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德海作品集《人生篇》中琵琶演奏技法的創新

2024-04-22 18:22胡潯玉
三角洲 2024年4期
關鍵詞:劉德海輪指泛音

胡潯玉

《人生篇》創作背景、特點

《人生篇》由五首琵琶曲組合而成,包括《天鵝》《老童》《春蠶》《秦俑》《童年》。

《天鵝》是劉海德先生1980年于奧地利訪問期間創作的,在當地,先生暢游在青山綠水之中,感受到了天鵝在湖面上自由自在的嬉戲,由此突發靈感,創作出了一曲《天鵝》。整首演奏曲主要在突出“天鵝”這種動物自由自在的高潔氣質,不為世間污濁所動,隱喻了創作者本人高尚的藝術情操,在挖掘人性和生活哲學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独贤肥窃?984年創作的。曲中有許多不同手法交叉組合運用,給人一種悠然自得的趣味和童心未泯的情緒,是一首發自內心的人生贊歌?!洞盒Q》創作于1984年,取材于新疆維吾爾族的民間音樂,主要采用了反彈等技巧,輪指的變換模仿笛子的演奏音色以及弱音演奏模仿熱瓦普的音色。此曲主要是借用“春蠶精神”來贊揚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堅韌不拔的精神。1985年創作了《秦俑》,這時候的作者看到了當時被評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整個歷史建筑出土時規模十分宏大,威武莊嚴,從而創造出了具有傳統武曲精神的《秦俑》。此曲給觀眾呈現出了一種好似千軍萬馬就在眼前的震撼人心的古代戰爭場面,用整首曲子詮釋了中華民族靈魂所在。最后一首《童年》是劉海德先生于1985年創作的,此曲展現出了先生童年生活根植于內心深處曼妙的江南絲竹之音,連續不斷的節奏音型,用“泛音”彈奏而出,是一首傳統精髓和現代琵琶音樂結合的演奏曲。

獨奏曲《天鵝》中,大量運用了琵琶裝飾音,左手的“撥”“打”,右手的“勾打”“鳳點頭”,得以展現出天鵝自由自在舞蹈、嬉戲的姿態。而在《春蠶》這一演奏曲中,劉海德先生又加入了新疆手鼓的節奏,運用這種特殊的節奏來展現新疆維吾爾族少女獨有的美麗舞姿。在《童年》中,劉德海先生通過變換音色節奏等手法,將本有的旋律線條拆開,這樣不僅豐富了整曲的音樂色彩,也更貼合主題。而在《老童》中,劉海德先生把五聲調式和西方大小調式結合起來,通過增加調式色彩來改變整曲的感覺。在《秦俑》中,從E大調轉A大調,又從D大調轉G大調,不同的調式來回切換,對應了“秦俑”中不同個體的形象和神態。

《人生篇》中體現的琵琶新技法

一、《春蠶》

劉德海先生常把自己比作音樂道路上的爬坡者,自己畢生的經歷比作吐絲的蠶,只有蠶絲吐盡了才會停止對藝術的追求,繼而創作了《春蠶》。此曲由維吾爾族樂器彈布爾和熱瓦普還有笛子演奏的民歌進行改編的樂曲,整首樂曲不失西域的風格,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樂曲開頭部分是描述一個牧羊人在空曠無垠的戈壁灘吹笛子的場景,隨后聽見遠處傳來駝鈴的聲音,伴隨著駝鈴聲看到的是正艱難行進在戈壁灘上的絲綢之路駱駝隊,看到此情景,為了表達興奮心情,作者隨后模仿熱瓦普的聲音在歌舞。此外,整首樂曲貫穿了一個特殊的音來表達“絲”,而這個“絲”代表著絲綢之路的開始和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

鳳眼輪指:(如樂曲開頭的1~3樂句)是一個牧羊人在空曠無垠的戈壁灘吹骨笛的場景,為了表現出空曠的意境,作者則運用了不同于以往的輪指——鳳眼輪指,這一段的輪指需要使用鳳眼的手形來完成,鳳眼輪指的觸弦更有穿透力,顆粒感也更加明顯,棱角分明,而左手是不添加任何揉弦,這樣更能表現出一望無際的場景,此段是由三個主體樂句和各個樂句衍生出來的回聲,同時這三個樂句有三個不同層次的鮮明對比,即一明一暗、一近一遠、一強一弱?!懊鳌薄敖薄皬姟边@三個主體句是要運用鳳眼手型的輪指,而衍生出來的回聲句則是用回正常手型的輪指,從而形成強烈對比。

