源的匹配管理。半年里接訪80例個案,其中癌癥及慢病救助共35例,占43.75%。工作人員及時回應求助市民訴求,咨詢滿意度達100%。從“人找政策”的被動訴求到“政策找人”的主動服務,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問題,切實減輕個人及家庭負擔。再如,聯創聯合佛山市圖書館、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和中小學校,開展“生命有戲”校本支援計劃項目,以戲劇教育為載體,開發生命教育課程資源,搭建校園、社會、政府關于生命教育交流平臺,持續開展生命教育公益活動,推進積極正面校園文化,回應校園心理復原需求的青少年及其家庭。截至目前已成功開展2023年“筑夢佛山”異地務工子女生命有戲夏令營、戲劇體驗工作坊、佛山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校園師資培訓計劃等行動。又如,聯創聯合多位藝術家發起“往·溫暖里行”公益項目,通過藝術品義賣為南海區1300個低保家庭籌措資金,招募專業社工進行服務,為困境兒童/青少年建立區內資源鏈接網絡,讓孩子們重拾對生活的希望。通過聯結社會力量和慈善力量,聯創不斷探索社會服務新路徑,推動公益事業向前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三、全介入保護場景構建:“螢火星球”的空間營造

(一)螢火蟲的隱喻

“小悅悅事件”⑥發生之后,聯創團隊深入佛山市城中村,面向困境兒童開展深度訪談調研,探究這些困境兒童在面臨困境或情感低谷時,采取何種方式進行情緒宣泄以及他們的首選去處。調研結果出人意料,絕大多數孩子表示會選擇打籃球作為他們的情緒宣泄途徑。這一發現令聯創團隊深感好奇,為什么普通的籃球會對這些孩子產生如此大的吸引力?經過分析發現,答案與佛山市政府多年前推行的政策有關,即在每個村落建設一座標準籃球場。這些籃球場是全天候開放的,與定時關閉的文化場所如閱覽室等相比,籃球場成了困境兒童可以自由進出的社交與活動場所。因此,在沒有其他合適去處的情況下,這些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了籃球場上。這一調研發現凸顯了城市為未成年人提供全天候保護空間的重要性,也成為觸動聯創開發“螢火星球”項目的契機。

“螢火星球”項目?(圖4)是聯創“螢火計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項目中的一部分,“螢火星球”基地在新冠疫情期間籌備建立,并于2023年3月10日在佛山新凱廣場落地運營?!拔灮鹦乔颉笔欠鹕侥虾^首個由企業捐資、專業機構運營的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教育示范基地。作為聯創的獨立服務空間,“螢火星球”旨在為南海區困境兒童/青少年鏈接區內資源,構建社會各方對未成年人的全面保護及支援系統,倡導在社區內以更公共化的方式提供未成年人保護服務。整個項目鏈接了社會各界資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其中,南海區民政局、“七+5”公益設計組織、佛山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佛山市南海區新生代企業家聯合會等組織為“螢火星球”提供資金支持和策劃建議,共同推進項目實施。同時,聯創深入未成年人生活,聯合學校、社區、圖書館、書店、劇團等機構,打造全介入保護場景,場景內開展戲劇生命教育、公益藝術展、論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聯動多主體、打造安全舒適的空間場景等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保護。

螢火蟲是生態的指標性物種,它們的存在與良好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它們閃爍的微弱光芒猶如純凈宇宙中的一個個星體,被視為黑暗中的希望與夢想。而城市的加速發展,讓城市中自然的部分急速消退,讓螢火蟲在環境污染下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城市中成長的兒童/青少年亦猶如螢火蟲一樣,過度強調城市經濟要素的強勢優先發展,往往會在不自覺中形成對兒童空間的擠占。土地開發、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和兒童活動場所的匱乏使兒童生活環境惡化,兒童虐待、暴力、自殺等潛在風險也在城市逐漸滋生。這些不良環境和風險常常為人們所忽視,且缺乏有效的社會治理與必要的公眾教育和社會倡導。城市要高質量發展,除了要關注生產、消費、就業和貿易等經濟要素,更應該關注包括兒童在內的人的安全、健康、快樂生活成長所需的環境條件。

