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頭里的滬上群像不響之后,方能創造萬千回響

2024-04-25 05:00星洲
城市地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王家衛外灘繁花

星洲

“獨上閣樓,最好是夜里?!边@是金宇澄在小說《繁花》里的第一句,也是王家衛在電視劇《繁花》里的開篇。寥寥數語,為人們掀開了上海的時代一角。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給小說《繁花》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繁花》的主角是在時代變遷中流動和成長的一座大城……在小歷史中見出大歷史,在生計風物中見出世相大觀?!痹谥袊蟮堕煾那斑M歷程中,上海是一馬當先迎接改變的城市,從民國到現代,每個時代的上海都有自己的獨特韻味,這座城市也因此成為無數導演鐘情的故事發生地。

幽深的弄堂是里子豪華的外灘是面子

電視劇《安家》里價值1.5億的老洋房原址、《流金歲月》中蔣南孫家的獨棟別墅,都位于上海市靜安區愚園路,它是上海永不拓寬的64條路之一。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愚園路上居住過的名人數不勝數,沿著道路兩側高高的梧桐樹一路走來,名人故居可謂舉步可見,錢學森、陳獨秀、瞿秋白、蔡元培、傅雷、茅盾、張愛玲、周璇、胡蝶等熠熠生輝的名字勾勒出近代中國的滄桑輪廓。春夏時節,花園別墅掩映在茂盛綠意之下,磚紅色的建筑駐守在幽靜的時光里,編織著一個又一個綺麗的夢。

20世紀20年代,是上海建筑的“黃金時代”。來自各國的建筑師和大批的“海歸派”帶來了彼時世界上最先進時髦的建筑理論、建筑模式和建筑材料,上海因此成為展示世界近代建筑風格的大舞臺和實驗地。英式建筑、法式建筑、哥特式城堡、斯堪的納維亞式挪威風格、折衷主義、現代主義……各有特色,百花齊放,再融合幾分東方韻味,海派文化的精致與包容,由此綿延不絕。

老式里弄、新式里弄、聯排別墅與獨棟洋房交織,里弄的空隙處是新建的本地建筑。上海特有的住房形態、細密的生活場景,搭建出一個個歷史舞臺,與人物的命運相融,一起書寫著城市的故事。

影視劇《繁花》中的寶總,左手外貿右手股票,他當時購買股票的地點就是上海靜安區體育館看臺下方的空間改建的一家證券營業部,被做股票和買國債的人稱作“西康路101號”。方寸之地的“迷你柜臺”在上海灘名震一時,見證了上海金融業的振興繁榮。

如果說幽深的弄堂是上海的里子,那么繁華的外灘就是上海的面子。外灘全長1.5公里,1844至1943年被劃為英國租界,成為上?!笆镅髨觥钡恼鎸崒懻?,百年租界史讓外灘矗立著52幢風格迥異的古典復興大樓,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國家的建筑奠定了如今獨具魅力的萬國建筑博覽群,承載了豐富的藝術價值、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這里,也成為了各大導演在上海取景的“必爭之地”。

程耳導演的《無名》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上海的諜戰秘事,片中出現的外灘萬國建筑群經過歷史濾鏡處理,還原了當年黃浦江西岸的風貌。在此之前,1987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太陽帝國》,才是外灘“出境史”上不得不提的一次“大場面”,主創人員在1985年經過一年的談判后,獲許在上海進行為期三周的拍攝和取景,當時為了配合劇組的工作,外灘封閉了三天,并雇用了5000名當地臨時演員,再現那個動蕩之中的年代。

外灘在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的呈現,更接近于繁華之下的落寞、重創之后的沉寂、黎明前夜的黑暗。一如《繁花》中貫穿始末的“不響”,上海人時常愛說這個詞,不響即是不吭聲,但它又不僅僅是簡單的沉默,更像是一種留白,有默認、妥協的意思,同時也代表轉圜的生機。不響之后,方能創造萬千回響。

于是我們今天在熒幕里看到的上海,大多是摩登、前衛的形象。外灘對岸直入云霄的陸家嘴“三件套”,是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心的底氣;各大時尚秀場落地外灘,則是上海引領時尚潮流的實力。

