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產業園項目規劃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析

2024-04-23 05:54唐坪
西部資源 2024年1期
關鍵詞:危險性滑坡用地

唐坪

[摘要]為查明項目規劃用地的基本特征,分析用地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通過現狀評估和結果分析,對潛在危險性進行客觀評價,并提出相應應對措施,以從源頭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本文以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產業園項目為研究對象,研究規劃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確定評估內容和方法,可以有效判斷地質環境條件和地質災害現狀,分析預測工程活動開展可能帶來的地質災害問題,對地質災害情況作出全面評估,進而為工程開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打下基礎。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惠州市打造了電子信息產業和石化新能源材料產業集群,并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建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了該項目巨大保障,推動了當地的服務業發展和升級。根據分析,該項目工程處于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低易發區,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為保證建設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考慮實際需求,結合區域地質環境條件,對項目所處區域的地質災害危險性加以評估,以此為項目工程開展奠定基礎。

1 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產業園項目概況

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產業園項目位于惠東縣白花鎮謨嶺工業區,其力爭成為國內重要的云計算產業聚集區和數據匯集中心。該項目規劃總用地均為城市建設用地,其中,有26.7 hm2的工業用地、3.7hM2的道路和交通設施用地。規劃地區的用地兼容許可主要包括以下安排:為推動規劃地區的居住功能、商業功能,工業用地可建筑居住、公、商服務、公共綠地等用地,著力提升規劃區域的人居環境,嚴格打造控制綠地、道路,鼓勵逆向用地兼容。

該項目規劃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紅線范圍主要屬于產業園中心區一期、二期的用地,不包括部分整治工程,總用地面積約為104.74 hm2,主要分為7區塊。其中,區塊1、2為先行施工區,3、4為一期開發,5為一期變電站,6、7分別為二期用地和二期留用地,各區塊間均有規劃一路,產業園中心區范圍主要位于規劃橫四路以南、南、沙田河以北、規劃惠州一號公路以西等區域范圍。圖1所示(紅色方塊位置)為擬建項目;圖2為七個區塊位置圖。

2 項目規劃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方法

2.1 評估內容要求

該項目評估工程主要調查分析粵港澳大灣區擬建項同的地質環境、地質災害情況并預測可能引發的加劇地質災害的兇素等,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全方位評估。具體評估內容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調查評估擬建工程場地及其周邊地區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等。分析致災地質作用分布及類型,對地質作用主導因素、從屬因素和激發因素等加以劃分,并判斷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性,分析擬建工程的特點,合理評估區域范圍和等級。

(2)調查評估區內的已發生地質災害規模、類型、分布和主要形成機制、引發因素等,評價其穩定性,并在此基礎上評估工程危害范圍及程度。

(3)根據對工程施工方式、范圍和類型加以分析,結合目前已有的地質災害情況,分析地質環境因素的同時,預測工程建設可能引發的地質環境變化因素,判斷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和危險性。

2.2 評估方法過程

根據評估調查范圍和目標,將評估分析工作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收集資料、編寫工作大綱。重點收集自2020年9月25日起評估區和外圍已有區域的地質、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災害、水文、氣象、經濟、自然地理環境等資料,對評估區內地質環境情況初步掌握。由技術人員到現場實地勘察,采用現場初步了解擬評估區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巖石、工程地質性質、水文地質條件、人為活動等情況的方式,掌握地質環境條件。并對現有資料進行充分整合和分析,明確地質災害調查的規程范圍和技術要求,確定評估范圍,對其評估級別加以劃分,編寫評估工作大綱,為后續調查過程奠定基礎。

