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師學院“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2024-04-22 12:28李楚楚唐敬文
時代汽車 2024年6期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技師學院人才培養

李楚楚 唐敬文

摘 要: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亟待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技師學院要實現“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需要從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文章首先概括闡述了“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內涵,分析了其對技師學院的重要意義,指出了當前技師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然后從調整專業設置、構建工學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強化實訓條件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實現路徑,最后對推進技師學院“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技師學院 工學一體化 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步入以創新為驅動的新階段。產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對掌握先進技術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技師學院亟需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需要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推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1 “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的內涵

“工學一體化”是將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是培養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肮W一體化”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專業設置

專業設置需實現產教融合面向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設置智能制造、物聯網、新材料應用等新興交叉專業,實現專業方向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并且要鼓勵不同專業方向進行交叉融合,形成復合型的新專業。這需要技師學院保持靈活機動的專業設置理念。

1.2 課程設置

課程內容需要實現知識技能并重,課程設置需要遵循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將行業最新技術和裝備引入課程,實現課程內容與產業發展同步更新;二是合理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學時比例,實訓課程學時不低于總學時的50%;三是設置針對關鍵技術和復雜操作的專項技能訓練課程,強化技能提升。

1.3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實現項目驅動教學過程貫穿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實訓操作、效果評估等環節。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通過具體項目實施主動學習知識和技能,實現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的有機結合。教學方法實現理實一體化一是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二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緊密銜接,形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閉環;三是組織專題研討,促進知識內化運用。

1.4 師資隊伍

教師隊伍需要實現“雙師型”并重,師資隊伍建設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聘請具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其數量占專任教師的比例不低于40%;二是鼓勵理論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其實務能力;三是建立教師到企業工學交流的長效機制。

1.5 實訓平臺

實訓條件實現校企共建共享,實訓平臺建設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企業參與構建校內實訓基地,提供先進設備;二是與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提供實際工作環境;三是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基地,實現校企合作的制度化。

1.6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實現過程化和多元化,除了常規的理論知識考試外,還要增加過程性評價、項目產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等多種考核方式。強化對學生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成長的評估,重視學生的過程化學習。

2 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的意義

2.1 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這需要大量熟悉新技術、適應新崗位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肮W一體化”培養使學生在學校就可接觸前沿技術和設備,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強實踐能力,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2.2 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競爭力

“工學一體化”培養強調實踐技能的培養,學生可在校內外實訓基地掌握操作技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畢業時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崗位技能,更具就業競爭力。同時,具備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更適合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

2.3 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

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需要學校與企業進行廣泛深入合作,共建專業和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教材和實訓項目,實現師資互聘與交流,形成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格局。這不僅滿足學生人才培養需求,也有利于推動校企深度合作。

2.4 有助于推進教學內容方法改革

“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要求加強項目驅動、案例教學等,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促使教師及時學習最新專業領域知識,使其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技能共同進步,充分體現教學的時代性、前瞻性。

2.5 引領技師學院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

“工學一體化”培養路徑為技師學院專業設置指明了方向,即要面向產業發展需求,設立工學交叉的新興專業。這不僅滿足學生就業需求,也推動學校各專業建設,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

2.6 有利于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實施“工學一體化”培養,需要大量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這將促使學校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提升教師實踐能力,讓雙師型教師數量進一步增加,使教師隊伍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

2.7 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

“工學一體化”培養可以確保畢業生既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可以掌握較強的專業實操技能。這一舉措必將提升學校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增強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傊?,實施“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是技師學院適應社會經濟的必經之路。

3 當前技師學院存在的問題

當前,通過對省內技工院?!肮W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進行走訪及調研,發現技師學院在“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大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3.1 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

部分專業方向與當前產業結構調整不匹配,關鍵領域、新興領域專業較少。專業設置機制不夠靈活,不能根據社會發展及企業的最新人才需要設置緊缺專業,專業總調整跟不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導致各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3.2 課程內容更新不足

現有課程更新換代不足,新技術、新工藝整合應用類課程偏少。部分學院仍使用理論型教材,沒有更新技工院校最新出版的“一體化”精品教材,學生學習起來仍舊存在與技能脫節問題。部分課程內容仍脫離產業技術發展方向,教師授課難以適應產業變化對人才知識結構的新要求。

3.3 理實環節銜接不暢

教學過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對割裂,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脫節。理論課側重靜態知識傳授,實訓環節模擬性不強,學生無法將知識遷移并應用實際生活中。

3.4 實訓條件不足

校內實訓設備老化,實訓項目設置不順應學生技能培養需求,很難達到提高學生技能的效果。校外實訓基地數目不足,實訓崗位單一化,使學生實際操作機會有限,實訓效果參差不齊。