上海的腔調滬上生活的平淡與精致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上海人,那么必然離不開“腔調”二字。

電視劇《繁花》讓近二十年來呈現沒落之勢的滬語出了圈,本地人評價《繁花》“成就了上海話的高光時刻”,讓非滬語使用者也紛紛學起了上海話。滬語的一大特色就是有許多擬聲詞,比如“哇啦哇啦”“蓬拆拆”,前者的意思是吵吵嚷嚷,后者的含義是跳交誼舞,通過擬聲來直截了當地表達意思。劇中,金美林老板盧美琳就沖著對手喊道:“對著我哇啦哇啦”。

方言的本身是文脈,是腔調,也是情感寄托。滬語的細密、節奏,嵌入傳奇與俗世,交織出獨樹一幟的海派風情,傳遞了這座城市的鮮明氣質與多元魅力。滬語版《繁花》有弄堂市井飲食男女的嘈嘈切切,有商戰交鋒三言兩語的刀光劍影,有車水馬龍滾滾紅塵的呢喃告白……讓許多上海觀眾倍感親切。

當然,“上海腔調”不僅體現在地道的滬語中,還體現在衣食住行當中。

原著小說《繁花》以電影《阿飛正傳》的結尾段落為開頭,寫道:“《阿飛正傳》結尾,梁朝偉騎馬覓馬……接下來梳頭,三七分頭,對鏡子梳齊,全身筆挺,骨子里疏慢,最后,關燈。這半分鐘,是上海味道?!彪娨晞 斗被ā返谝患_場畫面,也出現了阿寶對鏡梳頭發的相似動作,盡顯上海商人的“派頭”。

后來,爺叔帶著尚為“阿寶”的男主改頭換面,請紅幫裁縫為阿寶量身定制了一套套噱頭十足的西服,經紅幫裁縫的巧手點化,阿寶在劇中的形象就從不羈的街頭青年,搖身一變為沉穩優雅的滬上紳士。電視播出之后,紅幫裁縫的電話幾乎被“打爆”,這一傳統技藝成為觀眾的關注焦點。

紅幫裁縫源自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服飾文化。清末民初,沿海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里洋人簇擁、洋行林立,一時間,西裝猛然興起,成了身份和財富的象征。于是,一部分迫于生計的中式裁縫不得不放棄長袍、馬褂、對襟衣,改做西服。當時,國人稱外國人為“紅毛人”,為外國人服務的行業都要加上“紅幫”兩字?!凹t幫裁縫”的稱號由此而起。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上海巨鹿路405號創辦了國內最早的紅幫服裝店——和昌號。

王家衛在《繁花》中塑造的爺叔形象,也令人聯想起海派文化中的特殊人群——老克勒,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左右生活在老上海的白領階層,也是那個年代最潮的人:他們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講究精致生活,比如出門永遠衣著挺括、舉止優雅,即使退休后,也不會改變早年小資的生活習慣。上海人吃下午茶的習慣,也可以從“老克勒”說起,在淮海路尚叫霞飛路的年代,老克勒們就穿正裝、打領帶,和老朋友相約去喝下午茶。

2021年上映的都市愛情電影《愛情神話》賺滿了觀眾的口碑,甚至被上海人稱為“一部獻給上海的情書”。這部影片真正能走入觀眾內心的原因,大概是里面滿滿的“上海細節”,即便是一個戲份不多的配角,也能令其大放異彩。比如,演員寧理在片中飾演了一個小皮匠,操著一口“洋涇浜”(發音不標準)的上海話。實際上,真正祖祖輩輩都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大部分分散居住于各個郊區,擁有大片的宅基地和土地,而生活在市中心的上海人,往上數,祖輩不出三代,都是從各個地方匯聚來上海謀生的外來人口,因此他們的口音或多或少會帶有原先的特點。

但這是十分了解上海的人才會發現的細節,真正讓小皮匠這個人物成為片中點睛之筆的是他的“coffeetime(咖啡時間)”,他坐在小小的修理攤前,與男主正聊得火熱時,突然拿出一個保溫杯和一套白瓷杯盞,對男主說:“好了別說了。It'smycoffeetime.”然后將保溫杯里的咖啡倒入瓷杯中,開始享受他的休息時刻。

