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密度電法和氡氣測量在地裂縫調查中的應用分析

2024-04-20 04:52李巧靈雷曉東李晨雷坤超韓宇達趙旭辰羅勇
城市地質 2024年1期
關鍵詞:電法高密度物探

李巧靈 雷曉東 李晨 雷坤超 韓宇達 趙旭辰 羅勇

摘 要:平原地區地裂縫發育具有隱蔽特性,勘探難度較大,綜合物探方法可以快速查明地裂縫的分布及空間展布特征。氡氣測量具有經濟高效的優點,可以快速探測地裂縫發育位置。高密度電法一次布極可以實現不同排列數據采集,快捷采集數據的同時降低了電極布設引起的干擾,成果電阻率斷面圖則可以較好地展示地裂縫空間形態。綜合利用2種方法可以相互補充和驗證,提高解釋結果的準確性。在宋莊地裂縫通州北部地區布設了4條綜合物探剖面,其中高密度電法測量330點,氡氣測量163點。分析發現:高密度電法對地裂縫的典型反應為等值線發生扭曲變化,在相對高阻中間發育垂向低阻帶;氡氣測量常表現為峰值異常,且大部分異常呈現“馬鞍狀”。根據測量結果解釋推斷了10條地裂縫。

關鍵詞:通州;宋莊;地裂縫;高密度電法;氡氣測量;綜合物探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resistivity imaging and radon measurement in ground fissures survey

LI Qiaoling1, LEI Xiaodong1, LI Chen1, LEI Kunchao2, HAN Yuda1, ZHAO Xuchen1, LUO Yong2

(1.Beijing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Geology, Beijing 100120, China;

2.Beijing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Beijing 100195,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ore ground fissures in plain areas because of their hidden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with its advantages of convenienc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can quickly ident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ca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issures, and directly produce exploration results. Radon measurement method can detect the location of ground fissure, whil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can display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fissures. Combination of the above two methods can mutually complement and verify each other and obtain improv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four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profiles were laid out near Gouquzhuang Village and Dapang Village for the Songzhuang ground fissures in Tongzhou, covering 330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points and 163 radon measurement poi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ypical response of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to ground fissures is resistivity isopleth abnormal changes, and develops low resistance zones when resistiv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relatively high. The response of radon measurement is anomalous peak values, most of which are saddle-lik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10 ground fissures have been inferre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fissures summarized.

Keywords: Tongzhou; Songzhuang; ground fissure; radon measurement;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地裂縫是一種近地表巖土介質存在不連續或錯動現象,主要表現為發生在土層中的裂隙或斷層。地裂縫受地質構造運動和人文活動綜合因素影響,構造成因的地裂縫通常在地表呈多級雁列式的組合形式。地裂縫按成因可分為:由強震產生的地震裂縫,由斷裂等構造運動產生的基底斷裂活動裂縫和隱伏斷裂開啟裂縫,由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及特殊土脹縮或濕陷活動引發的地面沉降裂縫、松散土體潛蝕裂縫、黃土濕陷裂縫等。地裂縫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并隨著地下工程建設、深部能源開采、地下水超采等變得日益嚴重,從而對工程建筑、農田道路、地下工程和生態環境等造成災難性破壞。美國對地裂縫災害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地裂縫在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等地都有發育,影響較大(武強等,2003;張鵬,2021;張文棟等,2023)。中國也是世界上裂縫發育程度最廣、受地裂縫災害影響較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大別山北麓、渭河流域等地相繼發生區域性地裂縫現象。目前國內地裂縫較為發育的地區主要集中在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如汾渭盆地地裂縫帶、太行山東側傾斜平原地裂縫帶和大別山北麓地裂縫帶。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昌平、通州、順義等區縣都出現了地裂縫,多發生在斷裂帶附近。主要特征表現為:多出現在平原區第四紀松散沉積物中;地震地裂縫分布在發震構造和孕震構造沿線,規模與誘發地震的強度有關;地面沉降地裂縫多分布在沉降區邊緣(賈三滿等,2011;劉方翠等,2016;趙龍等,2019)。