3.5 教師隊伍“雙師型”比例偏低

許多教師長期脫離一線,沒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專業課程教師團隊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較低,難以指導學生技能培養。

3.6 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

現有質量監控側重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技能提升情況監測不足。質量標準與企業需求不對接,評價存在偏差。

3.7 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許多教師仍然停留在知識灌輸上,較少采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問題導向等方法。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法發揮教師授課與學生接收的相互作用。

3.8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技術在教學各環節應用不足,虛擬仿真等數字化手段應用鮮見。教學管理、師生互動等信息化建設亟待加強。實訓課程模擬仿真系統并不全面,和專業領域最新技術仍有較大的差距。

3.9 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現有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實訓基地對接上,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編寫、教師培訓等領域的制度化合作不夠?,F有合作企業數量有限,急需擴寬合作企業范圍。

3.10 產教融合的制度機制有待健全

現有校企合作存在觀念分歧、信息不對稱、后續發展不確定性等問題。需要建立常態化的制度化產教融合機制,將企業文化及技能實時應用與學院專業建設及產教融合基地發展上。

4 實現“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路徑

4.1 調整專業設置,增設新興交叉專業

根據產業結構升級方向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聚焦產業轉型升級方向,設立一批工學交叉的新興專業,實現專業方向與產業發展高度對接??梢钥紤]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等新技術相結合的專業方向;還可以鼓勵不同專業之間進行交叉融合,形成復合型的新專業方向。

4.2 構建產學融合的課程體系

充分吸收企業專家力量,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將前沿技術和設備運用滲透到課程當中。合理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的學時比例,實訓學時不低于總學時的50%。也可以按照項目驅動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圍繞產品研發、項目實施等設置課程模塊,使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融合。

4.3 建立校企協同的教學模式

由企業專家授課并帶領學生進入企業實際操作。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訓練有機結合,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在項目研發中啟發思維,促進知識內化。

4.4 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

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在校內建設具備先進設備的實訓車間或工廠,提供模擬實際工作環境的實訓平臺,創設模擬實訓項目。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使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學習技能。

4.5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強化項目考核和技能考核在傳統書面考試基礎上,增加項目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環節;增加課程考核方案,加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完成技能操作的水平等考核指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6 優化教師結構,強化雙師素質

強化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聘請具備豐富實務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確保其比例不低于專任教師總數的40%。通過教師掛職鍛煉,提升理論教師的實踐能力。學院通過邀請行業專家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及考核,以便教師自我操作技能提升。寒暑假期展開教師送教上門,教授企業人員專業理論知識,并組織企業工程師給教師進行實操培訓,接受最新的設備培訓。

4.7 深化與企業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

與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基地;并促進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在專業課程開發、教材編寫等方面進行更深一步合作,打通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通道。提供學生進行企業實習,培養學生成為企業化人才,在此基礎上聯系學校優秀畢業生,擴寬吸納省內優秀企業,更多形成人才培養合作基地。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是技師學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新要求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要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構建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教師隊伍、實訓平臺、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聯動的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具體來說,專業設置要面向產業發展方向,理論課程要與產業技術發展同步更新,教學過程要貫穿理論與實踐不同環節,實現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教師隊伍中需要大量“雙師型”教師,而實訓條件需要產教雙方共同構建。此外,考核評價要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綜合評定。

當前,技師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在與產業需求脫節、課程內容陳舊、師資結構失衡、實訓條件不足等問題。這需要從根本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產教融合方面進行制度性創新,形成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傊?,“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是技師學院的重要發展方向。需要技師學院牢固樹立產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主動適應產業變革需求,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基金課題:校級課題《智能制造系統機電聯調》工學一體化精品課程開發研究? ZTTC2023ZD05。

參考文獻:

[1]張陽.高職學生高質量就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8):60-63.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1.18.010.

[2]何慧爽,原雷雷.“雙創”需求導向下地方高校經濟貿易類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09):4-6.

[3]謝勃.3ds Max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思考[J].高教學刊,2020(17):112-114+118.DOI:10.19980/j.cn23-1593/g4.2020.17.035.

[4]陸文鶯.高職室內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8(11):178-180.DOI:10.19980/j.cn23-1593/g4.2018.11.064.

[5]孫曉芳.高職院校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6):127.

[6]黃亞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06(21):11-15.

猜你喜歡
工學一體化技師學院人才培養
工學一體化教學設計在汽修實訓課的應用
眼視光技術專業工學一體化教學應用探索
淺議機電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
試論強化技師學院英語差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徐州技師學院教師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徑研究
淺談分層次教學在技師學院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