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互動整合研究

2024-04-18 07:40馬嚴潔鄭凱元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24年4期
關鍵詞:專業課育人思政

馬嚴潔 鄭凱元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攜手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創新開展高校思政工作的需要,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還有利于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培育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將思政教育與各學科教育融合起來,才能實現協同育人。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互動整合的缺失問題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攜手育人,是新時代教育體制改革的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兩者的功能和優勢,形成協同效應,可以增強育人效果。目前,部分高校過分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

人文素養融入的缺失。專業課教師偏向知識和技能教學,缺乏對課程中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價值導向的融入。課程思政需要將相關的思想政治元素,如思想信念、精神追求及價值理念融入教學。但結合當前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時側重于知識和技巧的教授,對思想道德教育和價值引領不夠重視,也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導致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很難有效開展。

中國文化融入的欠缺。課程思政需要教師深入發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但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國外文化知識的融入和講解,這雖然有利于學生了解國外文化知識、開拓視野,但客觀上對于國內的文化知識尤其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有一定的抑制。目前,高校的課程思政中缺少中國文化的熏陶和滲透,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學生缺乏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同。

學生情感培養的缺乏。高校專業課教師要將價值引導與專業知識教育相融合,促進價值觀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在形式、內容上實現一體化,從而增強新時代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力、感染力、說服力和吸引力,使學生陶冶情操、樹立信念、堅定意志。目前,部分高校教師對課堂教學融入課程思政重視度不高,認為沒有必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也有部分教師認為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堂是有必要的,認同政治情感的培養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三觀”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但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很難把握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和人格塑造的契合點。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互動整合面臨的困境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每一位高校教師的重要任務。所有課程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與思政課程同向發力。然而,在實際育人過程中,一些高校在某種程度上存在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的問題,割裂了兩者在立德樹人上的一致性,導致課程思政教育困難重重。

課程思政育人理念不強。思政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和價值引導,體現育人與育才相結合的要求。而在實際教學中,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內容的認知較片面,價值引導不明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導致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難選擇合適的思政案例;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淺嘗輒止,或是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互割裂,對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力度把握不夠,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結合難以落實。

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不足。高校教師要想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就要具備一定的思政水平。但部分高校教師的思政知識儲備不足,缺乏相應的思政素養,自身素質和課程思政要求不匹配。尤其是在價值觀引領這一方面,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只是對社會熱點進行簡單的分析,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力度不夠。

思政課程教學資源不夠。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自覺將知識教育與家國情懷教育、人格教育結合起來,使所教課程真正地發揮育人功能。要做到鑄魂育人,培養的學生不僅要熱愛祖國,對中國文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還需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但部分學生因缺乏辨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容易對西方國家的文化產生盲目的向往。此外,有些教材中的內容沒有真正把握學生關注的問題,無法充分發揮思政教學的作用。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互動整合的路徑探尋

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需要專業課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將政治引導、思想引領、道德熏陶、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這需要教師對所授課程進行精心設計,用心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在進行兩者互動整合路徑的探索時,教師要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資源和學生特點等實際情況。

加強思政教育目標的建設。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要將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在引領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功能。高校教師不能為了進行思政教育而強行在教學內容中植入德育內容,而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專業特點和自身的思政素養等來確立思政教育目標,挖掘和運用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內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

加強課程思政資源建設。專業課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思政元素的融入,挖掘專業課內容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與思政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恰當地選取思政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還能形成師生良性互動。教師還要改變教學模式,對課程思政教學進行優化,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借助學習平臺進行教學。教師可在課堂上采用探討啟發式、師生互動式、問題導入式等教學方法,增強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為學生打造廣闊的思政知識學習平臺。同時,教師團隊還要配備一定數目的專業思政教師,對思政內容進行把關,并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政理論水平。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學校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和價值引導的建設,還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避免其產生崇洋媚外的不良價值觀念。在進行教材設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課程思政的資源建設中,結合時代特征,將學生關注的相關事件作為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學生自然接受并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正確應對和解決人生中遇到的問題。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互動整合的有效實施

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是課程思政有效實施的決定性因素,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課程思政落地的關鍵因素。

樹立教師課程思政的新理念。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者和推動者。因此,專業課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政素養,儲備一定的思政知識,有意識地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專業課教師還需強化自身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發揮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的作用,真正將知識傳授和思政教育融為一體。

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構建。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需要注重對教學結構的改革,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思政元素。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學生的參與,多設置一些讓學生實操的環節和情感體驗環節,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側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行為鍛煉,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高校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高校在黨和國家人才培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并將其充分應用于教學,培養學生愛黨愛國的高尚情操。高校所培養的人才遍布我國各行各業,而其中優秀的人才不僅是高校的驕傲,更是課程思政的素材。因此,教師在進行專業教育時可以充分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優勢,向學生展示本專業在社會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為國家培養既具有高專業素養又具備高思想覺悟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本文系??诮洕鷮W院教改項目“新時代民辦高?!颊n程與‘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深度融合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HJYJ2022076)

(馬嚴潔系??诮洕鷮W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鄭凱元系??诮洕鷮W院德行智華會計學院學生)

(本欄責編 馬孟賢)

猜你喜歡
專業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服務學習在高職社會工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研究生專業課學分制教學改革探討
關于大學專業課排座位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