地裂縫調查主要以研究區域地質環境條件為基礎,結合地面調查和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獲取地裂縫發育規模、空間分布、幾何特征及延伸方向等特征。隱伏地裂縫勘探難度較大,鉆孔資料準確度高,但成本也高,且只是一孔之見,不能橫向追蹤地裂縫的空間分布特征。綜合物探方法具有橫向密度高、快捷高效和成果直觀等優點,可以快速查明地裂縫的空間展布特征(曹朋軍等,2020;易隆科,2022)。高密度電法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陣列電法探測思想,最初模式是電測深系統。高密度電法的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得到推廣和認可,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工程勘察、斷裂調查、地裂縫調查等方面(丁肇偉等,2023;王永剛等,2023;長孫月雷等,2022)。肖宏躍等(1993)、Liang等(2004)分析了高密度電法在西安地裂縫調查中的應用效果,認為在普查基礎上,用高密度電法尋找地裂縫優于其他物探方法,對于狹窄地裂縫應加密探測點距。氡氣測量主要是通過探測氡在形成過程中釋放的α射線強弱來解決工程地質問題,地裂縫的存在常使不同深度地層中的氡沿著裂縫不斷運移到地表,從而在地裂縫上方出現氡氣異常(劉華軍等,2004)。氡氣測量不依賴地裂縫兩側地層、巖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較其他物探手段有獨特的優勢。如:雷霆等(1997)從地裂縫形成機制和氡氣測量基本原理入手,分析了地裂縫氡氣異常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地質背景;陳序等(2014)分析了氡氣測量在地裂縫調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了不同地質異常體對應的氡氣異常形態,認為該方法可有效應用于地裂縫和活動斷裂探測中?;谝陨戏治?,本次選擇高密度電法和氡氣測量探測宋莊地裂縫在通州北部的地表發育特征,成果數據顯示,高密度電阻率異常和氡氣測量異常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據此綜合解釋推斷了10條地裂縫。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北部(圖1),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北斷拗(II級構造單元)大興迭隆起(III級構造單元)內的黃村迭凸起(IV級構造單元)的東北部。黃村迭凸起西以南苑-通縣斷裂為界,與北京迭斷陷(III級構造單元)內的琉璃河-涿縣迭凹陷和坨里-豐臺迭凹陷、順義迭凹陷相鄰;東部與同一構造單元內的牛堡屯-大孫各莊迭凹陷相接壤;南部以榆垡南斷裂為界,與固安-武清新斷陷(III級構造單元)內的固安新凹陷相接壤。黃村迭凸起呈北東向展布,西南部基巖埋藏較深,中部大興—團河一帶埋藏深度最淺,小于100 m,東北部埋藏較淺為300~350 m。區內主要發育南苑-通縣斷裂。主要地層由新到老包括:第四系,沉積物成因類型較簡單,以河流的沖積物為主體,巖石密度為2.0 g·cm-3,電阻率為150~500 Ω·m;侏羅系,巖性主要為安山巖、凝灰巖以及復成分礫巖,巖性橫向變化較大;寒武系—奧陶系,巖性為泥質條帶灰巖、白云巖、鮞?!獌人樾及自茙r等,并有輝長閃長玢巖脈穿插,巖石密度為 2.72 g·cm-3,電阻率為1 700~1 800 Ω·m;青白口系,巖性為炭質板巖、頁巖及白云巖、硅質板巖,由于有大量的細晶巖及閃長玢巖脈侵入和破壞,使地層發育不全,巖石密度為2.69 g·cm-3,電阻率一般為1 900~2 100 Ω·m,與薊縣系的物性差異較大;薊縣系,主要巖性為淺灰色白云質灰巖,巖石密度為2.80 g·cm-3,電阻率為2 200~2 500 Ω·m。

研究區地表下60 m深度范圍分為人工堆積層、新近沉積層及一般第四紀沉積層3大類。其中:人工堆積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填土厚度由東向西遞減;新近沉積大層主要為粉砂—細砂層、粉土層、粉質黏土層,廣泛分布在通州皮村、徐辛莊—張家灣一線的溫榆河、小中河、潮白河、北運河、通惠河等現今或近代河道、河漫灘及其兩岸一級階地,通州北部的宋莊雙埠頭—尹各莊—葛渠村一帶、西部的永順紀莊—梨園崗墳—馬駒橋北門口一帶及南部永樂店北辛店—大務一帶缺失;一般第四紀沖洪積層主要為細砂與粉質黏土互層(張園園等,2021)。