(2)第二階段,野外地質災害調查。野外地質災害調查,自10月16日起,為期一周,由評估技術人員使用地形圖作為野外工作手圖,對評估區內進行野外地質災害調查,訪問并拍照記錄。調查過程采用穿越法和追蹤法進行,沿著征地紅線邊界外擴到周圍的丘陵第一斜坡帶范圍加以調查,觀測點主要包括普通地質點、重要地質點和地質災害點。野外地質災害調查,主要為了查明評估區范圍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范圍、類型和規模,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和危害程度等,并對區域內典型的地質環境和主要地質災害現象進行拍照記錄。調查過程中,不僅要對地質環境條件加以記錄,還需要結合實際地形變化情況,實時校正地形底圖。野外實地調查過程中,控制重要地段加密布點,對園區內的植被茂盛地、坡陡無路地帶等,沿著附近的小路進行穿越追蹤,并借助無人機輔助航拍。觀測點主要布置在地質構造線、地質災害分布段、巖性分界線、路堤邊坡點等部位,使用手持式GPS加以定位,并結合皮尺測量等方法確定地物、微地形。調查過程中,在現場描述觀測點,對其進行測量和拍照記錄的同時,還要初步分析已發地質災害類型和危害程度,保汪其調查精度達到一級評估范圍要求。

(3)第三階段,資料整理、報告編寫。首先,對全部的調查資料加以整理和整合,并將所提交的相關調查成果制作成數字化圖表。主要使用AutoCAD軟件,編制報告圖件,以1:2000的成圖比例尺進行。對野外調查拍攝相片,使用PhotoShop軟件優化處理,文字包括存儲為Word文檔格式,并使用Excel軟件統計分析數據,采用理正巖土計算軟件,計算邊坡穩定性。其次,根據資料整合進行綜合研究。①對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和發育特點調查:通過研究評估區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分析地質災害分布規律和自身發育特征,分析潛在的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關系,確定評估區內控制地質災害發育的主要因素。②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根據《廣東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施細則中規定》,評估預測地質災害的危險性。③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根據調查情況,充分考慮評估區內地質環境條件,結合地質災害的密度、災害點規模和災害危險性、危險程度等因素,對評估區的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④防治分區:根據以上地質災害程度和發育程度等預測分析,判斷地質災害分布、發育和特征,進而對評估區地質災害防治分區。⑤圖件編制:在評估區地形圖上繪制建筑物布局圖,結合現場地質災害調查情況,繪制地質災害分布圖和綜合分區剖面圖,通過資料收集分析情況,繪制工程地質柱狀圖,結合地質調查現狀,編制地質災害評估表、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表、地質災害防治等級表、地質災害防治說明表、建設用地適宜性評估表等,以此為基礎繪制柱狀圖、剖面圖、平面圖等圖例,完成地質災害分布圖和綜合分區評估圖。

(4)第四階段,成果審查。在編制完報告后,由單位內部審核,獲得初審意見并修改后,提交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由其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評審通過后,根據所提出的審查意見,修改完善報告,再提交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加以登記,最終提交業主進行用地審批使用和項目立項。

3 項目規劃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分析

3.1 地質環境條件

通過以上評估分析過程,發現評估項目附近區域的斷裂復雜程度為中等,新構造運動較弱。評估區的地震烈度主要為Ⅵ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 g,地質背景復雜程度為中等級別。評估區內,常帶有臺風、大風加暴雨等極端氣候類型,暴雨期不利于建設工程施工,其水文條件為中等級別。地貌單元,主要包括丘陵地貌、沖洪積河流階地地貌,其中,以丘陵區分布為主,面積更大,且地形起伏較大、坡度較陡,地表巖石風化現象明顯,根據地質條件復雜程度,判定該區域地形地貌條件為中等,巖石條件和內地層均為中等。地質構造復雜程度中等、區域地殼穩定性呈穩定、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人類工程活動破壞地質環境程度為中等,所以,綜合認為,評估區內的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

根據各因素綜合分析,判斷評估區內的主要致災地質作用發育和形成起到的作用和性質,基本主導地質環境的因素為地形地貌條件和巖石工程地質條件,從屬因素為地質環境因素,主要激發因素為氣象水文條件和人類工程活動。

3.2 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表1所示,為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表部分信息:

通過調查評估,發現該項目位于滑坡、崩塌地質災害低易發區,沒有發現記錄在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根據建筑項目需求和建設項目地質環境條件,對該項目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區地貌總體為剝蝕丘陵,山澗谷底和河流階地微發育狀態,通過野外地質調查結果分析,發現評估區內已發地質災害點共有三處,已發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和崩塌類型,共有兩處滑坡,一處崩塌,主要分布于丘陵區人工開挖形成的陡峭邊坡當中,屬于小型和微型。通過已發地質災害的進一步分析,發現其空間分布與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工程活動和巖土體工程地質條件均有密切關聯。

