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犢牛斷奶期的影響因素及飼養管理科學研究

2024-04-24 12:02牛勇
農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關鍵詞:牛舍犢牛斷奶

牛勇

犢牛是養殖場的重要生產資料,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規律和特征。犢牛出生之后會面臨多種應激刺激,尤其是在斷奶階段會進入到應激高峰期,很容易受到諸多應激因素的影響,降低身體的適應能力和胃腸道的消化功能,極容易誘發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威脅到犢牛的健康生長發育。作為養殖管理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犢牛斷奶會對牛群造成嚴重的應激刺激,是各種疾病發生的高峰期,所以應該對影響犢牛斷奶的因素進行全面的探討,構建針對性的養殖管理制度,確保斷奶方案的科學合理,能夠滿足犢牛的生產發育所需,為確保犢牛順利的渡過應激高峰期奠定堅實基礎。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了影響犢牛斷奶的因素,并提出了犢牛斷奶期間的飼養管理要點,希望通過研究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犢牛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積極推行早期斷奶技術,能夠充分發揮犢牛階段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生產潛力大的特征,確保在短時間內能夠達到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效益的目的,為生產優質牛肉和擴大養殖群體,提升繁殖母牛的利用年限有著很大的幫助。隨著牛養殖業的不斷向前推進和發展,規?;B殖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趨勢,養殖數量也在顯著增加。但由于牛的養殖周期相對較長,在飼養管理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構成嚴重威脅。所以在進行犢牛斷奶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相應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明確相應的原因,并從養殖管理角度入手,提前進行約束和規范,充分發揮犢牛的生產潛能,為高產穩產奠定堅實基礎。

一、犢牛早期斷奶的應用價值

犢牛早期斷奶是指在犢牛出生后的相對較早階段將其與母牛隔離并停止給予母乳喂養。通過早期斷奶,可以幫助犢牛更快地適應固體飼料、草料和浸潤飼料等非母乳飼料,促進消化系統的發育。這有助于犢牛更快地轉向完全固體飼料,并提供所需的營養。母牛的乳汁可能含有病原菌,通過早期斷奶可以減少犢牛受到傳染病的風險。犢牛隔離并不再依賴母乳喂養后,接觸病原菌和其他病毒的機會就會減少。母乳喂養是一種資本密集型的飼養方式,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和資源。通過早期斷奶,農民可以節約母牛乳產和飼養成本,同時提高飼養效率和經濟效益。此外,早期斷奶可以促使母牛盡早恢復生理狀態,為下一輪發情和配種做好準備。這對于提高母牛的繁殖效果和飼養效益是有益的。

二、犢牛斷奶期的影響因素

1、營養因素

犢牛在早期斷奶后需要依靠固體飼料獲取營養。如果養殖人員未能提供適當和均衡的飼料,可能導致犢牛的營養攝入不足,從而限制其生長發育。營養不平衡也可能導致犢?;忌蠣I養缺乏或各種營養相關的疾病。突然轉換到固體飼料對犢牛的消化系統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如果養殖人員沒有逐步引導犢牛過渡到固體飼料,可能導致消化不適和腹瀉。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犢牛的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營養吸收不良和健康問題。早期斷奶將使犢牛與母牛分離,無法通過母乳獲取抗體和其他免疫因子。如果養殖人員未能提供合適的免疫預防措施,犢牛的免疫力可能會降低,易受感染和疾病侵襲。

2、體重因素

身體素質差和體重不達標的犢??赡芤馕吨湓谀溉槲桂B期間未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這可能導致犢牛在斷奶后面臨營養不足的風險,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身體素質差和體重不達標的犢??赡艽嬖诿庖吡^弱的問題。體重不達標的犢??赡茉谶m應固體飼料方面遇到困難。固體飼料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一定的胃腸功能,而身體素質差的犢??赡芪茨艹浞职l育相關器官,導致適應固體飼料變得更加困難。此外,身體素質差和體重不達標的犢??赡軙媾R生長遲緩的風險。營養不足和生理代謝功能不佳可能導致犢牛的生長發育受到限制,使其未能達到正常的生長速度和體重水平。

