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滬韓國作家朱耀翰上海時期的創作考察

2024-04-22 20:04姜玉
三角洲 2024年8期
關鍵詞:祖國韓國上海

姜玉

朱耀翰作為韓國近代詩歌的先驅者之一,曾從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發行的機關報《獨立新聞》的編輯工作。朱耀翰旅滬期間不僅以《獨立新聞》為陣地積極開展以詩歌為主的創作活動,在韓國國內雜志上也發表了一系列詩歌、隨筆和評論。值得一提的是朱耀翰發表在《獨立新聞》和韓國國內雜志上的作品風格迥異,而上海和首爾兩座城市不同的政治溫度是造成這種寫作風格差異的根本原因。

朱耀翰是韓國近代詩歌的先驅者之一,他曾留學東京,在三·一運動的影響下從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的前身)退學后來到上海。1919年爆發的三·一運動是韓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族獨立運動。三·一運動后韓國國內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民族文學運動,作家們開始創作反對日帝統治的作品。以三·一運動為契機,流亡上海的韓國作家數量急劇增加,朱耀翰便是其中之一。

《獨立新聞》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發行的機關報。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韓國1919年4月11日在三·一獨立運動鼓舞下成立于上海的臨時管制機構。自成立之日起直到1932年,上海一直是臨時政府的活動中心。宣傳工作是臨時政府開展活動中最主要的一項,當時的宣傳主要依靠《獨立新聞》完成。作為《獨立新聞》的責任編輯,朱耀翰積極投身于獨立運動的最前線,并以《獨立新聞》為陣地開展了積極的創作活動,旅滬期間朱耀翰在韓國國內雜志上也發表了文學作品,朱耀翰發表在《獨立新聞》和韓國國內雜志上的作品風格迥異,而上海和首爾兩座城市不同的政治溫度是造成這種寫作風格差異的根本原因。

上海版《獨立新聞》

《獨立新聞》創辦于1919年8月21日,最初是以《獨立》為名發行的。自1919年10月25日,即第22期起改名為《獨立新聞》。韓文名稱《????》則出現在1924年1月1日發行的第175期上。李光洙時任《獨立新聞》社長兼主編,朱耀翰任出版部長。作為韓國流亡政府的機關報,《獨立新聞》的出現像一道閃電,使日帝黑暗統治下的韓國民眾看到了恢復主權的希望,在保障民眾的生存權和自由意志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獨立新聞》不僅被傳播到世界各地,甚至被秘密送至韓國國內?!丢毩⑿侣劇返氖滓蝿帐菫榕R時政府頒布的法令和布告做宣傳,其次它還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極大鼓舞了韓國民眾的反抗精神。在這種創刊宗旨的引導下,發表在該刊上的文學作品不可避免地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獨立新聞》對韓國獨立運動史以及韓國文學史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發表在《獨立新聞》上的文學作品主要有詩歌和隨筆。這些作品大都旗幟鮮明地倡導民族抵抗意識,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傾向。

在日本政府的高壓政策,尤其是嚴格的審查制度下,韓國國內的作家群體喪失了表達的自由,而代替他們擔負起救國使命,以筆代戈,書寫民族之魂并歌頌獨立精神的正是在《獨立新聞》上發表文學作品的旅滬韓國作家。他們大量宣傳抗日精神的作品,幾乎所有這些作品都深刻描寫了民族遭辱帶來的切膚之痛,同時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憎惡之情和強烈的救亡圖存意識,可以說《獨立新聞》上刊登的文學作品代表了日占期韓國作家抗日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在《獨立新聞》上發表作品的詩人均與上海臨時政府交往甚密,獨立運動人士是他們的另一個身份。在強烈的獨立意識驅使下,他們紛紛選擇用詩歌喚醒本國國民的主權和獨立意識,并以此來引導民眾將恢復主權的意愿付諸實踐。20世紀20年代初期,貫穿韓國國內文壇的是受挫感和無力感。不同于這些作品表現出的頹廢傾向,《獨立新聞》登載的文學作品多以號召“勿忘國恥”為主要基調,或譴責暴行,或歌頌獨立,字里行間表現出對解放的強烈渴望。而這些作品的文學史意義正在于此。

