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夜間經濟發展的理論邏輯與提升路徑: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例

2024-04-18 12:56黃世坤
城市觀察 2024年2期
關鍵詞:區域經濟

摘要:本文構建了包括供給需求邏輯、政市關系邏輯、空間布局邏輯、競合優勢邏輯在內的區域夜間經濟理論分析框架。據此分析,成渝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市場需求旺盛、供給亮點紛呈,多地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初步形成雙城引領、多點開花的空間格局,具有一定的競合優勢,但也存在業態供給亟待豐富創新、政府作用未充分發揮,空間布局缺乏系統規劃,競合優勢有待增強等問題。成渝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能級提升可從四個層面著手:完善市場體系,進一步形成供需適配的市場供給格局;優化營商環境,展現更加積極的政府作為;優化空間布局,推動形成經濟圈夜間經濟新地理;立足資源稟賦,塑造區域夜間經濟競合新優勢。

關鍵詞:夜間經濟;成渝雙城經濟圈;文旅消費集聚區;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 F127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4.02.006

夜間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適民需、暢循環、增就業、促增長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臻g是任何人類活動的基本條件,距離是影響經濟成本的重要因素。夜間經濟既要依托一定地理空間,又要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包括區域經濟規律。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1]。本文在梳理區域夜間經濟發展四重理論邏輯的基礎上,嘗試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例,分析其夜間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對提升其能級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一、區域夜間經濟發展的四重理論邏輯

區域夜間經濟發展內蘊四重理論邏輯,把握這些邏輯,可為本文構建一個分析框架。

(一)供給需求邏輯

沒有需求或供給就沒有相關經濟活動。需求不足或供給不足,是相關經濟波動的直接原因。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人們之間是有物質聯系的。這種聯系是由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2]。學理上,重視客觀供需狀況是經濟分析中貫徹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要求。分析區域夜間經濟發展,首先要分析供需狀況及其供給背后的生產方式。

與其他重要經濟活動一樣,夜間經濟供需狀況可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來把握。宏觀層面,可將區域夜間經濟置于國內經濟大循環乃至世界市場的背景下來考察,充分考慮夜間經濟的國內供需狀況、發展水平、內外交通乃至國際發展等因素?!安恢\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缺乏宏觀視野,就不能準確把握區域夜間經濟的趨勢、前景、潛力。中觀層面,夜間經濟發展要考慮本區域的生產、分配(收入)和消費,從而分析本地夜間產業的發展態勢、機遇挑戰、優勢不足等具體內容。發展夜間經濟應當統籌考慮域內外因素,既發展能滿足本地民眾需要的夜間經濟產業,又發展能吸引外來消費的特色優勢業態。微觀層面,區域夜間經濟發展終歸要靠千差萬別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消費者的年齡結構、文化心理、收入結構等因素,供給者的產權結構、經營模式、技術水平、融資能力、盈利狀況、經營者素質、勞動力素質等,都會對夜間經濟產生影響。其中,生產者的產權結構、經營模式和技術水平,正是馬克思所說“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在夜間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二)政市關系邏輯

夜間經濟要解決供需適配問題,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展夜間經濟,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發揮好政府作用,兩者并不矛盾。夜間經濟是發生于夜間、以服務業為主的多業態復合型經濟形態。無論供給側還是需求側,經濟主體相對更為分散,甚至不少是小商小販,供需雙方直接面對面的情況更多,因此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表現得更為突出。但夜間市場同樣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功能弱點;有效發揮市場在夜間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樣需要政府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與此同時,還需要關注夜間經濟相關主體的合理利益訴求,不斷檢視新生產生活空間和時間要求下的公共服務水平,更廣泛地激發社會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夜間經濟在我國仍處興起爬坡階段,直到近十年才陸續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且仍有一些地方尚未重視發展夜間經濟,因此,發揮好政府作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發揮市場在夜間經濟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前提是要有完善的市場體系和良好的市場秩序,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夜間市場體系包括夜宿、夜食、夜購、夜娛、夜賞、夜健、夜讀等各業態市場,也包括世界性、全國性、區域性或服務本地的各層次市場體系;良好的夜間市場秩序則取決于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程度。夜間經濟要從根本上克服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缺點,就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發展規劃、公共服務、產業政策等方面的引導作用,選擇健康業態和促進業態健康發展,保護夜間從業者勞動權益,切實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政府在市場準入、社會信用、法治環境、生態環境、相關者利益協調等方面發揮自身應有作用,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

