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源綠色小麥種植管理綜合分析及推廣方法綜合運用

2024-04-24 09:34吳明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生物農藥灌溉小麥

吳明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農業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其田間管理方法的推廣變得尤為重要。小麥作為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方法對生態環境和糧食安全有著深遠的影響。針對此,本文綜合分析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的推廣方法。首先提出優質小麥品種的選擇標準,強調土壤管理和改良技術的重要性,包括水分管理和灌溉系統的現代化以及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的有效應用。其次,詳細探討病蟲害防治和收割前的田間管理策略,在技術推廣方法方面,分析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示范基地和實地考察、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以及農民合作社的重要作用,以期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一、綠色小麥種植情況—以河南濟源為例

1、品種選擇

河南省濟源地區的綠色小麥種植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小麥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研究。這些研究主要基于SNP標記,并涉及100多個測試品種。這些品種是通過國內外品種的雜交育種而來,包括周麥27、矮抗58、鄭麥379等高品質品種。這些品種被選用的主要原因是它們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產量高,且具有良好的病蟲害抵抗力。特別是在濟源這個黃河流域地區,這些小麥品種表現出了優異的耐旱、耐鹽堿和耐低溫特性,非常適合當地多變的氣候條件。此外,這些品種的籽粒品質優良,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例如,周麥27不僅具有較高的產量,還擁有良好的面粉加工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矮抗58則因其較強的病蟲害抵抗力和較短的生長周期而受到農民的青睞。

2、種植情況

在河南省的不同小麥種植區域,包括濟源市,降水量和積溫對小麥生長有顯著影響。例如,河南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的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和≥0℃積溫各不相同。這些區域的小麥產量、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也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數據表明,河南省小麥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

3、種植產量

實際情況表明,河南省的小麥生育期內的降水量和積溫對小麥產量有顯著影響。濟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主要土壤類型為黏質潮土與兩合土,小麥生育期內的總降水量為200-300毫米。這些地理和氣候條件對小麥產量和質量產生了影響。從當地整體數據來看,不同區域的小麥產量、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呈現出顯著的差異,其表明不同地區的小麥種植情況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二、綠色小麥種植技術

1、優質小麥品種選擇

在選擇優質小麥品種時,重要的是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類型以及疾病和害蟲的抵抗力。例如,在河南濟源,由于該地區的主要土壤類型為黏質潮土和兩合土,且小麥生育期內總降水量為200-300毫米,適宜選擇能夠適應這些條件的品種??紤]到濟源的氣候和土壤特性,建議選擇以下類型的小麥品種:

抗旱性強的品種:由于降水量有限,選擇能夠適應較低水分條件的小麥品種是關鍵。

抗病性品種:選擇對當地常見病蟲害有較好抵抗力的小麥品種,以減少農藥的使用,符合綠色種植的理念。

高產穩產品種:考慮到濟源地區農業的經濟效益,選擇在當地條件下表現出高產穩產特性的品種。

此外,根據河南省的一些研究,周麥和矮抗58等品種在當地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和產量表現。

2、土壤管理和改良技術

①土壤管理

土壤水分控制:在河南濟源等地區,由于降水量較低,合理的灌溉策略至關重要。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或微噴灌,可以確保作物充足的水分供應,同時節約水資源。例如,滴灌系統可以定期調整,以適應不同生長階段的水分需求。

有機物添加:定期向土壤中添加有機物料,如農家肥、綠肥等,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

作物輪作:實施作物輪作制度,比如在小麥和其他作物(如豆類、油菜等)之間輪作,可以減少病蟲害,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②改良技術

土壤pH值調節:保持土壤pH值在理想范圍(6.0-7.5)內對小麥生長至關重要。濟源范圍內,土壤pH值普遍偏高,則可采用硫酸銨等酸性肥料來降低pH值。

生物改良劑的使用:施用生物改良劑如根際促生菌、生物有機肥,可以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促進作物健康生長。

綠肥作物的種植:種植綠肥作物如豆科植物,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還能通過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3、水分管理和灌溉系統

①水分管理策略

水分管理在小麥生長期間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降水量相對較低的地區,如濟源。有效的水分管理策略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測定土壤濕度:使用土壤濕度計或土壤水分傳感器定期檢測土壤水分含量,確保土壤在整個生長周期中保持適當的濕度。理想的土壤水分含量通常在15%-20%之間。

