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學生地理學習力培養研究

2024-04-22 12:27王小娟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智慧課堂教師

摘 要: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構建智慧課堂,借助豐富多樣的信息化技術與設備,為學生營造優質的課堂環境,啟迪學生的智慧,促進他們地理學習力的有效提升,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文章對智慧課堂的構建流程進行分析,探討了智慧課堂中培養高中生地理學習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智慧課堂;地理學習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6-0011-03

在智慧課堂上,教師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豐富地理課堂的活動形式和教學資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識,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實現地理學習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正確看待智慧課堂對高中生地理學習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積極探索構建智慧課堂的策略。

一、在智慧課堂上培養高中學生地理學習力的流程

(一)利用網絡平臺,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許多教師都會布置課前預習任務,但由于缺乏監督和指導,學生的完成情況不夠理想。在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增強與學生之間的課前互動。首先,教師可通過線上教學平臺、班級群等,發布課前預習資料,包括微課視頻、導學案等,讓學生將這些資源與課本結合起來進行預習,以此來提升預習的效率和質量。其次,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發布課前自測題,讓學生在課前完成。通過對平臺數據的統計分析,教師可以查看學生的課前答題情況,對學生的預習效果做出客觀全面的分析,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目整理出來,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在預習時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同學、教師交流,從而提高課前預習質量[1]。

(二)借助信息化設備,引導學生課中探究

智慧課堂需要以信息化設備為基礎,即教師要充分運用學校中的各種設備和工具,提高地理課堂的信息化水平。傳統的地理課堂以講解和板書為主,課堂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主動探究和表達的機會少,

地理學習力難以獲得有效的提升。在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要借助信息化設備,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增進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營造開放包容的課堂環境,增強學生思維的發散性與創造性。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把地理問題設計成游戲程式,讓學生在一次次“成功通關”的過程中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可以播放地理紀錄片,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世界不同區域的地形地貌[2]。此外,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平板電腦和局域網自主收集地理知識,突破教材的限制,培養自主收集、理解、判斷和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智能推送資源,快速分析作業數據

智慧課堂具有課后作業、評價反饋等功能模塊。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設計豐富多樣的地理課后作業,并為學生推送一些有趣的地理科普視頻,增強課后作業的趣味性,消除學生對課后作業的抵觸情緒。教師可以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布置多個層次的作業內容,并利用線上平臺智能推送給學生,將課后作業的總量和難度控制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作業批改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可將傳統的紙質作業改為線上作業,讓學生利用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完成。教師提前將答案錄入教學系統,系統就能對學生答題結果做出快速、智能的判斷,并將班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以統計圖、表格等方式呈現出來。教師通過對系統后臺數據的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出每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找出錯誤率較高的題目,作為下一堂課的重點內容,也可以對存在個別錯誤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3]。此外,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與同學、教師討論本堂課的難點知識,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課件設計、教學素材等進行打分和評價,推動地理智慧課堂的持續改進。

二、在智慧課堂上培養高中學生地理學習力的教學策略

(一)線上交流互動,指導學生自學

在構建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讓信息技術成為師生溝通的橋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技術、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師生在課外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不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也難以對全體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借助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線上交流,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測驗成績、學習習慣等,并經常為學生推送一些地理學習資料,如微課、慕課、導學案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4]。學生可以將學習中的問題發布到線上平臺,與同學、教師一同探究,以此攻克自主學習中的困難,實現地理學習力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教學“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時,教師可通過線上平臺指導學生進行預習。首先,教師可圍繞本課內容制作微課視頻,從互聯網上尋找關于地球自轉、公轉的動畫演示視頻,將它與課本知識、講解音頻結合起來,制作一段5分鐘左右的視頻素材。其次,教師要抓住本課的重難點知識,設計導學問題和任務:(1)你認為名句“坐地日行八萬里”這種情況能發生嗎?(2)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怎樣才能知道地球自轉了一周?(3)地球公轉的概念是什么?公轉對人類的生活有什么影響?(4)請通過畫圖的方式,解釋黃赤交角的形成原因。教師通過線上教學平臺,把微課視頻和導學任務單發送給學生。學生將這些資源與課本結合起來,進行自主預習,初步理解地球自轉、公轉的概念,了解本課的學習主題和重點內容,并將預習成果以文檔或照片的形式發布出來,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從而能夠對本課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借助網絡資源,創設形象情境

