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火人情—陶瓷中的漢唐社會掠影

2024-04-26 08:58胡雪琪
讀者欣賞 2024年3期
關鍵詞:邢窯越窯瓦當

胡雪琪

至遲在東漢晚期,成熟瓷器已經出現,到了唐代,瓷業的“南青北白”格局形成。南方的青瓷與北方的白瓷各擅勝場,行銷全國甚至海外。同時,陶器的燒造并未因瓷業的繁榮而式微。建筑用陶、隨葬明器等,同樣需求量極大。陶瓷手工業的發達,使得陶瓷制品深入千家萬戶,也深深地打上了時代風格的烙印。瓦當、三彩、茶碗、執壺……器物雖不能言語亦不能書寫,卻以獨特的方式讓我們知曉藏在它們背后的時代與社會生活故事。

秦磚漢瓦

四神瓦當之青龍紋瓦當?漢 河南博物院藏

古代建筑與古代陶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事實上,常見的磚、瓦等建材,都屬于建筑陶器。建筑陶器是在燒制日用生活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將陶瓷應用于建筑,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材料的一大革新。

我們常說的“秦磚漢瓦”一詞,證明了秦漢時期建筑用陶的輝煌與鼎盛。漢代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宮苑,板瓦、筒瓦、瓦當等建材的產量,有了較快提升。瓦當指的是筒瓦頂端下垂的部分,即瓦的堵頭,位于眾瓦之底,造型獨特,有半圓形和圓形兩種。它不僅便于屋頂排水,還能起到保護美化椽子和屋檐、延長建筑壽命等作用。

夔紋大瓦當?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漢代帶有裝飾圖案的瓦當中,比較常見的是云紋瓦當和四神瓦當。云紋瓦當的構圖模式,大多是先用弦紋將瓦當分為內外兩個同心圓,再把內外圓間的面積分為四個大小一致的扇形,然后填以抽象的卷云紋圖樣,內圈則裝飾成方格紋、網紋、點紋、四葉紋或樹葉紋等。漢代,人們普遍追求得道升仙,云紋令人聯想起祥云繚繞的仙境,因此成了瓦當裝飾的主流圖案。而四神指的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四種神獸。漢代人深信四神與天地萬物、陰陽五行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四神瓦當除了美觀,還有辟邪的作用。

南京六朝博物館內陳列的各式瓦當

文字瓦當也是漢代瓦當的大宗,上面的文字,按內容可分為宮殿類、官署類、祠墓類和吉語類等。宮殿、官署兩類,成為考證當時宮殿建筑名稱和機構設置的重要證據,如寫有上林苑治事處名稱的“上林農官”瓦當,甘泉宮遺址出土的“衛”字瓦當(證明當時存在專門職掌防衛之官署)等。常見的吉語瓦當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漢并天下”,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和漢代自信向上的時代風貌。

漢代瓦當文字多采用篆書書體,文字布局盡量排滿瓦當的圓形表面,字形書寫的規范讓位于裝飾的需求,因此大量出現文字變形彎曲、筆畫減省等情況,但視覺上十分美觀,甚至具有沖擊力,可謂后世“藝術字”的先驅,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的寶貴資料。

“長樂未央”瓦當 西漢

騎吏畫像磚 東漢

重現繁華

三彩騎馬男俑 唐 上海博物館藏

彩繪動物陶盆 漢

中國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盡力為逝者營造與生前相同的另一個世界。秦漢以降,隨著陶瓷手工業的發展,陶瓷明器被廣泛制作和使用,表現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陶瓷質地的倉、灶、井、磨、雞籠、豬圈、家禽家畜,以及體量碩大的陶樓、成組陶院落等相繼出現,翔實真切、全面細致地向今人再現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

普遍使用模型明器的同時,漢代陶瓷明器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如河南南陽一帶的漢墓中,普遍隨葬陶狗。這些陶狗,有的帶黃釉或綠釉,有的不上釉,只是樸素的灰陶或紅陶。陶狗姿態多樣,有臥姿、立姿,還有半起半臥甚至動姿等。呈臥姿的,有的四肢匍匐,縮頸昂首,瞠目豎耳;有的伸頸,嘴巴略張,目視前方。呈立姿的,有的四肢落地,頭部高昂,嘴巴大張,耳朵微卷;有的后肢蜷曲,頭部前伸,神態機警。陶狗造型寫實而富于變化,展現了漢代工匠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高超的藝術創造能力。

到了唐代,唐三彩的出現使得陶瓷明器的發展達到了新的高峰。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隨葬用釉陶器,釉色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

彩繪陶狗 東漢

綠釉陶狗 東漢

彩繪陶羊 東漢

青釉陶屋模型 東漢

從墓葬出土情況來看,唐三彩器物主要有鎮墓俑、人物俑、動物俑、生活用具和建筑模型等,其使用在唐玄宗開元、天寶時期達到鼎盛。盛唐時期的三彩天王俑,怒目圓睜,神態威武,形體高大,身材健壯,肌肉線條流暢,將掙扎的小鬼踩在腳下,生動傳神,彰顯了唐代陶瓷及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

