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341線隰縣車家坡至永和岔口段二級公路路基設計分析

2024-04-19 08:59雷哲
交通科技與管理 2024年5期
關鍵詞:道路工程

雷哲

摘要 隨著我國道路網絡的不斷完善,道路的通行能力需要不斷提高,普通國省道路面的改擴建項目隨之日益增多。文章依托山西省臨汾市G341線隰縣車家坡至永和岔口段改建項目,對該次擬改建的二級公路一般及特殊路基的防護及排水、取棄土場及優化設計進行了統一分析,提出一些新的設計思路和想法,希望能為此領域的相關設計人員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道路工程,特殊路基;路面設計;排水防護

中圖分類號 U41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5-0120-03

0 引言

隨著我國道路網絡的不斷完善,道路的通行能力需要不斷提高,普通國省道路面的改擴建項目隨之日益增多。改建項目的施工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山區地形條件的復雜性、土方工程的復雜性和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等問題。而新舊路基銜接處的處理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結合地形和土壤條件,采取合理的處理措施,以確保路面的平整度和穩定性。因此,在改建項目的規劃和施工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這些挑戰,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改擴建項目除了路基設計,橋梁、排水和防護設施也需要進行充分的修復和改建,損壞的橋梁需要進行維修或重建,以確保通行安全。排水系統需要進行清理和更新,以防止道路積水。有損壞的防護設施需要進行修復,以保證道路使用的安全性[1-2]。

1 設計原則

(1)路基橫斷面使用整體式路基,整體式路基寬度為12 m,其中,行車道2×3.5 m,硬路肩2×1.75 m,土路肩2×0.75 m;隧道處路基寬10 m,其中,行車道2×3.5 m,硬路肩2×0.75 m,土路肩2×0.75 m。

(2)路基采用雙向橫坡,行車道、路緣帶、硬路肩及土路肩橫坡均為2%。

(3)路基的路線設計中心線為路基中線,高程設計線為路基中心標高。

(4)填方路段在坡腳外設1 m寬的護坡道。

(5)當挖方高度大于12 m時,碎落臺寬度為1.5 m,隧道進出口段落碎落臺寬度為2 m,其余段落碎落臺寬度為1 m。

(6)路基超高采用按中軸旋轉的方式。最大超高橫坡度為6%,超高過渡在緩和曲線內完成。

2 路基設計

2.1 一般路基設計

對于填方路基,邊坡高度小于等于8 m的部分邊坡坡率為1∶1.5;大于8 m小于等于20 m的部分,邊坡坡率為1∶1.75。

對于黃土挖方邊坡,0~24 m邊坡坡率均為1∶0.75,24 m以上邊坡坡率為1∶1,每8 m高設一級平臺,平臺寬2 m。經過邊坡驗算當邊坡高度大于40 m時,在24 m處的平臺寬度為6 m,48 m處的平臺為4 m寬。

對于卵石土+黃土挖方邊坡,邊坡坡率均為1∶1,每8 m高設一級2 m寬平臺,并用護面墻對挖方邊坡進行防護。

2.2 特殊路基設計

2.2.1 高填路基

高填路基需要對沉降進行控制,主要措施如下:

(1)對地基進行處理,對土質路堤基底采用強夯法進行處理。

(2)邊坡穩定:高填路基的邊坡穩定性對整個工程的安全性至關重要,應選擇適當的邊坡坡度進行有效支護,如擋土墻、護坡網等,確保填土坡體的穩定。

(3)環境影響:高填路基的建設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土地利用變化、水質變化等。在設計中考慮并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減緩對自然環境的干擾。

(4)材料選擇:選擇合適的填料材料,確保填土的質量符合工程要求。合理的填料選擇有助于提高路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

(5)變形監測: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變形監測系統,及時發現并處理填土坡體的變形和沉降問題,確保路基的穩定性。

2.2.2 深挖路塹

深挖路塹設計涉及在地下挖掘形成深層的路塹,因此需要更加精細和謹慎地規劃和采取合適的工程措施,以確保路塹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持久性。以下是深挖路塹設計涉及的一些關鍵方面:

地質勘察:在深挖路塹設計前,必須進行詳盡的地質勘察,了解地下巖土的情況、水文地質特征等。這有助于識別潛在的地質風險,采取相應的防護和支護措施。

支護結構:根據地質情況設計合適的支護結構,以確保挖掘過程中邊坡穩定,這可能包括土工格柵、錨桿、深層樁或深層墻等支護形式。

地下水管理:深挖路塹可能面臨地下水位上升的問題??茖W設計排水系統,通過井點、抽水井或其他排水設施來降低地下水位,確保路塹的穩定。

斜坡角度:在深挖路塹設計中,斜坡的選擇是關鍵。通過合理選擇邊坡的傾斜角度,可以減少土方的塌方風險,提高挖掘的安全性。

環境保護:考慮深挖路塹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減少揚塵、水質污染等不良影響。

監測系統:在挖掘和使用階段,設置合適的監測系統,定期檢查挖掘邊坡和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

