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捍衛古典學科:利文斯通的大學教育觀

2024-04-23 02:04易紅郡秦睿
關鍵詞:大學教育

易紅郡 秦睿

[摘 要]英國教育家利文斯通曾先后任職于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與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他在大學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利文斯通關于大學教育的論述體現在他的著作與演講中,他認為大學是現代文明的中心和傳遞真理的殿堂,大學教育的功用在于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和道德高尚的青年。然而,大學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大學課程缺乏科學性、大學考試內容欠合理、大學教學方式需改革等。利文斯通提出通過優化大學課程和考試內容、轉變古典教育教學方式完善大學教育。作為永恒主義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利文斯通的大學教育觀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色彩。

[關鍵詞]利文斯通;大學教育;古典教育;古典學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24)01-0105-07

Defending the classical disciplines:Livingstones view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YI Hong-jun,QIN Ru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Abstract:Livingstone is a British educator who once worked in Corpus Christi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 and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He has rich experience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 theory and practice. Livingstones research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his books and speeches. He believes that university is the center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temple of truth transmission.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o train qualified citizens,people with rational spirit and young people with noble morality. However,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such as the unscientific curriculum,the improper content of examination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reform of some teaching methods. Livingstone proposed to improve university education by 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courses and examinations and trans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lassical educatio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rennialism,Livingstones view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classicalism.

Key words:Livingstone;university education;classical education;classical disciplines

利文斯通(Richard Winn Livingstone,1880—1960)是英國著名的古典主義教育家,曾任職于牛津大學基督圣體學院與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利文斯通的大學教育觀主要體現在他的演講與著作中,他依據自身在大學中的求學與任教經歷,對大學教育及其改革發表了獨到的見解。1947年,利文斯通在國家圖書聯盟(The National Book League)第五屆年會演講中重點闡述了自己的大學觀,后被整理成《關于大學教育的思考》(Some Thought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一書。他指出:“我是在自己的經驗范圍內發言的。我的批評可能并不適用于每一所英國大學,但這次演講所提倡的一般原則是正確的?!盵1]5作為永恒主義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利文斯通是捍衛古典教育的中堅力量,他的大學教育觀帶有明顯的古典主義色彩。他意識到當務之急并不是提高科學在大學中的地位,而是捍衛古典學科[2]。利文斯通主張大學教育要保證古典學科的主導地位,反對科學教育占領大學教育的高地,并從古典教育的角度分析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略。

一、大學地位何以確立

利文斯通特別重視大學及大學教育,認為大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處于現代文明的中心,是傳遞真理的殿堂,而大學教育則是教育改革的關鍵部分。

(一)現代文明之中心

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體現,其教育水平是社會發展所達到的文明程度的標志[3]。一方面,大學是現代文明的中心?,F代文明是現代社會的一部分,現代人的活動軌跡形成了現代文明,而與現代文明相關的人類活動離不開教育的作用。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是傳遞思想文化的場所,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們影響了現代文明的方向,并推動世界發展的進程;大學教育塑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們的世界觀,從而影響了政治和工商業發展等[1]5。大學教育輸出的人才建構起現代世界的框架,并影響各行業的運作。利文斯通把現代世界的大學比作中世紀的教會。他說:“除非現代文明崩潰,否則大學的影響將會持續性地增長,它對我們這個世界的影響幾乎和中世紀時期教會的影響一樣大,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類似的?!盵1]6大學的影響輻射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支撐現代社會的運作,并為創造現代文明提供動力??梢姮F代文明的發展與延續離不開大學。

另一方面,大學匯集了大量的經典著作和偉大思想,通過教育將文明成果傳遞給廣大人群,以此開啟民智和服務社會。利文斯通認為,大學不僅保存了人類歷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與犀利的思想武器—古代文明,還使這些精神財富和思想武器以一種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面貌出現,以滿足社會進步與提升個人價值的需要。他說:“大學并未在這些現存原始形態智慧的基礎上增加任何東西,而是對這些智慧進行提煉和完善,使它們能夠服務于各種目的,以及使它們能夠滿足其初始形式無法滿足的要求?!盵1]6大學并非只是單純地保存古代文明,而是對它們進行再加工,保留古代文明精華的內核,使它們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利文斯通指出:“如果你想摧毀現代文明,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摧毀大學。因為大學處于現代文明的中心?!盵4]

