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

2024-04-22 19:12黃荔麗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語法教學初中英語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主題意義探究”成為義務教育英語教學的一個關鍵詞。文章基于作者的實踐探究經驗指出,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同時結合教學案例,文章提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語篇感知語法現象,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初步歸納語法特點,在互動的過程中系統探究語法規則,最終在升華主題的過程中運用語法知識,從而借助主題意義探究活動確保學生有效完成語法探究任務。

關鍵詞:初中英語;主題意義探究;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6-0080-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教師要“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闭Z法教學是促進學生語言學習和運用的重要教學環節,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如何有效開展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質量。

一、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意義

語法教學期間,教師如果僅以句子作為語法教學和訓練的素材,機械灌輸語法規則,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語法學習熱情,部分學生可能無法真正了解教師講解的語法知識,也難以在交際活動中準確理解和表達意義[1]。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組織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口語語篇或書面語篇探究的過程中,了解作者或說話人意圖的同時,自然地感知其中的語法特點,并歸納語法現象,理解語法運用的語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系統歸納語法規則,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并內化知識。同時,學生在基于主題意義表達自己的個性化觀點時,也可以自然地在特定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梢?,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可以讓學生有效學習、理解、記憶并運用語法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一)引出主題,對照語篇,自然感知語法現象

英語教材在編排期間會引入對話語、短文、圖片等多樣化的語篇,這些語篇中往往蘊含著特定的主題意義,而主題意義往往蘊含于與單元重要語法知識相關的句段中[2]。鑒于此,在語法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先引出語篇主題,并組織學生結合語篇主題初步感知語法現象,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分析語法知識點的學習難度和學生的基礎情況。若學生難以迅速感知語法現象,為保護其語法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適當提取并標記語篇關鍵信息,從而降低語法現象感知難度;若學生具備獨立感知語法現象的能力,教師則需要做到“放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以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 1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教學為例,本次語法教學的重點為“adverbs of frequency”相關語法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Section B 1b部分的對話內容,先提出“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nd learn words of frequency”,通過引出語篇主題,讓學生在分析對話主題意義的過程中,找出語法探究方向,有助于學生自然感知語法現象。同時,對話中引入了與“adverbs of frequency”相關的詞匯,但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副詞學習經驗較少,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對話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多媒體展示以下經過特殊標注的句子,讓學生對照這些句子分析語篇關鍵信息:

I always get up at about six o'clock.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on foot, but sometimes by bike.

I seldom walk to school. I often come by subway.

I never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

這樣,學生在探究語篇主題意義的過程中便可以發現對話語篇的主題與作息時間、交通習慣相關,并重點關注always、usually、sometimes等教師重點標注的詞匯,理解教師在導入環節所給出的語篇主題。同時,

在借助詞匯表查找教師特殊標記的詞匯含義過程中,

學生也會發現這些詞匯均為副詞,且與頻率相關。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借助語篇引出主題,并提示學生對照語篇挖掘其中的重要詞匯,可以使學生初步感知本次話題學習期間的重要語法現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深度完成對話語篇的學習,根據語篇主題開展主題意義探究活動,又可以為后續語法學習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二)依托主題,自主學習,初步歸納語法特點

初學新語法知識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識別語法形式。這一活動不僅可以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新語法知識點的印象[3]。教師可以依托某一話題相關的主題,鼓勵學生歸納與主題相關的語篇,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為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適當布置自主學習任務或提供自主學習提示,協助學生初步歸納新語法的特點。

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Our world Topic 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教學為例,在本次單元話題教學期間,學生需要圍繞“Expressing preference”這一主題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并系統學習“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 (Ⅰ)”相關語法知識,即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的基礎用法。在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學生系統回顧Section A -Section C的語篇,對照本話題中與“Expressing preference”這一主題相關的各個語篇,初步識別本話題重點語法的特點。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語篇,找出其中與形容詞比較級相關的詞匯或短語。在此期間,學生可以歸納出fresher、bluer、clearer、better、friendlier、cuter等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對比分析活動,即基于自己的知識儲備,將形容詞的原形及形容詞比較級進行對比,分析形容詞原形變為形容詞比較級的規律。結合已經掌握的知識,學生可以歸納出部分形容詞原形變為形容詞比較級的規則,即“在形容詞后直接加-er,如fresh / fresher、clear / clearer等”“以-e結尾,直接加-r,如blue / bluer,cute / cuter等”“以-y結尾,將-y變為-ier,如friendly / friendlier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語境,分析使用形容詞比較級的場合。這一問題的難度相對較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探究語篇中的部分信息,如鼓勵學生分析Section A 1a對話語篇中“I think the countryside is much quieter than the city, too.”,并以此為基礎,鼓勵學生分析上文中“... the air is fresher, the sky is bluer and the rivers are clear there.”的深刻含義。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便可以初步歸納新課語法的詞形特點和用法特點,并依照相關研究經驗,自主探究形容詞最高級的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教師依托各個語篇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并適當為學生提供關鍵學習任務和學習提示,可以使學生初步歸納語法特點,對語法知識形成較深刻的印象,確保學生做好系統學習語法知識的準備,在后續活動中,理解并記憶教師講解的知識。

