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美學視域下玉雕工藝的當代設計轉化

2024-04-21 02:58孟翠茂沈顏顏
天工 2024年5期
關鍵詞:創作

孟翠茂 沈顏顏

[摘 要]介紹了玉石材料的歷史價值和種類特點,分析了玉石材料及玉石雕刻工藝在創作設計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以及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案例介紹了玉石材料在傳統和當代不同語境下的設計方向以及各個領域的創新設計與應用,包括生活用品、珠寶飾品、家居陳設、藝術品等,繼而探究玉雕工藝在當代生活美學視域下的藝術表現及其與生活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生活美學;玉石材料;玉雕工藝;創作

[中圖分類號]J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5-0057-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孟翠茂,沈顏顏 .生活美學視域下玉雕工藝的當代設計轉化[J].天工,2024(5):57-59.

一、生活美學之于玉雕工藝當代設計轉化的意義

生活美學主張以“生活”為本體,著力發掘生活的“審美價值”,從而使“生活美學”成為一種“作為哲學” 的美學新構[1]。生活美學嘗試發掘生活中的“感性審美價值” ,提升現實生活的“ 審美品格” ,從而提升人的審美感受能力,增進當代人的“人生幸?!?,重建對人的終極關懷[2]。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如何將傳統的玉石雕刻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成為一個需要探討的話題。 它要求設計師、手藝人在創作設計作品時,更加注重體現人性化、藝術性和功能性的結合。

生活美學是一種從日常生活出發的審美觀念,玉石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看,不同地域的人們對待玉石制品的態度和使用習慣往往也反映了其生活方式的差異。尤其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玉石具有不同尋常的象征意義,代表著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追求,因此在特定的社會階層中,收集和使用玉石制品已然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

如今,“新生活美學強調人人參與、身體介入和沉浸式體驗,新手藝人在這一方面也是走在前列”[3]。生活美學是指通過審美體驗和美學思考,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并享受美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玉雕的工藝性、體驗性、創造性、功能性恰恰與當代生活美學相契合。正如邱春林所提出的那樣,手工藝的發展不僅沒有削弱傳統審美文化的精神,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宋、明生活美學的方式,使得如今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傳統人文的浸潤。未來手工藝的發展應緊密關聯高雅趣味的養成, 澡雪精神的砥礪和自然性靈的養護,如此這般,生活美學的超越性價值就能得到更好的顯現[3]。

二、生活美學視域下的玉雕藝術創作

(一)玉石的種類、特點

玉石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因溫潤、堅韌的美感和豐富的人文內涵而備受青睞?!渡胶=洝酚涊d了眾多出產玉石的名山大川,玉石種類繁多,有白玉、瑾、瑜、青碧、蒼玉、玄玉、 瑤、碧、珚玉、白珉、琈、雩琈玉、鳴石、藻玉、嬰脰玉、水玉等十幾種名目。一般可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以翡翠為主,具有細密均勻、質量堅實、 顏色鮮艷等特點;軟玉以和田玉為主,具有柔潤光澤、色調細膩等特點。此外,也有其他類型的玉石分類,包括獨山玉、 岫巖玉、 藍田玉、漢白玉、玉髓、瑪瑙、水晶、綠松石、青金石、琥珀等。

玉石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比重、質地、 硬度、透明度、光澤和顏色。根據不同的玉石類型和質地水平,其價格也存在較大差別,比如和田玉、翡翠、綠松石等玉石的價格較為昂貴,而其他類型玉石的價格則相對較低。

任何工藝美術品類形成其造型藝術的特征,是由它所使用材料的特性、制作工藝的特點以及由材料特征而衍生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效果共同決定的。在進行玉雕創作時,首先要認識玉料,從材料特性的運用到藝術造型特征的表現和個人風格的形成都不能脫離對材質美感的充分發掘。正因“玉”具有堅縝細膩之美、晶瑩靈透之美、 色理燦爛之美、 溫潤以澤之美,因此“玉質美”是玉雕藝術的重要特點,在創作中不能只將注意力放在繁細的雕琢上,而要根據不同的玉質施以有針對性的表現方法。