灌溉計劃:基于土壤水分含量和天氣預報制定灌溉計劃。例如,在干旱期間,可能需要每周灌溉一次,而在多雨季節則減少灌溉頻率。

灌溉量的控制:灌溉時應控制水量,避免過量或不足。一般建議每次灌溉應提供土壤深度至少20厘米處的濕潤,相當于每次灌溉大約30-40毫米的水。

②灌溉系統設計

在濟源,考慮到年降水量和土壤類型,推薦以下灌溉系統:

滴灌系統:滴灌是一種高效的灌溉方式,特別適用于水資源有限的地區。它通過在植物根部附近逐滴釋放水分,最大程度地減少水分蒸發和浪費。例如,滴灌帶可以布置在每行小麥之間,每米滴灌帶設置8-12個滴頭,滴頭出水量為1.6-2.2升/小時。

微噴灌系統:微噴灌是另一種節水的灌溉方法,它通過小噴頭向作物提供細小的水滴,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分分布和減少蒸發損失。例如,微噴頭的噴射直徑可達1-2米,適用于小區域的精準灌溉。需注意的是,灌溉系統的設計和安裝應根據具體的地塊大小、形狀和土壤特性進行定制,以確保最佳的水分管理和作物生長條件。

4、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的使用

①有機肥料的合理施用

肥料類型選擇:常用的有機肥料包括農家肥(如牛糞、豬糞)、堆肥、綠肥等。例如,牛糞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適合作為基肥使用。

施肥量和時間:施肥量需根據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調整。通常,基肥的施用量為每公頃3000-5000公斤?;首詈迷诓シN前施用,以便肥料充分腐熟并與土壤混合。

施肥方法:均勻施肥可確保作物全面吸收養分??梢圆捎萌鍪┗驕鲜┓椒?,確保肥料均勻分布在田地中。

②生物農藥的有效運用

生物農藥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來防治植物病蟲害的農藥。在使用生物農藥時,應考慮以下方面:

選擇適合的生物農藥:根據當地的主要病蟲害種類選擇相應的生物農藥。例如,針對真菌性病害,可以選擇含有拮抗真菌的生物農藥。

施用時間和頻率:生物農藥通常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施用效果最佳。施用頻率依據產品說明和病蟲害的發展情況而定。

與其他措施結合:生物農藥最好與作物輪作、物理防治等綜合管理措施結合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5、病蟲害防治和管理

①定期監測與早期識別

建立監測系統:在小麥生長季節定期監測田間病蟲害情況,使用諸如誘蟲燈、黃色粘板等工具來捕捉和識別害蟲。

病蟲害記錄:記錄病蟲害的出現時間、類型及其嚴重程度,這有助于預測和制定防治措施。例如,記錄每周捕獲的害蟲數量,以判斷是否達到經濟閾值。

早期識別:通過訓練,使農場工作人員能夠識別常見病蟲害的早期跡象。例如,小麥銹病的早期癥狀包括葉片上的黃色或橙色斑點。

②綜合病蟲害管理(IPM)

物理防治:例如,使用防蟲網、手工除蟲等物理方法減少害蟲數量。

生物防治:引入天敵如瓢蟲、蜘蛛等,或使用生物農藥,如微生物制劑,來控制害蟲。

農藝措施:采取作物輪作、合理密植、及時除草等措施,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

化學防治:在必要時使用化學農藥,但需嚴格按照推薦劑量和施用時間進行,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三、技術推廣方法

1、農業技術培訓和教育

①組織專業培訓課程

組織專業培訓課程可以由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主導,目的是向農民傳授最新的農業技術和實踐。這些培訓通常包括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如理論講座、現場示范、實踐操作指導等。

理論講座可以涵蓋諸如土壤科學、作物生理學、病蟲害管理、水資源利用和可持續農業實踐等多個主題。這些講座有助于增強農民對于現代農業技術背后科學原理的理解。

再如,可基于現場培訓,通過在實際的農田中展示具體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農民可以直觀地了解這些技術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和效果。比如,可以展示高效灌溉系統的安裝和運行、有機肥料的正確施用方法以及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等。此外,實踐操作指導讓農民有機會親自實踐這些技術。這種“學以致用”的方法,不僅增強了農民對新技術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他們將新知識應用到自己農田的信心和意愿。