(三)空間布局邏輯

夜間經濟活動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間,同樣存在經濟聚集、區位選擇、負外部性等問題,會產生極化效應或涓滴效應,需要科學合理的區域布局。目前,一些地方夜間經濟缺乏城市自身特色,產業結構和空間規劃不匹配,區位布局亟待優化。

空間布局實際上是供給需求邏輯和政市邏輯的空間體現,因此合理的夜間經濟空間體系應當符合消費者邏輯、經營者邏輯、管理者邏輯、產業發展邏輯和經濟發展大邏輯。合理的夜間市場空間體系應擁有便利化的交通、多樣化的選擇和舒適化的場景,為消費者獲得更好體驗提供空間條件。同時要充分考慮負外部性,合理布局各類夜間業態和規劃好空間區位,為經營者提供優良的營商空間。合理設置配套公共服務,提供高效的管理服務和其他公共服務。夜間產業內部和相關產業之間要配套,都市圈或城市群內各地的夜間產業發展要協同,其空間規劃和場景營造等亦要符合經濟發展大邏輯。

(四)競合優勢邏輯

關于區域競爭優勢,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分別提出了絕對優勢理論和相對優勢理論。美國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優勢理論認為,區域競爭力集中體現在以產業競爭力為基礎的產業發展狀況上。我國有學者進而提出產業的區域競爭力還應考慮區域的基礎競爭力和環境競爭力[2]。借鑒其中合理成分,考察區域夜間經濟的競爭力,須分析該區域的技術水平、資源稟賦、配套產業、競爭策略、競爭對手、政府作用等情況。當然,企業之間和產業之間又是在上下游相聯結、關聯產業互補、區際資源互通的環境下展開競爭的,競爭與合作總是相伴而行。區域夜間產業同樣是在競合中發展的。

上述四大邏輯是一個有機整體。發展區域夜間經濟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是供需適配,核心是要處理好政市關系,而供給需求邏輯和政府市場邏輯均發生于一定空間場域,均受空間邏輯約束。跳出單個區域即站在區際的視角,便產生了區際夜間經濟的競爭合作關系。

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上述四重邏輯關系,可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的發展現狀,包括其發展成效和存在問題。

(一)成渝夜間經濟的亮點與特色

1. 需求供給:市場需求旺盛,供給亮點紛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市場需求旺盛。2019—2022年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由6.3萬億元增加到7.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從6.3%升至6.4%,人均GDP由6.6萬元增至7.9萬元;2020—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國比重由7.5%增至7.8%[3],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GDP的比重,表明經濟圈內的居民收入有更大比例用于消費。據西南財經大學民生指數研發中心相關數據,2023年成渝經濟圈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現狀指數和預期指數均明顯回升,為近3年高水平[4]。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5.9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高于全國同期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萬億元,同比增長8.5%,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①。從地理環境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氣候溫潤,夜間消費歷來相對旺盛,唐代即有“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詩句。較強消費能力和長期浸潤形成的消費習慣,造就了經濟圈較強的夜間消費需求。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至2027年川渝省際通道將達106條,通行能力提升35%以上,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內外通達能力大幅提升。交通快速發展意味著經濟圈將更有能力擴大消費市場。

