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發展現狀與實踐策略

2024-04-22 15:20王亞莘劉彥成張詩奕
傳媒 2024年6期

王亞莘 劉彥成 張詩奕

摘要:作為我國公共外交的重要主體,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傳播工作的開展情況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國際話語地位。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傳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從對外數字傳播的視角出發,重點分析我國二十余所高端智庫建設試點的對外數字傳播現狀,以及七所國外一流智庫的數字傳播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從傳播內容、傳播形態、傳播渠道三個方面分析歸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數字傳播 對外數字傳播

隨著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化變革,國際交往的行為主體日趨多元。智庫作為典型的非國家行動主體,在提供思想觀點、影響輿論生態、建構智庫網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信息與傳播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全球媒介生態日趨復雜,國際傳播越來越呈現出開放性、平等性、匿名性和交互性等特性,形成了數字時代特有的國際傳播語境。在此背景下,數字傳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模式,以其數字化的基本技術特性,在多個層面上彰顯了數字時代對社會傳播基本規則的深刻影響。數字傳播包括“大眾傳播、網絡傳播、自傳播、智能傳播”這四種信息傳播機制。本文旨在聚焦本土,探析國內智庫的對外數字傳播實踐策略;同時放眼全球,研析國外一流智庫的數字傳播實踐策略,以期為全面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國際傳播效能提供參考。

一、我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現狀

2015年12月,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等24所智庫(后增選為29所)作為我國高端智庫建設的試點單位。這些智庫不僅成為我國高端智庫建設的引領者,也代表了我國智庫建設的發展水平。本文將選取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這三家高端智庫作為研究對象,同時考察高度注重對外數字傳播實踐的社會智庫——CCG全球化智庫,基于傳播內容、傳播渠道與傳播形態三個維度,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對外數字傳播工作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1.傳播內容:完善跨文化轉譯工作,提升關鍵概念傳播力。我國智庫正逐步搭建富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從而不斷開闊對外傳播的國際視野。例如,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依托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要針對中國政治制度及發展理念開展研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在對外傳播方面,該智庫善于將中國政治制度的優勢以及有關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研究成果進行數字化呈現。根據其官網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該智庫的學者胡鞍鋼教授已經出版28部英文著作、20部日文著作和5部韓文著作,且均發表在國際主流出版網站如Springer、Elsevier以及多語種線上學術平臺。截至2022年6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的主題出版物《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已被翻譯成12種語言,在30余個國家的圖書門戶網站上線,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進行對外傳播時,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通過專業的語言轉譯和云端平臺,跨越地理和文化的障礙,縮短了不同國家對核心政治概念的理解差距,利用其自建的數字化多語言體系,面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智慧,進一步促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制度核心理念與關鍵政治概念的理解??偨Y而言,我國智庫正不斷加強內容數字化輸出和語言體系化建設的意識,推進研究成果以云端方式呈現,促進跨文化轉譯工作,從而擴大對外傳播的影響范圍。

2.傳播渠道:重構全媒體矩陣,打造跨界傳播新模式。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重要的“數字基礎設施”。有大量研究證據表明,作為數字傳播的一種重要形式,社交媒體能夠通過新聞傳播來吸引內容產消者共同關注輿論話題,并構建復雜的在線社交網絡。我國智庫正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擴大輸出內容的國際認知度與認可度,探索拓展智庫國際影響力的路徑。通過對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的29家智庫進行觀察對比,本研究發現,CCG全球化智庫在融媒體建設方面表現突出。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CCG全球化智庫高度重視建設對外傳播陣地,著力打造融媒體矩陣:在X(原Twitter)、YouTube、Facebook、Linkedln等國際社交媒體擁有獨立賬號,并在這些平臺上發布專欄文章鏈接,使之通過社交媒體的“關系傳播”網絡擴散到國際輿論場。

社交平臺強調“視覺論據”,該智庫選擇在Twitter上全程直播其年度圖書《理解21世紀的全球化、全球鴻溝和權力轉移》(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Global Gaps,and Power Shifts in the 21st Century)發布會。該智庫在社交媒體中高度活躍,有利于在關鍵議題上及時發聲,從而進一步增強我國智庫在國際社會中的可見性、能見度與話語聲量。這不僅能夠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專業研究團體的認知,也能提升中國智庫在國際輿論中的“思想議程”引領能力。

新媒體時代,我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與國內主流媒體亦有配合。智庫借助主流媒體的傳播力量,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提升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輻射度。本研究發現,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等智庫已與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主流媒體進行合作。其年度報告和重要文章在國際社交媒體平臺上得到了中國日報等主流媒體賬號的首發及轉發。這種合作模式結合了主流媒體國際傳播的專業性和智庫思想觀點的權威性,彌補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國際觸達低、受眾范圍較小等不足,拓展了我國智庫內容在全球范圍的“數字足跡”,增強了我國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議題上的國際話語權。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渠道已經有所擴展。社交媒體平臺和主流媒體兩種媒介渠道正逐步發揮協同效應。這種協同發展路徑增強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國際輿論場中的議題活躍度、議程設置權和國際話語權。

