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鎂合金腐蝕與防護綜合實驗教學設計

2024-04-18 03:49許婷熠趙燕飛王金星湯愛濤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鎂合金電位合金

許婷熠, 佘 加, 趙燕飛, 王金星, 湯愛濤, 吳 剛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 400044)

0 引 言

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能源的開發和應用得到了更多關注。鎂合金被譽為“21 世紀綠色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汽車、生物醫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1-2]。但鎂合金電極電位低、易腐蝕[3-5],成為鎂合金應用上的瓶頸。因此,開展鎂合金的腐蝕與防護研究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金屬腐蝕與防護課程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主要涉及腐蝕概念與特征、腐蝕機理、影響因素以及防護方法等。金屬腐蝕與防護實驗是材料腐蝕與防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課程內容,提高動手能力。本文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新工科”建設[6-7],將金屬腐蝕與防護實驗結合學科特色,融入鎂合金相關研究課題,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景、扎實專業知識、具備分析處理工程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8-10]。

1 綜合實驗內容設計

本綜合實驗涉及鎂合金腐蝕與防護相關內容,設計主要分為鎂合金防護模塊和腐蝕性能評定模塊。實驗內容從問題出發,為了提高鎂合金材料的使用壽命,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提高鎂合金材料的腐蝕性能,并通過一系列腐蝕性能測定方法,評定實驗方案是否可行。實驗流程見圖1。

圖1 鎂合金腐蝕與防護綜合實驗流程圖

1.1 鎂合金防護模塊

為了提高鎂合金腐蝕性能,主要從添加合金元素、鎂合金表面處理兩方面著手[11-13]設計實驗。研究的鎂合金材料可以從教師的科研課題中選取,如航空航天材料Mg-Zn-Zr-RE系、Mg-Y-RE系,汽車零部件材料Mg-Al-Zn 系、Mg-Al-Mn 系,生物醫用材料Mg-Zn系等。

(1)添加合金元素。實驗中可提供一個合金元素庫供學生選擇,其中包括Ca、Sr、Nd、Ce、Y、La、Mn 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設計具體添加合金元素與含量,可單一添加,也可復合添加。實驗開展時從教師科研課題中選取一種鎂合金材料作為研究對象,每班學生分3 大組,組內3 或4 人為一小組,通過查閱資料每大組選定一種合金元素作為添加元素,每小組可設計該合金元素的不同添加量,通過文獻閱讀與線上視頻學習,初步掌握鎂合金的熔煉方法與熔煉合金成分配比方式,實驗前計算熔煉所需合金質量(考慮合金燒損率),稱量并打磨原材料。為研究添加合金元素后能否提高材料腐蝕性能,設定一學生小組在相同條件下熔煉未添加合金元素的鎂合金材料,用作對比分析。

鎂合金熔煉具有一定危險性,熔煉過程須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考慮實驗的安全性與時效性,選用真空感應爐進行鎂合金的熔煉,具體步驟是:將準備好的原材料加入干鍋,放入真空感應爐,爐內充入CO2和SF6(0.5% ~1.5%(體積分數))的混合氣體作為保護氣體,加熱至740 ℃,保溫15 min后,出爐水冷。用XRF熒光測試分析儀測量熔煉合金成分是否滿足要求。通過線切割機將試樣切割成10 mm ×10 mm ×5 mm 的長方體,待后續實驗使用。

(2)表面處理。鎂合金常用的表面處理有化學鍍、電鍍、陽極氧化、微弧氧化、化學轉化處理等[11,13]?;瘜W轉化處理工藝設備簡單、易操作,本綜合實驗選用此工藝對鎂合金進行表面處理。

鎂合金化學轉化處理根據化學轉化時所用化學試劑不同,可分為鉻酸鹽轉化、磷酸鹽轉化、錫酸鹽轉化、鉬酸鹽轉化處理等[1,14]。鎂合金化學轉化處理包括如下步驟:①打磨,用砂紙去除試樣表面機加工及氧化物等痕跡,使其表面光亮平整。②堿洗,去除試樣表面殘留的油污等。③酸洗,去除試樣表面的氧化皮、雜質、污物等。④活化,去除酸洗過程的殘留液,在試樣表面形成一層薄膜,促進轉化膜的形成。⑤轉化膜處理,在試樣表面形成由氧化物金屬鹽組成的表面膜。⑥烘干,封裝。