以《獨立新聞》為陣地的創作

朱耀翰留學日本期間就已經開始了文學創作并以詩人身份在日本文壇嶄露頭角。對上海的向往使朱耀翰不惜放棄日本名?!暗谝桓叩葘W?!睂W生的優越身份和地位毅然來滬。他的旅滬生涯分為《獨立新聞》時期和滬江大學時期。爭分奪秒認真學習,為祖國和民族貢獻力量的精神貫穿了朱耀翰旅滬生涯的整個階段。

朱耀翰擔任《獨立新聞》編輯的一年多時間里,在該刊上發表的作品涵蓋了隨筆、詩歌、社論和時事短評等多種體裁,這些作品大多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強烈的民族意識驅使下,朱耀翰通過這些作品向韓國民眾大力宣傳獨立意志和獨立的必要性。

朱耀翰在政治使命驅使下創作的《大韓的姐妹弟兄》中他大膽而直白地再現了參與三·一運動年輕生命被“暴虐殘忍的倭人警察用沾著血腥的刀刃”砍下雙臂,“在野蠻的倭人士兵手中”被無情打斷雙腿的殘忍畫面。李成赫認為作為最早嘗試將政治與詩歌相結合的近代詩之一,這首詩具有一定的文學史意義。詩歌描繪的背景是一名花樹里抗爭的水原地區三·一運動事件,作者在詩中對當時的悲劇性場面進行了如實描寫。作為紀念三·一運動爆發一周年的詩,朱耀翰對運動中舍生取義大韓民國所有兄弟姐妹的悲慘遭遇表達了深切同情,同時對光復祖國寄予了美好希望。詩歌的基調在“為了正義”犧牲的年輕生命終將得到回報,他們的犧牲終會換來大韓民國的光復部分得到升華。為了紀念三·一運動爆發一周年,朱耀翰還同時發表了《歡歌》和《紅十字之歌》等詩篇,可以說他用詩歌忠實記錄了歷史。反觀韓國國內文壇,在偉大的三·一民族獨立運動爆發一周年之際,甚至找不到一首紀念該歷史事件的詩歌。朱耀翰的這三首詩都是以祖國獨立為主題寫就的。其中的《歡歌》與《大韓的姐妹弟兄》在內容上的聯系尤其緊密?!洞箜n的姐妹弟兄》表達的是對慘死在倭人刀槍下的“年輕的生命”,即姐妹弟兄的追思,表達的是對“他們的犧牲終將換來大韓獨立”的堅定信念?!稓g歌》則是在這些姐妹弟兄犧牲一周年之際呼吁人們決不能忘記為了祖國的獨立和解放犧牲的年輕姐妹弟兄。值得注意的是詩的每一段開頭作者都在發問:“同志們啊,還記得這一天嗎?”通過反復的發問提醒人們要世世代代銘記三·一運動的日子。另外作者在這里沒有用“那一天”,而是用了近指的“這一天”,表明盡管已經過去了一年,但這個日子在作者心中并未遠去的事實。朱耀翰用詩歌頌偉大的三·一運動,同時也表露出對祖國強烈的熱愛之情。

另外朱耀翰發表在《獨立新聞》的詩歌《祖國》(第81期 1920.5.11)中多次深情呼喚“我偉大的祖國??!”,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熱愛。對于朱耀翰來說,祖國是“自豪”,是“溫暖的懷抱”;同時還是“喜悅”和“唯一的希望”。曾經“綻放過文化之花”的“富美”祖國如今已是一片狼藉,所到之處皆為廢墟,甚至連“墳頭”的追憶之花也都枯萎凋零。盡管身處這樣的現實,作者仍堅信他深愛的祖國終將再次崛起。憑借著“熱血和沉勇”,憑借著“正義的呼聲”,世界都將為之震驚。而這份希望也是指引朱耀翰拋棄在東京的一切名譽毅然決然來到上海的原因。

