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群文閱讀,構建高效課堂

2024-04-18 07:40繆璐萍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24年4期

繆璐萍

把學生培養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使他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具備閱讀理解及表達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呼喚,也是每個教師應努力追尋的目標。尤其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語文學習實踐的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體驗發現的快樂,感受精彩,打造高效課堂。

眾多實驗表明,大量閱讀可以訓練以下幾種能力:很快看懂文章,并且抓住重點;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寫文章合乎邏輯,內容不落俗套,有獨特見解。只有讓群文閱讀教學走進課堂,打破單篇獨進、深探細究的教學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提升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教學活動。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整合,即把不同的事物通過某種方式而彼此銜接,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群文做到了不同文本的銜接,將一組文本的信息通過表格、知識樹等形式銜接起來,并且使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交互,讓學生的閱讀量大幅增加,并且掌握將群文整合起來的甄別式閱讀方法,為終身閱讀、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具體而言,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教育理論學習,緊跟先進教育理念

開展群文閱讀,教師需要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閱讀知識儲備、開放的閱讀胸襟、靈活的教育方法。思想、觀念決定人的行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理論,更新觀念,才能保證研究內容的正確性和研究方向的先進性。利用網絡學習,閱讀有關書籍,利用多媒體搜集、整理資料,是獲取群文閱讀教學知識的主要渠道。

二、立足課堂教學,重視研究實踐

在具體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親身經歷,才有研究價值積累。拿到《語文經典閱讀》教材時,教師首先要細細閱讀每組文本、每篇文章,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網上查詢,最重要的是找出每組文本的內在、外在聯系,并從文本主要內容、寫作手法、表達方式、行文線索、感情抒發、中心思想上,通過整合單的形式進行整合。群文閱讀教學改變了關注單篇文本字詞句的落實、強調文道統一、解析過度的傳統語文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習閱讀的策略、方法,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比較閱讀,提高整合能力

教師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的整合單,有利于學生區別性地理解文本,還有利于學生整合能力的提高。學生結合教師設計的整合單閱讀文本,在學習幾組文本之后,自己也會進行整合學習。

(二)在實踐中掌握閱讀方法

1.學習方法

群文閱讀的學習方法有別于單篇文章的閱讀:一節課要讀兩三篇或三四篇,講究速度和質量,所以開題前教師就要教給學生或者訓練學生各種閱讀方法,如默讀、略讀、瀏覽、跳讀、選讀、掃讀、尋讀、泛讀、通讀等。對各年級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要求:低年級學生要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中年級學生默讀每分鐘不少于200字;高年級學生默讀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對于略讀,教會學生了解文本大意,抓住大致內容。瀏覽文本,訓練學生“一目十行”,摘取重要信息。跳讀時,要求學生快速在文章中披沙揀金,找到關鍵詞句,尋找自己需要的細節。掃讀時,看小標題、過渡句、開頭和結尾,找中心句。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一節課要閱讀多篇文章,用得比較多的是默讀、略讀和瀏覽。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學習這些快速閱讀方法。例如,教師執教“走近魯迅先生”專題時,瀏覽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指導學生看每段的開頭及結尾,摘取主要信息,以總結魯迅先生的性格特點。又如,教學《大海的寶藏》時,指導學生看小標題,不斷深入理解大海為什么被稱為大自然的寶庫。

2.有機整合

無聲閱讀中,學生根據整合單分析、思考、質疑、發現,掌握將群文整合起來的甄別式閱讀方法,在比較中學習、探索、發現、提升。在教學“人間真情”專題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感受不同的助人方法,如直接助人、間接助人,通過善意的謊言,悉心聆聽,明白人物的善心、善意、善舉。這樣的閱讀體會,對各年級學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三年級學生以朗讀為主,仔細品味文本中語句的優美;對四年級學生,指導他們抓住重點語句,從用詞、修辭、描寫、情感表達上細細體會;高年級重點訓練學生圈點、批注的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3.讀寫結合

學有所用,提高寫作水平?!墩Z文經典閱讀》選取的都是精品文本,針對教材特點和名著片段,學習寫作方法?!白呓斞赶壬币唤M文本,是通過對魯迅先生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展現其性格、品質。學生學過之后,就可以仿照此寫法進行人物描寫。學過“民間藝術”專題,學生可以仿照學到的寫作方法介紹物品,運用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等方法學寫說明文。特別是學生學習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也拿起筆來寫起了小詩。五年級學生學習了“影評”一組文本后,明白了影評與讀后感的不同,不少學生寫出了精彩的影評。

(三)整合后提煉共性話題

對一組文本,教師可帶領學生從體裁、內容、寫法、主題思想、表達方式、寫作風格等方面分別學習,然后找共同點,并從中提煉共性話題,讓學生在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思想情感上上升到一定高度。學習“人間真情”這一組文章時,學生通過質疑,梳理出了共性話題“做好事的益處”:解決別人的難題,給他人帶去溫暖,給自己帶來快樂。學生在閱讀中汲取正能量,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為社會做貢獻。在學習五年級“生活發現”組文時,教師將文本內容引申:我們的家鄉衛輝美嗎?美在哪里?通過參觀訪問,學生發現衛輝的美不僅在于比干廟、鎮國塔和望京樓,還在于那些悠遠、神奇的民間故事。

(四)在質疑中培養創新能力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能從文章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針對每篇文章、每組文本都會問學生:“你有什么疑問嗎?”閱讀《語文經典閱讀》第五組《狗的自述》時,孩子們問:“主人說的本能與理智如何理解?”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學生提出了對字詞意思的疑問。這就促使學生去查閱歷史背景、人物事跡,有利于培養探究能力。

群文閱讀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堅持下來,效果顯著。

一是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墩Z文經典閱讀》一冊共8組,30多篇文章。教師一般用兩個課時完成一組文章的學習,并針對教材內容拓展課外閱讀,又增加了閱讀量。比如,在教學《語文經典閱讀》六年級上冊第二組時,由于學生對《蜀相》《書憤》中的諸葛亮和詩中提到的《出師表》不甚了解,教師就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資料,閱讀《出師表》,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和陸游眼中的諸葛亮有什么不同;課后又推薦學生閱讀《諸葛亮傳》,進一步理解人物。

二是學生的整合能力得到提高。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上了一個臺階,逐漸掌握將群文整合起來的甄別式閱讀方法,提高了整合能力。

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師只有堅持優化群文閱讀教學,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才能全面激發學生對閱讀的渴望。

(本文系2023年度衛輝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暨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項編號:2023WHLX0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