(二)傳遞真理之殿堂

利文斯通把真理定義為“道明一切事實,在不確定的地方承認不確定性,在缺乏知識時承認知識的匱乏;它是指公正與坦率,在辯論中不占任何不公平的優勢,不曲解對手的觀點或忽視其論點的優缺點”[5]74。在他看來,真理具有一種本真性與純粹性,要求人們在追尋真理過程中探索事物最初始的面貌,不加入主觀與功利色彩,專注于純粹的真理。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是人們追求真知、傳遞真理的場所,大學教育關心真理的傳遞,致力于培養學生為真理而求知的精神。大學的最終理想是傳播真理、找到事物的本質。大學所追尋的不是功利與成功,而是真理;大學所關心的是知識,是現實的景象,它存在的條件是完全自由地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1]7。利文斯通對真理的追求出于一種探究知識的渴望,反映出希臘式的求知精神。希臘人尋求知識,不是為了它的回報,諸如長壽、高效和資源,而是為了知識本身[6]。

利文斯通指出,大學為真理的誕生提供空間支持,為真理的傳播提供思想保障。大學既是真理產生的主要來源,也是它在社會上傳播的推動力[1]8。學術自由作為真理誕生的條件,能夠保障師生思想的包容性與開放性,是打造卓越大學教育必要的環境氛圍。利文斯通認為,盡管追求真理要求人們付出代價,但依舊有人為真理而獻身,社會也因人們對真理的追求與渴望而不斷進步。他批評那些認為大學學術自由會帶來嚴重后果的人們:“如果批評家們認為這種不經約束的自由和除知識外對任何事物都漠不關心的態度,會破壞對社會而言必不可少的信仰,或是帶來原子彈或化學戰等戰爭災難。對此,我的回應是,歷史上充滿了反對因教育而犧牲真理的警告,對知識的追求指引人類走上了一條不管多么危險都能穩步發展的道路,如果不這么做,將是信仰的失敗?!盵1]7

二、大學教育何用之有

為了生存并產生影響,大學的組織和職能必須適應周圍人們的需要,它必須像社會秩序本身一樣充滿活力和富于彈性[7]?;诖?,利文斯通著重論述了大學教育的功用,認為大學教育能夠提升個體的智力水平與內在修養,并為社會服務提供人才。利文斯通倡導大學通過教授生活哲學的方式,憑借古典著作培育學生的理性精神。他呼吁人們不僅要關注大學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還要注重大學對學生品德的影響。大學教育的功用決定了大學在各級學校中的重要地位,大學教育所處的地位證明大學發揮的功用非同尋常。

(一)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

利文斯通贊同紐曼對大學功用的定位,認為大學具有服務社會的作用。如果大學課程一定要有一個實際的目的,它就是培養社會的優秀成員[8]。利文斯通指出:“在一個思想分裂、價值混亂的時代……支持紐曼觀點的理由是多么有力!大學教育也應該使我們具備成為優秀社會成員的能力?!盵1]8利文斯通以紐曼的觀點為出發點,認為現代大學教育應當發揮社會功能,為時代發展提供人才儲備,這項職能也應得到社會的支持。他認為大學是現代文明的中心,大學教育的影響滲透社會的方方面面,現代文明一旦脫離大學,很有可能會遭遇嚴重的災難,因而大學教育培養合格公民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大學教育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它培育人才的成功與否,進而影響到社會各機構運轉的好壞。在利文斯通看來,大學教育能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既彰顯了大學在學校教育系統中發揮的獨特作用,也體現了社會對大學教育的要求,這是所有教育家乃至全社會都必須關注的。大學能夠創造知識、訓練人們的心智,大學教育產生的思想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每一方面,整個現代社會的福祉都依靠大學的活力[1]5。

