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考慮現實,你最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2024-04-21 02:15陶紫東
視野 2024年7期
關鍵詞:佚名女士工作

陶紫東

黑心老板的PUA、“屎上雕花”的工作、停不下來的無效內卷……談及工作,每個打工人應該都有一大堆苦水可倒。但你有沒有發現,近兩年來,這種對工作的倦怠和嫌惡似乎已發酵成一種集體氛圍,甚至抽象成了一類各方參與的世界性話題。許多年輕人不再對手頭的工作抱有熱情,甚至只想趕緊拿個“N+1”走人。

不過,從樂觀的角度看,人們并不是真的懶散到了厭惡勞動的地步,而是對工作的本質有了更多思考。2023年年末,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起號召,請大家聊一聊如果不受現實壓力的制約,最感興趣或者想要嘗試的工作是什么。對于這個“造夢”性質的問題,近500位讀者提供了他們的答案。

在我們收集到的回答中,認為當下的工作已經很接近個人理想的僅個位數,他們是值得羨慕的“幸運兒”。杭州的西女士對我們說,“現在的工作環境與可支配的個人空間已接近最初想要的工作了?!崩确坏耐跸壬脖硎?,他最感興趣的就是現在正在做的,“有些說法是財務自由后才去做什么。但真的想做的話,不一定非得到財務自由的時候才算,況且,什么程度才算是財務自由呢?”

對于部分人來說,有時連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是一種奢侈。泉州的王女士對我們說,不顧現實地幻想自己希望從事的工作,是一種她從未考慮過的“幸福的煩惱”。

或許,正如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在《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里所寫的,把工作本身變成令人愉悅的娛樂,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特權”。那些富有成就感和使命感、能夠自我實現的工作,只是少部分天之驕子的特權。大部分人只能敬畏地遠觀、艷羨,或者通過小說和電視劇來體驗。

盤點收到的讀者反饋可以發現,大家理想的工作大體和以下幾個維度有關:足夠自由(不受職場的條條框框拘束)、有足夠的價值感和意義感(沒有無效內卷)、能幫助他人(自己能真實且具體地感知到)、由志趣驅動(將愛好變成職業)等。

還有一類看起來很平凡卻意外受到追捧的職業,是做具體的事,以抵抗職場上的“假大空”。這些職業可能只是成為一名甜點師,或者快餐店店員,但正如上海的史女士所說,比起“數據的復盤、PPT的表演”,她更希望自己完成一些具體的事情,那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小確幸。

以“快餐店店員”為代表的這類小確幸工作似乎并不是難以實現的,但選擇它的同時也意味著,你可能得放棄一份高薪且向上的工作機會,盡管后者的體驗可能遠不及前者幸福。所以呀,有時候大家并不是沒有選擇,而是看你更愿意以內心為尺度,還是以外界的評判標準為尺度。

所以,如果不考慮現實,大家最想從事什么工作?

彤彤(90后,佛山):自己創立家居品牌。我是設計師背景,可能創立自己的品牌是大部分設計師的夢想吧,可以做自己喜歡的產品,不用為甲方服務。

武先生(80后,重慶):我想做一個學者,自由的學者,研究歷史,研究文物。

cc(90后,珠海):旅行家/旅行博主。旅行可以體驗很多新鮮事物,而不是局限在兩點一線的生活里。

佚名(男,90后,上海):想做名車手,騎車能感受風帶來的自由。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成為卡文迪什、薩甘那般的車手,他們已經不屬于當下這個時代,但是他們曾閃耀過。

佚名(80后,漢中):醫生,治病救人。

佚名(70后,佛山):去邊遠地區支教,做公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蓮蓉包(90后,嘉興):法律援助律師,幫助最應該得到法律指導但最沒錢請律師的人。

方女士(90后,寧波):想做life coach,原因如下:我是ENFJ人格,利他心、關注人、幫助人是我的本性,而現在有太多年輕人需要這樣的指點了,我希望自己可以幫助他們,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如果目前他們沒有機會,至少也能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讓他們知道如何更好地發展自己,待機會來臨可以更好地把握。

趙先生(90后,淮北):我最感興趣的工作是與醫保局的政策改革和評估相關的工作。首先,我以前是研究健康經濟的,本計劃讀博士,后來放棄了。我現在對這個方向仍保有興趣,我認為能夠幫助大家看得起病、看好病是具有很大價值的事情,能夠為社會作貢獻。因此,如果能夠出臺合理的政策來引導和評估醫療市場,將是非常有價值和有趣的事情。所以,如果不考慮薪資,我希望嘗試體制內醫保相關的工作。

孫女士(90后,北京):公務員吧,希望為百姓做點事。

楊女士(90后,福州):寫作。小時候夢想成為作家,沉迷各類書籍,覺得能夠用文字打動甚至改變許多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長大后除了專業書籍連看其他書的時間都沒有,專業和從事的行業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又需要時刻保持理性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漠麻木,希望能夠找回曾經的自己。