相對旺盛的需求催生了日益豐富的供給,兩者相得益彰。近年經濟圈夜間經濟在供給側呈現加快發展之勢:(1)業態不斷升級。成都近年來夜間經濟更新迭代速度快,由以美食、酒吧為主的“1.0版本”,到融合藝術、文創、文博等新興消費業態的“2.0版本”,再到實現文商體旅深度融合、線上線下一體化、科技與時尚共融共生的“3.0版本”。重慶市九龍坡區則強調要以“新業態、新體驗、多融合、新場景”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構建“九龍新商圈”。(2)總體上類型豐富。成都市提出著力打造夜間旅游景區、視聽劇苑、文鑒藝廊、親子樂園、醫美空間等十類夜間經濟示范點位。重慶市已形成“夜游、夜景、夜秀、夜讀、夜市、夜娛、夜養”等“七個夜”的豐富產品體系。(3)業態新品牌不斷涌現。近幾年,不夜重慶生活節、“夜成都”3.0、自貢永不落幕燈會、樂山“夜游三江”等已成為各城市夜間經濟的新名片。2024年2月,瀘州首個不夜城項目“山河明月·醉酒城”開街。該街區以精致國潮文化和瀘州酒文化為主線,將神話傳說與情景演繹貫穿其中,打造瀘州新興夜游經濟項目,免費向游客和市民開放。(4)場景營造不斷升級。成都市是這方面的一個代表?!耙褂五\江”是成都市2021年公布的八大示范性消費場景之一,除乘船休憩外,更可飽覽沿岸豐富的光影變化,同步欣賞望江樓、九眼橋、東湖公園等著名景點精心打造的獨特夜色韻美?!皥鼍盃I城”所強調的空間美學可以扭轉過去城市營建的同質化趨勢。

2. 政市關系:多地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

根據政市關系邏輯,夜間經濟發展既需要更加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要發揮好政府作用,兩者相輔相成。近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各城市推出了多部政策文件激活夜間經濟(表1),力避缺位、越位、錯位,取得了顯著效果。盡管程度有別,經濟圈內大多數城市高度重視夜間經濟發展,主要做法包括打造夜間經濟示范街區、豐富夜間消費體驗、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優化政策服務、加強安全保障等,形成夜間經濟支撐系統。

3. 空間布局:雙城引領、多點開花的空間格局初步形成

從空間布局邏輯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已形成較明顯的空間特征:(1)雙城引領。據抖音旗下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重慶和成都的夜間經濟繁榮度位列第一梯隊,具體排位為北京、成都、重慶、東莞、廣州、杭州、上海、深圳、蘇州、西安,成都、重慶分列第二、三位。(2)全域“多點開花”。在《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21—2022》評選的“夜經濟影響力區縣20強”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獨占5席(重慶市2席,四川省3席)。四川省著力打造的10個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全部位于經濟圈內。(3)一些城市開始主動打造合理空間布局。四川成都市部署2020—2022年打造十大類、共計100個品牌化、標志性夜間經濟示范點位,現已完全實現目標。重慶市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商旅文體融合的“1+10+N”夜間經濟發展格局,其中“1”指依托“兩江四岸”核心區基本建成全市夜間經濟核心區;“10”指在全市成功創建10個高品質夜間經濟示范區;“N”指在各區縣均建成夜間經濟集聚區。

4. 競爭合作:成渝夜間經濟具有一定競合優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歷來相對較發達,至今仍有一定比較優勢,具體表現為兩點:(1)聚焦當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積占全國的1.9%,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6.4%,但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中,該經濟圈有12個上榜,占比10%;2022年確定的第二批123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中,該經濟圈13個②,占10.6%,均超過經濟圈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分地區看,兩年內四川省有13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重慶市12個,并列全國第二;這25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均位于經濟圈內。如前述,成都和重慶作為“雙核”,已位列中國夜間經濟發展“第一梯隊”。(2)面向未來。在數字經濟新背景下,經濟圈一些城市善抓“流量密碼”,正逐漸形成新的競合優勢。成都、重慶是全國知名“網紅”城市,成都的春熙路、寬窄巷子,重慶的解放碑、洪崖洞等地是有全國影響力的夜間消費超級品牌,自貢市國際恐龍燈會、眉山市東坡特色水街、遂寧市靈泉水鄉、南充市閬中古城等,均注重線上線下結合,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經濟圈還不斷涌現新“網紅”消費點,如成都市環球魔力沉浸式劇場、融創文旅城等?!熬W紅”消費點不斷涌現為經濟圈夜間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人氣。