上述三首詩歌的共同之處在于意象的反復。樸庚守對此分析稱“作者將自身情感注入意象,試圖以這種反復來達到情感的高度統一乃至融合”。

朱耀翰發表在《獨立新聞》上的詩歌絲毫不遜色于當時韓國國內的詩歌。

《獨立新聞》之外的創作

朱耀翰旅滬期間不僅在《獨立新聞》上發表了包括詩歌在內的多篇作品,在韓國國內的文學刊物上也發表了多首不同于《獨立新聞》作品風格的詩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刊登在《創造》第四期上的《上海故事》,《上海故事》作為韓國近代詩歌史上首篇以都市為對象的抒情詩受到學界盛贊。朱耀翰在韓國文學刊物上發表的與上海相關的詩主要包括《上海故事》《上海少女》《歌劇》和《法蘭西公園》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少女》,朱耀翰在這首詩中通過細致的描寫再現了上海少女的外貌,這是一個留著“體面的劉?!?,帶著棱角細膩的“耳環”,臉上涂著好看的“胭脂”,雙唇如“花瓣”般飽滿的美麗少女。她身著“滾著藍邊的上衣”和“紅色的長褲”,短短的衣袖下露出兩條“雪白纖細的手臂”。絲襪裹著她“纖弱的腳踝”,若隱若現的少女肌膚帶著青春的氣息令人沉醉。此刻她正用“細細的手指擺弄著手帕”并輕輕蓋在了膝蓋前。端莊又不失性感的上海少女在朱耀翰細膩寫實的筆觸下蒙上了一層夢幻的色彩,對這位異國少年來說,上海的新潮與繁華正如同詩歌中層出不窮的鮮明意象,令人眼花繚亂之余又不免產生無限遐想。

除了像《上海故事》這類描繪上海異國風情的詩歌,朱耀翰在國內的刊物上還發表過一些以思鄉情感為主題的作品。他詩中的故鄉刻畫的都是幼年時期生活過的田園牧歌風景。他在創作這類詩歌的同時,一刻也沒有忘記過殖民地現實帶來的恥辱,這些詩中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愛國情緒。他的一首詩歌《去往那春天》象征著詩人對解放之日的熱切期盼。詩人無比思念“白衣”民族的樂土,即詩中所說的“那片熱土”,那里有他“夢一般的年幼時光”的記憶。然而這片“蜻蜓嬉戲”、雨水“多情”,韓民族自由自在“縱聲歡歌”過的熱土此刻卻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遠方,詩人在每段的最后一句都發出“何時才能與你同往”的感慨。這句滿含詩人面對殖民地現實時的切膚之痛,同時又包含著他對解放的期待之情。詩人的這份復雜情感在與韓國的殖民地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的上海的自由氛圍中被無限放大,即便如此,這首詩還是表現出了與《獨立新聞》詩歌截然不同的語言風格?!丢毩⑿侣劇匪d詩歌大多以直白的語言直接突出對祖國和民族的愛和眷戀,包括這首詩在內刊于韓國國內的詩歌在表現這類主題時則多用隱喻和象征的手法。

朱耀翰發表在韓國國內刊物上的詩歌更多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多用隱喻和象征的手法帶有強烈的意象派特征,這與他留學日本的經歷是分不開的。朱耀翰留日期間正值意象派詩歌風靡日本詩壇,他本人深深沉醉于這類作品,他在此期間所創作的詩歌也多表現出鮮明的意象派風格。

韓國近代文學的先驅者之一朱耀翰懷揣著獨立夢想來到上海,作為《獨立新聞》的主要執筆人開展了積極的創作活動。

旅滬期間朱耀翰發表在《獨立新聞》和韓國國內雜志上的作品在風格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丢毩⑿侣劇匪d作品是為了集體感情的抒發而刻意克制個人情感的政治性書寫的話,韓國國內文學刊物收錄的作品則更加忠實于創作者的個人情感。上海和首爾兩座城市不同的政治溫度是造成這種寫作風格差異的根本原因。那時的韓國正處在日帝的嚴格文字審查之下,政治性作品都被扼殺在了萌芽階段。上海地區相對開放的城市氛圍則為朱耀翰帶來了政治活動和寫作的自由。作為《獨立新聞》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朱耀翰肩負著為臨時政府所倡導的培養新國民的政策做宣傳的責任,很難跳出該刊創刊宗旨的限制進行自由創作,他發表在該刊上的詩歌只能全面服務于“統一民族情感”和“傳播民族意志”等政治性目的。歷史賦予了《獨立新聞》號召全民為獨立而戰的責任,朱耀翰來上海的動機也是為了實現祖國獨立,這份報紙上刊登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作者單位:鹽城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祖國韓國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我和我的祖國
在韓國走馬觀花
對祖國唱出愛
我和我的祖國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