②利用媒體和網絡資源

通過電視節目、廣播、社交媒體平臺、在線課程和專題網站,可以大范圍、低成本地傳播農業知識和信息。電視和廣播節目可以覆蓋到偏遠地區,對于可能無法參加現場培訓的農民來說,是一種有效的信息來源。例如,電視節目可以播放關于農業技術、市場趨勢、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等主題的紀錄片和訪談節目。

社交媒體和互聯網平臺提供了更為互動和參與性的學習方式。農民可以通過這些平臺訪問在線課程、教學視頻、技術論壇和專家咨詢服務。例如,農業專家可以通過直播進行虛擬講座和答疑,而農民可以在社交媒體群組中分享經驗和技巧。

2、示范基地和實地考察

①建立示范基地

通過在示范基地實施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可以直觀地向農民展示這些技術的效果和可行性。示范基地通常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和土壤類型,以確保其示范效果能夠廣泛適用于不同的種植環境。

在示范基地中,可以實施各種創新技術,如精準灌溉、有機肥料使用、生物農藥應用、作物輪作和病蟲害綜合管理等。通過這些實踐,示范基地不僅展示了技術的實際應用,而且還提供了收集數據和反饋的機會,這對于技術改進和適應性調整至關重要。

此外,示范基地也是教育和培訓的重要場所。農民和技術人員可以在這里進行實地學習和交流,通過觀察和參與實際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技術。

②組織實地考察

通過組織農民參觀示范基地或其他成功應用新技術的農田,可以增強他們對新技術的理解和接受度。這種親身體驗通常比理論講解更能激發農民的興趣和動機。

在實地考察活動中,參觀者不僅能夠看到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還有機會與實踐者交流經驗,討論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交流對于理解技術的實際效益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農田中實施這些技術非常有幫助。

組織實地考察時,可以涵蓋各種類型的農田和作物,以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例如,可以包括傳統種植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農田、專門采用有機種植方法的農田,甚至是采用高科技如智能農業系統的先進農場,基于實地考察可有效推動小麥綠色種植技術在更廣泛區域的應用和普及。

3、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

①制定促進綠色農業的政策

政府在推廣綠色小麥種植技術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所指定的政策可包括提供補貼、減稅、優惠貸款或其他經濟激勵,以鼓勵農民采用環保和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財政支持,幫助農民購買節水灌溉設備,或者對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的農戶提供補貼。

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標準和規范,比如有關農藥和化肥使用的限制,以減少農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些政策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還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民的收入。

②提供技術支持和教育

政府還應提供技術支持和教育服務,幫助農民了解和采用新技術。這包括投資于農業研究和開發,建立培訓中心,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等。通過這些措施,農民可以獲取關于最新農業技術和實踐的信息,從而提高他們的種植效率和產品質量。

同時,政府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平臺來促進農民之間以及農民與專家之間的信息交流。這些平臺可以是在線論壇、社交媒體群組或定期舉辦的農業展覽和會議。通過這些交流和分享,農民可以學習到其他地區成功的種植經驗和教訓,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種植方法。

4、農民合作社的參與

農民合作社可通過集體合作,讓農民更有效地共享資源、知識和技術,從而提高整體的種植效率和產品質量。以下是農民合作社在技術推廣中的幾個關鍵作用:

資源共享:合作社可以集中購買種子、肥料、農藥和灌溉設備,從而降低成本。此外,合作社成員可以共享機械設備,如拖拉機和收割機,這對于小規模農戶尤其有益,并且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當地農民會更加愿意接受新興的種植技術,這一點對于發展當地農業經濟來說較為有益。

知識和技術交流:農民合作社為成員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農民可以分享他們的經驗、討論新技術的應用,并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種交流有助于提高成員對新技術的接受度和應用能力。

提高市場影響力:作為集體實體,合作社在市場上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合作社可以代表其成員進行產品銷售和市場談判,從而獲取更好的價格和條件。

促進可持續農業實踐:農民合作社可以鼓勵成員采用環保和可持續的農業實踐。通過集體的努力,合作社可以實施綠色種植技術,如輪作、有機種植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綜上所述,綠色小麥種植技術及田間管理的有效推廣對于實現可持續農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推廣方法,可以提高農民對于新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進而提升整體的農業生產效率和生態效益。未來,這些推廣方法需要結合地區特性和技術發展進行持續優化,以保證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

猜你喜歡
生物農藥灌溉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哭娃小麥
2025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場規模將達到95億美金
上海國際生物農藥與微生物肥料發酵技術展覽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