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提升曲藝的現代舞臺效果和觀賞性

2024-04-24 03:02李東海
參花(下) 2024年4期
關鍵詞:鄱陽大鼓曲藝

中國曲藝藝術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新興傳媒的快速發展,盡管傳統曲藝的傳承發展面臨著困境與新的挑戰,但一些傳統曲藝代表性傳承人通過將曲藝與現代舞臺技術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藝術傳播效果?;诖?,本文旨在通過對傳統曲藝與現代舞臺技術相融合的方式和實踐效果進行研究,探究如何利用現代舞臺技術提升傳統曲藝的舞臺效果和觀賞性,進而對促進傳統曲藝的傳承傳播路徑進行分析。

一、傳統曲藝面臨的發展困境與挑戰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曲藝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一直是民間文藝的重要表現形式。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曲壇逐漸蕭索冷落,曲藝人才凋敝,曲藝品種衰亡,曲藝新作難產,曲藝觀眾驟減,曲藝的生存空間嚴重萎縮,傳統曲藝的文化危機日甚一日。探尋傳統曲藝面臨的發展困境,主要原因如下。

(一)社會環境擠壓生存空間

從曲藝的起源與藝術表現形式看,其是在古老都市的勾欄瓦舍中形成的市民文藝,通常在街頭、市集、廟會以及茶樓、酒肆等場合表演,具有強烈的市井文化特征,例如較出名的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等擺攤獻藝場所,都是傳統曲藝的生存土壤。然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現代文明的沖擊,傳統曲藝從內容到表現形式上都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其演出場所也大幅縮減,一些曲藝的發展甚至需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被加以保護方可避免斷絕、失傳的境遇。

(二)信息技術造成沖擊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了完全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現代傳媒幾乎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達到無所不在、無所不及的程度。在藝術領域,隨著人工智能、數碼音像、新媒體等的迅速發展,藝術多維空間迅速擴展,藝術文本創作與藝術成像制作越來越簡捷,藝術儲存和傳播成本越來越低,網絡音樂、網絡詩歌、網絡小說、網絡戲劇、網絡電影、網絡繪畫等新藝術形式層出不窮,傳統藝術種類也都能夠進行數字化、網絡化處理,以全新的形式呈現給觀眾,從而導致觀眾逐漸遠離傳統舞臺表演方式,傳統表現形式受到一定的沖擊,使傳統曲藝的傳承發展更加艱難。

(三)曲藝表現形式單一

傳統曲藝面臨傳承困境,除了外部環境的變遷外,其自身也存在藝術表現形式單一,觀賞性不強等弊端,難以滿足當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審美需求。隨著現代舞臺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三維成像、自動化控制的燈光技術,使傳統舞臺美術、服裝等舞臺表演煥發出新的活力。戲劇的成功探索、有力創新為曲藝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諸如京劇、越劇、昆曲、黃梅戲、贛劇等傳統戲劇,在其舞臺呈現上融入現代舞蹈、電子音樂等元素,使表現形式更為多元,與之相比,曲藝在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與再創作、與現代舞臺技術結合等方面還存在明顯滯后,其表現形式依舊呈現出單一的局面。

二、傳統曲藝與現代舞臺相結合的實踐探索

為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變遷,應對現代科技與信息化對曲藝生存空間的沖擊,一些傳統曲藝傳承人、評論家、研究學者紛紛對曲藝走上現代舞臺進行研究探討和實踐探索,增強了藝術表現力,讓傳統藝術在新時代再放光彩。探尋傳統曲藝與現代舞臺的有機結合,是發展與創新的需要。曲藝人要積極作為,尋求破圈,敢于打破邊界,大膽拓展藝術空間,為曲藝的傳承與再發展找到更廣闊的舞臺。曲藝作家、評論家嚴西秀認為,“舞臺化后的曲藝節目,一般來說會更美,藝術感染力也更強。經過舞臺化改造的民間曲藝形式,更符合大眾趣味,觀賞性、藝術性會更強一些?!鄙轿魇》俏镔|文化遺產項目大同數來寶傳承人柴京云也提到,“舞臺化改造是對傳統民間曲藝形式的一種創新式繼承”。還有一些傳統曲藝傳承人,將傳統曲藝成功搬上現代舞臺,甚至走上了更大的舞臺,使傳統曲藝逐漸在當代社會綻放新的光彩。