利文斯通認為,如果大學教育被政治等外在因素利用,不再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而是提供統治工具,就會導致專制主義與集權主義的誕生。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后,利文斯通意識到大學很有可能失去獨立性而唯戰爭馬首是瞻。他說:“那些大學像雇傭兵一樣為當時的俄國、德國、意大利的統治者服務,給這些國家提供需要的武器,卻不過問任何問題……如果期望大學構建一個完美的事物,也許要求太高,但大學至少可以派出一些人去做出一些努力,以便給予世界正在尋求的指導,不僅在經濟學和社會學、物理學和化學領域,而且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發揮領導力?!盵1]6大學教育培養的公民不是只關注科技進步與生產力發展的技術人員,而是在精神層面發揮領導作用的綜合性人才。在利文斯通看來,這種合格公民不僅為人類社會帶來物質富庶,還能夠觀照人類的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的滿足離不開古典人文著作的學習,學習古典著作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二)培養具有理性精神的人

大學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的塑造有賴于一種生活哲學。利文斯通指出,每個人都肩負著一項不那么雄心勃勃但必要的任務—讓自己的生活有秩序—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工具就是理性[1]17。理性精神的培養需要在大學教育中貫徹一種生活指導原則,利文斯通將它定義為“生活哲學”。他強調大學教育要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引從而彌補精神的匱乏,即大學教育要秉承一種生活哲學。他認為,在所有研究中,最崇高的是研究一個人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他應該如何生活,這樣的研究應當讓每一種教育和每一所大學為它留有發展空間,因為彌補精神缺陷比完善政治、經濟規劃更為迫切[1]16。如果大學教育不能讓學生掌握生活哲學,那么它就沒有為人們提供最需要的東西[9]31。

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生活哲學方面的指導,因為生活哲學是培育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徑。在他看來,具有理性精神是個體進行獨立思考的標志,理性精神能夠幫助人們進行靈魂上的審思,而生活哲學是理性精神在實踐中的顯現,它指導人們對生活進行判斷。他說:“我們有一種生活哲學是多么必要,它可以用來塑造行為,在懷疑時作為參考,作為挑戰、刺激和驅動力……如果一個理性主義的時代缺乏理性的生活哲學,這是多么矛盾??!”[1]17理性精神能幫助人們尋找生活的真諦,為人們提供行動力量的源泉,為人們對不確定的事物提供懷疑的勇氣。

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教育能夠培養一種生活哲學,為解決精神貧瘠提供良方,即引導學生思考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幫助學生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尋找精神家園。他意識到彌補社會物質生產的不足遠沒有解決精神貧乏問題那么迫在眉睫,真正的現代問題是使人更加人性化,向個體展示精神力量;若不能如此,幸福和成功只不過是鏡花水月,培養出的人才只知道如何分裂原子,而不知如何善用其力量[5]15。理性精神是大學教育傳遞生活哲學的核心要素,而生活哲學則是理性精神在現實中的反映。

(三)培養品德高尚的青年

利文斯通認為,大學能塑造具有高貴人格的青年。大學不僅教授與理性培養有關的生活哲學,還教導學生如何分辨是非善惡,在紛繁復雜的價值觀中進行合理地判斷與選擇。如果一個人不懂生活哲學,未能發表對生活目的和原則的明確看法,沒有一種判斷行為善惡的明確觀念,則會帶來巨大的災難[1]17。利文斯通認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將有關“善與惡的知識”教給學生,并培養他們追求這些知識的愿望[10]288。在他看來,當代人與他們的父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問題,一種是墨守成規,另一種則表現為道德上的麻木不仁,后者是道德敗壞最為糟糕的狀態[9]5。在現代社會,人們的道德水平逐漸下降,這種道德感的喪失很可能導致文明的衰??;現代社會過于追求功利,尤其需要超越物質和即時需要的精神力量的指導[11]。因此,更需要發揮大學教育對青年道德的引導作用,在每個人內心構建一個堅實的精神內核,用以抵御人們庸常世界中存在的精神內耗,這是大學最困難和最重要的任務[5]15。大學能夠通過給予學生精神支撐以建立關于美德的信仰。

利文斯通認為大學傳遞真理能產生正面的道德影響。他指出,追求知識與培養道德品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大學所需要的衡量成功、勤奮、毅力、無私、信仰,以及最重要的真理的標準本身就是美德,如果人們探究大學的道德影響,他們就可以在這些方面以及大學研究所產生的普遍文明中發現它[1]7-8。道德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應有的教育造成的,大學應教導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知識,學生則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洗禮。大學教育通常以那些具有卓越品質與高尚道德的人物為榜樣,為學生樹立道德上的典范。如果一所大學未能向學生展示這些優秀人物的范例,那么在學生進入社會后就會發現對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一無所知,大學也忽視了教育的主要職責[5]48。

