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曲“一哥”,儒家者流

2024-04-20 01:45歲月靜好
莫愁 2024年11期
關鍵詞:散曲儒家

文/歲月靜好

1

“問道先生笑甚么?笑得我一仰一合,時人不識余心樂。呀,兩腳跳梭梭,拍手笑呵呵,風月無邊好快活?!弊x著這樣的“老頑童”曲作,總能會心一笑。曲子的作者叫馮惟敏,這是他的《笑園六詠》之一。

“老頑童”并不是智力有損,而是童真未泯,這樣的人大多不屑心機,良善、正義。馮惟敏的這組曲子旨在表達他內心的曠達通透和大自在,也如他自己唱的:“人世難逢笑口開,笑得我東倒西歪,平生不欠虧心債?!薄把?,打鼓弄琵琶,睡著唱楊家,用盡你機關,笑掉了我的牙?!笔聦嵣像T惟敏的個性與老頑童相差甚遠,他觀事深刻、做事嚴謹,自詡是“瀟灑偏豪放,拙質從天降”的人物。

馮惟敏是山東臨朐人,字汝行,號海浮,1511 年(明正德六年)出生在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當時他的父親馮裕任華亭縣令。馮惟敏的一生頗有跌宕,自小隨父宦游鳳陽、南京、石阡等地,用他的話說:“弱齡從先君子守石阡,備嘗夷方艱苦。既遷貴臬……不離夜郎之域,前后五年……父子衣疏布,食粗糲,沖毒瘴,冒絕崄,人所不堪,居之不變?!笔浜鸵估墒琴F州東北和西南一帶的少數民族地區,即便父親升遷為貴州按察司副使,大約相當于現在的省司法廳副廳長,他們的生活仍然極為艱苦。恰是這樣的經歷和磨礪,奠定了他日后為官期間面對民生民苦時所持立場和文學創作時的情感方向。

2

據《光緒臨朐縣志》記載,馮惟敏自幼聰穎好學,“為文閎肆,萬言立就”,但在科舉上卻屢屢受挫。自27 歲中舉次年起,他連續九次進京會試,皆無緣蟾宮折桂。等他決定放棄已是52 歲。這年他參與了吏部謁選,授淶水知縣,淶水在明代屬河北保定府。臺灣大學的鄭騫教授稱馮惟敏乃“純粹儒家者流也”。事實上,“儒家、本色、學而優則仕、為政以德”是馮惟敏存身立命、做官為人的思想核心和行為準則。

馮惟敏在淶水令任上“廉靜不擾”,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折騰”。常以民喜而喜、民憂而憂。當稼禾久旱,他焦慮“村城井水干,遠近河流斷”。當天降甘霖,他欣喜“年成變,歡顏笑顏,到秋來納稼滿場園”??僧敻柿爻掷m成淫雨時,他又擔憂“一時間旱潦齊來,墻傾屋塌千家壞,水浸風磨五谷災”。他仰問蒼天:“民何罪?天知地知,愿回心風調雨順霽嚴威”。他祈禱上蒼趕緊回心轉意,收斂起嚴威。馮惟敏這種以民為悲喜的情感起伏,在他的生活日常和作品里隨處可見。如《朝天子·感述》:“天地無私,文章有用,保山河大一統。效忠、奉公,莫虛耗堂食俸?!痹凇饵c絳唇·郡廳自壽》中更是明言:“俺子索采民風、詢民瘼、解民憂,修德弭天災,黎庶無逃走。蠲稅感皇恩,老幼長相守?!彼鳛橐豢h之令,要做的就是了解民情,為民解難;修煉自我德養來消弭天災;感恩朝廷減免稅收,治下百姓安居無逃荒,老幼有所養,如此才對得住自己的那份俸祿。

《馮氏家傳》有一段記錄:“縣所食用取諸俸,稍不以煩里甲。出則簞食壺漿自隨??槍W宮,浚城隍,樹以榆柳,行道之人歌詠之?!弊g成大白話就是:“縣衙的日用食物開銷均取自惟敏俸祿,凡事不煩擾鄉里村民,出門公干也自帶飯盒水壺。修繕學堂,疏通河道,維護城墻,并在道路兩旁種植榆樹和柳樹,景象煥然,經過之人都會歌之詠之?!庇矛F代人的評價,這是廉潔奉公、能力優秀的人民公仆。然而馮惟敏卻遭人嫉恨,加上他懲辦了兼并民田的豪強,為其所不容,貶官到鎮江府學教書去了。對馮惟敏來說,貶官算不了什么,他甚至為能在鎮江與孔子后人做同僚而歡喜:“獨臣館與孔氏鄰……孔氏弘申,宣圣六十一代孫也?!彼粺o得意且帶些自嘲寫道:“俺也曾宰制專城壓勢豪,性兒又喬,一心待鋤奸剔蠹惜民膏。誰承望忘身許國非時調,奉公守法成虛套。沒天兒惹了一場,平地里閃了一跤?!?/p>

