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2024-04-18 09:43曹艷麗
兒童繪本(閱讀與美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小豬繪本閱讀教學

曹艷麗

導讀:繪本故事是一種以圖文并茂、趣味直觀、內涵教育為特征的文學形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明晰繪本故事在閱讀教學中的意義,把握繪本故事特征,靈活運用繪本故事,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其閱讀能力,真正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繪本故事的特征

繪本故事具有圖文并茂、趣味直觀和內涵教育等特征。首先,圖文并茂使繪本能夠通過生動的插圖和文字共同傳達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趣味直觀使繪本更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促使其更主動地投入閱讀。最后,內涵教育使繪本不僅是一種娛樂工具,更是一種富有教育內涵的文學形式,能夠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念。

繪本故事內容的豐富性也是其引人注目的一部分。繪本通常融合了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的角色以及深刻的主題,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閱讀體驗。通過各種主題和情節的呈現,繪本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拓展他們的知識面,促使他們對不同領域的學科和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內容豐富的繪本,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知識需求,引導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更全面的認知。選擇不同題材和風格的繪本,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建立更豐富的思維結構。此外,繪本中的多樣化情節和角色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使其在閱讀中體驗到更多層次的情感和思考。

二、繪本運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與能力

繪本故事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能夠引發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插圖生動傳神,文字簡潔清晰,使得學生能夠在視覺與文字的雙重刺激下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這種趣味性的設計有助于打破學生對文字的抵觸情緒,激發其主動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同時,繪本故事的語言通常簡單易懂,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助于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繪本,學生能夠建立起對語言的自信心,培養閱讀習慣,為今后更高層次的文學閱讀奠定基礎。

(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繪本故事不僅關注文字本身,還注重情感表達和人物塑造。通過故事中豐富的情感描寫,學生能夠體驗到喜怒哀樂,培養情感表達和理解的能力。同時,繪本中的正面價值觀和積極主題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繪本故事通過豐富的內容,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情感與認知體驗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更富有啟發性的教育資源。

(三)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與文化素養

繪本故事通常涵蓋豐富多樣的題材和文學風格,包括童話、寓言、經典故事等。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繪本,可以拓寬他們的文學視野,使其接觸到更廣泛的文學作品。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學體裁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為他們未來深入文學領域打下基礎。同時,由于繪本涉及豐富的文化元素,學生在閱讀中也能夠了解不同文化傳統和價值觀,提高跨文化交流的素養。

(四)促進學生社交與情感發展

在閱讀繪本故事時,學生常常會產生共鳴,分享彼此的感受與看法。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課堂分享等活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同時,繪本故事中的角色和情節也能引發學生對自身情感的思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對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繪本故事在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策略

為了更有效地將繪本用于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靈活運用繪本,增強課堂趣味性

1.選擇多樣性的繪本: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豐富多彩、涵蓋不同主題和風格的繪本。這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2.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繪本中的插圖、音頻等元素,使故事更加生動。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促進他們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3.互動性的教學方法:設計一些互動性強的活動,如繪本分享、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參與到故事中,增強他們的閱讀體驗。

(二)豐富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1.繪本創作:教師可以設計創意繪本創作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創作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對語言表達的思考和實踐。

2.角色扮演: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繪本中角色的扮演活動,讓他們親身參與到故事情節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動機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問題解決與思辨: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思考繪本中出現的問題,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通過開展小組討論或個人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創新思維。教師可以設立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繪本中的主題、沖突和解決方案,從而促使他們形成獨立而深刻的見解。

(三)選擇符合學生的繪本,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關注學生興趣: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觀察、調查等方式獲取信息,選擇與學生興趣相關的繪本。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閱讀的主動興趣,使其更愿意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問卷調查或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領域,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繪本,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注重情感表達:在選擇繪本時,特別關注其中的情感表達。選擇那些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能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繪本。通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情感表達和理解的能力。這有助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情感的愉悅,同時促進了情感智力的發展。

3.積極價值觀引導:在繪本選擇上,確保選用具有積極價值觀的繪本,通過故事中的正面形象和情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在繪本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引發他們對人物行為和故事背后的價值觀的思考。這樣的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對其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建立個性化的學習環境與評價機制

1.個性化學習環境:針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學習環境,通過靈活的小組合作、個別指導等方式,讓學生在適合自己學習風格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繪本內容。通過分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學科優勢等因素,為每個小組選擇不同主題的繪本,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這樣的差異化設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有利于其個體發展的環境中成長。

2.差異化評價機制: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注重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個體優勢。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口頭表達、繪畫展示等,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長和發展方向,設計個性化的評價任務,從而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個性化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對學習的主動參與度。這樣的評價機制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閱讀中的知識。