(二)成渝夜間經濟發展的若干問題

根據四重邏輯關系,同樣可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 業態供給亟待進一步豐富創新

業態作為夜間經濟的基本存在方式,其發展必須順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多樣化需求,實現供需適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的業態供給總體上較為豐富多樣,但不足亦明顯:(1)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反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夜間經濟發展態勢,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情況客觀存在。成都、重慶兩市主城區夜間經濟較為發達,其他城市的夜間經濟相對單一,文化、體育、表演類新產品在大多數城市仍較為匱乏。(2)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高科技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夜間經濟中,但經濟圈內除重慶、成都等極少數城市外,夜間經濟的科技含量有待提升。(3)在老齡化背景下,適合中老年群體的業態發展明顯不足。據重慶市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發布的《重慶市夜間經濟發展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重慶市20~39歲年齡段的人群占搜索指數的70%左右。據美團發布的《2022成都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20~39歲年齡段的消費者占全年齡段的比例高達71%。夜間經濟的“年輕態”雖然有利于促進夜賞、夜玩等新業態不斷崛起和快速迭代,但相關數據也反映出經濟圈夜間經濟業態面向中老年人的供給不足。老年人的夜間活動方式不應只有廣場舞。(4)在產業融合發展大趨勢下,經濟圈夜間經濟的業態融合度不夠。比如,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購物+餐飲+體驗+社交”沉浸式消費場景選擇有限,業態的新舊融合、城鄉融合不夠。

2. 政府作用未充分有效發揮

由于市場具有自組織特征,從政市關系的視角看,經濟圈夜間經濟發展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政府作用仍待優化:(1)在政策舉措上,與業態發展不平衡大體對應,經濟圈各地政策支持也存在顯著的不平衡。除表1全面梳理的經濟圈內出臺重視夜間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城市外,仍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對夜間經濟的重視程度不夠。(2)基礎設施配套滯后。城市的交通擁堵、網速較慢、免費公共空間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等一系列新舊問題成為夜間經濟發展的瓶頸。(3)公共管理和服務存在短板。夜間經濟涉及綠化市容、城管、交通、消防等多個部門,目前各地夜間經濟尚無統一的運營監管平臺,也缺乏融合夜間經濟相關行為主體的一體化數字平臺。

3. 空間布局缺乏統籌系統規劃

盡管經濟圈內部分城市已開始有意識地優化區域布局,但從總體看,經濟圈夜間經濟的區域布局欠合理,缺乏統籌規劃。專項規劃是各地推進重要領域發展的有效手段,但尚無經濟圈層面和都市圈層面的夜間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出臺。由于缺乏區域層面的“一盤棋”夜間經濟整體性設計規劃,在政策互通、產業連通、資源流通等方面尚未形成體系,缺乏連通經濟圈夜間經濟縱橫產業鏈的完整生態,基于各自差異化優勢的夜間經濟協同效應并未實際形成。

4. 競合優勢仍有待增強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經濟圈要打造“國際時尚范、巴蜀慢生活”的夜間經濟體系,這對于經濟圈的夜間經濟爭取競合優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積較大,經濟圈內各城市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比如,黔江區雖然地處經濟圈核心之一的重慶市,但直到2022年5月才興起第一個集中性夜市街區,打造“國際時尚范”夜經濟的目標對于該區而言不夠“接地氣”,因此需要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精準定位競合優勢。經濟圈除成都、重慶、自貢等少數城市外,多數城市的夜間經濟以吃喝玩樂購為主,相對于沿海地區和成渝雙核顯得較為單調,且缺乏品牌效應。成渝兩地雖居全國夜間經濟發展前列,但離“國際時尚范”的目標仍有不小距離。