挑扣輪指:(樂曲的4~5樂句)傳統是沒有的,以往是挑輪或者扣輪,作者則把挑扣連在一起,不論是挑輪還是扣輪彈出來的效果都不足以表達出作者想要的那種激昂、奮進的感情。

反彈:(如樂曲在轉到降b調之后的6~17小節處)在第一段輪指結束之后,作者大量運用了反彈技法,在演奏此技法需要右手指尖發力,從外到里抓弦并且用一定的力度完成,一般是兩三根弦一起反彈,要做到同步發聲、整齊劃一。

弱音彈法:(第三段的1~20小節處)第三段樂曲轉到了C調進行演奏,作者想表達歡快的歌舞場面,于是模仿新疆熱瓦普的聲音而發明了一種新的演奏技法,彈奏的時候用小拇指抵住一弦的弦根處,彈奏到二弦的時候就迅速抵住二弦的弦根處彈奏,這樣彈奏出來的聲音顆粒感非常強,不會尖銳。演奏這一段的時候要帶有飽滿的情緒,要置身在歌舞當中感受那種熱情。

山口撥弦:這是作者創作的新技法,右手撥動山口處的二三弦來模仿春蠶吐絲的聲音。

肉掃:此技法是連接山口撥弦之后緊接著用手掌肉在二把位掃弦,兩者形成呼應,以一種朦朧唯美的意境緩慢進入尾聲。

譜例1-5

二、《童年》

劉德海先生把童年比作云彩,給人留下美好短暫的回憶,此曲的風格是明快、輕巧的。整首樂曲的結構是橄欖形的,從弱到強再到弱的一種弧形結構?!锻辍反蚱屏艘酝鶚非_頭的第一個音從“彈”開始的習慣,而這首樂曲是從“挑”開始,形成“挑彈”的順序,這種彈法在此曲中乃是大量運用。這種彈法有兩個寓意,一是詮釋對生命的呼吸;二是表現了時光的流動。

挑彈:(樂曲開頭第一段)此彈法打破了以往樂曲彈挑的習慣,而是用挑彈的順序演奏,此技法運用在樂曲前后兩個部分,在彈奏此技法時有兩大難點,一是左手的食指要橫按四根弦,不能借其他手指的力量,需要食指獨立而平均地橫按四根弦,這會鍛煉到演奏者的指力和耐力;二是右手要長時間地挑彈,不同弦序的挑彈,演奏者習慣了彈挑,因此這種挑彈的技法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并且在整個演奏過程中要達到點中有線、線中有點的感覺。

三、《天鵝》

整首樂曲形象地表現了天鵝的自由高潔的氣質,抒發了作者對脫俗精神的執著追求。整首曲子有幾大特點,一是此樂曲大量運用了琵琶的裝飾音,左手的“打”“帶”“撥”等,以表現天鵝的羽毛抖動和湖水的漣漪;二是右手的指關節“勾打”和“鳳點頭”的技法變換表現了天鵝的千姿百態;三是快速“遮分”和“拍弦”的技法以表現天鵝矯健的形象。

拍弦:(樂曲第五段)作者為了表現出天鵝的矯健身軀,在湖面拍打翅膀的形象,從而創作出一種新技法——拍弦,就是四指并攏由弦根處從下往上再從上往下反復拍打四根弦,在演奏過程中要注重力度、音色,并且遵循上弱下強的規律。

雙勾打:(如譜例1~8)此技法是劉德海先生創作的新技法,同時在《天鵝》整首樂曲里也是一個重難點,演奏者中指需要稍稍拱起,用中指左側的大關節做發力點,連續反正彈,此段旋律看起來悠揚,其實節奏緊湊,凸顯成群結隊的天鵝拍打著翅膀由高到低、從遠到近自由飛翔的場面。

譜例1-8

鳳點頭:(樂曲的倒數第二段)此技法要運用到大指和中指的配合,大指需要在里弦反復做反正彈,中指則“搖指”,并且兩指同步進行。鳳點頭的發力點是手腕帶動手指,雖然此技法在整首樂曲里運用得較少,但演奏者還是需要多加訓練才能達到一定效果。