三、大學教育問題何在

大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既阻礙了大學的發展,也威脅到大學的地位。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教育在課程設置上缺乏整體規劃與人文色彩,在考試內容上考察的知識不夠全面,在教學方式上不能與古典著作內容及學生特點相契合,這導致學生受到了較多功利性因素的影響,也忽視了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

(一)大學課程缺乏科學性

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教育發展的弱項之一在于課程設置。一方面,大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使得不同學科間產生了巨大鴻溝,文理之間不能互通,學生們只接受屬于自己專業領域的教育。同時,人們未能意識到在大學中設置通識課程的必要性。鑒于自然科學著眼于自然而忽視人,人文學科著眼于人而忽視自然,利文斯通倡導通識教育。他通過對比德、英兩國教育,發現德國人具有科學研究精神,不是因為德國學校中自然科學的學習多于古典著作,而是因為德國的教育更加通識化[12]8。另外,同一學科內不同研究方向衍生的知識體系導致了學科間的差異?;A學科的日益完善引起其派生學科的分離,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僅未能相互滲透,反而產生了明顯的排他性。利文斯通認為這是伴隨著知識增長而帶來的結果,研究者們的時間只允許他們在自身立足的一小塊領域耕耘。亞里士多德可以在十幾個主題上寫出偉大的作品,但如今一個物理學家的領域對于另一個物理學家來說幾乎是陌生的,如果他想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他的時間就已經被完全占據了,其他領域亦是如此[1]9。

另一方面,大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缺乏人文性。利文斯通意識到科學學科面臨的人文性缺失最為嚴重。他說:“我們指出了科學無法做到的事情:它研究事物而不研究人,它最多只研究人的生理方面,我們不會從那里學到有關人性的東西?!盵13]科學知識無法回應生活中的人性問題,它能夠為武器的升級提供技術卻不能化解地域沖突,它能夠揭示細胞的奧秘卻不能解釋心靈的善惡。利文斯通認為,真正的補救辦法是確??茖W家的教育包含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使科學家能夠在國家生活中充分發揮作用?!八麄儾恢皇亲鳛楦呒壖夹g人員或專家,而是作為公民和政策制定者”[1]11。當然這并不說明人文學科的課程設置完美無缺。利文斯通認為人文學科同樣有其弱點,它覆蓋的范圍太小,以至于無法凸顯它應有的人文價值,人文知識的學習需要深入而非停留于表面。利文斯通指出:“我們應該意識到人文學科中有一種傾向,即它較不人性化的方面與生活失去聯系,到目前為止,它在使學生人性化方面貢獻很少或根本沒有貢獻?!盵1]14

(二)大學考試內容欠合理

利文斯通指出,大學考試的內容拘泥于語言學知識,考察范圍也局限于翻譯和關于古典著作選段的了解。大學無論是古典課程獎學金考試,還是榮譽文學士學位考試,都沒有關注人們談論的智力發展,它依然高度重視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語言學知識[12]170。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只專注于試卷可能考察的部分,而忽視對古典著作整體性的理解;他們并不關心自身能力發展,而只關心是否記住了文字性的知識。因此,原本旨在鼓勵學生對希臘和拉丁文化、思想和文學進行廣泛學習的考試,結果卻是簡單地將他們禁錮在純語言學學習方面[12]174。這種經過充分準備的考試成績,在獎學金評選中發揮的引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能為你提供了最勤奮努力的學生,或最善于死記硬背的學生,而不是最有能力的學生[12]171??荚噧热莸牟缓侠韺е麓髮W未能完全考查學生對古典著作的理解程度,考試分數高低證明的更多是學生對試卷內容的了解。這樣的后果是,雖然那些通過榮譽文學士學位考試的學生接受了令人羨慕的心智訓練,已經閱讀且能翻譯大量的經典著作,但是他們沒有掌握希臘和拉丁文學中的相關論點。而且“如果你問他們古典文學的特征是什么,以及它們對這個世界有什么貢獻時,他們可能答不出或者回答十分不當”[12]173。