(二)玉石的歷史文化價值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在禮儀活動中使用玉器,玉器成了當時社會權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張曾指出:“方器像地,圓器像天,琮兼方圓,正象征天地的貫串?!薄扮姆?、 圓表示地和天,中間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間的溝通。從孔中穿過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在許多琮上有動物圖像,表示通過天地柱在動物的協助下溝通天地。因此,可以說琮是中國古代宇宙觀與通天行為的很好的象征物?!盵4]在古代,使用玉器是貴族階層的特權,玉被用于制作禮器、器皿、璽印等重要物品,將玉器這一物質形式與精神象征高度融合,并以此物質形式為載體,進行宗教崇拜、審美感知等活動。同時,由于其美觀和神秘的屬性,玉器也被廣泛應用于禮制、卜筮等文化活動中。

中國古人對玉的解釋除了物質的特征之外,還一直將其視為重要的文化符號,并將玉本身具有的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質,作為“君子”應具備的德行風范加以推崇,賦予其“德”的概念。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玉, 石之類有五德者?!薄拔宓隆敝溉?、義、禮、智、信,對玉的文化內涵進行了典型的概括。

從古至今,玉石一直在中華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玉石依然是收藏家的追求之一,而玉的文化之美也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和喜愛,并傳承至今。

(三)玉石的應用范圍

中華民族治玉和用玉的歷史一直延續至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玉器曾長期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作為國家政權象征的玉璽、禮制用具的玉尊以及生活中常用的裝飾佩件、玉質首飾、玉質文房四寶等。

除了傳統玉器和生活日用玉器之外,現代社會中關于玉石材料還有許多新的應用。在建筑領域,玉石可以被制成直板、欄桿、柱頭等各種造型,使建筑物更加美觀精致,并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玉石材料在現代工業和科技領域也有了新的應用。 比如,玉石可以用于制作高耐磨、耐高溫的工業陶瓷和涂層;還可以用于制作傳感器、儲能電池和光纖通信器件等高科技產品。玉石材料在如今有著廣泛的應用和創新發展,因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四)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筆者的玉雕創作實踐

玉石不僅是一種物質媒介,當經過人的創作和雕琢之后,更是成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的藝術品。筆者創作的玉雕作品《忠骨勁風》(見圖1)展現了抗戰英雄浴血奮戰的歷史瞬間。作品以高浮雕、淺浮雕、透雕技法融合現代設計表現形式,以純手工技藝為主、新科技設備輔助的方式制作,風格突破傳統玉雕的細膩刻畫和柔美光澤,將背景粗獷的意象表達與人物表情精細的具象刻畫結合,以虛實動靜的對比手法表現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體現激昂的人物力量以及律動的畫面節奏。在此作品中,玉石作為天然的珍貴之材與紅色歷史文化嫁接,使作品在材質—文化—工藝的價值層面建立鏈接。以玉石為媒介,同時吸收和借鑒雕塑的內容、形式與觀念,使材料價值和文化價值相互映襯。在玉雕創作中融入紅色文化,將優秀技藝與當代雕塑設計創作理念凝固于玉石雕刻作品之中。

石頭是有靈性的,也有成長期,筆者常常用大量的時間與這些看似安靜的石頭對話交心,根據玉料的質地、料形、料色、光澤等進行構思設計。將材料和雕工進行巧妙結合,才能創作出獨具匠心、有價值的藝術品。如筆者最初的作品都是將玉石尤其是瑪瑙的材質、顏色、構造及天然形狀與一些經典的中國傳統神話典故相結合來構思創作,盡可能地貼近傳統玉石雕刻的方式和內容。阿拉善瑪瑙巧色巧雕傳統題材作品《精金百煉》(見圖2)靈感來自“孫悟空大鬧天宮、偷吃仙丹,被困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的神話典故。該作品既保持了原石本身的自然美感,又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當代人們的文玩情趣。

在進行藝術表達的過程中,首先要研究和把握玉料特性,同時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這是玉雕藝術創作的核心理念。王少軍的《通靈》《視界》等作品,用玉雕語言演繹著他的雕塑人生,以淡然自若的心態雕琢出多種生活景象與詩意想象。新材新“角”,從雕塑里的泥味十足到玉雕中的潤澤以溫,不變的是平實質樸的語言和古韻雅致的意境,化古為今,開創新貌[5]。

