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視角下推進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2024-04-25 01:06道仁那希
北方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蒙古

道仁那希

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推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導,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民營經濟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發展經濟、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內蒙古民營經濟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盡管如此,內蒙古民營經濟與發達省區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發展質量仍處于較低水平。本文分析了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和質量,并提出推進內蒙古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 ? ?民營企業? ? ?民營經濟? ? ?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聚焦聚力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等一系列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進一步打通政策服務鏈,持續加大優質企業培育,著力破解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痛點難點問題,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概況

近年來,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規模、盈利能力、社會貢獻都取得顯著進步,展現出新成就、新活力,對內蒙古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加工基地建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一)民營經濟狀況整體向好

當前,內蒙古民營企業市場主體總量穩中向好,規模迅速增長,已逐漸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12年至2022年的10年間,內蒙古民營市場主體總數發展到241.3萬戶, 占全部市場主體總數的97.5%,較2012年翻了兩番,累計繳納稅收超1.6萬億元。截至2021年底,內蒙古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區企業總數的77%以上,比2012年末翻了一番,主營業務收入超1萬億元以上,占全區企業營收總額的53%以上,吸納從業人員達399余萬人,比2012年末增長84%,占全區企業從業人員的68%以上。

(二)民間投資保持活力

民間企業投資是全社會投資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投資中極具活力和韌性的部分。近年來,內蒙古民間投資呈現規模穩定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勢頭。根據內蒙古統計局數據顯示,民間投資占全區投資的比重由2012年的51%上升至2022年的56%,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力軍。2022年,在全區投資中,民間資產投資活力增強,同比增長16.8%,比全國民間投資增速快15.9個百分點。

(三)民營企業科研創新投入力度加大

內蒙古民營企業創新研發費用持續增加,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根據內蒙古工商聯發布的《2023內蒙古百家民營企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區1572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86%。入庫158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到99%。首批次培育認定科技領軍企業20家,其中民營企業12家,占比達到60%。百家民企科研主動性有所提升,研發經費總投入103.8億元,較上年74.8億元增加29億元。平均研發強度為1.24%,較上年平均研發強度1.13%增加0.11%,內蒙古民營企業提供了約60%以上的發明專利、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四)民營龍頭企業挺起發展脊梁

隨著內蒙古民營企業整體實力逐步增強,民營龍頭企業呈現出規模擴大、貢獻突出、結構優化、活力增強的良好運行態勢。從全國看,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內蒙古有5家民營企業入圍,較上年增加1家,排名全國第17位。從區內看,在內蒙古工商聯發布的2022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百強民營企業入圍門檻超過27億元,比上年提高6.3億元,增長14.25%。百家民企實現營收總額超過1.1萬億元,稅后凈利潤超過1400億元,比2021年增長約289億元。納稅總額為806.09億元,同比增長51.89%,占全區民營企業稅收的40.4%,占全區稅收的22.2%。吸納就業24.17萬人,同比增長5.82%,為全區穩就業、保民生作出重要貢獻。

二、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質量分析

雖然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存在不少制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因素,既有外部體制機制、市場環境因素,也有企業內部自身因素。

(一)民營經濟總體規模小,實力不強

縱向相比,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民營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與發達省區市橫向對比,內蒙古民營經濟總量偏小,競爭力較差。截至 2022年底,民營經濟發展較好的廣東省、浙江省和江蘇省私營企業戶數分別為 630萬戶、308 萬戶和 372萬戶,而內蒙古為 53 萬戶,分別相差 11.89倍、5.81倍和7.01倍。內蒙古私營企業戶數 2022 年比 2021 年增長了10.40%,低于全國平均增長率17.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僅2217戶,約占民營企業總量的4%左右,而同樣是依托資源發展的山西省為5360家,顯示出內蒙古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缺乏中大型企業支撐。

(二)產業轉型升級緩慢,區域發展不平衡

內蒙古是資源大省,民營經濟發展資源稟賦依賴特征明顯。從內蒙古民營企業百強名單中看到,主營業務屬于第二產業的有91家,營收占比高達86.35%,第三產業僅9家,第一產業出現空缺現象。內蒙古百強企業呈現以能源和戰略資源類占主導態勢,民營經濟資源驅動型特征仍然非常明顯,企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在國家去產能、減排放的政策背景下,傳統資源型產業面臨轉型新挑戰,亟需構建與綠色、智能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此外,民營企業分布東中西部差異大。例如,百強企業主要集中在鄂爾多斯和包頭市,占比51%,鄂爾多斯市27家企業資產總額為6695.41億元,占比63.14%。包頭市24家企業資產總額1114.84億元,占比10.51%,東部5盟市和中西部民營企業實力差距有逐年擴大趨勢。