近年來,重慶市和成都市都已明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定位。重慶市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輻射西部、面向“一帶一路”、“近悅遠來”的特色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四川省提出,到2027年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撐功能基本完善。據2020年西部大數據前沿應用研究院發布的《重慶市夜間經濟發展大數據分析報告》,2019年重慶城市消費已有60%發生在夜間。美團發布的《2022成都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成都市夜間消費已占全天消費的54.6%。隨著夜間經濟占比逐步提高,重慶和成都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也離不開夜間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能級提升的路徑選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必須致力高質量發展,實現能級提升。同樣基于四重邏輯關系,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夜間經濟能級提升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市場體系,進一步形成供需適配的市場供給格局

實現供需適配,發展適需業態為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里。在業態供給層面,關鍵是要發展更完善的夜間經濟市場體系,包括便利夜間經濟發展的要素市場和各種業態市場。要素市場包括資金市場、人才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數據市場等;各業態市場包括夜購、夜食、夜娛、夜飲、夜宿、夜游、夜展、夜健、夜讀等市場。既要注重文化、體育、表演、康養等新興業態,又要打造一批順應各年齡段消費者需求、有影響力的夜間消費新場景。成都市“場景營城”的一些成功做法可以為經濟圈其他城市提供借鑒。針對業態融合度不夠,應深化推進文商旅體融合和新舊融合、城鄉融合,打造沉浸式復合化新業態,推出具有鮮明標識度的知名夜間文旅品牌。在經濟主體層面,關鍵是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各類經濟主體公平競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個體經濟都能得到發展、各得其所,共同做大夜間經濟蛋糕。要擴大市場主體,對消費領域市場主體準入資格進一步放寬,以推進餐飲、文旅、賽事等夜間消費形態的升級和擴容各類消費主題活動。

(二)優化營商環境,展現更加積極的政府作為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鍵是要營造優良營商環境,這是市場主體從事經營活動的良好外部條件。營商環境的有些方面是基于歷史和現實諸因素自然形成,短期內政府能起的作用不大,如市場規模等因素,但一般來說,塑造良好營商環境需要政府積極作為,如建設法治市場、提供高效率政務管理和服務、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等。(1)推進便利夜間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經濟圈內各地要善于運用金融、稅收、投資、補貼、獎勵、土地等政策,促進一切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夜間產業發展。(2)夜間經濟發展同樣需要地鐵、公交、機場、道路、街燈、管道、水電氣、排污治污系統等基礎設施提供良好支撐.要加快公共交通網絡建設,延長運營時間,加大力度有步驟地實施區域美化亮化,搞好夜間經濟集聚區排污治污系統等。要進一步彌補基礎設施“短板”,如盡快實現經濟圈各主要城市首先是成渝兩市間1小時通達,更多更快捷出入川渝的海陸空大通道。(3)提升政務服務能力。與構建24小時經濟相對應,應建立24小時官方咨詢投訴熱線處理機制??山梃b上海等地經驗,建立“夜光街長”“夜生活CEO”制度,并設立全時段夜間政務服務中心。(4)加強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針對欺行霸市、不顧自身能力和風險盲目借貸擴張、借發展夜間經濟偷搞黃賭毒、忽略生態環境保護、忽視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情形,要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教育等多種手段對資本運營加強監管和引導,防止夜間經濟資本野蠻生長。