張先生(80后,北京):汽車測試員。我喜歡汽車。

佚名(90后,北京):做給人推薦音樂專輯的節目,愛聽歌。

小鑫(80后,銀川):美術館或書店。有同事曾邀請我去美術館工作,這是我喜歡的工作。這里的當代美術館會定期舉辦各類主題展和各種公眾教育活動,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喜歡這些表達自我思想的展品。唯一不足的就是工資低??窗?,人還是要因為五斗米屈服。

長(90后,深圳):游戲主播,從小有個打職業的夢。

瑞(80后,太原):回歸教育崗位,從畢業起就帶廣播電視編導的藝術課,算是堅持了十年的興趣所在,也是日常零花錢的來源。2023年行業變革,也曾覺得迷茫。以前想著地產就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上臺講課才是人生樂趣所在,結果干著干著副業的行業沒了,地產又飽受爭議,所以心理落差還是非常大的。

羅先生(90后,昆明):做一個攝影師應該不錯,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像B站UP主“攝影師顧俊”或者“Thomas看世界”(儲為民,和我年齡相仿的大神)那樣。

尤先生(90后,武漢):互聯網行業,數據中心設計,很有前景。

唐女士(90后,大連):想去東南亞開工廠……感覺這兩年應該能賺點錢。

汶女士(80后,重慶):搭上AI時代的列車,做AI繪畫、策劃等,是我的興趣之一,也是市場風向。

崔先生(70后,重慶):社會人員組成越來越老齡化,想在殯葬行業或者養老行業嘗試一下。

葉女士(00后,廈門):知識付費IP,這是一個風口,而且可復制!可裂變!短視頻流量大,布局起來快!

謝女士(90后,深圳):書店店員,安靜地工作,守住自己的自在地。

黃女士(90后,廣州):寫作,不想與人交流。

佚名(90后,西安):守陵人,基本不用跟活人打交道,跟活人打交道太累太累。

佚名(90后,保定):手工藝制作者。原因是很感興趣,我的手工學習能力較強,能沉下心來專注手上的工作,不喜歡太多人際交往,喜歡創造美的事物。

佚名(90后,衡陽):高速收費員,不愛跟人打交道,但想接觸形形色色的人。

ztr(90后,上海):大公司高管的司機,開車沒壓力,能偷聽老板嘮嗑。

史女士(90后,上海):麥當勞餐廳服務員或者面包店店員,很有幸福感,并且在完成一些具體的事情,而不是消耗在數據的復盤、PPT的表演里面。

王女士(90后,北京):甜點師,很喜歡自己做點東西,比較解壓。

許女士(90后,無錫):咖啡店或書店老板,想讓自己節奏慢一點,心理負擔沒這么大。

棒棒(90后,南京):快餐店服務員/收銀員。首先是因為曾經在大學時有過兼職經驗;餐飲服務業幾乎沒有KPI壓力,或指標相對而言比較容易達成;且與顧客可以有簡單交流,但又不需要深入交流,不會有心理負擔。在提供食物給顧客時,可以感受到顧客的快樂,可以很具體地感到自己在給別人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張某人(90后,南充):婚紗攝影。原因:能感到開心的日子很少,想跟讓人快樂的時刻打交道。

劉女士(90后,蘇州):想在鄉下待著,養養花,種種菜,做個農夫。修身養性,不會有脊椎病、腱鞘炎、腰肌勞損,也沒有KPI和煩人的領導。

鄭女士(00后,廣州):我最想當人物記者(或是非虛構故事的寫作者),我想要去探尋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想要去接近,去挖掘。至于原因,說不清楚。也許是從心底就對人性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也許是希望自己做點什么讓生命更加廣闊與厚重,也許是心中還有未死的新聞理想在掙扎……

徐女士(80后,上海):社會學研究。因為最近幾年越來越感受到個人努力的局限性,想從更宏觀的層面來觀察、感受世界。

蘇先生(90后,福州):技術產業的硬件或軟件開發,或者是大數據模型開發一類的工作,可以接觸、創造最前沿的東西,不用做現在不斷內卷下的提高交易效率的事情,在真正意義上創造價值。

劉先生(90后,惠州):全面型的水電工,既能搞定水電路線,又能安裝設備和家電,甚至還能幫人規劃全屋線路等等,感受無敵的價值感。

宋先生(90后,嘉興):做研發,挖掘內心成就感,為國家作貢獻。

陸女士(80后,深圳):醫生或程序員,在我的認知里這兩項工作都可以推動社會進步。我現在的工作不是。

(幻羽摘自《第一財經》)

猜你喜歡
佚名女士工作
女士不停買衣服的背后
這位女士一個月讀了100本書
全年目錄
過年啦
女士找茬
邯鄲學步
不工作,爽飛了?
十二月花
選工作
新年禮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