自上海1843年開埠以來,各種各樣的西方文化就已經開始對這座城市產生影響,小皮匠的角色讓觀眾看到,這些影響并不受生活圈層的局限,沒有人規定只能在鋪著精致手繡桌布的小圓桌前才能品嘗咖啡,也沒人說只有在高大上的景觀餐廳里才能享受一份精致下午茶。

有觀眾評價道:“最后沒看到神話,但看到了生活?!贝蟾胚@是對《愛情神話》最大的褒獎。電影的取景地是上海最老牌的“上只角”地段,男主和女主住的地方,基本等同于“老破小”,完全不是當下主流影視作品里動輒大平層或疊加小別墅的標配,但是這里的文化底蘊在老上海人心中,是如今的新天地、陸家嘴等后起之秀完全不可比肩的。

作家王安憶在她的《長恨歌》里如是說:“老式弄堂房頂的老虎天窗,它們在晨霧里有一種精致乖巧的模樣。那木框窗扇是精雕細琢的,那屋披上的瓦是排列整齊的。窗臺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細心細養的……”今天的上海人,或住在老一輩傳下來的石庫里弄,或住在陸家嘴徐匯的黃金小區,都不曾粗糙過日子。房子再小,也愿意擺放一兩幅字畫,價格多少倒在其次,重點是追求一份平淡生活中的雅趣,這便是上海的腔調。

她來自上海明媚與清醒的不響傳奇

王家衛作為一位華語電影界的傳奇導演,其執導的電影里經??梢钥吹缴虾E说纳碛?,她們或優雅,或嫵媚,或堅強,總是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花樣年華》到《2046》,甚至還有一部籌備多年但最終“流產”的片子,直接叫做《來自上海的女人》。

2014年,王家衛買下了金宇澄之作《繁花》的版權,經過六年策劃,三年拍攝,在2023年末終于與觀眾見面。與小說不同,王家衛的《繁花》看似是一部“商界傳奇和他的三個女人”的故事,實則每個女性角色都有豐滿立體的人設,汪小姐明媚熱烈,玲子市儈精明,雪芝清醒獨立,再加上王家衛獨特的美學風格,讓觀眾驚喜地感受到這些女性角色的堅硬內核,那是一股內在的、向上的生命力,對未來、對人生充滿拼搏和奮斗的朝氣。她們不是男主角“寶總”這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而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就連遭到觀眾百般嫌棄的“梅萍”,也會千方百計努力為自己搏一個光明的未來。

同樣由王家衛執導的另一部影片《花樣年華》中,演員張曼玉演繹了一個愛穿旗袍的角色“蘇麗珍”,劇中蘇麗珍說的話不多,但旗袍勾勒出婀娜的身姿,舉手投足間盡是流動的風情,角色的魅力和表達全在這千回百轉里。旗袍,作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女子標志性的穿著,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烙印,最能傳達那時上海女子的特征。

張愛玲曾這樣描述上海女子:“束身旗袍,流蘇披肩,陰暗的花紋里透著陰霾”,上個世紀40年代的上海是一派繁華景象,歌舞笙簫夜,紙醉金迷天。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的張愛玲卻有著強烈的末日感,她筆下的上海女子敏感細膩,在時代洪流中積極求生,這種矛盾感,讓《第一爐香》《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十八春》等小說成為各大導演爭相影視化的佳作。

她在《到底是上海人》里寫道:“上海人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里有一種奇異的智慧?!睆那迥┑牡谝徊糠窖孕≌f《海上花列傳》,到市井又摩登的電影《愛情神話》,在一輪輪的書寫及影像里,上海不響,卻已成傳奇。

猜你喜歡
王家衛外灘繁花
新榮記上海BFC外灘店
上海外灘金融中心空中健身會館
王家衛:墨鏡背后有故事
繁花之夢
王家衛獲頒盧米埃爾獎
心有繁花
上海外灘夜色
王家衛攜新書做客美國電影藝術學會
“繁花”如麻
趁繁花還未開至荼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