(三)優化空間布局,推動形成經濟圈夜間經濟新地理

優化空間布局,關鍵是要堅持規劃引領。從空間的視角看,就要切實解決誰來規劃、解決什么問題、如何進行布局等重要問題。(1)設立各層級專門機構。比如,在經濟圈和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和重慶都市圈)層面,可成立夜間經濟發展聯席會或協調小組等機構,統籌謀劃整個經濟圈和都市圈的夜間經濟發展,并建立夜光市長—夜光區長—夜光片長,加強相應層級的工作領導和規劃指導。(2)科學編制夜間經濟發展規劃??臻g布局只有納入經濟發展規劃,才能有效落實落地。2024年,各地將著手編制本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及各專項規劃,應當抓住時機,爭取夜間經濟進入總規和編制專規,將空間布局納入規劃之中,并注意各地各層級規劃銜接和多規合一,切實推進經濟圈夜間經濟協同發展。(3)彌補中心城市“短板”。中心城市具有明顯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當前經濟圈夜間經濟成渝雙城“獨大”,應加大力度支持綿陽、南充、樂山、內江、廣安、宜賓、萬州、涪陵等地成熟商圈提升層次,強化次級支撐。(4)推動建設跨區域夜間經濟帶或經濟走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本身就表明,經濟區域與行政區域往往并不一致,要敢于打破行政界域,深度整合經濟圈內相鄰區域的資源優勢,形成區域夜間經濟發展高地和更大的品牌效應。(5)建設好消費的空間載體。比如在繼續建好已有國家級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基礎上,培育打造新的國家級、省級、地市級乃至區縣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體系,打造居民夜間生活特色街區和國際化消費載體,擦亮“國際時尚范”夜間經濟招牌。

(四)立足資源稟賦,塑造區域夜間經濟競合新優勢

塑造競合新優勢,關鍵是要立足資源稟賦,順應經濟發展大趨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處內陸,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和地域文化特色,同時又是內陸發展開放高地。經濟圈夜間經濟發展應充分利用這種獨特自然稟賦、文化特色和較高技術水平,實現與其他區域的差異化競合和高質量發展。(1)充分利用經濟圈獨特自然資源,發展具有鮮明地域性的夜間文旅觀光。比如,經濟圈各城市主城區大多位于長江干流或主要支流流經處,河湖資源眾多,水陸公園景色秀麗,可利用河湖、公園等城市自然資源開發夜游項目,結合高新技術,把地方文化特色植入燈光秀、水秀中,開發豐富養胃、養生、休閑、健身、觀光、演藝、體育賽事等復合型夜間消費新產品,形成新型夜間文旅集群。(2)深挖經濟圈特色文化資源。經濟圈既有共同的巴蜀文化基因和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也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夜間經濟各業態要善于利用這些寶貴文化資源,打造更富文化內涵的消費場景。培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博物館、名人館、藝術展覽等新業態,建設地方文化特色商圈,在文旅融合中進一步挖掘夜間經濟競合優勢。(3)提高夜間經濟數字化水平??傮w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夜間業態升級滯后,要推動數智賦能,推進傳統夜間經濟的數字化改造和能級提升,加快夜間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對照國家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目標定位,塑造科技賦能夜間經濟新地標,讓經濟圈夜間經濟切實成為體現“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同時早日建成具有“國際時尚范”的巴蜀夜間經濟。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DB/OL],2021年10月21日,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21/content_5643875.htm?eqid=c867e99c0001127300000003646c247d,訪問日期:2023年3月13日。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4頁。

[3] 《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成績單”來了》[N],《重慶日報》2023年12月10日第2版。

[4] 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我校發布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消費者信心指數”》[DB/OL],2023年12月24日,https://www.swufe.edu.cn/info/1066/25191.htm, 訪問日期:2023年3月13日。

注釋:

①經濟圈的相關數據來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再與2023年10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公布的相關數據比較得到增長率的差距。

②此處入選數目為筆者根據文旅部《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的通知》和《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聚集區名單的通知》,對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理范圍確定。

作者簡介:黃世坤,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丁力

猜你喜歡
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實踐探索商務英語專業有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的提升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治理分析
遼寧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遼寧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策略分析
湖南省高職教育對接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