(一)李小英:再展“鄱陽大鼓”新姿

鄱陽大鼓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曾廣泛流傳于鄱陽湖流域,在時代的變遷中日漸式微,隨著老一輩民間藝術家的去世或新一代曲藝人的改業轉行,這一藝術形式面臨傳統曲目失傳的危機。近年來,在鄱陽大鼓第六代傳承人李小英的努力下,在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以及上饒、鄱陽等地方相關部門的協助下,成立了鄱陽大鼓傳統曲目搶救挖掘小組,通過現代舞臺元素和婺源曬秋民俗的注入,為鄱陽大鼓這項傳統民間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時代新韻,在曲藝界日漸嶄露頭角。

2017年,由李小英和陸澤浦、周叔琛共同創作的作品《曬秋》,采用鄱陽大鼓形式,通過現代舞臺技術完美再現了婺源標志性的曬秋文化景觀,使鄱陽大鼓與音樂、舞蹈元素完美融合,展現了較強的舞臺效果和觀賞性,在傳統曲藝與現代舞臺的融合上進行了有益探索。2018年,《曬秋》獲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填補了江西省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的空白。

“盡管傳統曲藝鄱陽大鼓里運用了鄱陽漁歌、民歌等音樂元素,但是把鄱陽固有的南北詞融入鄱陽大鼓這是第一回?!痹趧撟鳌稌袂铩返倪^程中,李小英把她熟悉的南北詞融入其中。在她看來,傳統民間藝術,既要傳承也要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生命力。而在作品《李書記釣魚》中,李小英則在說唱中加入更多表演元素,并且根據不同的劇本采取不同的表演形式。如在展現不同人物形象時,李小英通過肢體動作、表情和聲音的區分,塑造了兩個不同性別且不同個性的人物,讓整個表演變得更加鮮活、生動。為了讓更多人喜歡鄱陽大鼓,李小英通常一個劇本設計兩個版本,一個版本用鄱陽話演繹,一個版本用普通話表演,兩個版本一個是為了傳承,保持鄱陽大鼓的原汁原味;一個是為了傳播,讓更多人聽懂并且喜愛。李小英在“鄱陽大鼓”傳承傳播上的探索,對傳統曲藝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柴京云:對數來寶的改造

柴京云,當代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非遺”項目大同數來寶傳承人。數來寶是用山西大同地方方言表演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屬于大同“三寶”之一。柴京云從小受民間藝人的耳濡目染,掌握了多種表演技藝,后從事群文工作。從20世紀70年代末,柴京云、柴京海兄弟潛心研究地方曲藝,創立了“大同數來寶”這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曲藝形式,并創作表演了《怨誰》《家丑外揚》《酒后失言》《望子成龍》《防不勝防》等一批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大同數來寶作品,獲得中國曲藝快板藝術精品展演成就獎和曲種創新獎、第六屆中國曲藝節節目創新獎、全國第十一屆/第十五屆“群星獎”曲藝比賽金獎等。2007年,大同數來寶被評選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2009年和2015年,大同數來寶兩度進京專場演出獲得成功,轟動曲壇。柴京云、柴京海對數來寶進行的“大同化的改造”,是傳統曲藝與現代舞臺表演相結合的又一成功范例。據柴京云介紹,他們的改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語言方面,用經過改造后大家可以聽得懂的大同式普通話來進行說唱;在敘事方式上,則是由以前靠嘴說敘事體變為加有肢體動作的扮演體;另外,改造還加強了角色扮演和捧逗關系,打快板的也由兩個變為一個……使其更符合現代大眾的審美情趣”。

三、傳統曲藝與現代舞臺結合的理論探究

對李小英和柴京云改造創新傳統曲藝表演形式并與現代舞臺結合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供傳統曲藝傳承人、研究者們參考與借鑒。

(一)現代舞臺技術拓展傳統曲藝的藝術邊界

傳統曲藝在當時的條件下,確實起到了豐富人們生活的作用,但由于受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傳統曲藝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藝術性難以充分發揮,致使傳統曲藝表現形式單一的弊端被無限放大,影響了趣味性和觀賞性。隨著現代舞臺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新材料、燈光背景、音響投影、機械裝置、模擬數據,以及3D、水幕、動漫等新技術的介入,舞臺場景可以隨著情節需要進行自由切換,起到的效果是傳統條件遠遠無法比擬的,其能夠配合傳統曲藝營造舞臺場景,提高了舞臺的觀賞性,豐富了藝術表現形式,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為曲藝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助力傳統曲藝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力。文化藝術發展到今天,尤其是舞臺藝術,樹立新觀念,使用新材料,創造新技巧已是大勢所趨,在曲藝界亦然。例如,李小英的《曬秋》便通過多媒體技術完美再現了婺源地區標志性的曬秋景觀,讓傳統曲藝在現代舞臺上呈現出格外飽滿的效果,令觀眾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二)多元藝術元素使傳統曲藝煥發生命力

