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雙鋼板技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2024-04-18 06:00王佳發劉立博貴州省織金縣人民醫院骨二科貴州畢節552100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4年5期
關鍵詞:脛骨鋼板出血量

王佳發 劉立博 貴州省織金縣人民醫院骨二科 (貴州 畢節 552100)

內容提要:目的:針對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觀察采用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MIPPO)雙鋼板技術治療的臨床療效,以評估其使用價值。方法:將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貴州省織金縣人民醫院確診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其中28例采用鎖定鋼板治療,設為對照組,其中32例采用MIPPO雙鋼板技術治療,設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均完成6個月以上的術后隨訪,設定四項觀察指標,分別為手術情況比較、骨折愈合情況、膝關節活動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在手術時間(88.52±8.37)min、術中出血量(282.53±51.28)mL較對照組手術時間(90.15±9.62)min、術中出血量(279.85±49.85)mL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骨痂形成時間(6.55±0.71)周、骨折愈合時間(11.46±0.25)周較對照組骨痂形成時間(7.87±0.98)周、骨折愈合時間(13.42±0.37)周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膝關節伸直度(6.32?±0.41?)、膝關節屈曲度(93.25?±14.62?)優于對照組膝關節伸直度(8.61?±0.63?)、膝關節屈曲度(80.13?±10.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扶拐負重時間(7.23±0.45)周、完全負重時間(13.89±1.22)周較對照組扶拐負重時間(7.32±0.59)周、完全負重時間(14.01±1.77)周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9.37%(3/32)低于對照組的32.14%(9/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MIPPO雙鋼板技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效果顯著。該療法不僅能夠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膝關節功能,還能明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脛骨平臺位于脛骨近端干骺端上方,對于維持膝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該部位作為膝的重要負荷結構且多為松質骨,當遭受到直接暴力、傳導暴力、扭曲暴力時,脛骨平臺骨質的連續性中斷,導致關節面塌陷及移位[1,2]。嚴重的可有明顯的內外翻畸形以及腓總神經損傷和腘動脈損傷的臨床表現。脛骨平臺Schatzker分型的Ⅴ型包括內、外側平臺劈裂的雙髁骨折,主要由垂直壓力引起,常伴有關節面塌陷;Ⅵ型通常表現為骨干-干骺端分離,主要由車禍等重大事件引起關節破壞、粉碎、壓縮。傳統的單一外側鎖定鋼板治療有一定療效,但是,不能回避皮膚損傷區域,需要廣泛剝離顯露,存在骨膜剝離現象,破壞骨與軟組織血供,加重軟組織損傷[3-5]。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雙鋼板技術則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療法的不足,有利于維持骨穩定,并起到保護骨斷及其周圍血供的作用,從而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6]。本次研究將對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貴州省織金縣人民醫院確診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分別采用鎖定鋼板與MIPPO雙鋼板技術治療,觀察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篩選2020年2月~2023年5月在貴州省織金縣人民醫院資料齊全的60例新鮮閉合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檢查,這部分患者血管、神經均正常,膝關節保持正位;CT檢查確診三柱骨折,或伴隨內側損傷。將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并分別給予鎖定鋼板治療、MIPPO雙鋼板治療。對照組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20~70歲,左側和右側各14例,該組SchatzkerⅤ型13例、Ⅵ型15例,18例患者因車禍導致骨折,6例為墜落受傷,4例為砸傷。觀察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0~72歲,左側和右側分別有15例、17例,該組SchatzkerⅤ型14例,Ⅵ型18例,19例因車禍導致骨折,9例墜落受傷,4例砸傷。對比可知兩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可進行對照研究。

1.2 方法

冰敷患肢3~5d,常規牽引,全部入選者進行血常規、影像檢查,在水腫完全消除且各身體指征均正常的情況下進行手術。為確保最終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手術均由同一組醫師完成。

常規術前準備,禁食禁飲8h以上。能夠配合擺體位的患者行椎管內麻醉,不能配合的患者行全身麻醉。麻醉后患者仰臥位,然后對兩組給予如下干預方案:①對照組:通過關節鏡檢查確定出骨折區域和嚴重性,修復處理受損半月板,將關節腔內的淤血充分清除。接著在膝關節處入路切口,分離骨膜及深筋膜,向其中植入對應的鎖定鋼板,然后利用螺釘固定。在釘孔處設置適當的標記,做一定長度的切口,固定鋼板后進行縫合。②觀察組:患肢近端和遠端分別做切口,切入后將骨折部位暴露出來,關節腔充分清潔后進行復位,并通過克氏針固定。如發現患肢塌陷問題則需要在脛骨前外側做切口然后植骨。影像檢查復位正確情況下在骨膜與肌肉中植鋼板,固定后小心地縫合。