利文斯通認為,這種欠合理的考試不僅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含混不清,還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使教師將教學時間局限在為考試做準備而非培養和諧發展的人上。在為考試做準備的教學中,作文也占考試內容的很大部分,大多數學生與導師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于修改作文和即席演講,評論著作內容的時間卻少得很[12]173。在利文斯通看來,學生學習古典著作的目的摻雜了太多功利性色彩,從而造成他們囫圇吞棗地理解古典著作。更為嚴重的是,對獎學金考試的過多關注加劇了大學各專業間的壁壘。這種學科劃分過細的現象,導致了大學教育人才培養的片面化。大學高度專業化的獎學金考試,使那些在15歲就通過了學校證書考試的學生從此專注于單一的學習領域,導致他們忽略了接受一種完整教育必不可少的其他學科[1]10。

(三)大學教學方式需轉變

利文斯通立足古典教育對大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捍衛古典教育在大學中的地位。他指出,教師得當的教授方法在古典教育教學過程中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態度?!叭绻覀兘淌诮o學生的是原汁原味的拉丁語和希臘語,而學生在課程結束時大喊‘讓它們遠離我們吧,那錯誤不在學科內容,而在于我們教授不得法;如果一個從著名公學和大學畢業的學生希望將古典著作從教育中刪除,那他是在指責他的老師?!盵12]164大學階段古典教育的教學方式需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相契合,不合時宜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對古典課程生厭,并與寶貴的古典文化失之交臂?!爱斘覀兘淌?8歲及以上年齡的年輕人時,如果我們依然將重點放在語法、作文和獎學金考試上,我們就忽略了他們心智和興趣的發展,忘記了去更換他們的精神食糧”[12]169。當古典教育不能為學生提供心靈上的慰藉,而淪為制度下的產物時,它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利文斯通認為,大學階段古典教育的教學方式需要轉變,特別是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大學階段,男孩們的心智已經發育成熟,能夠欣賞古典著作的偉大和價值,對語言掌握的熟練程度使他們能夠完全理解更寬廣的領域[12]168。利文斯通指出,在閱讀教學中過多使用注釋本對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學生使用標準的文本注釋會導致求知欲下降,想象力逐漸減弱,而且傾向于固定的標準而非活躍的思維。學生面對古典著作應當懷有一種好奇心,以探索古典著作蘊含的智慧,追尋高貴的古典精神及思考永恒的人性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僅引人深思,還閃耀著人文的關懷;否則“讀到索??死账沟摹抖淼移炙雇酢窌r,學生們可能不會意識到其中的人物和自己一樣是活生生的人,面對悲劇會有和自己一樣產生的反應”[1]12。利文斯通認為,大學語法教學尤其需要進行改革,目前它幾乎全部集中在語法結構解釋上,“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形成整體性的認知,還分散了學生對學科其他內容的注意力”[12]178。因此語法知識的比重在大學古典教育中應當逐漸減少。

四、大學教育如何改革

利文斯通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大學教育改革的建議:開設通識課程與人文課程,發展學生的理性;減少對大學獎學金考試的關注,合理編制考試試卷;轉變古典教育教學方式,培養具有“現代人”精神的教師。

(一)優化大學教育課程

大學課程改革的落腳點之一是設置通識課程。利文斯通注意到美國大學高度重視通識教育,它培養的學生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世界。他說:“如果最終的課程成功地將這些通識課程與主要專業的學科結合起來,美國的本科生將會比我們許多人的一生受到更好的教育?!盵1]15優質的大學教育不僅需要學生精進自己的專業領域,也要求他們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體系,以免一葉障目。開設通識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全面和諧的人,當人文學科與科學學科能夠相互聯系時,大學教育培養的人才才能均衡發展。如何在大學教育中平衡人文知識與科學知識?利文斯通提出應當讓人文學者懂得一些科學知識,讓科學家懂得一些文學和歷史知識。

針對人文性的缺失,利文斯通倡導大學教育應當以人文學科為主,因為“人文學科既指向道德價值,也指向審美價值,它讓我們直接接觸到那些一流作家所展示的生命潛力和道德規范”[1]19。利文斯通尤其強調哲學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的優勢地位,因為它是重建大學教育人文性的關鍵,它引導學生對具象的生活進行抽象思考,從而到達“至善”的境界,它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對生活的反思。利文斯通認為,古代那些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把握了生活哲學的奧秘,通過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反思,內心存有永恒的理性精神。因此,閱讀古典著作是把握生活哲學的捷徑,學生以史為鑒,效仿歷史人物,以此培養理性精神。這些歷史人物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上帝、至善和心靈做了大量思考,他們既屬于自己的時代,也屬于所有的時代,因為他們看到了永恒的時代問題[1]16。學習古典著作的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生活哲學的認識和塑造理性。就書籍而言,利文斯通認為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對這些問題最好的、最具啟發性的闡釋[1]20。