2 ?工作方法和參數

2.1 ?高密度電法

高密度電阻率是以巖、土導電性的差異為基礎,基于傳統電法理論,在計算機、信息測控等現代科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方法一次性布置幾十乃至上百個電極,可組合出10多種裝置,在提高采集速度的同時,減少了因電極布設引起的故障和干擾,勘探能力較傳統電阻率法顯著提高(田苗壯等,2017)。本次主要在地表可見地裂縫發育部位布設高密度電阻率測線,進行異常追蹤探測。測量儀器采用驕鵬科技有限公司(GeoPen)的E60DN電法工作站。

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應結合收集鉆孔情況,針對不同部位的第四系巖土層特征,選用合適的電極距和裝置形式。本次主要探測目的是查明淺地表第四系巖土層分層特征。根據技術要求設置點距1 m、2 m或5 m,探測深度0~30 m。建立正演模型分析論證相關參數,分析后擬同時采用α、β裝置采集,電極距2 m(部分段5 m),隔離系數除G01為18外,其余皆為30,供電時間1 s。

2.2 ?氡氣測量

氡氣測量是用測氡儀測量土壤中氡及其子體濃度的一種方法,放射性元素氡(Rn)在形成和衰變過程中產生的α輻射是氡氣測量的物理基礎。Rn易溶于水,會隨著地下水不停運移。在構造帶中,由于巖石破碎使得孔隙度增大,會促使氡的遷移速度加快,并在地表聚集,形成局部的氡氣高異常暈。因此氡氣測量被大量用于探測活動斷層、巖溶洞穴、采空區和地裂縫等。雖然氡氣測量在探測地下構造中具有輕便高效、成本低廉的優點,但地表土壤氡濃度易受天氣變化及含水量等多因素的影響,故在測量過程中應加以注意,以消除或降低其影響。

本次常規測氡采用FD216測氡儀,該儀器由抽氣泵和測量操作臺2部分組成。抽氣泵除了完成抽取地下氣或水樣脫水任務,還有收集貯存氡子體的功能。當氡氣經干燥被抽入管內后,立即開始衰變,并產生新的子體——鐳A(218Po),它在初始形成瞬間是帶正電的離子。儀器利用自體的帶電性,采用加電場的方式對它進行收集,使鐳A離子在電場作用下,被濃集在帶負高壓的金屬收集片上,經過一段時間加電收集后,取出金屬片放入操作臺的探測器內,測量鐳A的放射性,其強度與氡濃度成正比。氡氣測量剖面采用10 m點距,測量時取樣器深度大于50 cm。野外觀測發現高值異常點,在其起止點位置應重復觀測。整個測量過程分別為:本底測量時間2 min,加壓抽氣時間2 min,測量時間5 min,排氣時間2 min。每點測量時間11 min。

3 ?數據處理和分析

3.1 ?數據處理

1)高密度電法

高密度電法數據處理采用Res2D軟件包,主要處理步驟包括(嚴加永等,2012):①原始數據前期處理。主要包括原始數據的突跳點剔除、濾波與平滑、地形改正和剖面拼接等。②常規處理。分析隨機噪聲和背景干擾的強度,進行網格精細化、阻尼系數、層厚遞增系數的選擇調節。本次初始阻尼因子0.1,最小阻尼因子0.01;首層厚度0.5,層厚增長因子1.15;迭代次數5次。③正反演處理。采用Res2D Inv反演軟件,建立初始模型,對比正演理論值和實測值的殘差值,反演計算獲得真電阻率的分布。對于地表附近受外界電磁干擾較大的數據,可通過設置模型子塊寬度進行改善。④數據解釋推斷?;诜囱蓦娮杪蕯嗝鎴D,分析其電性結構及異常區,結合其他物探方法和地質情況,做出地質解釋推斷。

2)氡氣測量

氡氣測量數據處理時把野外實際測量數據繪制成氡氣測量剖面,按照一定規則,在剖面上劃分異常區,同時參照野外記錄對干擾點進行甄別和推斷,排除回填土和濕度較大部位引起的非構造異常。采用Grapher軟件完成測氡數據處理,主要步驟包括:①對測量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使得不同變化范圍的數據可以在相同的坐標系統中進行對比。②標準化處理,計算同一剖面所有測量數據的平均值X和標準偏差δ,以平均值為基線,將超出3倍標準偏差的數據定為不合理異常,應當舍棄,最后在不改變原始數據形態的前提下使數據服從正態分布。③數據平滑,去除孤點和不符合數據變化總體趨勢的異常點,對舍棄不合理異常的測量數據重新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此時的標準值就定義為背景值,以此為基線,一個標準差范圍即為閾值。④繪制成果剖面,在氡氣幅值變化曲線上標繪背景值和異常閾值。對超過閾值的異常進行標定和甄別,根據異常峰值形態,結合地質資料判斷引起異常的地下構造位置及空間形態。此外,高于閾值的異常位置與地下構造并非完全對應,需結合其他物探方法綜合判定。