對研究對象進行抗感染處理,同時口服利伐沙班以改善血流狀況。術后1d復查,然后根據檢查結果于術后通過石膏固定。在此期間應該安排踝關節、腳趾屈伸活動以加快恢復。術后3d開展被動訓練,在活動時一般應該控制膝關節屈曲垂直,運動頻率為3~4次/d,一次持續時間為15min左右。術后42d在患肢不負重情況下借助雙拐行走,影像學檢查后若結果為骨折完全愈合則逐漸獨立負重行走。

1.3 觀察指標

①手術情況比較(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②骨折愈合情況(骨痂形成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扶拐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③膝關節活動度(膝關節伸直度、膝關節屈曲度);④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感染、皮膚壞死、骨折延遲愈合)。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輸入SPSS23.0軟件中統計處理。采集的資料可根據形式不同劃分為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給予不同的處理方法,計量資料以±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實施χ2檢驗。

2.結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手術時間(88.52±8.37)min、術中出血量(282.53±51.28)mL較對照組手術時間(90.15±9.62)min、術中出血量(279.85±49.85)mL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觀察組32 88.52±8.37 282.53±51.28對照組28 90.15±9.62 279.85±49.85 t 0.702 0.205 P 0.484 0.638

2.2 兩組骨折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骨痂形成時間分別為(6.55±0.71)周、(7.87±0.98)周;兩組的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11.46±0.25)周、(13.42±0.37)周,對比分析可知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扶拐負重時間分別為(7.23±0.45)周、(7.32±0.59)周;完全負重時間分別為(13.89±1.22)周、(14.01±1.77)周,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2。

表2.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周)

表2.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周)

組別n骨痂形成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扶拐負重時間完全負重時間觀察組32 6.55±0.71 11.46±0.25 7.23±0.45 13.89±1.22對照組28 7.87±0.89 13.42±0.37 7.32±0.59 14.01±1.77 t 6.335 24.302 0.669 0.0309 P 0.000 0.000 0.506 0.758

2.3 兩組膝關節活動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膝關節伸直度(6.32±0.41)?、膝關節屈曲度(93.25±14.62)?優于對照組膝關節伸直度(8.61±0.63)?、膝關節屈曲度(80.13±10.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膝關節活動度比較(±s,?)

表3.兩組膝關節活動度比較(±s,?)

組別n膝關節活動度膝關節伸直膝關節屈曲觀察組32 6.32±0.41 93.25±14.62對照組28 8.61±0.63 80.13±10.15 t 16.88 3.981 P 0.000 0.000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感染2例,皮膚壞死1例;對照組術后感染4例,皮膚壞死2例,骨折延遲愈合3例,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9.37%和32.14%。組間對比分析可知,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高(P<0.05),見表4。

表4.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討論

1990年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AO組織)開發微創內固定系統。此后不久,有科學技術人員提出微創外科技術及橋接接骨板技術,其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對骨折部位的損傷,通過保護骨折處生物學環境以維持良好血供;通過肌腱復位等技術實現骨折復位[7,8]。

本文采用組間對照的方式,對比分析了鎖定鋼板與MIPPO技術對于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效果。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后,得出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扶拐負重時間等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這意味著MIPPO技術未能明顯地提高手術難度和降低風險,這是因為該方法雖實施了內固定鋼板操作,然而遵循了生物學內固定原則,相較于傳統療法損傷更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但未能明顯縮短負重時間。隨訪后再次進行數據統計處理,組間結果對比可知觀察組骨瘀形成時間、膝關節活動度相關指標均更優,差異很顯著(P<0.05),這與王芳等[9]研究結果相同。國內研究對比結果表明,MIPPO療法對提高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有顯著效果,并緩解疼痛,進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這是因為該方法可減少軟組織損傷,切口愈合更快,手術風險更低[10,11]。本文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后,得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推測原因如下:①MIPPO療法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具有更優異的支撐穩定性,這是傳統固定術無法企及的[12];②雙鋼板的長期持續固定效果更顯著,可有效地預防術后骨折移位[13,14];③不會導致明顯的組織損傷,以及軟組織剝離相關問題,加快康復。兩組均出現術后感染、皮膚壞死病例,這是由于手術期間做了轉彎度較小的切口,使得切口感染風險增加。

總體而言,與傳統鎖定鋼板相比,MIPPO技術對于脛骨平臺骨折具有更優異的治療效果,其不僅能夠加速骨折愈合,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還能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但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納入的指標可能不全;隨訪時間短,未來需加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提高研究結論的信度和效度。

猜你喜歡
脛骨鋼板出血量
分析對生產巨大兒的剖宮產產婦聯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縮宮素減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產后出血量估計上的差異
臨氫設備用125mm超厚2.25Cr1Mo鋼板的開發
前后聯合入路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
復合鋼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開復位內固定與有限內固定聯合外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對比觀察
15CrMoR(H)+SUS321不銹復合鋼板的焊接
談船上卷鋼與鋼板的襯墊
多功能脛骨帶鎖髓內釘治療脛骨近端關節外骨折的臨床觀察
產后出血量的評估及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