利文斯通要求學生廣泛深入地閱讀古典著作,這也是他捍衛大學古典課程的理由。在他看來,一個國家將古典課程列為必修課,與這個國家成為高度“科學的”民族的目標并行不悖,與“現代”課程相比,“古典課程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科學生涯做好準備”[12]11。利文斯通主張古典語應當在大學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為“當前,能夠保證古典教育得以延續的唯一可行方法是在大學開設希臘語必修課”[12]188。古典語是打開古典教育大門的鑰匙,在大學設置古典語課程能夠幫助學生不受語言限制,閱讀古典名著的原始版本,體會古典作家獨具一格與精彩絕倫的語言表達??傊?,優化大學課程的設置需要開設通識課程,并重視古典著作與古典語言。

(二)完善大學考試內容

完善大學考試內容需要改變考察形式,以減少考試給教育帶來的功利性影響。大學古典課程考試具有較強的偏向性,“其考試內容的五分之四是語言學”[12]174??疾靸热葸^分側重語言知識,導致學生對古典課程的學習缺乏整體把握,只追求古典語與現代語的精確互譯。利文斯通指出:“對于這種弊端,如果有治療處方的話,那就是改革,不過,需要改革的不是課程而是視角。如果我們思考的不是語法和獎學金考試,而是它們的內容、它們的作者以及孕育這些著作的文明,讀同樣的書便可以獲得不同的結果?!盵12]170現階段應當要求學生關注古典著作的內在邏輯,領悟古希臘羅馬的精神內涵。其補救措施,并不是要對課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以完成重心轉移,而是“減少對獎學金考試的關注,同時多關注古典著作的內容”[12]175-176。

利文斯通指出,考試并非一無是處,它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堅定的毅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但是不合理的考察內容與試卷編制形式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完善試卷的內容很有必要。利文斯通強調要讓學生領悟古典著作中蘊藏的人文價值與精神實質,他希望學生能夠明白“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在事前決定,我們能從希臘和拉丁文學里獲得什么,我們為什么要讀它們,它們與現代文學有什么不同,它們在何處以及怎樣糾正我們的缺點,我們在哪里超越了它們”[12]179。如果以把握古典著作的精神價值為目的,大學對學生的考察范圍就不應局限于語言學知識。利文斯通批評追求精確答案的試卷設置,他認為那是一份“僵死的試卷”[12]183。他希望題目的設置能夠靈活地考查學生對古典著作的理解,凸顯能力的考試應該是沒人能真正臨時突擊掌握的散文和即席翻譯[14]。如果只是為了獲得獎學金與榮譽學位,就不需要師生深入探究文學歷史,學生也不可能看到文字背后蘊藏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因此,教育很容易淪為“常規和機械訓練”[1]12。這種評價方式影響了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很有必要完善考試內容,以促進大學教育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改革古典教育教學

利文斯通認為,合理的教學方式既是搭建學生心靈與經典名著的橋梁,也是古典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他說:“也許除了希波克拉底之外,《保衛古典教育》提到全部古典作家的作品都是屬于牛津大學古典學院學生的共同財富,如果不是如此,那學生只能自責或者責備他的導師?!盵12]165無論何種教育階段,古典教育的成效總是與教師的教學緊密聯系。如果教師只給學生呈現古典著作的片段而非將著作與廣闊的歷史背景相聯系,只解釋古典著作原文的含義而忽視傳遞文本蘊涵的人文精神,這樣的教學就會浮于表面。因此,利文斯通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睿智審慎的讀書”[12]177。一是閱讀方式的縱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思考作品本身的意義,并聯系現實生活,使古典著作迸發新的活力,學生的思維也行走于古典與現實之間。二是閱讀類型的拓展。學生將所學文本聯系起來,而不是孤立地關注某一著作或某一領域,從而形成更加廣闊的知識面。利文斯通認為,隨著學生心智的成熟,學習的重點也應發生變化,過多的語言學和語法知識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在他看來,大學階段不恰當的語法教學造成了古板的語法考試,教師用非常規的結構而不是知識體系來解釋語法,最終考查學生對這些特殊結構的了解程度?!斑@種形式的語法考試可以完全取消,用其他考試來替代;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用語法的系統學習來替代”[12]177。