3.2 ?數據解釋推斷

經處理后的綜合分析圖見圖2至圖5。圖2-a至圖5-a是本次處理后的氡氣成果圖,圖中紅色實線為剖面背景值,紅色虛線為閾值,高于此值的為異常點。圖2-b至圖5-b為高密度電法反演斷面圖,電性結構縱向上大體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在10 m以淺,反演電阻率相對較高,推測該層砂質含量較高;第二層整體反演電阻率相對較低,推測該層砂黏土含量較高。圖2-b至圖5-b中紅色虛線為本次推斷地裂縫。解釋推斷如下:

1)圖2為1線綜合物探成果圖,測線總長約110 m,走向約120°。圖2-a為氡氣測量成果圖,背景值約6 700 Bq·m-3,閾值約為10 900 Bq·m-3。該剖面在45~50 m處存在異常(①號異常),有一定延展寬度,推測可能為地裂縫發育。圖2-b為高密度電法視電阻率斷面圖,約50 m處等值線發生扭曲,相對高阻中發育低阻異常帶,推斷可能存在地裂縫,傾向北西,傾角約70°。

2)圖3為2線綜合物探成果圖,剖面走向約150°,長約200 m。圖3-a為氡氣測量成果圖,背景值約7 200 Bq·m-3,閾值約為13 000 Bq·m-3。該剖面分別在0~50 m(②號異常)和130 m(③號異常)處存在異常,②號處異常具有一定延展寬度,且呈“馬鞍狀”,③號異常則與西北側一個高于平均值但低于閾值的峰值組成“馬鞍狀”異常組合,推測可能為地裂縫發育。圖3-b為高密度電法反演電阻率斷面圖,圖中約30 m及140 m處等值線密集,相對高阻中夾雜低阻變化帶,變化梯度大,推斷可能存在地裂縫。30 m處地裂縫近于直立;140 m處地裂縫傾向北西,傾角約80°,向下延展較深。

3)圖4為3線綜合物探成果圖,剖面走向約180°,長約480 m。圖4-a為氡氣測量成果圖,背景值約6 700 Bq·m-3,閾值約為11 200 Bq·m-3。該剖面分別在100~130 m(④號異常)、280 m(⑤號異常)、370(⑥號異常)和430 m(⑦號異常)處存在異常。其中:④號有一定延展寬度,且呈“馬鞍狀”,推測為地裂縫發育;⑤號、⑥號和⑦號異常組成異常帶,推斷有地裂縫發育,但其位于南苑-通縣斷裂附近,不排除斷裂因素影響。圖4-b為高密度電法反演電阻率斷面圖,圖中約80 m和480 m處等值線密集,變化梯度大,等值線圈閉近乎直立,推斷這2處可能存在近于直立的地裂縫。約180 m、290 m和360 m處等值線變化梯度大,推斷地裂縫發育,傾向北西,應考慮此處地裂縫與隱伏斷裂的聯系。

4)圖5為4線綜合物探成果圖,剖面走向約150°,長約200 m。圖5-a為氡氣測量成果圖,背景值約8 500 Bq·m-3,閾值約為15 200 Bq·m-3。該剖面分別在30~50 m(⑧號異常)和170 m(⑨號異常)處存在異常,此兩處皆為單峰異常,其形成原因需要進一步考證。圖5-b為高密度電法反演電阻率斷面圖,圖中約80 m和170 m處等值線密集,變化梯度大,相對高阻中發育低阻異常,推斷該處可能存在地裂縫,80 m處推斷地裂縫傾向南東,傾角約70°,向下延展較深。

綜上所述,高密度電法對地裂縫的典型反應為等值線發生扭曲變化,在相對高阻中間發育垂向低阻帶。氡氣測量常表現為峰值異常,且大部分異常呈現“馬鞍狀”。對比高密度電法和氡氣測量解釋推斷結果,除⑧號異常外,其余氡氣測量異常位置對應的高密度反演電阻率也有不同程度的異常顯示。