(三)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隨著內蒙古營商環境實現大幅度提升,企業對營商環境期待也在不斷升級,在高起點上再優化,需要用更高質量的發展來解決。從實際情況看,一是中小微企業獲得感不強,在經歷疫情寒冬之后,許多中小微企業正在恢復元氣,一些地區和部門對最需要幫助的中小微企業關注不夠,沒有把減稅降費、穩崗就業等幫扶政策落實到位,惠企紓困成效不明顯。二是針對高質量發展目標,著力點在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降低民營企業交易成本,激發民營企業家精神。實踐中,政府部門服務觀念有待轉變,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三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存在不足,比如一些領域仍存在重復檢查、多頭執法、執法不規范的問題。在政務失信上存在認定難,懲戒力度不足等問題,政府在誠信踐諾方面未能得到市場主體的充分認可。

(四)民營企業受自身局限性制約

從內蒙古民營企業經營能力角度看,一是企業家經營理念過于保守,滿足于模仿和追隨已有技術,導致企業很難投入足夠資金用于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對企業的發展缺乏戰略眼光。二是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很多民營企業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導致家族利益置于制度規范之上等明顯弊端,不適應現代企業發展。三是融資能力不足,內蒙古民營企業資金來源主要集中于銀行貸款,而其他渠道如債券、股票、私募股權等非銀金融項目相對于其他省份而言比較欠缺。上市力度不足,據WIND數據統計,內蒙古目前境內外民營控股上市公司有24家,排名居全國下游水平,已上市公司ROE(凈資產收益率)普遍低于5%,這也反映出這些核心企業高質量發展之基不夠牢固。

三、推進內蒙古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推動內蒙古民營經濟上臺階,要按照“高質量”的要求,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充分運用政策工具、產業邏輯,促進民營經濟上檔次、提質效。

(一)優化營商環境,壯大民營經濟

一是構建立體化、科學化的政策服務體系,推動惠企政策落實。政策制定出臺前要充分聽取民營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加強涉企政策部門間的聯動配合,提高政策落實的協同性,圍繞降成本、強化金融服務、支持改革創新等方面,不斷細化實化具體舉措,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市場主體。二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主動為企業服務。學習發達省區的成功經驗,建立容錯機制,鼓勵干部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導向,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把服務落到實處,真正實現干部與企業“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系,想方設法為企業創造條件、提供支持。三是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政府要兌現招商承諾,對招來的“商”在服水土上多做工作,要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對涉企問題實施閉環管理,對落實情況督導考察,監督規范政企雙方行為,推動問題有效解決。

(二)優化產業結構,縮小區域差距

一是大力培育龍頭民營企業,縮小區域差距。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培育主業突出、競爭力強、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強化民營企業要素保障,讓民營企業享受到稅收、財政、土地、金融等各方面的公平權益。二是促進東中西部均衡發展。在做大做強現有優勢民營企業的同時,對東部與西部進行適當的政策及資源傾斜,積極培育在東部地區的農畜林、特色旅游等以及西部地區新能源類企業及現代農業生產加工等龍頭民營企業。三是圍繞自治區重點產業鏈,大力開展強鏈補鏈延鏈。探索建立“鏈主企業出題、中小企業答題”協同創新模式,圍繞自治區重點打造的8大產業集群16條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繪制產業鏈全景圖,強化靶向招商,助力綠色高質量產業生態形成。對已引進項目要持續追蹤服務,做好服務保障,推動項目早日投產見效。鼓勵百強企業增資擴產延長產業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來內蒙古投資建廠,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勢頭。

(三)加大創新力度,實現提質增效

一是深入推進“科技興蒙”行動,激發內蒙古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研發投入長效機制,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進軍新產業,采用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新產品以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和競爭力。推動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型重點企業,特別是要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挖掘培育,建立專精特新上市企業服務庫。二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化政產學研合作。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幫助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不斷提高研發費用補助標準,完善人才引進和激勵制度,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加強對區內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績效進行考核評價的措施,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

(四)加強企業自身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是激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化、科學化、精細化的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借鑒優秀企業管理模式,引入職業經理人機制,對原有的“事、權、責”進行改革,提升企業長期穩定性和科學決策性。二是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提升企業內生動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為百年老店,鼓勵和弘揚蒙商精神,以“蒙”字標認證為引領,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三是推動民營企業深度融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程,發揮數字化轉型人才引領作用,讓企業家們理解數字化轉型內涵,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思維。完善民營企業間的數字場景應用供需體系,推動數字化供應鏈的建設,形成具有內在驅動力的多方參與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李永桃.內蒙古出臺新政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N]. 內蒙古日報(漢),2022-09-30(第1版).

[2]包葒,宋爽.2021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出爐[N].內蒙古日報(漢),2021-12-26(第1版).

[3]劉曉明.山西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3,46(2).

[4]李連俊.內蒙古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制約因素和對策建議[J].北方經濟,2023,(5).

[5]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2023內蒙古百家民營企業發展報告》新聞發布會[EB/OL].2023-03-03.https://www.nmg.gov.cn/zwgk/xwfb/fbh/zzqzfxwfb/202303/t20230303_2266860.html.

[6]黃榮. 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報告[J].中國產經,2022,(17).

(作者單位:內蒙古黨校)

責任編輯:康偉

猜你喜歡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蒙古
在內蒙古,奶有一百種吃法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可愛的內蒙古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愛在內蒙古
探析民營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東遼縣發展民營經濟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