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認識把握統籌發展和安全的世界觀方法論

2024-04-21 02:58董振華
新安全 2024年4期
關鍵詞:矛盾事物國家

董振華

“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绷暯娇倳浽邳h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重要要求,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蘊含著解決中國問題和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必須堅持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深刻認識“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哲學智慧和實踐要求,對于我們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處理好內政外交國防中各項重大關系,既善于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行穩致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統籌發展和安全蘊含著人民至上的價值思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建黨開始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一直堅守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無論是發展還是安全,根本目的都在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歸根結底在于人民幸福。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正確處理各種重大關系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既要確保安全穩定又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把造福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安全是國運之所系、民眾之所望。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不安全會對發展造成極大沖擊,甚至會使發展難以繼續,沒有安全的發展是脆弱的、不穩定的?;仡櫄v史,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迫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國家安全失去了保障。此后,中華民族不斷探索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發展道路,無論是開展旨在學技術的洋務運動,還是旨在學制度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抑或是旨在學思想的新文化運動,都沒使中國走出積貧積弱的困境。新中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到1956年底“一五”計劃完成之際,我國已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究其原因,在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將維護國家安全作為黨和國家的基礎性工作,維護了國家社會整體穩定,使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得以在安全環境中進行。這就是為什么在新中國剛成立一年、百廢待興的條件下,我們決心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就是為什么在面對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全面封鎖的條件下,我們仍自立自強、艱苦奮斗,最終“兩彈一星”橫空出世;這就是為什么在經歷自然災害、十年動蕩的重創后,我國毅然對越南進行自衛反擊戰并取得勝利。改革開放后,全國上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同時,我們堅持“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實施和平的外交政策,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了難得的外部環境。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沒有國家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沒有國家安全作為后盾,經濟社會發展都是空談。只有先“站”起來,才能“富”起來和“強”起來。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什么樣的“發展”以及怎樣實現這樣的“發展”問題愈發突出。不論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還是“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關鍵詞都是“發展”。只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沒有發展的安全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放眼古今中外,任何拒絕開放共享發展的行為最終都只能給國家安全帶來威脅。唯有主動開放謀求發展,才能真正意義上給國家安全帶來保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大力發展生產力。70多年來,我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正是因為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我國的綜合國力才大幅提升,為維護國家安全奠定堅實物質基礎。沒有經濟實力作為支撐,軍隊和國防建設就會失去基礎,其他安全力量的維持也會后繼乏力。抓好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實要求,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在需要,更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本質要求,也是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重要保證。

2017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群眾安居樂業提供堅強保障?!蔽覀儽仨殘猿秩嗣裰辽?,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為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安全提供更為牢固的基礎和條件。

統籌發展和安全蘊含著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爭性兩個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各自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斗爭性的作用在于它推動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促成舊的矛盾統一體的分解和新的矛盾統一體的產生。因此,斗爭性是同事物的變動性相聯系的。而同一性的作用在于它不僅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方向,為事物的轉化提供了由此達彼的橋梁,而且維持著事物相對穩定、相對平衡的狀態。因此,同一性是同事物的穩定性相聯系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結合,共同推動著事物的發展。事物運動變化的前提是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發展就是在保持事物基本屬性的前提下發展和進步的。不承認相對穩定,在實踐上就會導致相對主義。沒有相對穩定狀態,總是處于無序的變化狀態,一切發展運動就都失去了基礎和必要條件,發展也就無從談起。而這種相對穩定的條件,就是安全。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發展和安全的問題普遍客觀存在,貫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過程各方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好全局性統籌謀劃。事物矛盾雙方或諸方在既統一又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的此長彼消和此消彼長的變化,決定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時表現為平衡狀態,有時又表現為不平衡狀態。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論述事物矛盾時所指出的那樣:“無論什么矛盾,矛盾的諸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有時候似乎勢均力敵,然而這只是暫時的和相對的情形,基本的形態則是不平衡”,“世界上沒有絕對地平衡發展的東西,我們必須反對平衡論,或均衡論”。任何事物的穩定狀態都是在發展中保持著相對“動態平衡”。沒有了安全,事物就沒有了存在的條件,發展也就無從談起;離開發展,事物就不能維持長期的穩定和平衡,也就無法保障安全。只有經濟社會實現平衡充分發展,才能為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安全提供更為牢固的基礎和條件。另外,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我國國際參與度的提高,我們除了要面臨各種傳統安全問題,還要面臨如金融安全、生態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等越來越多的非傳統安全問題。正所謂發展起來后出現的問題并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這些在發展中產生的安全問題,最終只能在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全面、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得到解決。因此,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歸根結底要靠發展。雖然發展并不必然帶來安全,但不發展、不科學的發展勢必會催生安全問題。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基本條件,要堅持底線思維,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環境。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經濟長期向好,社會大局穩定,國家安全總體形勢是好的。但同時也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和安全環境,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安全作為發展的前提,要為發展保駕護航。只有具備全面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安全風險,才能實現新時代的一系列重大發展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更需高度重視安全在治國理政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前瞻性地應對各種安全問題。我們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挑戰,筑牢國家安全屏障。

相對于發展而言,安全是一種手段、一種條件,是存在于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安全是為了保障發展不受環境危害、不受外來侵犯和內部斗爭干擾,以便實現發展的目的。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管理、處理國家安全風險,有力應對、處置、化解社會風險挑戰。相對穩定、安全的環境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安全本身并不是最終目的,實現國家發展以及人類的發展才是終極目標。

統籌發展和安全蘊含著統攬全局的實踐思維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貫穿于事物的各個方面和發展的全過程。一切事物都包含著不同的矛盾方面,它們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著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是如此,不同的利益關系和思想觀念彼此對立甚至相互沖突,在不斷地相互斗爭中彼此消長,舊的矛盾得到解決,新的矛盾不斷出現,從而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機遇與挑戰同在,問題與成就并存。

既然風險和挑戰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我們必須正視風險挑戰和善于發現風險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蘊含中華文化智慧經典的《周易》有云:“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比绻磺卸荚陲L平浪靜中安逸閑適,那么這種不歷經風雨的文明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正如孟子所說:“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敝腥A文明正是在這樣的憂患意識中,一次次經歷風險挑戰,又一次次奮起抗爭,不斷成長和壯大,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就是打好“提前量”,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保持一種警覺。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是守住底線的先手,對于防范風險非常重要。早在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就指出了二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币环矫?,只有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在成就中看到隱藏的風險,才能在充滿信心的同時保持足夠的清醒。另一方面,只有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未雨綢繆,才能將工作做到細處、做到實處、做到平時。憂患意識、居安思危的背后實際上是一系列細致周密的工作安排和部署。目前,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多發疊加,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安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始終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我們要常觀大勢、常思大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前進道路上,只要我們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一定能夠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就一定能夠繼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隗勝楠

猜你喜歡
矛盾事物國家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美好的事物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奇妙事物用心看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