唐代前期政治穩定,社會繁榮,對外貿易發達,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在唐三彩器物上,也有不少西域文化的印記。

讓人嘆為觀止的唐三彩陶俑

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局部) 唐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胡人牽駝是唐三彩中常見的題材。高鼻深目的胡人,后面跟著歷經長途跋涉的駱駝,駝峰之間放著行囊與貨物,體現了唐朝與當時西域諸國之間頻繁的貿易往來。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三彩駱駝載樂陶俑,在駝峰上架立平臺,平臺上鋪有色彩斑斕的長毯,長毯上坐著七名男樂伎俑,身穿圓領窄袖長衣,手持各種樂器,正在奏樂。眾男樂伎俑中間站立一位女樂伎俑,頭微微上仰,面龐豐潤,身著白底藍花的長裙,呈歌舞狀。無論是呈現形式還是裝飾內容,都體現了明顯的西域風格。

陶瓷與唐代音樂之間的聯系,不僅體現在舞樂陶俑上。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件唐代魯山窯花瓷腰鼓,釉面漆黑勻凈,散落藍白色斑塊,印證了唐人南卓《羯鼓錄》中“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的記載。腰鼓本為西域樂器,在隋唐樂舞中被廣泛使用。遙想樂隊攜帶各種樂器,騎著駱駝遠道而來,在長安搭臺演出,廣受百姓歡迎的場景,我們仿佛也能感受到開拓進取、博大包容的盛唐氣象。

魯山窯花瓷腰鼓 唐 長58.9cm 鼓面直徑22. 2cm 故宮博物院藏

三彩蓋罐 唐 通高23.5cm 故宮博物院藏

三彩仕女俑 唐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唐代文物精品

瓷茶相得

邢窯白釉壺 唐 高17.5cm 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特有的茶具七星盤

茶,是中國人生活中最傳統、最普遍的飲料。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種類和多種養生功效,奠定了它“國民飲品”的地位。從古至今,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頻繁交流,許多傳統飲食都受到外來文化影響而發生改變,但飲茶這一習慣始終沒有被撼動,與茶相配的茶具,也始終以陶瓷制品為主。

早在東漢時期,名醫華佗就認為“苦茶久食益意思”。此處的“意思”指思維,長期喝茶有助于大腦清醒,提高思維能力。魏人張揖在《廣雅》里面提到喝茶,也注意到茶的提神功效,“其飲醒酒,令人不眠”?!度龂尽菚酚涊d,吳國的大臣韋曜酒量較小,吳主孫皓剛即位時,很敬重韋曜,每次宴飲都讓他少喝酒,或賜他茶湯,以茶代酒。

唐代,飲茶的方式和用具已經有了明確記載。唐代的茶葉采摘后,需要經過特殊處理,用油或蜜等調和后緊壓,做成茶餅儲存,略似現在的普洱茶,飲茶方式也與現代的沖泡法大相徑庭。每次喝茶時,需要先將茶餅碾成細末過篩,再加入鹽、糖、干果甚至蔥、姜等,與茶末同煮,過濾后飲用。至晚唐五代時,又出現了一種名為“點茶法”的飲茶方式,用茶瓶煮水,把碾好的茶末置于茶盞中,再持瓶向盞中注沸水沖茶。

越窯青釉壺 唐 高14.2cm 故宮博物院藏

越窯海棠式杯 唐高6.6cm 故宮博物院藏

越窯荷葉盞托 唐 高6.6cm 寧波博物院藏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唐 高10.8cm 上海博物館藏

復雜的流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飲茶用具的多樣。唐代的陸羽在茶學專著《茶經》中專辟一卷,論述煮茶、飲茶的器皿,其中提到飲茶使用的碗。陸羽將各地出產的瓷碗做了排名,認為“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青翠的越窯青瓷能夠襯托出茶湯的顏色,最適合飲茶使用。如果用白瓷茶碗,會讓茶湯隱隱顯出紅色來。至于其他地方出產的瓷器,如壽州瓷、洪州瓷,更是陸羽認為“不宜茶”的瓷器。雖然陸羽的排名標準是否客觀尚有待商榷,但唐代全國瓷業的繁榮景象,從這段論述中可見一斑。

寧波博物院收藏的一套越窯荷葉盞托,即為唐代茶具。器物通體釉色青翠,瑩潤欲滴,仿佛含著一汪春水。如果用它來盛放茶湯,想必會美得令人不舍得飲用??吹竭@套茶具,方知唐代詩人贊美越窯瓷器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絕非虛構。越窯窯址位于今浙江寧波、紹興一帶,或許,在草木華滋的江南燒出的青瓷,釉色也會更顯水潤蔥蘢。

邢窯白釉皮囊式壺 唐 通高12.5cm 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有出類拔萃的越窯青瓷,北方則有類銀似雪的邢窯白瓷。正如詩人皮日休所言:“邢客與越人,皆能造茲(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毙细G窯址位于今河北邢臺,以白瓷為主要產品。陸羽從飲茶角度出發,認為邢窯白瓷不如越窯青瓷,然而事實上,邢窯產品同樣暢銷各地。唐代李肇《國史補》載:“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北狈疥兾?、河南、河北等地的唐墓中也常有邢窯白瓷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邢窯白釉湯瓶,為1956年河南陜縣劉家渠唐墓出土,是唐代點茶時盛沸水的湯瓶,或稱茶瓶。

