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行業迎來“寒冬”,音樂教育回歸理性

2024-04-24 07:46
記者觀察 2024年3期
關鍵詞:寒冬升學珠江

2024年年初,“鋼琴銷量斷崖式下滑”成為各大社交平臺的熱議話題。從數據上看,兩大曾經占據中國鋼琴市場半壁江山的國產鋼琴龍頭企業在2023年的銷售業績都不太樂觀——珠江鋼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1.47%,凈利潤647.51萬元,凈利潤暴跌93.54%;海倫鋼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99%,歸母凈利潤608.39萬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4.73%。曾隨著鋼琴“考級熱”一路上漲的相關股票,也已跌回底線。與2015年股價高點相比,珠江鋼琴和海倫鋼琴均跌超七成,與2012年年初上市時期股價基本持平。

事實上,據多位鋼琴行業從業者及消費者表示,中國的“鋼琴熱”自10年前就開始有了冷卻的跡象。而它從風靡到遇冷的曲線中,我們不難觀察到,中國的音樂教育在邁向學科化后重新變得樸實,逐漸趨于理性。而隨著這一變化,中國的鋼琴廠家又該何去何從?

下滑

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鋼琴制造的頭部企業,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受新冠疫情影響,珠江鋼琴在2019年—2021年經歷一個先下跌再反彈的階段。2021年之后,營業收入連續兩年大幅下滑。

對于業績的下滑,珠江鋼琴在2023年半年報中解釋稱,樂器市場低迷,市場競爭加劇。

受市場消費環境、教培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樂器市場整體需求乏力。另一家上市鋼琴企業海倫鋼琴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在財務報告中,海倫鋼琴分析,市場疲軟是業績大降的主要原因。

市場疲軟,零售端亦感同身受。據一家琴行的工作人員介紹,往年每月幾乎都能賣出50架鋼琴,但去年12月某些型號的鋼琴卻只賣出去不到10架。

上游廠商銷售慘淡,下游鋼琴教育行業也是寒意陣陣。去年8月,知名鋼琴培訓機構英皇國際音樂中心在杭州的多家門店撤并。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其他關門的琴行更多。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年初,我國共有琴行25000家,一年之內倒閉了約三成。

為了招攬生意,很多鋼琴培訓機構的價格也是一降再降,最低降至30元/小時。有的鋼琴老師甚至在備大社交平臺上發布了線上一對一教學,20節課只需要900元。

鋼琴行業,走入了寒冬。

火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國鋼琴教育的普及與火熱,與國民收入的提高是同步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國民收入、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為鋼琴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消費基礎。

即便如此,與其他樂器相比,鋼琴的花費也是比較大的。好一點的鋼琴每架在2萬~3萬元,每節鋼琴課的課時費大約在300元~500元,五六年學下來,至少要花費10多萬元。更為關鍵的是,鋼琴本身很大,頗占地方。為了學鋼琴,有時還要犧牲家里的一部分空間。

如果要走專業路線,投入就更多了。據調查,從幼兒時期到大學畢業,培養一個鋼琴音樂生至少需要100萬元人民幣。綜合來看,鋼琴是一個費錢、費精力的樂器。

那么,為什么大家熱衷于學鋼琴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考升學。

2008年以前,我國實行藝考生鋼琴十級可在中考加分的政策。后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這一加分政策取消。但是,一些文化課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依然可以“曲線救國”,通過藝術特長生路線升學。一夜之間,全國掀起了學鋼琴熱,無數家長、學生前赴后繼,催生出龐大的鋼琴培訓和考級市場。

2019年,英國《金融時報》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并刊寫了《為什么中國會有“鋼琴熱”》一文。在文中,《金融時報》引用了一個數據:中國有4000萬孩子學鋼琴。

除了藝考升學,鋼琴在中國還被賦予了其他意義。比如學習鋼琴可以培養孩子的“貴族”氣質,陶冶情操;比如鋼琴是“萬能樂器”,彈琴需要手、腳、眼協調配對,這是對體力、腦力和協調性的很好訓練……此外,有的人純粹是為了跟風才去學鋼琴,有的則是父母通過孩子學鋼琴來彌補自己的人生缺憾。

從數據上看,2017年至2020年,中國每年鋼琴銷售量平均為40萬架,遠高于美國3萬架的年均銷量。同期,中國學鋼琴人數達到約4千萬人,約為美國的7倍。

理性

2017年至2020年,當時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2倍,鋼琴銷量、學琴人數卻分別是美國的10倍、7倍。從數據來看,鋼琴這個舶來品在中國有點“過熱”了。而這份“過熱”實際上是鋼琴教育“功利化”催生出來的泡沫。巧合的是,戳破這個泡沫的,還是升學政策。

2018年,國家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藝考升學之路被堵死,給“鋼琴熱”潑了一桶冷水。次年,海倫鋼琴和珠江鋼琴的銷量便開始出現下滑。

2019年至2022年,珠江鋼琴的鋼琴銷量從15.61萬架降至11.02萬架,海倫鋼琴的立式鋼琴銷量從3.6738萬架降至2.2792萬架。

一直以來,鋼琴都號稱“樂器之王”,又因價格比較貴,處于音樂教育的頂端地位。如今,取消特長加分后,“鋼琴熱”退燒,這不失為—件好事。一方面,孩子們學鋼琴回歸理性,目的更純粹,更利于培養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面,音樂教育的選擇也更多元化。小提琴、吉他、長笛等攜帶方便、性價比高、入門門檻低的樂器,將更受歡迎。

當鋼琴教育回歸理性,未來,鋼琴行業又將會如何發展?

目前看,市場將可能會分化。

市場下行,如大浪淘沙。升學加分的偽需求被擠出后,剩下的學琴者,要么是興趣愛好,要么是走專業路線。特別是對于走專業路線的學琴者來說,更青睞高端鋼琴。歐美知名鋼琴品牌施坦威生產的立式鋼琴平均零售價在6萬美元至34萬美元。2016年至2021年,施坦威在中國的凈銷售額從4600萬美元增長至1.16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20.4%。

中國樂器協會歷年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鋼琴產銷量在30萬架左右,是全球鋼琴制造大國和國際鋼琴消費主要市場。高端鋼琴不受影響,低價樂器逆勢上揚。處于中端的中國鋼琴廠家,現實最好的選擇或許是轉戰“下沉市場”。

摘自微信公眾號“正解局”

猜你喜歡
寒冬升學珠江
夢牽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為子女升學攢資歷
“漫”游珠江
別讓熬夜毀了升學夢
升學啦
珠江·紫宸山
211381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bilateral falcine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