1569 年(明隆慶三年),馮惟敏59 歲,調任保定通判,主管糧食收納運送事務。這時他已患腦疾,但壯懷依舊。雖然馮惟敏為官生涯并不長,但他對于朝廷的效忠和對百姓生計的赤誠是千真萬確的?!鞍傩彰砍?,眾臣工急將德政修,盡安民一點心,釋官家萬里愁?!薄皥缶囊殉?,望神京稽首?!薄巴昴暧星?,愿家家有收,這的是微軀此外無復求?!?/p>

3

馮惟敏有著“仁者濟天下”的博大胸懷。他的為官境界,恰是實踐了儒家學說里“君子以濟民養德”的理念,雖至簡,卻至明,是乃為官之“大道”也,高山仰止。

馮惟敏一生的文學創作有《海浮山堂詩稿》五卷、《海浮山堂文稿》五卷、《海浮山堂詞稿》四卷,另有雜劇二種。謝伯陽先生將這些編纂成了《馮惟敏全集》,2007 年由齊魯書社出版。馮惟敏的文學作品,散曲成就最高。馮沅君先生稱:“在明代散曲家中,馮惟敏應為第一人?!比沃忻粝壬f:“海浮曲全是一團拴縛不住的豪氣?!钡拇_,馮惟敏的曲作詼諧、豪爽,說大白話、接泥土氣;針砭時事、描寫民情民隱,念誦起來就像蘇州評彈里的評話,鏗鏘有聲。上至文人士族,下到走卒販夫,都能欣賞,都能聽懂,如“烏紗帽滿京城日日搶,全不在賢愚上。新人換舊人,后浪推前浪,誰是誰非不用講”。妥妥的大白話,嘲諷明嘉靖時的官場風氣。又如“俺本是白屋下老文學,怎做的黃堂上好官僚?聽斷呵生子怕虧了情法,擬罪呵又子怕差了律條。旱澇了田苗,怎下的惡狠狠追糧料”。他自嘲是個老書呆子,怎么可能做得了好官。斷案定罪時,他在情、法、條律間左右為難;作為通判,他的職責就是收繳稅糧,但面對旱澇無收的農夫,又于心何忍?接著他又寫道:“他、他、他生不聊,我、我、我怎貪饕?總不如兩袖清風歸去好。到山中落魄,拖竹杖住松巢?!边@年他60 歲,始生歸意。

1572 年(明隆慶六年),馮惟敏回歸故里?!皵y取隨身藜杖,行過芳草塘,步步惹花香。得句拈須,咨嗟嘆賞,忽聽村童嘲唱。一曲滄浪,爭如爾曹信口腔!閃脫是非場,蹬開名利韁?!绷旰?,病卒于家中。

馮惟敏散曲共有小令522 首、套數49 篇。他何以能在有明一代曲壇占據“一哥”的地位?是因為他的曲作直接傳承了元代散曲俚俗本色、灝爛波俏的風格,也就是元人散曲特有的“蒜酪蛤湯味”的審美意義;又因為在馮氏創作中,親民愛民的生命情感幾乎貫穿始終,恰是這樣的“儒家者流”情懷所迸發出的人文感動,讓他的地位無法撼動。

馮惟敏是快樂的,哪怕時人不知他為何快樂,他卻快樂得“兩腳跳梭梭,拍手笑呵呵”,如頑童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因為在他的心中自有天地,有屬于他“儒家者流”的星辰大海。

猜你喜歡
散曲儒家
散曲諷刺藝術手法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學習民歌 拓展散曲創作之路
當代詩詞史稿(十五)一一散曲的沉寂與崛起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新時代呼喚新散曲
散曲創作芻議
讀散曲說散曲——《中華詩詞》散曲欄目《曲苑新枝》瑣議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