3.傳播形態:融合數字視聽體驗,增強國際受眾黏合度。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斷探索數字對外傳播新路徑,通過文字、視頻等多種傳播形態的組合,適應“視覺輿論”的時代新變。例如,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作為國家高端智庫方陣中唯一的媒體型智庫,借助自身專業優勢和媒體資源,積極發揮傳播優勢。2021年12月,其年度智庫報告《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與探索——民主自由人權的中國實踐》在新華社的中英文官網以及新浪微博、Twitter等國內外平臺同步發布。在報告發布的同時,其全程參與制作的中英文雙語紀錄片《共同的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身邊故事》也在云端上線。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有關民主、自由和人權的生動故事。紀錄片豐富了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感官體驗,促進了國際受眾對中國民主制度的深層理解,也使智庫的思想觀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此外,隨著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不斷完善和對外傳播體系的日益完備,我國智庫更加關注國際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注重提升閱聽體驗,增強國際傳播效能。通過主動適應國際受眾偏好的信息閱聽方式,提高智庫思想成果的“落地率”。以CCG全球化智庫為例,該智庫于2022年12月推出了CCG英文新聞信矩陣。新聞信是一種基于電子郵件訂閱的刊物,在國際知名智庫機構中廣泛使用??紤]到西方公眾通常通過電子郵件和客戶端訂閱來接收信息,CCG開始提供三種相互獨立的新聞信產品:CCG Update、The East is Read、Pekingnology。這三種新聞信產品可用于發布CCG的主題書籍、研究報告及專家文章等數字內容,也提供對中國最新政策和時事的深度獨家解讀。

綜上所述,當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逐漸形成多媒體傳播矩陣,對外數字傳播形態不斷豐富;同時積極探索更適應國際受眾媒介習慣的數字傳播方式,從而提升用戶觸達率,促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精準對外傳播。

二、西方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對外數字傳播領域已取得明顯成果,但需要重視國際受眾的媒體習慣、情感和認知方式。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要密切與國際社會互動,積極了解西方智庫的工作特點、數字傳播實踐與發展趨勢,這對于提升智庫對外數字傳播效能至關重要。筆者選取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蘭德公司(Rand)、布魯蓋爾研究所(Bruegel)、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Carnegie Endowment)這七家西方一流智庫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代表性的數字傳播實踐,從而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效能提升提供借鑒。

1.地區戰略精細化,議題選擇國際化。西方智庫擅長利用數字傳播建立精準的分眾傳播系統,其中地區戰略是比較典型的一種傳播戰略。例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將世界劃分為“西歐”“中東”“遠東”“北美”“南美”等區域,并為每個區域設計符合當地語言和文化習慣的子網站。同時提供世界地圖樣式的子網站鏈接端口,在特定區域頁面中以主體化與差異化的視覺交互,提供對于熱點問題的看法與分析。這不僅為各地專家學者提供了交流平臺,還隱蔽地拓寬了西方智庫的國際傳播范圍,展現了其國際化視野。

這種區域精準化傳播模式還體現在對焦點議題的選擇上。七家西方智庫對全球熱點議題有敏銳的“嗅覺”,產制特定的“思想產品”,并擅長在官網上用標簽在不同的內容版塊中進行“策展”。例如,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將俄烏局勢、環境與氣候變化、能源儲備等全球熱點列為焦點話題,向受眾“輸出”含有特定利益訴求的信息和觀點。這種精準的國際傳播策略已成為西方一流智庫數字傳播的重要策略。

2.頁面排布多元化,內容制作交互化。較高的互動性是西方一流智庫數字傳播實踐的又一特點。首先,智庫與社交媒體之間存在官方的“聯結”。例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其主頁的“出版”界面直接呈現其X賬號的實時更新情況。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也采取了類似的做法,將發布在X、Facebook等平臺上的帖子以“窗口轉載”的方式呈現在官網上,并為這些文章創立了專門欄目“The Bruegel Blog”。其次,智庫與受眾之間保持溝通。例如,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利用其會員用戶的高黏性和較強的路徑依賴,對每位用戶的習慣和需求進行了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款手機軟件Carnegie,其中集成了消息推送、資料共享、交流討論等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調整使用方式。這既體現了該智庫對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的重視,也體現了其數字傳播的獨創性。

互動傳播對傳播效能的優化還體現在UGC參與模式上。英國查塔姆研究所旗下的SNF聯合實驗室是采用該模式的代表。SNF聯合實驗室在整體運營上相對獨立,其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用戶可以開展較多互動式的溝通。其內容生產過程也較多體現用戶參與的思維:站方提出有關熱點問題的觀點,用戶自行提出解答,并與其他用戶展開討論。內容生產主體的“下移”能夠為智庫的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維的聲音,借助互動傳播來提高傳播效能。