城市和兒童存在內生關系。在城市中營造這樣一個“螢火蟲”的活動空間,就是建造一個專門的兒童保護空間,代表對兒童與城市內生關系的肯定,表達城市對兒童友好的積極態度與立場。這也是“螢火星球”項目的創辦宗旨:追求城市發展與兒童發展的平等權利?!拔灮鹦乔颉笨臻g的打造是為了對抗一切干擾和污染兒童成長的不利因素,通過為未成年人提供庇護和支持的場所,為特殊困難的兒童提供救助和照顧服務,支持脆弱或被邊緣化的家庭和兒童,從而提升社會凝聚力和社區參與,增強社會公眾保護兒童的公共意識。其中,社會各界的力量猶如螢火蟲的點點光芒,將人與人之間重新聯結在一起,釋放對彼此的關愛、信任。眾多光芒匯聚在一起,同心協力重新點亮黑暗宇宙,引領迷失的“螢火蟲”走出黑夜,凝聚成充滿希望與美好的“螢火星球”。

“螢火星球”又被稱作“山房子”(圖5),是人們生活的情感歸依與精神寄托。作為“房子”,意味著它能夠為兒童/青少年遮風擋雨,帶來溫暖與希望,能夠成為未成年人在這個城市中可以信任與依賴的“第二個家”?!吧椒孔印眱炔抗部臻g共有三層,呈現多元復合的功能布局。其中,一層為開放、包容的多功能空間(圖6),集咖啡廳、沙龍、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為人們提供一個輕松自如的交流場所,像置身于自己家中的客廳一樣舒適自在。日常生活中,一層空間會作為咖啡廳運營,在這里可以進行品嘗咖啡、休息、與朋友交談等活動。一樓長椅上的“倚三角”設計源于燈塔所放射的光線三角,以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三角靠背,如黑夜里燈塔的光般穩妥牢靠?!耙腥恰笨刹鹦?、可移動,通過拆卸重組或水平活動可在不同的社交場景里進行更多探索并創造更多可能性,獲得新的體驗價值。而作為展覽空間時,一層空間就成為一個小型藝術館,以公益展覽、城市情緒塑造、倡導募捐等形式,促進人與城市之間的互動。此外,一層空間還是一個分享與交流的平臺,可用于會議舉辦、思想交流。在這樣一個輕松的空間中,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傾聽他人,為城市生活注入一份文化和藝術的活力。

“山房子”的二層是一個安靜的、可以專注的活動空間(圖7),為兒童/青少年提供自習場地。在這里,人們可以靜心閱讀、寫作,或者進行學習和研究,一些公共政策制定者、專家學者、社會工作者以及媒體、藝術、商界人士等時常在這里聚集、分享、討論,碰撞出未成年人保護新的思路、新的火花,推動更多有價值的工作項目落地。二層空間大量使用間接照明,柔和的燈光營造出一種愜意安寧的氛圍感,讓兒童/青少年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和平和。三層則是辦公區域和咨詢空間(圖8)。作為聯創的辦公區域,大面積的白色呈現樸素雅淡干凈的感覺,辦公區域的軟木墻設計為工作人員提供工作方便。會議室上設計了一個仿真天井與屋頂的綠植相配合,讓工作人員更加放松地工作。三層空間的咨詢室用于進行青少年服務心理咨詢、個人面談、家庭治療等服務。三層空間以白色為主,從色彩學的角度來說,有助于培養活力和獲得支持性的情感。同時,植物的點綴使咨詢室的氛圍更加有助于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室內還引入了仿真綠植元素以及具有嶺南特色的“榕樹頭”,讓人們仿佛回到兒時熟悉的嶺南鄉村大榕樹下,孩童們獲得村里長者和左鄰右舍的關心照顧。在類自然環境下開展活動,整個空間更加自然恬逸。

“螢火星球”之所以落戶在新凱廣場這一CBD的國際甲級寫字樓,并通過高品位的設計來營造一個美的空間,是為了讓來自城市隱秘角落的困境兒童/青少年在美的環境中感受社會的溫暖與關懷,讓孩子們在內心深處體會到,生活可以是美好的。同時,將美學帶入他們的視角,讓他們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欣賞生活中的每一處風景。這種審美能力的提升,對于困境兒童/青少年來說,意義非凡。提升困境兒童/青少年的審美能力,不僅能夠讓他們在藝術的世界中找到樂趣和慰藉,更能夠讓困境兒童/青少年在未來的日子里,以更加成熟和全面的視角去看待世界、認識世界。