現代科技讓戲曲舞美的設計更具個性化,使舞美更好地為表演服務,而傳統曲藝往往只注重說唱而忽視了表演。李小英和柴京云為傳統曲藝注入了更多的表演元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注入的元素并不一定來自傳統曲藝本身。例如,在柴京云和柴京海二人合作的相聲中,將相聲的表演形式與數來寶相結合,或者說將數來寶植入相聲節目中,通過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為傳統數來寶賦予了更多表演元素,也使演員可以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為傳統曲藝適應當代人的審美創造了條件。又如,李小英的《曬秋》節目中,為鄱陽大鼓節目注入了舞蹈、民俗及傳統服裝展示,其注入的表演元素已然超出鄱陽大鼓本身??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認知的變化,觀眾對于傳統曲藝的欣賞已不再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其對舞臺藝術的設計要求越來越高,這要求傳統曲藝的傳承人與表演者要不斷提升舞臺藝術效果。雖然傳統舞臺布展素雅大方、簡單質樸,但極易給人單調枯燥之感,過于突出傳統容易導致曲藝表演存在大量雷同的舞臺布局設計,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傳統曲藝的舞臺設計要不斷創新,積極與現代流行元素相融合,以跨界打破邊界,推動傳統曲藝的藝術元素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

(三)傳統曲藝與舞臺技術融合對曲藝進行再創作

傳統曲藝的發展還要將其與現代舞臺技術結合進行再創作,不是簡單地將傳統曲藝作品原封不動地搬到現代舞臺上,而是要根據現代舞臺表現的規律,主動運用現代舞臺技術,對傳統曲藝的劇本或演出流程進行再創作、再加工,為曲藝作品賦予強烈的現代氣息,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有感染力,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創作出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曲藝精品力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傳統曲藝表演者不僅要對形式進行創新,還要對服裝、道具以及節目內容進行創新,使傳統曲藝在現代舞臺呈現出嶄新而又充滿文化底蘊的姿態,使曲藝作品錦上添花,藝術生命力歷久彌新。

四、結語

對傳統曲藝的舞臺化改造,既要遵循曲藝藝術的規律,又要有時代氣息,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以符合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為依據,結合當下的流行趨勢與技術手段,不斷探索與開拓更廣闊的天地,讓傳統曲藝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李日星.傳統曲藝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廣東藝術,2006(02):37-39.

[2]鄧立峰.傳統曲藝傳承發展,只靠舞臺化改造是不夠的[N].中國藝術報,2017-08-30(002).

[3]吳界和.現代科技與戲曲舞臺美術的結合[J].藝術品鑒,2018(36):205+209.

[4]元永.新媒介生態下曲藝藝術高質量傳播的路徑與方法[J].曲藝,2023(06):40-43.

[5]高博.淺談新時期中國傳統曲藝對外傳播的契機、意義與途徑[J].曲藝,2020(05):42-44.

[6]杜佳.她在云中笑——大同數來寶開創者柴京云、柴京海訪談[J].曲藝,2015(10):46-48.

[7]石鳳珍,李佳.大同柴氏兄弟數來寶藝術的文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06):42-45.

[8]徐華云.新時代曲藝類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究[J].人文天下,2022(10):21-25.

(作者簡介:李東海,男,本科,上饒市全域旅游發展中心<上饒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三級演員,研究方向:曲藝、聲樂)

(責任編輯 王瑞鋒)

猜你喜歡
鄱陽大鼓曲藝
發掘消失的明代曲藝——《金瓶梅詞話》所載明代曲藝探賾
省音協赴鄱陽、南豐參加文藝志愿服務活動
我等你在鄱陽
曲藝名城張家港 曲苑魅力揚四方
大鼓聲聲
大鼓
淺談曲藝的創作與表演
簡述樂亭大鼓
基于Flash技術的曲藝動畫設計與實現
大鼓敲響基諾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