3.內容呈現可視化,價值輸出“隱形”化。智庫承擔著跨文化傳播和國際議程設置的功能。研究成果的可視化呈現是智庫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關鍵一環。例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將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對時事熱點的數據分析制作成動態圖表進行發布。前者采用金融領域的統計圖表,力求準確展示研究發現及進展;后者在其網站上單獨列出“本周圖表”欄目,以直方圖、折線圖等數據統計方式展示其關于熱點話題的調查結果。另外,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建立了數字檔案館,并提供簡潔、全面的可視化工具,供瀏覽者查看數字檔案中人物、地點和主題之間的關系。他們還制作了有關越南戰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等重要歷史事件的專題。這一數據庫是該智庫“歷史與公共政策計劃”的一部分,智庫通過數字技術應用積極開展社會參與,隱蔽地強化了智庫議程的滲透力??傊?,采用可視化手段呈現研究結果,重新設計歷史事件的敘事,讓新舊事件之間“往返”互動,借以隱蔽地輸出西方價值觀,這是西方智庫數字傳播實踐的又一突出特征。

三、我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實踐策略

隨著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智庫的對外數字傳播意識正逐步增強,根據前文的梳理,我國智庫的對外數字傳播可從傳播形態、傳播內容與傳播渠道三個維度進行策略整合。

1.優化智庫對外數字傳播形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進一步布局多模態的對外數字傳播策略。利用音頻、視頻、短視頻、社交媒體文本以及新聞信推送等“多模態”組合,將智庫的“思想產品”及動態實時轉化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內容形態,以增加內容的能見度。不同的內容形態不僅能夠擴大智庫思想的“輻射力”,還可以拓寬文本的“解碼”方式,從而更好地設置智庫的互聯網“思想議程”,提高我國智庫在關鍵議題上的話語競爭優勢。這對于傳播涉及政治術語、概念解讀以及國內政策的詮釋等容易產生理解偏差的內容尤為重要。

2.建構多語種內容體系。當前,我國大多數智庫的數字傳播仍然受限于語言,國際影響力相對有限。為拓展智庫的對外數字傳播范圍,需要加強多語種傳播體系建設,構建多語種傳播隊伍,從而縮小智庫國際傳播的語言障礙,彰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二軌外交”層面的“思想使者”責任擔當。

3.拓展智庫對外數字傳播渠道。當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拓展的對外數字傳播渠道主要有傳統門戶網站、主流媒體、多媒體平臺三種類型(如圖1)。

首先,優化智庫的官方門戶網站。這是最基本且常用的傳播渠道,更多面向智庫專業人士以及國際精英階層。智庫多將內容產品上傳到官網,通過分享官網鏈接在社交媒體進行擴散。我國智庫可對門戶網站界面的“視覺重心”進行優化,通過設置專題和標簽等方式進行內容策展,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同時,要豐富智庫觀點的動態展現形式,優化網站排版與視覺呈現。比如,分設音視頻版塊,加強網站傳播效果監測,動態優化國際受眾的閱聽體驗。除了官網以外,還可以與國際知名數字出版網站合作。比如,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數字內容生產制作體系和網站系統,提供全媒體在線服務,獲得了黏性極大的細分受眾群體。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加強與國際知名數字出版網站的跨界合作,增強智庫數字化內容輸出能力,提高我國智庫在國際學術界及決策界的話語權。

其次,深度融合社交媒體和主流媒體。利用國際社交媒體平臺,提高我國智庫思想成果的國際觸達率??梢栽趪H社交媒體賬號中提供官網內容鏈接,促進傳統平臺與社交媒體發揮聯動效應。此外,要充分借力我國主流媒體的外宣資源,為主流媒體提供權威、專業的第三方觀點,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最后,拓展多媒體傳播平臺。我國智庫可以將思想成果制作成紀錄片、訪談、短視頻等多種數字產品,借助多個媒體平臺的聯動傳播,“活化”國際話語表達,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對外數字傳播矩陣,全面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數字傳播的全球影響力。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戰略傳播視角中的河北省新型智庫傳播力研究”(項目編號:SQ2023249)、河北大學雄安新區研究專項“戰略傳播視角中的河北雄安新區新型智庫傳播力研究”(項目編號:2023HXA02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莉麗,戈敏,劉子贏.智庫全球治理能力:理論建構與實踐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2(02).

[2]方興東,鐘祥銘.中國媒體融合的本質、使命與道路選擇——從數字傳播理論看中國媒體融合的新思維[J].現代出版,2020(04).

[3]趙一璋,王明玉.數字社會學:國際視野下的源起、發展與展望[J].社會學研究,2023(02).

[4]陳世華,劉晶.政治傳播中的視覺修辭流變[J].國際新聞界,2017(09).

[5]耶斯爾.國外智庫的發展趨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12-08.

[6]黃日涵,張丹瑋.美國智庫的輿論生產與國際傳播對中國的啟示[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2(04).

[7]趙春麗.西方社會科學學術話語權建構路徑分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01).

【編輯:陳文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