當夜幕低垂,溫暖光芒從門和窗中透出,仿佛是一只在黑暗中發光的螢火蟲,它吸引著人們靠近與感受。進入“螢火星球”就仿佛回到家中,放下所有的壓力和心理包袱,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那些平淡而美好的瞬間,享受難得的寧靜?!拔灮鹦乔颉闭蔀楫數乩Ь硟和?青少年除了家以外第二個可以信任的空間,是指引他們未來道路的一座燈塔。

(二)“螢火星球”的聯合行動

“螢火星球”空間的設計初衷,是希望讓城市中的人們聯結起來,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幫助那些家庭貧困、權益受損或是受到過家庭、社區創傷的未成年人走出困境,凝聚起城市中的點點螢火。作為向未成年人提供庇護和支持的空間場所,“螢火星球”基地開展了“自在無休”“青竹計劃”“護航計劃”“知遇學堂”“未來畫報”“正向教養”等多個活動項目。同時,“螢火星球”作為展覽空間,以公益展覽、倡導募捐等形式,加強人與城市之間的互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通過營造良好的城市公益氛圍,提高城市發展的“溫度”,增強社會公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視和關注,以更高的覆蓋性和效率進行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性的宣傳和普及工作。目前,在“螢火星球”已成功舉辦多場涵蓋企業、藝術家、社會組織以及慈善組織等聯合社會力量參與的活動,不僅擴大了“螢火星球”項目的影響力,更在未成年人的保護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廣東南粵銀行佛山分行的贊助下,“螢火星球”攜手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七+5”公益設計組織等合作伙伴,共同策劃了“向內而生”裝置藝術展。展覽通過邀請設計界、學界、慈善界、影視界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集結了眾多創意展品,如別具特色的“山房子”、螢火實驗劇場的戲劇表演,以及兒童保護平面海報展等。這些展品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向社會公眾表達藝術家們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洞察和靈感,深刻揭示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性,成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展覽結束后,這些展品也會作為“知遇學堂”、南海區慈善會未成年人保護慈善基金的籌款作品,以此方式獲得社會力量的支持。展覽期間,國際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對展覽內容進行了三期宣傳,相關活動信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瀏覽人數超13萬人次。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向內而生”裝置藝術展的傳播效能,進一步提升了活動的品牌影響力。

同時,“螢火星球”還攜手國際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等組織與佛山本地的兒童友好企業,共同舉辦“不打小孩打勾勾”兒童友好行動展(圖9)。該展覽由聯創、國際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等一眾關注未成年人權利保護的公益組織聯動舉辦,以“不打小孩打勾勾”為口號,倡導家庭保護,消除家庭暴力,向社會倡導正面、積極的教養方式。在活動的開幕儀式上,聯創與國際救助兒童會(中國項目)宣布啟動“家庭保護”合作項目,將以佛山為點,以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為面,聯動專家、導師、志愿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為廣大未成年人提供正向教養家庭教育服務,致力消除家庭兒童暴力。在展覽現場,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豐富的裝置藝術作品,還可以參與互動學堂、親子游戲與觀影會等線下活動,感受兒童友好的建設氛圍。此外,聯創還舉辦非暴力溝通藝術展,邀請親子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的藝術家們以繪畫、裝置、交互設計、陶泥修復空間等藝術形式開展活動。一方面,讓觀眾在活動中深刻認識到不當的教養語言帶來的隱形傷害,倡導家庭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另一方面,讓觀眾看見持久陪伴的溫暖,讓家長和孩子一同反思生活、擁抱彼此?;顒赢a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