將選定好的鎂合金材料加工成10 mm ×10 mm ×5 mm的長方體,學生自行選擇化學轉化處理類型,根據實驗指導書或資料文獻中的具體操作進行實驗。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化學轉化液配方,嘗試不同化學轉化處理工藝,探索最佳實驗工藝。

1.2 腐蝕性能評定模塊

腐蝕速率是鎂合金耐蝕性能常用的評定指標,本模塊主要通過浸泡實驗、電化學實驗來評定實驗材料的腐蝕性能。學生需掌握鎂合金腐蝕原理、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數據處理方法,比較鎂合金防護模塊下不同方案的鎂合金腐蝕性能。

(1)浸泡實驗。①析氫測量法。鎂合金相較于其他金屬材料,在腐蝕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氫氣的析出,純鎂腐蝕的總反應式為

可見溶解一個鎂原子就會伴隨一個氫分子氣體的產生。對鎂合金而言,1 mL 氫氣的析出相當于1 mg 的鎂合金被溶解(誤差遠小于10%)[3]。因此,通過測量腐蝕過程中析出氫氣的體積就能推算出鎂合金的腐蝕速度,由經驗公式[15-16]計算出鎂合金的自腐蝕速率:

式中:PH為試樣腐蝕速率(mm/a);ΔV為析氫體積(mL);s為試樣的暴露面積(cm2);t為試樣的腐蝕時間(d)。

析氫測量法的主要步驟:

(a)試樣準備。將試樣冷鑲嵌,露出10 mm ×10 mm的工作面積;再用砂紙將試樣表面打磨光亮,去除表面劃痕與氧化膜(經表面處理的試樣無需磨制)。

(b)析氫實驗。析氫裝置如圖2 所示,裝置分別為燒杯、倒扣的漏斗與滴定管,將鑲嵌好的試樣放置于圖2 裝置中,裝置內充滿3.5%(質量分數)的NaCl水溶液。實驗開始記錄滴定管上液面刻度,每隔1 h 記錄一次滴定管刻度值,直至有一組試樣的滴定管內液面降至最低刻度線。

圖2 鎂合金腐蝕過程氫氣收集示意圖

(c)數據處理。計算不同時間下鎂合金的腐蝕速率,繪制不同狀態的鎂合金析氫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②浸泡失重法。失重法是通過質量損失的多少來表征腐蝕速率的一種方法。將試樣放入腐蝕環境一段時間后,取出并清除全部腐蝕產物,測量其質量變化。由經驗公式[15-16]可計算鎂合金的自腐蝕速率:

式中:Pw為試樣腐蝕速率(mm/a);m0為腐蝕前試樣的質量(mg);m1為腐蝕后試樣的質量(mg)。

浸泡失重法的主要步驟:

(a)試樣準備。每組同一試樣準備5 個,每個試樣面用砂紙打磨至光亮無劃痕(經表面處理的試樣無需磨制),用分析天平稱量試樣質量,并用游標卡尺測量試樣每個面尺寸。

(b)浸泡實驗。將試樣用細線懸掛于盛有100 mL 3.5%(質量分數)的NaCl水溶液的燒杯中,每隔1 d取出一組試樣,放入200 g/L CrO3與10 g/L AgNO3的混合溶液中浸泡5 ~10 min 去除腐蝕產物,再用蒸餾水沖洗,干燥后稱量腐蝕后試樣的質量。

(c)數據處理。觀察不同時間、不同防護狀態下鎂合金的宏觀腐蝕形貌,并計算不同時間下鎂合金的腐蝕速度,繪制不同狀態的鎂合金失重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浸泡實驗的時間較長,各小組自行規劃好實驗記錄時間。實驗后分析討論析氫測量法與浸泡失重法的結果異同,并比較不同實驗方案下鎂合金的腐蝕性能。

(2)電化學實驗。電化學方法是研究與測量腐蝕的重要手段,本實驗通過動電位極化曲線的測定,推算出鎂合金的腐蝕速度。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每組試樣設計3 組平行試驗,具體實驗內容如下:

①鎂合金電極的制作。將試樣與銅導線連接,用冷鑲嵌劑封樣,留出10 mm×10 mm的工作面積,并依次用180#,400#,800#,1 200#砂紙打磨光亮(經表面處理的試樣無需磨制),清洗干燥后待用。

②開路電位的測定。將鎂合金電極浸泡于3.5%(質量分數)的NaCl 水溶液15 min 后,采用三電極體系與電化學工作站連接,進行開路電位測定,得到電位-時間曲線,一般測試時間10 min,當電位變化在1 mV/s時即認定自腐蝕電位已穩定,此時即為待測電極的自腐蝕電位。

③動電位極化曲線的測量。電化學工作站選擇Tafel曲線(動電位極化曲線)測試,根據開路電位設定試驗參數,掃描速度為1 mV/s,時間15 min,得到Tafel曲線。由Tafel外推法得到待測合金的腐蝕電流,用腐蝕電流除以試樣的工作面積即為待測試樣的腐蝕速度。

2 綜合實驗教學設計

本綜合實驗可作為金屬腐蝕與防護課程的配套實驗課程,也可應用于本科教學的專題實驗中,共16 學時,具體實驗教學進度安排見表1。

表1 鎂合金腐蝕與防護綜合實驗教學進度

課程安排在小學期1 周內進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實驗課程概述安排在小學期開始;隨后1周時間內學生分組自行規劃實驗時間,線上學習并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教師負責審核實驗方案、把控實驗質量、監督實驗操作規范及實驗安全意識等;在1 周最后1 d進行實驗總結與討論,總結實驗中的問題與難點,討論實驗結果,若與理論分析存在較大誤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質疑。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作用[17],通過教師將科研內容與實驗教學結合,根據學科前沿與發展動態更新實驗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思維與方法、增強學生的科研興趣、鞏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制定實驗方案、分組協作實施實驗、與教師交流實驗難點、分析討論實驗結果,鍛煉了實踐動手能力、激發了科研創新熱情,為將來畢業設計打下良好基礎。對于科研興趣濃厚的學生,可將該實驗項目拓展為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或畢業設計課題,鼓勵他們對材料微觀組織、力學性能等進一步研究,探尋腐蝕機理。

3 綜合實驗特色與成效

3.1 實驗特色

(1)實施科教融合的教學方法,將科研內容與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資源,以鎂合金的實際應用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提升學生對專業前景的認可。

(2)摒除傳統實驗的單一性與驗證性,引入探索性實驗教學,實驗內容具有連續性,實驗中有多變量及影響因素,學生需實踐探索找出最佳變量。

(3)實驗內容為設計性、創新性、研究型綜合實驗,圍繞專業問題,提升實驗任務的高階性和挑戰性,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3.2 實驗成效

實驗內容包含金屬腐蝕與防護、材料科學基礎、材料近現代分析測試方法等課程內容,加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各項分析測試技術的掌握;通過開展全過程實驗,開拓了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分組開展實驗,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將科研方法引入實驗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科研素養。

4 結 語

本綜合實驗從解決實際工程應用問題入手,為解決鎂合金腐蝕速度過快的瓶頸,設計了鎂合金腐蝕與防護綜合實驗。本實驗從鎂合金成分設計、表面處理工藝兩方面開展,通過不同腐蝕速度評定方法表征鎂合金的腐蝕速度,從而探究實驗方案的可行性。教學模式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并探索實驗,將科學研究的方法引入實驗教學,利用學?,F有科研資源,優化實驗內容,以更好地擴充學生的專業知識,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鎂合金電位合金
電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鉬鎢合金燒結致密化行為
Zr-Nb-Fe合金在LiOH溶液中的腐蝕行為
先進鎂合金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滬召開
電鍍廢水處理中的氧化還原電位控制
AZ91D鎂合金磷酸鹽轉化膜的制備與表征
淺談等電位聯結
鎂合金的化學表面處理探討
Hastelloy C-2000合金的焊接工藝
我國鎂及鎂合金相關項目獲國際標準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