(三)深挖主題,師生互動,系統講解語法知識

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初步了解所學語篇的主題意義,但要想有效發揮主題意義對學生的影響,教師還需要與學生展開有效互動,輔助學生深度挖掘主題[4]。在這個過程中組織學生探究新課語法知識,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了解語法知識的運用規則、語境等,更好地挖掘語篇主題,進而深化主題意義探究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并保障語法知識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依然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Our world Topic 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教學為例,指導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務后,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深度挖掘語篇主題,在師生互動期間讓學生透徹理解語篇主題意義。如在講解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的應用語境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分析Section A 1a對話語篇期間,讓學生分析問題“Where do Michael and Wang Wei live?”根據對話和教材中的插圖,學生可以推理得出“They live in the city.”。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推理成果,讓學生明確對話是在討論“城市和鄉村生活方式的差異”。此時,教師可以提出關鍵信息:“對話中運用了一些作比較的句子,比較對象數量為二?!痹诖嘶A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比較數量為出發點,探究Section B 1a對話語篇。此時,學生會發現,在新的對話中,Michael和Wang Wei比較的對象發生了變化,且一些話題的比較對象數量依然為二(如動物與植物作比較、貓與其他動物作比較);一些話題的比較對象多于二(如玫瑰與除玫瑰外的其他全部花作比較)。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在作比較期間,所用形容詞的形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在作比較的情況下,兩者作比較期間,需要使用形容詞比較級;三者或三者以上作比較期間,需要使用形容詞最高級”。

由此可見,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話題語篇主題意義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深度互動,在鼓勵學生分享自主探究成果的基礎上,提示學生進一步增加主題意義探究深度,并輔助學生歸納與語法知識相關的關鍵信息。這樣,在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便可以對照語境,更加透徹地理解語法知識的用法。

(四)升華主題,遷移創新,靈活運用語法知識

組織基于主題意義的探究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內化主題意義,并受到主題意義的影響,將所學、所想遷移創新于新的主題語境中[5]。在相關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表演、辯論,設計海報、信件等趣味英語活動適當升華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靈活運用主題意義探究期間積累的語法知識,在組織學生參與語法知識遷移創新活動的同時,深化主題意義探究活動對學生的影響。

以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 Topic 1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教學為

例,本單元的重要語法知識點為“present prefect (Ⅰ)”,

即讓學生初步學習現在完成時語法知識的基礎用法和運用語境。為保障語法教學取得實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參與主題意義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適當升華主題,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中。首先,教師可以由Section B 1b對話語篇出發,引導學生圍繞“our summer holidays”這一話題,模仿Kangkang和Maria之間發生的對話,編創與自己暑假生活相關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升華主題意義探究活動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能夠與同伴討論自己的假期生活,回顧假期生活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成長啟示、生活經驗等,并在設計對話、傳遞想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內化現在完成時的語法規則和應用語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Section C 1a短文語篇Changes in Beijing寫一篇新的英語短文——“Changes in My City”,讓學生通過城市的變化進一步強化對國家發展的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進一步增加對現在完成時語法知識的理解深度,提升語法運用能力。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復習課上展示對話練習成果,并將學生的短文編創成果分享到班級群組中,讓學生了解其他同學的遷移創新成果,進一步增加對所學語篇主題意義的理解深度,并提升話題重要語法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升華主題,引導學生在主題意義探究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環境等開展語法知識的遷移運用活動,可以有效深化主題對學生的影響,并鍛煉學生的語法運用能力。

三、結束語

簡言之,初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語法教學對學生發展的積極影響,并在教學實踐中,以恰當的教學策略結合語篇主題指導學生參與到語法知識感知、探究、整合和運用等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語法知識的運用規則、應用語境、文化內涵等,并能夠結合與所學內容主題相關的活動,靈活運用所學語法知識。

參考文獻

沈濤.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巧妙滲入語法知識[J].華夏教師,2022(33):79-81.

侯立敏.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的語法教學分析[J].海外英語,2022(21):155-156.

韓迅,陳琳霞.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語音和語句探究:以人教版七下Unit5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2

(25):49-52.

劉翔.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實踐分

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5):248-250.

高媛媛.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大單元閱讀探索[J].教學與管理,2021(13):61-63.

作者簡介:黃荔麗(1978.3-),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語法教學初中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初中八年級英語教學實踐研究
“四大原則”助力初中英語語法教學走向高效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語法教學誤區及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
翻轉課堂在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初中英語教學“四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