除了“向內而生”裝置藝術展和“不打小孩打勾勾”兒童友好行動展外,“螢火星球”還積極開展“繁星計劃”這一公益項目(圖10)?!胺毙怯媱潯笔敲嫦虻捅<彝ズ团R界低保家庭中未成年子女、孤兒、事實無人撫養等困境兒童的幫助計劃,該項目設立了一個明確的資金募集與服務招聘機制,即每成功募集滿10萬元資金,將招聘一名專業社工,專注于為100名處于困境中的兒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為推動“繁星計劃”落地,聯創聯合佛山本土企業費羅娜水泥瓷磚發起“往·溫暖里行”公益項目,以印制藝術家聯名T恤、利用廢棄零件制作項鏈等飾品愛心認購的方式,為1955名困境未成年人帶去“閃爍”的希望。在活動策劃過程中,有兩名藝術家無償參與,他們結合活動主題,設計與自己的藝術風格相融合的T恤、佩戴掛飾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承載著保護兒童的光、個人家庭時代的記憶、愛的傳遞等寓意。認購T恤和掛飾的企業或者企業家不僅能夠獲得慈善會頒發的活動愛心捐贈證書,還能夠獲得線下活動宣傳、線上官方媒體報道,以及“螢火星球”特制的愛心禮品回贈。最終,在多方的支持下,共籌集到公益款項5萬余元。在扣除活動運營成本后,“繁星計劃”共計籌得4.6萬元的善款。為進一步補足點亮第一顆星的差距,聯創與壹基金合作,以1∶1的配捐方式提供資金支持,最終配滿12萬元項目經費,為南海區獅山鎮低保家庭未成年人提供專業社會服務。這一系列的聯合活動,不僅展示了“螢火星球”在匯聚社會各界、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積極力量,更彰顯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愛心與責任擔當。這些活動不僅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貢獻了積極力量。

“螢火星球”寓意城市的安全空間,通過打造“螢火星球”空間,為兒童/青少年提供一個信任和依賴的安身之所,讓困境青少年能夠獲得庇護。在“螢火星球”里,聯創針對兒童/青少年不同的需求開展不同的項目活動,使兒童/青少年特別是困境兒童/青少年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資源,重獲尊嚴、融入社會,感受到來自社會與他人的溫暖,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道路。以點亮兒童/青少年生活中的希望之光,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閃閃螢火,點滴匯聚亦能燦若星河。

(三)以新型慈善理念推動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基金

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的建成,健康社會工作和生態社會工作等新服務領域方興未艾,社會工作在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領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22]。然而,政府的資金支持往往只能幫助社會工作進行兜底保障,社會工作的發展亟待不斷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有專家認為,社會工作機構如果完全依靠政府財政資金存活存在著一個危機:假如政府對專業的把握、認知和管理是有欠缺的,這種欠缺會影響社會工作機構的專業性。而且,社會工作機構鏈接資源完成自我造血的同時,也是在營造一種社會慈善力量,是一種慈善的社會建設。[23]蔣旨昂在人類社會進化體系也提到,社會服務(對人)和社會行政(對事)兩者相互促進形成社會福利事業,不斷增加的社會福利推動社會建設的發展進步[24]。從這個意義來講,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對于獨立自主發展的社會工作機構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當傳統的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已難以實現社會工作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的全覆蓋,向社會探索多元的資金來源渠道、豐富籌資手段,來增加組織自身的獨立性,規避組織運行風險成為當務之急。為此,聯創開啟探索從專業化轉向社會化合作發展之路。

這一背景下,2023年3月,南海區未成年人保護慈善基金(以下簡稱“未?;稹保┱匠闪?,為聯創和“螢火星球”項目運營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作為南海區政府為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服務而推動設立的專項慈善公募基金,未?;馂槟虾^未成年人保護發揮了直接救助、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倡導等作用,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未?;鹪O立在南海區慈善會,由南海區民政局社會事務與兒童福利科福利股統籌,由慈善會、基金發起單位及社會公眾共同監管。對于未?;鸬墓芾砗褪褂?,主要由政府部門使用項目化方式配置相關資源,在專家庫隨機選取專家對項目進行把關審核,南海區民政局社會事務與兒童福利科福利股負責審批。審批通過后,未?;鹣蛏鐣l起特定項目的募捐,為未成年人保護服務相關項目提供專項的慈善經費支持。其中,聯創在未?;鸬闹С窒掳l起了多個公開募捐項目,面向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募捐,募集的慈善資金轉向用于未成年人保護的相關服務?;鸬闹饕獊碓词钱數仄髽I的捐贈。企業開展公益慈善捐贈,對塑造企業文化、提升品牌美譽度、提高員工凝聚力、整合社會資源、開拓市場等方面,都具有較大的價值和作用,也是企業將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融入在地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舉措。