在智慧課堂模式中,教師可以收集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網絡資源,包括圖片、視頻、VR素材等,在課堂上創設生動的情境,帶給學生貼近真實的感官體驗,以此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知識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理解和運用地理知識。地理課程涵蓋的知識十分豐富,且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性,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教師只是空談理論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課堂教學過程也比較枯燥。智慧課堂為地理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學生坐在教室中,就能夠看到世界上各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形成直觀真實的學習體驗,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教學“地質構造與地貌”時,教師可從互聯網上收集各種地貌的照片、視頻素材,并利用視頻處理軟件,將它們加工成3D視頻,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使學生形成立體化、真實化的視覺體驗,對各類地貌的結構特點形成客觀的認知,并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接著,教師提出問題:“你從視頻中看到了哪些類型的地質構造和地貌?不同地質構造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課本內容,并與同學討論交流。隨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褶皺、斷層等地質結構形成的動畫模型,讓學生看到巖層在壓力下產生的變化,將抽象的地理知識以動態、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地理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更加快速準確地掌握相關知識。

(三)利用智能設備,解決地理問題

在智慧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他們掌握智能設備的操作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智能設備自主探究和解決地理問題。教師要充分發揮智能設備的教育價值,鼓勵學生運用智能設備搜集學習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判斷、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地理課堂的主體。在智慧課堂模式中,教師可設置一些問題或任務,讓學生利用具有開放性、共享性的設備,自主查閱相關的地理知識等,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5]。

例如,在教學“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一課時,教師可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思考“阜新市為什么要轉變?轉變的方向是什么?”。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打開平板電腦中的電子地圖,找出阜新市的位置,查看當地的鐵路鋪設情況;然后打開瀏覽器,以“阜新市”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了解關于該市的信息,包括發展歷史、工業建設、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等情況;最后,在查閱和分析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問題的答案。接著,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找到的網絡資料,對阜新市的轉型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鼓勵學生表達與眾不同的觀點,在探究活動中啟迪智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利用信息化設備主動搜集資料、思考分析,不僅能拓展地理課堂的內容,推動課內外知識的結合,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習力。

在地理智慧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采取多個活動組合的方式。例如,在教學“常見天氣系統”時,教師可設計三個課堂活動。

活動1:常見的天氣現象有哪些?

教師先讓學生運用平板電腦查找常見天氣現象的名稱,如晴天、陰天、降水等,并與同學互相討論,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從天氣現象引申到天氣系統,出示各類天氣系統的動態圖,幫助學生理解低氣壓、高氣壓、氣旋、反氣旋等地理概念。

活動2:不同天氣系統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網絡查詢等方式,總結各類天氣系統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并將自己的答案寫在平板電腦上。教師利用終端設備查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與補充。

活動3:我們應該怎樣應對不同的天氣?

教師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關于臺風、干旱等極端天氣的新聞材料,深化學生對極端天氣的認識,并引導學生思考應對極端天氣的方法,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并將答案寫在平板電腦上。隨后,教師利用投影設備,展示各個小組的答案,如提高天氣預測能力、做好應急預案、減少人類對大氣層的破壞等。

教師引導學生以智能設備為依托,自主查閱資料,探究地理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與智慧,使他們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和智能設備,分析與解決地理問題。

(四)運用圖像技術,培養讀圖能力

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圖像技術,展示出不同類型的圖像,如地形圖、人口圖、經濟圖、河流分布圖等,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使他們學會從圖像中挖掘豐富的地理信息。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觀察、記憶與想象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熟練地運用圖像探究地理問題。

例如,在教學“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時,教師可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利用衛星地圖查閱我國的主要水體以及課本中提到的水體,包括咸海、貝加爾湖、湄公河等,了解這些水體在地球上所處的具體位置,并通過網絡引擎搜索關于這些水體的資料,包括水體面積、水量等,將這些內容摘錄到一個文檔中,還可以運用截圖工具,將相關的衛星影像插入文檔中。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投屏功能展示學生課前制作的文檔,并邀請學生上臺講解自己收獲的知識、采用的學習方法等。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計算機繪圖軟件,畫出我國主要水體的分布地圖,并標出水體的名稱、面積、地理位置等信息,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并根據同伴的建議不斷豐富、完善水體分布圖,將本課的知識點融入地圖。學生在整理知識、繪制地圖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并獲得總結能力、歸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教授學生計算機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他們識讀地圖、繪制地圖的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地理課堂,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微課、平板電腦、網絡教學平臺、繪圖軟件等融入地理教學,創設出生動、真實的地理學習情境,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活動,豐富地理教學的工具和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力,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李雄兵.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2022(42):207-209.

何江.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家長,2022(20):180-182.

宮磊.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智力,2022(16):155-158.

劉昌盛.構建高中地理教育網絡云平臺智慧課堂[J].中國新通信,2022,24(5):66-68.

蘇世寬.“智慧課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22(2):38-40.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智慧課堂模式下學生學習力提升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NG1452-010)的成果。

作者簡介:王小娟(1985.7-),女,福建南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學,中級職稱,研究生學歷。

猜你喜歡
智慧課堂教師
甜蜜的烘焙課堂
最美教師
美在課堂花開
教師如何說課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有智慧的羊
圓我教師夢
智慧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