3.2.1 崩塌地質災害

主要位于二期7區的紅線外北東側人工開挖簡易道路路塹邊坡。其基巖巖性為晶屑凝灰巖,坡體巖體風化嚴重,節理裂隙發育,多組節理之間呈現相互切割網格狀,人工開挖坡腳陡峭,坡面沒有支護,受到降雨和自重力的作用,向臨空側外傾向結構面產生崩落。該區域主要位于人工開挖邊坡當中,崩塌位置設1級坡體,坡長、坡高和坡寬分別為4 m、5m和20 m,坡度80°,基本發生在邊坡上部,崩塌體的頂寬為8m,底部寬度15 m,崩塌物主要為全風化巖和殘積土,呈松散狀分布堆積。整體規模為微型,狀態不夠穩定,發育程度為中等,坡腳為簡易泥土路,危害損失較小。主要危害對象為山體斜坡和簡易泥土路。挖方邊坡較為陡峭,危險性小,危害程度低。在對崩塌災害處理中,首先清理崩塌體,并對坡面作支護加固處理,并在處理區域旁設置警示牌,嚴防無關人員靠近山體坡腳底。

通過分析,崩塌災害處于不穩定狀態,發育程度中等,屬于微型規模,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但可能危及道路和來往行人。崩塌區邊坡陡峭,巖體中的軟弱夾層風化程度嚴重,組合較為復雜,穩定性較差。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較小財產損失,其處理難度較低,破壞力較小,地質危害程度分級為小,判定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小。

3.2.2 滑坡地質災害

滑坡災害主要位于一期1區中偏西部人工開挖邊坡,該區域基巖巖性為花崗斑巖,巖土體水理性能較差,坡體巖體風化嚴重,節理裂隙發育,對兩組節理產狀加以測量。人工開挖土質邊坡較為陡峭,坡面沒有支護,受降雨和重力影響,出現沿土巖界面滑動?;聻暮Φ闹饕挥谕谔罘綀龅氐缆愤吰?,其坡向259°,坡長、坡高分別為5m、4m,厚度為3 m,后壁較為陡峭,滑體主要為殘積土,呈松散塊狀分布在坡腳處?;抡w規模較小,屬于潛在不穩定狀態,發育程度為中等,坡腳為水塘,基本不造成傷害。其主要危害對象山體滑坡和開挖邊坡,其危險性較小、危害程度較低,在工程建設時需要挖填方平整處理。另外,針對人工開挖邊坡的滑坡問題,需要對其進行削坡處理,放緩挖方邊坡坡度,坡面設置植被支護,避免雨水對坡面裸露巖土體直接沖刷。在工程處理中,通常通過適當工程措施、監測措施和生物措施,并在區域旁設置警示牌,避免無關人靠近坡腳底。

通過分析,判斷滑坡災害處于不穩定狀態,其發育程度中等,小型規模,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但可能危及行人和車輛?;聟^邊坡陡峭,巖體中的軟弱夾層風化程度嚴重,巖體軟弱結構面中等發育,組合關系復雜,形成部分分離體和破碎帶,穩定性較差。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經濟損失,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分級為小,判定其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小。

4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調查評估發現,粵港澳大灣區數據產業園項目規劃用地已有地質災害主要屬于小等級危險性災害類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預測項目工程在建設和建成后,對地質的影響,可能引發地面沉降地質災害,影響建筑物地基基礎,甚至可能帶來地面變形、基礎下降、墻板開裂等問題,危害程度可能達到中等?;诖?,必須注意在工程期間,采取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對施工中填方邊坡滑坡、挖方邊坡滑坡和崩塌、地面沉降、基坑邊坡滑坡和崩塌等災害類型加以防治,保障工程安全。

猜你喜歡
危險性滑坡用地
O-3-氯-2-丙烯基羥胺熱危險性及其淬滅研究
危險性感
滑坡推力隱式解與顯式解對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脹土滑坡為例
輸氣站場危險性分析
基于AHP對電站鍋爐進行危險性分析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研究進展綜述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的演變
淺談公路滑坡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過程數值模擬
“監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