4 ?討論

地裂縫的形成為多因素作用疊加的結果,多數學者認為區域構造活動與地下水開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裂縫形成及發展的主要因素。研究顯示北京多條地裂縫為第四紀以來區域性構造運動強化的產物。超量開采地下水形成地面沉降為誘發因素,是導致地裂縫持續擴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北京平原區快速發育的順義地裂縫、高麗營地裂縫、陽坊地裂縫和北小營地裂縫的形成是區域構造活動及差異沉降變形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趙龍等;2018)。

地裂縫活動一方面產生微錯動、微裂縫,使氡氣容易逸出,另一方面使大量互不相通的裂隙、裂縫互相貫通,為氡氣提供運移通道。不同深度地層中的氡氣沿著斷裂裂縫不斷運移到地表,在地裂縫上方出現高異常。氡異常的形成與地裂縫規模大小,破碎帶寬度,充填物的透氣性等因素有關,同時受氣候條件、地貌、植被影響,形成的異常曲線形態各異,結合兩者的異常特征,總結如下:

1)在氡氣測量剖面上,高角度裂縫的氡值曲線較對稱且尖窄,如③號、⑥號、⑦號和⑨號異常,低角度裂縫的氡值曲線不對稱且平緩,如①號、②號、④號和⑧號異常。異常帶寬度一般大于裂縫帶寬度,通常地表松散,地層越厚,異常寬度越大。

2)地裂縫通常不在氡氣異常峰值的正下方,峰值通常位于地裂縫上盤,本次的9個氡氣異常點基本符合這種情況。推測是因為地裂縫上盤羽狀裂縫發育,氡氣沿主裂面向上運移過程中,容易從上盤次級裂縫發育的土壤中逸出,這樣的異常往往有較大的寬度和多個峰值(如①號和④號異常)。而主裂縫由于與地表貫通,無法積累氡,反而異常起伏不大或不明顯。

3)在地表覆蓋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地裂縫位于2個峰值之間的低值處,裂縫兩側出現氡氣高值異常,形成“馬鞍狀”異常曲線,如本次的②號和④號異常,以及發育于⑥號和⑦號之間的推斷地裂縫。

4)⑧號為單峰異常,對應范圍高密度反演電阻率為低阻,推測可能與土層含水有關,也有可能是地裂縫上盤的異常反應。Z03線高密度電法反演電阻率斷面圖中約180 m處推斷地裂縫在氡氣測量成果上未見明顯高值異常,但其上盤的氡氣測量值高于平均值,且與④號異常相連,故可能為該處地裂縫上盤綜合反應。

地球物理方法種類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反射地震法、地震映像法、高密度電阻率法、氡氣測量法、瞬變電磁法、探地雷達法、瞬態面波法等。反射波地震法是最主要和有效的地裂縫研究方法,對地裂縫結構反映清晰、分辨率高,可對地裂縫產狀、性質進行詳細刻畫,但勘探成本較高,在城市中施工受限。電(磁)法能有效識別地裂縫的位置和產狀,但易受電磁背景干擾影響。瞬態面波勘探不受電磁干擾,但道路交通等人文因素會降低探測精度,且探測深度有限。氡氣測量不需要考慮介質物性差異,但只能指示地裂縫發育位置,不能刻畫地裂縫性質及產狀等細節(周正中,2008)。綜上所述,不同地區的地裂縫具有特殊性和差異性,應根據地裂縫發育深度和環境因素選擇合適的探測方法,且盡量選擇多種物探方法進行綜合勘探,以提高解釋推斷精度。

5 ?結論

1)高密度電法對于地裂縫的空間形態反映更為直觀,通常表現為低阻異常帶。根據反演電阻率斷面圖顯示的電性結構,縱向上大體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在10 m以淺,反演電阻率相對較高,推測該層砂質含量較高。第二層整體反演電阻率相對較低,推測蓋層砂黏土含量較高。橫向上基于等值線發生扭曲變化,在相對高阻中間發育垂向低阻帶的異常特征,解釋推斷地裂縫可能發育點10處。

2)氡氣值高于閾值的部分定義為異常,本次明顯的氡氣異常共9處,大部分異常峰值位于地裂縫上盤,個別異常形成“馬鞍狀”形態,地裂縫則位于2個峰值之間的低值處。

3)綜合利用高密度電阻率法和氡氣測量可以有效探測地裂縫。氡氣測量可以快速圈定地裂縫發育區,高密度電法可以詳細分析地裂縫空間展布特征。綜合2種方法則可以降低多解性,提高解釋推斷精度。

4)氡氣測量成果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如回填土、濕度較大部位均可能形成異常,單點突跳式異常往往是地道、水井、洞穴、水管等非構造原因造成的“無根異?!?,后續需結合實際地質資料進一步排查。

參考文獻

曹朋軍, 王天意, 侯征, 林星, 王佳奇, 2020. 綜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測地裂縫發育及展布[J].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17(2): 251-257.