深挖路塹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地質、工程、環境和社會因素,確保工程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建議與專業的地質、土木工程師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密切合作,以確保項目成功完成。

2.2.3 低填淺挖路基

為確保路床的CBR值和壓實度滿足要求,填土高度小于等于2 m的路段對原地面進行重錘夯實處理,控制最后一擊小于2 cm。挖方深度小于2 m的土質路段或軟弱巖石路段根據規范采用“超挖80 cm后回填分層碾壓65 cm,再鋪筑15 cm砂礫”進行處理。

2.2.4 新舊路基銜接

在新舊路基銜接處,應先對路基邊坡進行清表30 cm,然后開挖不小于1 m的臺階;加寬部分寬度小于3 m時,按3 m加寬;當加寬部分填土高度大于2 m時,在拼接處路床頂以下15 cm處鋪設一層土工格柵以防止新舊路基不均勻沉降。加寬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 m,原地面采用夯擊能500 kN·m重夯夯實;路基填土高度大于8 m,原地面采用夯擊能1 000 kN·m強夯夯實,并每填高2 m采用夯擊能300 kN·m滿幅重夯。

2.2.5 橋頭路基

橋頭路段為濕陷性黃土地段時,采用強夯消除全部濕陷性。為減少路基與構造物之間的不均勻沉降,對臺背路基填土采用土工格柵處理。

2.2.6 陡坡路堤或填挖交接路基

為增強路堤的穩定性及避免差異沉降的產生,對路基縱向填挖交界處以及半填半挖路基采用雙線土工格柵處理,要求其縱橫向極限抗拉強度不小于80 kN/m。填土高度小于等于3 m時,鋪設1層土工格柵。土工格柵滿鋪于路床底面以下80 cm處,填土高度大于3 m時,每隔2 m鋪筑一層土工格柵,路基的壓實度要求達到96%。

3 路基防護設計

3.1 填方路堤邊坡防護

(1)一般填土路堤:當填土高度小于等于5 m時,采用植草防護;當邊坡高度大于5 m時,采用拱形骨架防護,并在拱形骨架中植草。

(2)設置擋墻(護岸)路堤:對于邊坡伸出較遠、壓占建筑物及鄉村路的路段,設置仰斜式擋土墻。

(3)設置護腳及護肩路堤:地面橫坡與填方邊坡相近的路段,為減少用地,增強路基整體穩定性,設置護腳,路肩填土高度小于2 m的不易填筑路段設置護肩。

(4)設置護坡:主線橋頭兩端采用漿砌片石路堤護坡。

(5)排水系統:確保填方路堤的排水系統設計合理,有效排除雨水,減少水分對邊坡的浸蝕和軟化。

3.2 挖方路塹邊坡防護

挖方路塹邊坡防護是為了保護邊坡的穩定性,防止土方塌方和坡面侵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挖方路塹邊坡防護措施:

(1)擋土墻:在挖方路塹的邊坡設置擋土墻,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來阻止土方的滑坡,確保邊坡的穩定。擋土墻的設計應根據土壤性質和水流情況進行考慮。

(2)護坡網:在挖方路塹的邊坡覆蓋護坡網,防止土壤侵蝕和坡面的坍塌。護坡網可以適應各種坡度和形狀的邊坡。

(3)噴錨支護:通過在邊坡上進行噴錨支護,將錨桿深入土體,增加土體的抗滑能力,提高邊坡的穩定性。

(4)巖爆網:對于邊坡中存在巖石的情況,可以采用巖爆網進行防護,防止巖石塊體滑落。

(5)植被覆蓋:在挖方路塹的邊坡上進行植被覆蓋,通過植草、植被等方式減緩水流速度,減少浸蝕,提高邊坡穩定性。

(6)排水系統:設計合理的排水系統,確保挖方路塹中的水分迅速排除,減輕水分對邊坡的浸蝕和軟化。

(7)短支擋墻:在邊坡上設置短支擋墻,用于抵擋土方的滑移,增加坡面的抗滑能力。

(8)土工格柵:在邊坡上設置土工格柵,用以防止土方的侵蝕,提高坡面的穩定性。

(9)地質布:鋪設地質布在邊坡表面,可以防止土壤侵蝕,提高坡面的穩定性。

選擇適當的挖方路塹邊坡防護措施需要根據具體的地質條件、氣候和土壤特性進行綜合考慮。合理的防護設計有助于保障挖方路塹的安全和穩定。

4 路基、路面排水設計

排水系統在道路工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路基排水系統和路面排水系統。這兩個系統協同工作,確保道路在各種氣候和地形條件下能夠有效排水,維護道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4.1 填方路段的路基排水系統