四、《秦俑》

離品絞弦、拍板:(樂曲開頭5~9小節處)琵琶武曲常用絞弦來表達那些戰爭的情節和畫面,傳統武曲《十面埋伏》中的后半段也是運用了絞弦。最常用的就是左手手指把兩三根弦交叉在琴品上,食指按壓發出摩擦聲,右手掃拂或者輪四根弦,兩者相互配合。這樣的搭配才能描述出戰場上激烈的場面。而劉德海先生創作的離品絞弦,即手指虛按在琴弦上,這樣發出來的音色比較低沉,右手則用緊密的輪指配合左手使節奏更加緊湊;作者為了模仿軍隊腳步的聲音,用右手從下而上再從上而下反復拍打右側的面板,控制音量的大小來表現出隊伍從遠到近的腳步聲。

泛音:(樂曲第二段4~15小節處)泛音是指左手手指觸碰在品或相的下方,右手同時彈琴弦,從而發出清澈干凈的聲音。在《秦俑》樂曲里,劉德海先生運用了新的泛音技法,八度的人工泛音,這種八度的人工泛音技法具有雙音效果,即在18品的地方重彈人工泛音,會同時出現低八度的實音和高八度的泛音。

五、《老童》

下出輪:(樂曲開頭6~10小節處)此技法是作者想表達出一個喝醉的老人的一種愜意的生活狀態,即小指至大拇指依次輪,同時加下滑音的這樣一種演奏技法。演奏此技法的時候,要求五個手指都有獨立性,聲音要集中,并且要突出一個音,以這樣的輪指來變現出作者想表現的生活狀態。

敲板:(樂曲轉C調之前的7小節)作者為了表現出老人艱難的步伐,右手握拳在面板上敲擊,并且要應和左手的裝飾音,還要突出敲板的第一個音。

在樂曲的中間,作者用了一個特別的指法,就像小時候玩彈珠的手形,用大拇指和中指的力量彈在弦上模擬一種“刺聲”,這種非樂音為整曲添加了色彩。

劉德海琵琶作品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劉海德從其20世紀70年代第一首《草原小姐妹》創作開始,就開始了創新,讓作品在內容上與時代相結合,體現大眾生活的現實性,給琵琶演奏界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也開始了中國現代琵琶音樂的新風格;80年代在整個《人生篇》的創作中,劉海德先生又運用了許多新的演奏技法,可以說是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其中不僅有大量的傳統演奏技法,比如說輪指、掃弦等,還有很多創作出來的“反正彈”“肉掃”“山口撥弦”等新的演奏技巧,這些創新并不是劉海德先生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精心設計下,苦心研究出來的成果,也是結合樂曲的實際需求,根據樂曲自身想要表達的內容創作出的一種音樂語言,開啟了中國琵琶音樂創作的新風格。

劉德海先生兼具百家之長,學習各個流派的藝術精華,卻又能跳出傳統束縛,創造出新的演奏技巧,沿著劉天華先生所指出的發展民族音樂的方向,在繼承傳統音樂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以其獨特的演奏手法和創作風格給中國琵琶藝術界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對整個21世紀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都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一位在中國民族樂器發展史上承前啟后的里程碑式人物。

我們要知道,正是以劉海德先生為代表的一代藝術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讓21世紀我國民族音樂走入更輝煌的世界之林。雖然說,就目前所看,中國民族音樂并不是世界音樂的主流,其發展也不盡如人意。但是,隨著東方藝術的進一步崛起,中國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已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漸成了世界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值得尊重的。為了讓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我們每一代音樂人都應該站在民族音樂的立場上,繼承精華、發展創新,讓民族音樂更加輝煌!

作者簡介:

胡潯玉,女,籍貫湖北黃梅,贛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

猜你喜歡
劉德海輪指泛音
美妙的泛音
小提琴泛音演奏的原理與實踐
琵琶哲人劉德海與他的《哲學筆記斷想》
論20世紀琵琶“輪指”技法的演變
“劉德海音樂藝術周”系列活動舉辦 83位演奏者奏響《十面埋伏》
琵琶演奏家劉德海逝世 他改編的《十面埋伏》余韻繞梁
淺析琵琶演奏技法
琵琶輪指演奏技法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
談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鋼琴輪指技法在作品中的體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