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域快線長大區間穿越山嶺地帶選線研究

2024-04-19 10:42朱鵬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4年5期

朱鵬

摘要 市域快線設計時速快,平均站間距大,區間隧道長,連接城市間組團,往往會遇到區間穿越山嶺地帶的情況,地質條件、敷設方式、線路條件、疏散救援、工程投資、環境協調等因素均會影響區間線路的平、縱斷面設計,給選線方案帶來一定的難度。文章選取正在建設的武漢市域快線項目,分析長大區間穿越復雜山嶺地帶的控制因素和實施條件,以路由為切入點,綜合各項因素分析研究得出最優選線方案,為類似的軌道交通選線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市域快線;選線研究;長大區間;穿越山嶺

中圖分類號 U2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5-0026-03

0 引言

市域(郊)鐵路是連接都市圈中心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提供快速度、大運量的軌道交通系統[1],其中城市軌道交通制式的線路又稱為市域快線。地鐵的速度為80~100 km/h,平均站間距約1~2 km,而市域快線的速度為120~160 km/h,平均站間距約3 km以上[2],市域快線的區間通常更長,更易出現區間穿越山嶺地帶的情況。一般來說,長大區間穿越山嶺地帶,選線時通常會進行平面和縱斷面設計,綜合考慮地質條件、敷設方式、線路條件、疏散救援、工程投資、環境協調等因素,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

1 概述

軌道交通19號線屬于《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19—2024年)》[3],是武漢首條設計時速達到140 km/h的市域快線,平均站間距約4 km,其中花山河站至光谷五路站區間長達6.4 km,盾構隧道外徑7.2 m[4],是全線最長最大的區間,主要穿越九峰山地區,穿越長度約3.6 km,是典型的長大區間穿越山嶺地帶案例,如圖1所示。

2 控制因素介紹

山嶺地帶人煙稀少、構建筑物零星分布,除了地貌地質條件的直接影響,兼有鐵路線或高壓線通道布設通過,選線的復雜程度大幅提高。

2.1 地質條件

地質條件是選線考慮的首要因素。九峰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占地333公頃,北至武石城際,南至九峰一路,是武漢地區森林面積最大的綠色資源寶庫。公園內山嶺起伏,且有水庫。

根據地質勘探調查分析,區間穿越山嶺沿線地層為(20a-2)中風化泥巖、(20a-1)強風化泥巖、(18a)灰巖(存在巖溶)、(17e-2)中風化炭質灰巖、(19)石英砂巖、(13-2)粉質黏土夾碎石、(10-1)粉質黏土及雜填土,其中的不良地層主要為灰巖和潛在發育的巖溶,如圖2所示。

2.2 高壓電塔

九峰山地區布設220 kV高壓線,主要分布在花山大道兩側,其中部分上跨道路,是區間選線的重要影響因素,主要涉及敷設方式及安全凈距。

2.3 既有鐵路線

在九峰山北側,武石城際沿東西向走行,運行時速250 km/h,與花山大道采用框架涵形式立交,是區間選線的重要影響因素,主要涉及穿越節點及隧道埋深,以盡量減小對鐵路正常運營的擾動。

2.4 市政道路及高架橋

花山大道是武漢市首條生態景觀大道,為雙向6~8車道,在穿越九峰山范圍,由北至南依次采用地面、隧道、高架(與森林大道立交,如圖3所示)、隧道、地面的方式,主要影響了區間選線的平面位置和隧道埋深。

2.5 其他構建筑物

九峰山零星分布有村莊房屋和其他構建筑物,如烈士陵園、治安檢查站、動物園、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區間選線應盡量選擇避讓。

3 選線研究

花山河站至光谷五路站區間長,沿線控制因素多,為提高選線效率,對整個區間由北至南進行分段控制和錨固。

第一段為花山河站至鐵路線范圍,該段難點在于正線與出入線四線立交,之后出入線引入車輛段,正線繼續向南下穿鐵路線。為盡量降低對鐵路線運營的振動影響,區間線路選擇從框架涵下方穿越,穿越節點獲得鐵路部門認可,已經穩定。

第二段為鐵路線至九峰一路范圍,該段為重點研究對象,在該文進行詳細分析研究。

第三段為九峰一路至光谷五路站范圍,該段基本為土建預埋段,車站及部分區間已與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間配套建設完畢,已經穩定。

3.1 路由比選

花—光區間線路穿越山嶺地區的長度將近4 km,考慮地質條件、敷設方式、線路條件、疏散救援、工程投資、環境協調等因素,對該段進行詳細分析,共研究了3個方案,如圖4所示。

3.1.1 路由方案一

區間下穿鐵路線后,轉向花山大道西側,通過多組曲線避讓高壓線塔,穿越了多處山嶺,如圖4所示。該方案特點如下:

(1)曲線統計:區段內線路長約4.11 km,曲線共有7處,最小半徑900 m,滿足速度對應曲線要求。

(2)敷設方式:區段采用地下敷設方式,滿足國家森林公園對施工的控制要求,同時,工法為盾構隧道和礦山法,更好地適應山嶺地區巖層多的地質特點。

(3)與高壓線的關系:區間隧道避讓了高壓線塔,最小凈距約9 m,大于1倍盾徑。

(4)疏散救援:區間共設置2處風井,滿足通風排煙和疏散救援的要求。

(5)投資估算:區段線路土建投資約5.8億。

3.1.2 路由方案二

區間下穿鐵路線后,沿花山大道東側走行,基本與花山大道平行,如圖4所示。該方案特點如下:

(1)曲線統計:區段內線路長約4.02 km,曲線共有6處,最小半徑900 m。

(2)敷設方式:區段采用地下和明洞段的敷設方式,明洞段需在地面開挖約200 m長度,對九峰山樹林植被存在一定的破壞,與林場管理部門存在較大協調量,工法為盾構隧道、礦山法和明挖法。

(3)與高壓線的關系:區間隧道避讓了高壓線塔,最小凈距約8 m,大于1倍盾徑。

(4)疏散救援:明洞段位于區間中部,基本滿足通風排煙和疏散救援的要求,但其地勢較低,且位于樹木叢林,實施條件相對較差。

(5)投資估算:區段線路土建投資約5.1億。

3.1.3 路由方案三

區間下穿鐵路線后,沿花山大道東側走行,通過多組曲線選擇地勢起伏相對平緩的地段,穿越了多處山嶺,如圖4所示。該方案特點如下:

(1)曲線統計:區段內線路長約4.32 km,曲線共有6處,最小半徑800 m,線形明顯扭曲。

(2)敷設方式:區段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工法為盾構隧道和礦山法。

(3)與居民區的關系:區間線路穿越了森林大道北側的密集居民區,帶來一定的拆遷協調難度。

(4)疏散救援:區間共設置2處風井,滿足通風排煙和疏散救援的要求,但北側區間風井位于水庫泄洪區范圍,存在一定的淹沒倒灌風險。

(5)投資估算:區段線路土建投資約6.1億。

3.2 方案比選

考慮環評意見,九峰山森林公園為武漢地區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明洞段將會對自然景觀、植被、地形地貌、動植物等均造成一定影響,與第四輪規劃環評階段敷設方式不一致(規劃環評階段為地下敷設方式),且變化趨勢為環境惡化的方向,建議采用于環境更優的地下敷設方式。經過方案比選,綜合考慮實施風險和實施條件、與林場管理部門以及居民區的拆遷協調,方案一具有便于應急疏散、對沿線控制性因素影響小、對規劃環評影響小的優點,且線路條件相對較好、投資相對較省。各方案比選詳見表1。

4 結論

軌道交通的線路選線工作是地鐵設計的“龍頭”[5],長大區間線路的選線方案更是制約全線設計的關鍵一環,該文以武漢19號線穿越山嶺地帶的長大區間為工程背景,從地質條件、敷設方式、線路條件、疏散救援、工程投資、環境協調等角度出發[6],分析了項目的特點以及控制條件,提出較為合理的路由及對應的整體方案。

(1)應充分考慮山嶺不良地層帶來的影響,如花崗巖等難以盾構掘進的地層、溶洞等需要特殊處理的地層,并結合工法特點綜合考慮實施條件和工程造價。

(2)遇到鐵路線和高壓線塔,區間應結合敷設方式,盡量保證安全凈距滿足鐵路部門和電力部門的相關要求,盡量減少相互之間的影響和干擾。

(3)基于疏散救援的需求,長大區間的中間風井是必不可少的,應結合行車牽引和通風排煙的模擬結果,確定合理的平面位置。

此外,山嶺地帶對環境保護和評價的要求相對較多,如基本農田范圍線的避讓、對林木植被的保護等,考慮環評的一票否決權,應予以充分重視和落實。

參考文獻

[1]《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編寫組.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0.

[2]陳劍偉. 市域快速軌道系統交直流制式比選研究[J]. 鐵道工程學報, 2020(2): 86-90+97.

[3]武文卿. 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J]. 中國招標, 2019(7): 4-5.

[4]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武漢市軌道交通19號線工程總體設計研究報告(2019)[R]. 武漢: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2019.

[5]徐振廷.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選線設計[J]. 交通科技, 2009(S1): 96-98.

[6]沙金碩.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選線設計思路探究[J]. 鐵道建筑技術, 2021(4): 48-5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