3、環境因素

一方面環境衛生差和環境污染嚴重可能導致細菌、寄生蟲和其他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這增加了犢牛感染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在斷奶過程中,當它們沒有母乳中的抗體來提供免疫保護時。另一方面環境衛生差和環境污染嚴重可能導致犢牛攝入有害物質或病原體,進而引發消化問題。這可能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和營養吸收受阻等問題,影響犢牛的生長和健康發育。再一方面環境污染嚴重可能導致空氣中存在顆粒物、刺激性氣體和有害物質,對犢牛的呼吸道造成刺激和損害。這可能導致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問題,影響犢牛的生長和健康。最后一方面環境污染嚴重可能對犢牛的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有害物質和環境污染物可能降低犢牛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襲。

三、犢牛斷奶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1、加強新生犢牛的針對性管理

①牛舍溫度濕度調控

新生犢牛對溫度和濕度有一定的要求,維持適宜的環境條件對它們的健康和舒適至關重要。新生犢牛在出生后的頭兩周內對溫度更為敏感,理想的環境溫度范圍約為20-25℃。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可能會導致犢牛脫水、食欲下降和發生中暑等問題。若環境溫度過低,會影響犢牛的體溫調節能力,引發低體溫和感染等風險。另外新生犢牛對濕度的要求較高,適宜的濕度范圍約為50%-70%。過高的濕度可能導致犢牛體溫調節難度增加,容易發生熱應激。過低的濕度會引發皮膚干燥和呼吸道不適等問題。牛舍溫度調控過程中可以使用牛舍通風設備,如風扇和通風窗,以保持良好的空氣流動。若環境溫度過高,可采用降溫措施,如安裝降溫噴霧系統或使用冷卻墊等。若環境溫度過低,可使用加熱設備,如暖氣燈或暖風機,提供額外的熱源。使用地面覆蓋物,如稻草或木屑,有助于調節濕度。確保牛舍內的排泄物及時清理,并保持干燥的環境。定期監測牛舍內的溫度和濕度,可通過溫濕度計進行測量。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牛舍設備和管理措施,以達到適宜的溫濕度條件。

②及時吃上初乳

新生犢牛初乳的營養價值非常重要,對于其正常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初乳是母牛在分娩后產生的乳汁,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免疫因子。初乳中含有高濃度的抗體,尤其是免疫球蛋白G(IgG),能夠提供犢牛必要的被動免疫保護,幫助犢牛建立自身免疫力。初乳還富含高質量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生長因子等,滿足犢牛早期發育的需求。新生犢牛應該在出生后的一小時內開始進食初乳。犢牛應當被鼓勵盡快攝取足夠量的初乳來獲得充足的營養和被動免疫。新生犢牛應該吃足夠的初乳,在吃乳過程中不受限制。通常,犢牛在出生后的6-8小時內要攝取足夠的初乳,以獲得足夠的免疫抗體,并確保營養需求得到滿足。在哺乳過程中哺乳頻率會隨著犢牛的生長而逐漸減少,但剛出生的犢牛應該被鼓勵哺乳多次。在早期,犢牛每天應該被鼓勵哺乳至少5-6次,確保足夠的免疫抗體和營養的攝入。隨著犢牛的生長和消化能力的增強,哺乳頻率可以逐漸降低。