(五)與家長合作,形成共育合力

1.家?;樱航⒘己玫募倚;訖C制,通過家長會、家長工作坊等形式,主動與家長溝通。教師向家長介紹繪本故事的選擇原因、應用情況以及對學生的積極影響。通過分享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收獲,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學生一起閱讀,形成學校與家庭的密切互動,形成共同關注學生語文閱讀發展的合力。

2.家庭作業設計: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中繼續與繪本互動。教師設計一些家庭讀書報告、親子閱讀活動等,要求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將繪本故事的精彩之處分享給家長,加深對故事的理解。這不僅促進了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也提高了學生在家中對繪本的閱讀熱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學校與家庭形成了緊密的教育合作,共同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教學評估與效果分析

(一)評估繪本故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果

在評估繪本故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果時,關注學生閱讀興趣提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通過觀察學生的參與度,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繪本教學中,學生是否展現出更高的主動性,是否更愿意參與討論并提出問題。這不僅反映了他們對繪本內容的興趣,還體現了他們在課堂上展現出的積極學習態度。

同樣,通過仔細觀察學生在閱讀繪本時的表情變化,我們能夠捕捉到他們的情感體驗。笑容、驚訝、專注等表情反映出繪本是否成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共鳴。這些表情不僅是對故事情節的回應,還是對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情感的體現。

此外,記錄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深度是另一個重要的評估指標。學生是否能夠運用繪本中的知識回答問題,以及回答問題的深度,都可以反映出他們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這直接關系到繪本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實際效果。為了更好地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策略包括:差異化教學,確保繪本教學符合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水平;建立課后反饋機制,更加精準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學習環境;通過小組互動和激發好奇心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閱讀興趣;最終,引導學生將繪本中的情節與自身經歷聯系起來,促使情感共鳴,深度融入到閱讀中。這些改進策略旨在全面提升繪本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效果,使學生更主動、更深入地參與閱讀活動。

《小豬變形記》出自英國插畫家本·科特,文章內容是一只可愛的小豬百無聊賴充滿千奇百怪的想法,想要體驗下其他動物的生活,它先后模仿了長頸鹿、斑馬、袋鼠、鸚鵡等動物,但都受到其他動物的嘲笑。它非常受傷,最后在另外一頭豬的啟發下,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快樂。這個故事通過一種奇妙的形式告訴學生要認識自我,認識他人。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在引領他們閱讀之時,鼓勵他們邊讀字、邊識圖,看誰觀察仔細,看誰朗讀得好,看誰猜想準確,以此豐富故事的內容,擴大閱讀的范圍。我首先給學生展示繪本的封面,詢問他們這是一只什么小動物。他們紛紛回答是胖胖的小豬,是一個展開翅膀的像一只小鳥的小豬,更有的學生說小豬笑瞇瞇的。我隨即問學生小豬是什么心情,學生回答說開心、高興、活蹦亂跳。在閱讀中,我引導學生不僅要注意觀察色彩、動作,還要看小豬的表情、注意周圍的環境。以此為指導,我讓他們猜猜看跑出去之后找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有的回答說去跳繩了,有的是找小伙伴去了。我趁機拿出長頸鹿的圖片,詢問學生小豬看到長頸鹿會在想什么。學生回答長頸鹿好高,脖子好長。我順勢引導:“小豬羨慕長頸鹿,小豬想到什么樣的主意才能趕上長頸鹿?”學生有的說把自己的脖子變長,有的說踩上高蹺。我又趁機引導:“小豬拉長了脖子、踩上高蹺還是小豬自己嗎,它真的變成這個樣子,還是小豬嗎?還能夠和其他的小豬在一塊嗎?”就這樣,我利用繪本故事,引導學生通過對小豬的種種猜想,知道做人的原則是既要認清自己,也要認識他人。

(二)效果分析與改進策略

在對繪本故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后,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態度的培養等方面。通過觀察學生的參與度、閱讀時的表情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多個指標,我們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繪本教學對學生的實際影響。

從學生閱讀興趣的角度看,如果觀察結果顯示學生更加主動參與討論、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可以初步判斷繪本教學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反映出繪本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通過設計閱讀理解測驗、口頭表達或書面作業等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評估。如果學生在這些方面表現出了較好的水平,說明繪本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包括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歸納總結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在情感態度培養方面,通過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對故事情節的共鳴與反饋,可以評估繪本故事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效果。如果學生能夠深刻體驗到故事中的情感,并且對其中的積極價值觀有所接受,那么繪本在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改進策略可以包括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繪本、精心設計課堂活動,以及強化與學生互動的方式。通過深入挖掘學生的需求,更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繪本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效果。

五、結語

繪本故事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獨特的應用價值。通過圖文并茂、趣味直觀、內涵教育等特征,繪本故事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其閱讀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繪本,增強課堂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選擇符合學生的繪本,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將有助于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

猜你喜歡
小豬繪本閱讀教學
繪本
繪本
繪本
可愛的小豬
小豬家著火了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繪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