(1)確保排水溝的縱向坡度合理,以促使水流暢通,防止積水和坡腳浸蝕。

(2)急流槽的設計要考慮流速,以防止溝槽內的水流速過快而引發浸蝕。

(3)與附近涵洞或自然溝的連接要確保通暢,以防止水流受阻。

4.2 挖方路段的路基排水系統

(1)挖方邊坡外的截水溝和挖方平臺的平臺截水溝應合理布置,確保截水效果。

(2)急流槽的設置要有充分的連接,以促使挖方路段和填方路段的排水系統暢通連接。

4.3 過村路段的路基排水系統

(1)主要依靠路基兩邊的邊溝、涵洞等將水排入自然溝渠。

(2)邊溝的設計要符合當地農田和建筑物的布局,以免排水系統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3)針對涵洞的設計,要確保安全通暢,并采取措施防止沖毀農田或建筑物。

4.4 路面排水系統

(1)確保路面橫坡的設計合理,以便將水順利排入邊溝或排水溝。

(2)對于超高地段,攔水帶的設置要有針對性,以防水流對路基外的影響。

(3)急流槽的合理設置能夠加速排水過程,減緩水流速度。

總體來說,設計中的排水系統要充分考慮地形、氣候和地質條件,確保在各種情況下都能有效地排水,減少對道路和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

5 取棄土設計

在土方工程中,取土場的選址至關重要。建議優先選擇荒地,盡量遠離公路視線,同時,需結合當地國土資源綜合開發規劃,偏向貧瘠地段,以實現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最小化。在取土過程中,務必注意保護地表植被和水資源,避免生態破壞。取土后,執行必要的平整工作,采用表土覆蓋和綠化措施(植樹、植草),以促進生態恢復。同時,要考慮良好的排水設計,避免因土方施工而引發水資源問題。綜合而言,取土場的規劃和管理需遵循環保原則,確保取土對周邊環境的最小化影響。

隧道棄渣和路塹廢方的處理,需積極與當地村委協商,將這些廢棄物棄置于荒山沖溝或低洼處并綜合利用,可以有效解決當地人口眾多而耕地有限的問題,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種做法既為人民造福,又減輕了土地資源的壓力。為確保環境友好,需要在棄渣和廢方處理區域臨空面設置護腳或擋墻,以防止可能的滑坡或坡面崩塌。同時,在邊緣處應設置排水設施,有效引導雨水,防止雨水積聚和地質災害的發生。這一綜合性的管理方案有助于實現廢棄物的可持續利用,同時,保護當地環境和資源。

6 路基設計優化

進行路基路面的優化設計時,還需要考慮以下方面,以確保道路系統的全面性能和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和環保:采用可持續的設計原則,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足跡、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等,以確保道路系統的環保性。

可達性:確保道路系統設計能夠提高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可達性,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互聯性。

社會影響評估:評估道路建設對當地社區和居民的社會影響,采取措施減少對周邊社區的不利影響。

新技術應用:探索新技術的應用,例如3D打印、智能材料、自愈合材料等,以提高道路系統的耐久性和維護效率。

通過全面考慮以上因素,可以制定一個更加綜合和可持續的路基路面設計方案,滿足道路系統的各種需求,并在設計階段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道路系統的質量和性能。

7 總結

隨著公路的不斷發展和公路等級的不斷提高,各種特殊路基處理逐漸增多,因此路基設計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環保美觀、經濟合理。這就給現階段的路基設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該文僅通過對G341線隰縣車家坡至永和岔口段公路路基的設計分析介紹,提出的一些設計思路和想法,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公路路基設計規范: JTG D30—2004[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鄧學鈞, 張登文, 徐志宏. 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歡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標準
基于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探究
關于道路工程乳化瀝青就地冷再生技術的分析
淺析道路施工現場的組織與管理
探討道路工程路面水穩層的施工與質量控制
芻議在道路工程瀝青混凝土施工中質量的控制對策
淺談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運用的病害治理對策
淺析道路工程中運用的GPS技術
影響道路工程造價控制的因素和措施
國內道路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方法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