為了改革古典教育的教學方式,利文斯通提出要培養具有“現代人”[12]181精神的教師。他認為“教育中的關鍵問題是教師”[12]178,通過檢查教師編制的試卷就可以判定他是不是“現代人”。所謂理想的教師,并不是那種可以維持教學秩序以及能夠傳授知識的人,而是尼采所稱的“現代人”。具有“現代人”精神的教師是擁有教學天賦的教授者,懂得如何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把枯燥的文本轉化為令人深思的議題。他們不斷地將歷史與現實結合在一起,在教學中不僅訓練鑒賞力或傳授知識,而且還“用希臘和羅馬的智慧與高雅來鑄造學生的品格和心智”[12]184。利文斯通認為,無論是評價還是教學,具有“現代人”精神的教師能夠賦予教育生命活力。

五、結語

利文斯通是英國永恒主義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大學教育觀帶有明顯的古典主義色彩。利文斯通崇尚古希臘羅馬的古典精神,主張大學要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他強調通過古典教育培養學生的理性進而塑造國民精神,這對于弘揚英國博雅教育傳統、克服學校教育過分專業化和實用化的傾向無疑具有積極意義[10]292。利文斯通認為大學教育課程應以人文學科為主要陣地,以學習古典著作為重要途徑。他認為,現代歐洲深深植根于古典文學之中,學習古典文學使人們既熟悉了一門宏偉的文學,也了解一國人們燦爛的生活,尤為重要的是人們沐浴了自由提問和理性闡釋的精神[10]290。大學教育對現代社會而言不只是培育人才、服務社會那么簡單,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族的精神特質。審思利文斯通的大學教育觀,當代大學教育應當用理性精神的力量堅定學生的內心品質。正如有學者指出:“在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期,在一個大學正朝著成為研究機構、社會服務站大踏步前進時候,在一個大學內專業越分越細的時期,利文斯通的思想正可以充當一帖清醒劑,不斷地提醒我們在向前沖的時候回頭看看我們是不是扔掉了一些重要的東西?!盵15]在功利主義與唯科學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大學教育在諸多量化指標中容易失去對學生價值觀念的要求。利文斯通從古典學科的視角看待大學教育并非故步自封,而是在古典文化中發現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立足點,以便更好地將優秀文化傳遞下去。

[參考文獻]

]LIVINGSTONE ?R W. Some Thought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47.

徐致禮. 在古典與現實之間[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3.

劉智運. 大學教育哲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7.

LIVINGSTONE ?R W. The Rainbow Bridge and Other Essays on Education[M]. Canada:Clarke Irwin & Company Limited,1961:12.

LIVINGSTONE ?R W. Some Tasks for Education[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

LIVINGSTONE ?R W. Greek Ideals and Modern Life[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4:53.

布魯貝克. 高等教育哲學[M]. 王承緒,鄭繼偉,張維平,等譯.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NEWMAN J ?H. On The Scope and Natur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M]. London:J. M. Dent & Sons Ltd,1933:171.

LIVINGSTONE ?R W.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the Age[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52.

易紅郡. 英國教育思想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吳式穎,任鐘印. 外國教育思想通史:20 世紀的教育思想(上)[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406.

利文斯通. 保衛古典教育[M]. 朱鏡人,譯.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LIVINGSTONE ?R W. A Defence of Classical Education[M]. London:Macmillan,1916:53.

稂建中. 利文斯通的古典文學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 大學教育科學,2018(4):98-106.

徐致禮. 利文斯通的大學教育實踐與大學教育思想述評[J]. 煤炭高等教育,2006(2):94-96.

[責任編輯 張桂霞]

猜你喜歡
大學教育
探究當代大學生勞動價值觀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生本教育理念在應用心理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
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自主學習理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研究
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調查與分析
認知與思辨在離散數學教學中的研究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關于如何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建構芻議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轉型趨勢探究
影響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因素的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