③常乳投喂

乳汁的質量對于7日齡犢牛至關重要,它應該是新鮮、潔凈和高營養的。新鮮的乳汁應該沒有異味或異色,并且沒有受到細菌或其他污染物的污染。高營養的乳汁應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以滿足犢牛的生長和發育需求。7日齡犢牛每餐的哺乳量通常為10%-12%的體重。犢牛每天需要喂養3-4次。最好使用瓶哺喂的方式,以確保犢牛能夠充分攝取到所需的哺乳量。也可以使用奶瓶或奶桶等干凈的器具進行喂養,每次喂食前確認器具已經徹底清洗和消毒。盡量模擬自然哺乳的方式,讓犢牛站立或稍微傾斜,并且將奶嘴放在它們的口腔中,讓它們自主地吸吮。

④開食飼料喂養

犢牛補飼是保證犢牛生長發育的關鍵環節,犢牛出生后1-2周內主要以母乳為食,此時不需要額外補飼。2周后,隨著犢牛的生長,母乳逐漸不能滿足其營養需求,此時可以開始進行補飼。一般在犢牛出生后的第3周開始進行補飼,最遲不超過4周。補飼飼料應營養全面,能量飼料如玉米、小麥、高粱等;蛋白質飼料如豆餅、葵花籽餅、花生餅等;礦物質飼料如石粉等,維生素飼料如維生素預混劑等。飼料配比要根據犢牛的年齡、體重、生長發育需求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來說,犢牛補飼的飼料中,能量飼料占50%-70%,蛋白質飼料占20%-30%,礦物質飼料占5%,維生素飼料占1%。犢牛補飼的飼喂量要根據犢牛的年齡、體重、食欲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來說,犢牛出生后第3周開始補飼,每天飼喂量為體重的0.5%-1%;第4周開始,逐漸增加飼喂量,每周增加0.5%-1%,直至達到每天飼喂量占體重1.5%-2%。為了保持犢牛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建議每天進行多次飼喂,可分為3-4次;也可以將補飼飼料與適量的水混合,使飼料變濕,這樣可以增加飼料的適口性和消化率;根據犢牛的食欲情況調整飼喂量,食欲好時適當增加飼喂量,食欲差時適當減少;從母乳過渡到補飼飼料時,應逐漸減少母乳的飼喂量,增加補飼飼料的飼喂量,以避免犢牛消化不良。

四、斷奶犢牛的飼養管理

1、斷奶時間的選取

犢牛斷奶時的體重和采食量要求會因個體差異、飼養目標和管理策略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確定斷奶時,犢牛的體重應該達到一定的水平。體重要求可以根據品種、性別和養殖目標等因素有所不同,但通常犢牛在斷奶時的體重應在生后4-6周時達到母牛出生體重的40%-60%。觀察犢牛的生長曲線和評估其整體健康狀況,可以幫助確定合適的體重來進行斷奶。在斷奶之前,要確保犢牛的日采食量能夠達到150g以上。

2、科學斷奶

犢牛早期斷奶是指在犢牛出生后4-6周內進行斷奶,此時犢牛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飼養管理。根據犢牛的年齡、體重和生長需求,選擇適合的犢牛飼料,包括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和維生素飼料等。在犢牛早期斷奶過程中,應逐步減少母乳的飼喂量,增加犢牛飼料的飼喂量,以避免犢牛消化不良。一般建議在犢牛出生后的第3周開始逐漸減少母乳的飼喂量,每周減少的比例約為10%-20%,直至完全斷奶。在犢牛早期斷奶過程中,應保證犢牛的飲水充足,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求。一般建議每天飲水量為犢牛體重的30%-50%。在犢牛早期斷奶過程中,應觀察犢牛的食欲情況,根據食欲調整飼料的飼喂量和飼喂次數。一般建議每天飼喂3-4次,每次飼喂量為犢牛體重的0.5%-1%。