在基金使用方面,未?;饒猿仲Y金捐贈方深度參與新型基金管理的理念,為項目實施方與捐贈人搭建聯系橋梁,這樣一來,捐贈人能夠追蹤款項去向,參與慈善捐贈項目的管理,及時得到項目成效反饋。這種基金管理方式的最大特色是項目過程公開透明,一方面,資金的實際使用人需要向捐贈人負責,使捐贈人能夠了解監督款項使用的具體情況,保障捐贈人的知情權,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對籌集公募基金用于社會服務的認可度;另一方面,捐贈人對項目的深度參與體現在基金籌集管理過程中,項目方與捐贈人的平等合作,兼顧考慮捐贈人的需求,為愿意參與公益、熱愛公益的捐贈人在資金捐贈過程中增添獲得感、參與感,從而能提升慈善主體參與公益的驅動力,推動社會公眾、企業積極、持續地參與公益事業。

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精神的燈塔指引作用。改革創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勇于進取的思想品格的典型代表,同時也在佛山這片熱土上得到體現,成為佛山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佛山以制造業起家,實體經濟是佛山這座制造業之城的基因。自強不息的企業家精神支撐佛山從連跨數個千億大關,到如今已經實現了萬億產值的發展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佛山的城市文明注入核心內涵。城市精神影響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也為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元素。正是佛山的改革創新精神與企業家精神成為當地未成年人保護實踐的積極促進因素。一方面,佛山依據2023 年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積極用好用活政策,充分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積極作用,鼓勵企業培育 ESG 投資觀念⑦,進一步提升本地企業積極參與慈善的良好社會氛圍;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青年投身社會慈善事業,大力推動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為佛山城市文明發展凝聚積極向善的力量。未?;鹫怯缮鐣M織引導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的一項創新實踐。在基金項目運行實踐中,政府、商企、社會工作組織、社會公眾等不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慈善,形成“政府—商業—社會”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合作建設機制,將社會慈善力量更好地與未成年人保護服務相結合,讓更多困境未成年人獲得社會支持的資源和機會。此外,佛山還注重深入挖掘嶺南文化的精髓,在未成年人保護實踐中積極融入嶺南文化元素和社會共建理念,進一步豐富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

四、結論與討論

社會大環境急劇變化,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面臨諸多新的風險挑戰,未成年人保護的困境和重要性不容忽視。以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作為推進佛山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創新社會服務模式,向未成年人傳遞優質的公共服務,以期不斷滿足未成年人的需求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將能提升城市服務,助力實現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以佛山為代表的特大城市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方面的實踐及其生發的新型慈善理念和組織模式,其背后折射的是佛山企業家自覺肩負社會責任的精神情懷和嶺南文化的熏陶積淀,在新時代中國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這樣一個新發展機遇中,最終推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佛山實踐。

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佛山實踐中,佛山積極構建全介入的保護場景,呈現各主體共同參與協作的未成年人保護建設模式。首先,政府完善兒童政策體系,進行統籌協調、系統推動與統一管理。其次,企業積極參與、履行社會責任提供資金和相關資源支持。再次,社會工作組織通過發揮自身的優勢,敏銳洞察服務對象的現實需求,并鏈接其他機構相關資源和支持進行專業干預,精準、高效地向需要幫助的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社會工作組織還憑借自身的專業性,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與政府合作共同推動相關公共政策的落地完善。最后,加強學校、家庭、社區、政府等各方力量緊密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未成年人保護網絡,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此外,佛山還注重專業化、在地化的發展策略,在服務隊伍和資源配置方面,堅持人員隊伍建設在地化、資源在地化,使專業服務遞送更加穩定和可持續,從而為未成年人保護服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奠定堅實基礎。

新型慈善理念和組織模式的興起,為慈善事業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動力。在佛山市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系統的慈善資金運營機制:社會工作機構借助慈善基金平臺,鏈接企業和社會資源,并通過獲得的資金支持向未成年人提供專業的救助服務。慈善基金的運營注重多方協同、精細管理、高效運作,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長效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通過科學合理的資金籌措、管理和使用,確保了保護工作的可持續性和高效性。由此,透過聯創的發展經驗,探索以佛山為代表的特大城市,如何基于新型慈善理念和組織模式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服務供給,成為推動新時代中國城市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新發展議題。

正如聯創在其編纂的案例集中寫道:“城市中成長的青少年猶如螢火蟲一樣,當他們陷入困境時,需要一個環境讓聯結再次發生;需要一個空間,讓螢火再度點亮?!贝蛟爝@樣一個空間,其主要意義在于當人們走過城市發展的“轉角”,能夠為身陷不利環境的兒童帶來“轉機”。通過建立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慈善平臺,發動社會力量、形成政社合力,進一步構建完備的兒童社會支持與福利體系,讓城市更加溫暖。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