白釉“盈”字款執壺及托盤 唐 通高23.9cm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藏

邢窯產品中還有一類帶“盈”字款的。有學者認為,“盈”字當與唐代皇宮大明宮內的“大盈庫”有關?!坝弊挚畎状善毡樘ベ|細膩,釉色雪白,應為邢窯專供宮廷的貢品。人皮日休所言:“邢客與越人,皆能造茲(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毙细G窯址位于今河北邢臺,以白瓷為主要產品。陸羽從飲茶角度出發,認為邢窯白瓷不如越窯青瓷,然而事實上,邢窯產品同樣暢銷各地。唐代李肇《國史補》載:“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北狈疥兾?、河南、河北等地的唐墓中也常有邢窯白瓷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一件邢窯白釉湯瓶,為1956年河南陜縣劉家渠唐墓出土,是唐代點茶時盛沸水的湯瓶,或稱茶瓶。

邢窯產品中還有一類帶“盈”字款的。有學者認為,“盈”字當與唐代皇宮大明宮內的“大盈庫”有關?!坝弊挚畎状善毡樘ベ|細膩,釉色雪白,應為邢窯專供宮廷的貢品。

俗世情味

長沙窯模印貼花褐斑注子 唐 高22.5cm 口徑10cm 底徑14.5cm 故宮博物院藏

長沙窯白釉綠彩枕?唐 高9.5cm 長16.5cm 寬10cm 故宮博物院藏

如果說越窯與邢窯的瓷器釉色純凈,工藝精良,透出一股“高冷”氣質,那么同為唐代著名瓷窯的長沙窯,則充滿民間的活潑情致。

長沙窯窯址位于今湖南長沙望城區,以豐富的器形、裝飾手法和圖案聞名于世。胡人樂舞、椰棗、褐綠彩連珠紋……這些對中國人來說不甚熟悉的紋樣,卻成功迎合了海外消費者的愛好和需求。長沙窯產品遠銷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西亞、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當時的外銷瓷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

唐代詩人李群玉有《石渚》一詩,描寫長沙窯爐火日夜不熄的情景?!把婕t湘浦口,煙濁洞庭云。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這樣的遣詞造句或許并非夸張。1999年10月,印尼勿里洞島海域發現了一艘中國唐代沉船“黑石號”,船上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的貨物。由于出水瓷碗上帶有唐寶歷二年(826年)題記,結合其他器物考證,沉船的年代被定為9世紀上半葉?!昂谑枴惫泊驌瞥鏊?.7萬余件瓷器,其中長沙窯瓷器約5.7萬件,可見其產量之大、消費市場之廣。

除了外銷瓷,長沙窯另一類很有特色的產品是詩文瓷器。據統計,長沙地區發現的長沙窯瓷器上記錄了近百首詩文,大部分不見于《全唐詩》等文人學士編纂的詩文集,為民間流傳的詩歌、格言、諺語等,是研究唐代民間文學的一手資料。在瓷器上題寫詩文的裝飾手法,也是由長沙窯開創。

長沙窯褐綠彩花鳥圖注子?唐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長沙窯瓷器上的詩歌以五言詩為主,也有少量的六言詩和七言詩,內容包羅萬象,有離愁別緒、男女戀情、處世哲學、山水風景、來往應酬等。一篇詩文,就是一幅具體而微的唐代日常生活圖景。登上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的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外壁書寫“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哢春聲”,描繪出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還有賣家為了促銷,直接在器物上書寫“買人心惆悵,賣人心不安。題詩安瓶上,將與買人看”,將買賣雙方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買的人怕買貴了,賣的人怕賣便宜了,都心中惴惴。借著詩文,賣主也能與潛在顧客真誠地交流溝通?!熬椅瓷?,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等詩文,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思,也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從漢至唐,中國陶瓷以其實用性和外觀之美,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并與中國的建筑文化、喪葬文化、舞樂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各個方面緊密聯系。陶瓷制品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古代史的實物記錄,也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

不僅如此,隨著古代“絲綢之路”貿易的發展,中國陶瓷遠銷海外,成為各國競相追逐和崇尚的對象。大量的外銷瓷到達東南亞、西亞、北非等地,對同時代世界其他國家的手工業發展、生活習俗、文化藝術等產生影響,為文化交流互鑒和文明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唐 湖南博物院藏

長沙窯綠釉橫柄執壺 唐 湖南博物院藏

長沙博物館內精美的長沙窯文物

猜你喜歡
邢窯越窯瓦當
邢窯及燒制技藝的發展研究
瓦當
“邢窯白瓷”文化傳承基地建設中課程建設的探索
越窯青釉直頸瓶
基于唐代邢窯白瓷的審美特征及鑒賞研究
方寸見佛韻——隋唐佛教瓦當淺析
青瓷出越窯
唐 越窯秘色瓷八棱瓶
論漢代瓦當書法的氣
邢窯唐代大陶缸的出土與修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