3、飼料過渡

在犢牛斷奶前1-2周開始,逐漸減少哺乳次數,每周減少1-2次,直至完全斷奶。隨著哺乳次數的減少,逐漸增加補飼飼料的飼喂量,以滿足犢牛的營養需求。補飼飼料可以選擇優質的犢牛飼料,包括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和維生素飼料等。在過渡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犢牛的生長發育、食欲和消化情況,根據犢牛的適應情況調整飼料種類和飼喂量。斷奶飼料的配比要根據犢牛的年齡、體重、生長發育需求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能量飼料如玉米、小麥、高粱等,占飼料總量的50%-70%。蛋白質飼料如豆餅、葵花籽餅、花生餅等,占飼料總量的20%-30%。礦物質飼料如石粉、食鹽等,占飼料總量的1%-2%。維生素飼料如維生素預混劑等,占飼料總量的1%。此外,還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青綠多汁飼料和粗飼料,以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

4、環境調控

斷奶犢牛牛舍的溫度、濕度和養殖密度是影響犢牛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斷奶犢牛對環境溫度的適應能力較弱,因此需要特別注意牛舍的溫度調控。一般建議,犢牛出生后1-2周內,牛舍溫度應保持在25-30℃,隨著犢牛年齡的增長,可以逐漸降低溫度,直至適應外部環境。此外,還要注意牛舍的通風換氣,以保持空氣新鮮,防止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滋生。犢牛對環境濕度的要求較高,一般建議牛舍濕度應保持在60%-80%。濕度過高會導致犢牛易感染真菌、寄生蟲等疾病,濕度過低則會導致犢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因此,要定期檢查牛舍濕度,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加濕或通風。斷奶犢牛的養殖密度要適中,一般建議每頭犢牛的占地面積不應小于1-1.2m2。過高的養殖密度會導致犢牛間的競爭加劇,影響犢牛的生長發育和健康,過低的養殖密度則會浪費資源,增加養殖成本。因此,要根據牛舍面積和犢牛數量合理調控養殖密度,保持牛舍的清潔衛生,防止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滋生。

5、免疫接種

斷奶犢牛免疫接種程序的制定與實施是為了預防疫病的發生,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根據飼養地區的實際情況、氣候條件、疫病流行情況以及當地畜牧部門提供的疫苗,制定免疫接種計劃。根據免疫接種計劃,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常見的疫苗包括魏氏梭菌病疫苗(如氣腫疽和惡性水腫)、傳染性牛鼻器官炎疫苗、牛病毒性腹瀉疫苗等。根據疫苗的說明和當地畜牧部門的建議,確定免疫接種的時間。通常,在斷奶后的2-3周進行首次免疫接種,然后在一定時間間隔內進行加強免疫接種。按照疫苗的說明和當地畜牧部門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免疫接種方法。常見的免疫接種方法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鼻腔粘膜免疫接種等。在進行免疫接種前,應確保疫苗的質量合格、保存條件適宜。免疫接種時,應嚴格按照疫苗的說明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免疫接種后,應密切觀察牛只的反應,如出現異常反應,應及時采取措施。免疫接種后,應按照要求進行免疫監測,確保免疫效果。對免疫接種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包括疫苗種類、接種時間、接種方法、接種劑量、接種人員等,以便追溯和分析免疫效果。

綜上所述,在犢牛斷奶處置過程中,如果斷奶時機選擇不斷,處置不科學,將會嚴重影響到牛群的后續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犢牛停止生長。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養殖管理方案,做到合理搭配飼料,能夠更好地滿足牛的生長發育特征,維持良好的胃腸道環境,同時也能夠顯著提高飼料的消化利用率,增強牛群的身體抵抗力,降低犢牛斷奶階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確保犢牛能夠順利的度過應激高峰期,提升養殖效益,為養殖場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

猜你喜歡
牛舍犢牛斷奶
仔豬斷奶后消瘦應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牛紅眼病如何預防
提高仔豬斷奶窩重的方法
發酵床牛舍與散放式牛舍對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響
仔豬斷奶前閹割好處多
基于低屋面橫向通風牛舍空氣交換率優選模擬
高鋅在斷奶仔豬日糧上的應用研究進展
一列犢牛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診治
犢牛腹瀉的發生和防治
家庭小規模肉牛舍建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