[2] 崔瑞霞、謝喆平、石中英:《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概念來源、歷史變遷與主要內涵》[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第1-9頁。

[3] 丁任重、王河歡、何忻遙:《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鎮化轉型——歷史脈絡、典型事實與路徑選擇》[J],《南開經濟研究》2023年第10期,第3-21頁。

[4] 洪銀興、陳雯:《由城鎮化轉向新型城市化: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的探索》[J],《經濟研究》2023年第6期,第4-18頁。

[5] 吳金群、毛家楠:《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理論內涵和政策議程》[J],《黨政研究》2022年第4期,第100-111、127頁。

[6] 王亞:《多中心治理視域下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J],《城市發展研究》2023年第3期,第7-11、17頁。

[7] 宗麗娜:《深入理解“兒童友好”的內涵》[N],《人民日報》2021年8月24日第18版。

[8] 李寅、葉林、劉志等:《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研究(筆談)》[J],《城市觀察》2022年第2期,第52-89、162頁。

[9] 同[5]。

[10] 佘宇、馮文猛:《破解特大城市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的思路與建議》[J],《發展研究》2017年第11期,第27-39頁。

[1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1〕24號)[EB/OL],2011年7月30日,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927200.htm,訪問日期:2024年3月30日。

[12] 閆曉英、周京:《完善公益普惠兒童福利體系 為兒童友好提供制度支撐》[J],《社會福利》2021年第11期,第23-24頁。

[13]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M],中國統計出版社,2022年。

[14] 劉繼同:《中國特色現代兒童福利觀的范圍內容、層次結構與制度靈魂角色》[J],《人文雜志》2022年第1期,第35-44頁。

[15] 夏學娟:《從保護到發展,社工助力兒童服務邁向專業化》[J],《中國社會工作》2021年第31期,第19-20頁。

[16]《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36號)[EB/OL],2016年6月16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6-06/16/content_5082800.htm,訪問日期:2024年3月30日。

[17]《民政部 中央編辦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公安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衛生健康委 應急部 市場監管總局 醫保局 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 中國殘聯 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民發〔2021〕44號)[EB/OL],2021年5月11日,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27695.htm,訪問日期:2024年3月30日。

[18] 高麗茹、彭華民:《中國困境兒童研究軌跡:概念、政策和主題》[J],《江海學刊》2015年第4期,第111-117、239頁。

[19] 席小華:《服務型保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理念與實現路徑》[J],《社會治理》2021年第9期,第10-14頁。

[20] 徐虹、范斌:《兒童醫務社會工作發展的契機、挑戰與展望》[J],《中國社會工作》2019年第12期,第4-8頁。

[21] 佛山市統計局:《佛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解讀》[EB/OL],2021年5月18日, http://www.foshan.gov.cn/gzjg/stjj/tjkx/content/post_4804523.html,訪問日期:2024年3月13日。

[22] 徐道穩:《新發展階段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J],《社會治理》2023年第3期,第102-110頁。

[23] 童小軍:《從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落地看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J],《中國民政》2022年第13期,第58-59頁。

[24] 蔣旨昂:《社會工作導論》[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3頁。

注釋:

①習近平:《全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EB/OL],2019年4月27日,https://www.gov.cn/xinwen/2019-04/27/content_5386929.htm,訪問日期:2024年3月30日。

③《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社會〔2021〕1380號)[EB/OL],2021年9月30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0/21/content_5643976.htm,訪問日期:2024年3月30日。

④兒童友好理念中的兒童并非是嚴格的年齡劃分,亦包含青少年期,更接近未成年人這一界定。

⑤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居署于第二次人類居住會議上正式提出“兒童友好城市倡議”,這一倡議旨在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創建安全、包容、充分響應兒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區。

⑥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本名王悅)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沒有上前救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網友廣泛熱議。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死亡。

⑦ESG投資是一種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因素納入投資決策過程的投資理念和方法,強調在追求長期投資回報的同時,考慮企業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

作者簡介:王海俠,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副教授。陳肖菡,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劉????穎

猜你喜歡
社會服務
職業院校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檔案館社交媒體可持續性應用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探討
養老社會服務體系與機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職示范院校服務社會能力現狀研究
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協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淺析社會工作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從眼動實驗看中原服飾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
淺談高職院校經濟社會服務能力建設
探析應用心理學發展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