陳序, 張磊, 2014. 山西大同某廠區地裂縫地質災害勘查[J]. 城市地質, 9 (3):33-36.

丁肇偉,崔樂寧,陳延峻,張明棟,王謙,2023.綜合物探方法在句容某水廠巖溶勘察中的應用[J].城市地質,18(4):91-97.

賈三滿, 劉明坤, 田芳,趙守生, 2011. 北京地區地裂縫分類及防治措施[J]. 城市地質, 6(2):4-7.

雷霆, 董兆祥,劉金鋒,1997. 地裂縫氡值測試及形成機制初探[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4): 49-54.

劉方翠, 祁生文, 彭建兵, 羅勇, 張彬, 2016. 北京市地裂縫分布與發育規律[J]. 工程地質學報, 24(6):1 269-1 277.

劉華軍, 李天斌, 沈軍輝, 王蘭生, 2004. 氡(RaA)測試技術在某巖質邊坡卸荷深裂縫帶研究中的應用[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110-114.

田苗壯, 王榮, 趙龍, 羅勇, 王新惠, 孔祥如, 齊鳴歡, 沙特, 2017. 高密度電法在北京宋莊地裂縫中的應用[J]. 上海國土資源, 38(3):90-93.

王永剛,易賢龍,2023.高密度電法與3D溶洞激光掃描在輸電線路塔基巖溶探測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城市地質,18(3):89-95.

武強, 陳佩佩, 2003. 地裂縫災害研究現狀與展望[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25-30.

肖宏躍, 雷宛, 1993. 用高密度電法探測西安地區地裂縫的應用效果[J]. 物探與化探(2):147-150.

嚴加永, 孟貴祥, 呂慶田, 張昆, 陳向斌, 2012. 高密度電法的進展與展望[J]. 物探與化探, 36(4): 576-584.

易隆科,2022.交叉梯度聯合反演等多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質調查中的應用[J].城市地質,17(2):200-209.

張鵬, 2021. 北京順義隱伏活動斷裂及其誘發地裂縫災害研究[D]. 中國地質科學院.

張文棟,程巖,朱錕,馬吉奇,慕煥東,2023.發育地裂縫的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J].城市地質,18(2):130-137.

張園園, 何欣, 杜紅旺, 2021. 北京市通州區工程建設層三維地質建模應用[J]. 城市地質, 16(3):260-266.

長孫月雷,張選朋,穆偉,劉寬宏,2022.高密度電阻率法在工業園區地下水勘查中的應用[J].城市地質,17(1):89-95.

趙龍, 李玉梅, 崔文君, 等, 2018. 北京宋莊地裂縫災害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工程地質學報, 26(6): 1 600-1 610.

趙龍, 王新惠, 羅勇, 等, 2019. 北京平原區地裂縫受災體形態特征及影響因素[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46(6):156-164.

周正中, 2008. 綜合物探方法在地裂縫探測中的應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5(6):705-708.

LIANG Shuang, REN Jun, YAN Shu, GAO Zhihong, 2004. The resistivity method in surveying ground fissures [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19(1): 73-75.

收稿日期:2023-09-12;修回日期:2023-11-06

基金項目:北京市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環境與資源地球物理探測)資助

第一作者簡介:李巧靈(1983- ),女,博士,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研究。E-mail:liqiaoling959@Foxmail.com

通信作者簡介:雷曉東(1983- ),男,博士,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研究。E-mail:lei-xiaodong@139.com

引用格式:李巧靈,雷曉東,李晨,雷坤超,韓宇達,趙旭辰,羅勇,2024.高密度電法和氡氣測量在地裂縫調查中的應用分析[J].城市地質,19(1):1-8

猜你喜歡
電法高密度物探
《石油物探》 2022年總目次
高密度電法在斷裂構造探測中的應用
高密度電法在尋找地下水中的應用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6年1~6期總要目
高密度電法在巖溶區隧道勘察中的應用
基于NIOSII的高密度電法儀采集系統設計
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探討
兩種物探方法在觀音巖隧道勘察中的應用
高密度互連技術強勁發展
綜合物探在找黃鐵礦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