三、生活美學視域下玉雕工藝的當代設計轉化

玉雕作為一種傳統工藝,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如何將傳統的玉雕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成為當今手藝人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當代生活與玉雕設計的結合

玉文化在中華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今的生活美學正是從生活的審美視角出發,當玉質器物被廣泛運用在人們的生活中,將更契合生活美學的語境。

在創新題材方面,筆者設計了一系列茶周邊文創產品,其中《中國鼓系列》和《悟系列》以玉為主材,點綴銀質紋樣配飾,將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進行創新設計,集實用、觀賞、把玩于一體,打造出一款新中式美學茶器。既傳承了美學思想,又呈現出一種簡潔脫俗的造型美感。

在對材質的創新設計方面,重點將銀料和玉料進行組合設計,銀的清冷、潔白與玉的潤澤相結合,呈現出一種簡潔的形式美學氣質,既文雅又不失樸素自然之氣,正契合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同時也嘗試將大漆與玉雕裝飾結合,大漆搭配色彩斑斕的玉材,碰撞出錯彩鏤金的新中式審美。材料的選擇和運用是影響設計效果和表現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對玉石材料紋理和色彩的把握,能夠呈現出天然的質感,這些特點極大地提升了設計產品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并能夠滿足人們對自然的追求。

玉雕工藝品要融入生活,首先面對的是大眾市場,生產人們可以買得起、用得到、有創意的產品是當務之急,因此,設計與生活相關的產品要從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廉物美的角度出發。筆者的玉雕制作主要以玉石邊角料為主,不僅方便運輸,而且節約成本。此外,在互聯網時代,利用網絡平臺,可以更好地將生活美學和玉石文化進行融合。例如建立玉石文化主題的電商平臺,通過線上展銷等方式推廣玉石文化,提高大眾對中華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的認知和了解。將玉石與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結合進行創意設計,既滿足了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品質追求,又在實用基礎上美化了生活環境,增添了文化內涵,使普通日用品有了不同的使用體驗感。

(二)生活美學視域下玉雕設計的策略和理念

生活美學視域是指從生活本身出發,探尋生活真諦。手藝人通過運用不同材質和簡潔的設計語言,使產品契合人們愛物、惜物的心理,玉石這一中式之物恰恰成為理想的載體。

玉石本身就有著高品質的特點,因此在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追求極致的工藝表現,使玉雕作品更加精致、典雅??蓪鹘y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形成新審美樣式。同時結合功能美學,使玉石作品兼具實用性和美學價值。當然還可以從傳統和現代的角度出發,突出玉石的文化內涵,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創作出集材美、工巧、器韻于一身的作品,更好地向世人展示溫潤、謙和、堅韌的中華民族精神特質,以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重視,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保護和傳承、發展與創新,使之適應當代社會文化生活,是我們工藝美術從業者的責任擔當和時代使命。

四、結束語

中國玉石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生活美學是通過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器物喚醒根植于人們心中的文化基因和美學感受。對生活美學視域下的玉雕工藝進行當代設計轉化研究,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表達方面都全面豐富了玉雕工藝的審美理念和文化內涵。

玉文化在中華文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玉石雕刻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高附加值的特殊工藝。它使物質之石成為文化之石,經久不衰,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美學思想和藝術精神。因此,在生活美學視域下研究玉雕工藝的當代設計轉化問題,對于推動玉雕行業發展、文化傳承、藝術創新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悅笛.“生活美學”:是什么與不是什么?[J].藝術評論,2011(4):22-24.

[2]劉悅笛.從“實踐美學”到“生活美學”: 當代中國美學本體論的轉向[J].哲學動態,2013(1):76-82.

[3]邱春林.手工藝創造新生活美學[J].美術觀察,2022(11):13-15.

[4]王荔.中國設計思想發展簡史:石器時代—清代[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16.

[5]錢亮.中國傳統玉器與當代雕塑芻議[J].文藝論壇,2021(4):114-119.

猜你喜歡
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創作鑒評
當創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時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場說來就來的雨》創作談
納蘭詞對當代詞創作的啟示
詩詞創作“三要”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