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主要病蟲害研究與初探

2024-04-26 07:47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24年3期
關鍵詞:玉米螟蚜蟲病斑

本文主要介紹了玉米主要病蟲害,并探討了不同的防治措施。玉米作為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病蟲害對其產量和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玉米主要病害包括穗腐病、赤霉病、葉斑病、銹病等,主要蟲害包括玉米螟、蚜蟲、葉甲等。研究玉米主要病蟲害,探討有效的防治方法,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玉米常見病害

1.1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是一種常見的玉米病害,其主要癥狀是玉米穗上出現黑色腐爛斑點。最初病斑呈黃褐色,后變為黑色,有時會有白色霉層。隨著病害發展,病斑會擴大并深入穗內部,導致玉米穗變黑、變軟、變糊,并且會散發出惡臭味道,嚴重時會降低玉米產量和品質。

玉米穗腐病主要由真菌類病原體引起,比較常見的有赤斑病菌、鐮刀菌等。這些病原體通常在玉米花粉和傷口處侵入,進入玉米穗內部,然后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繁殖生長,導致玉米穗腐爛。玉米穗腐病的發生與環境、玉米品種、田間管理等因素有關。高溫多濕、氣溫波動大、土壤酸性過高、玉米缺乏養分等都容易誘發病害。同時,種植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施肥等方法也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該病害[1]。

1.2玉米赤霉病

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或黃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真菌引起的,主要由赤霉菌引起。這種病害通常在潮濕氣候下發生,玉米在成熟期時易受到侵染。病害癥狀包括玉米顆粒發生變化,可能會變為黑色或出現霉斑,同時還會散發出一種發霉的味道。玉米赤霉病不僅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還可能對人和動物的健康造成危害,因為赤霉菌可以產生毒素,會在玉米中積累。

1.3玉米莖腐病

玉米莖腐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由半知菌亞門真菌禾谷鐮孢、串珠鐮刀菌等引起。病原菌在種子上或土壤、肥料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帶病種子和病殘體是主要初侵染源,從根部傷口侵入。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溫、高濕是莖腐病發生流行的重要條件,尤其當雨后驟晴、土壤濕度大、氣溫劇升時,往往導致該病暴發成災。

1.4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菌主要侵染玉米葉片、葉鞘和苞葉,嚴重時還可能侵染莖稈。病菌最初侵染下部葉片,潛伏期較長,在適宜的條件下,病斑逐漸向上擴展。病害初期癥狀不易與其他葉部病害區分,呈現為水漬狀褪綠小斑點。病害中期癥狀為病斑逐漸橫向擴展,并出現壞死,病斑顏色則變為灰褐色、灰色或黃褐色的矩形長條斑或不規則長條斑。成熟的病斑與其他葉部病害有明顯區別,其典型特點為病斑的擴展與葉脈平行,病斑為矩形形狀,大小通常為(0.5~50)mm×(0.5~4)mm,中央為灰色,邊緣則具有褐色壞死線。在病害發展嚴重的情況下,病斑可能會連片甚至導致整個葉片枯死[2]。

1.5玉米霜霉病

玉米霜霉病是由霜霉屬真菌(Peronoscle‐rospora maydis)引起的一種病害。它可以在玉米幼苗期和成株期發生,主要侵染葉片,也為害葉鞘和苞葉。在潮濕環境下,病葉正背兩面均長白色霉狀物,這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害初期表現為淡綠色條紋,后逐漸擴大變為淡綠色至黃白色,導致葉片枯死。重病植株不結苞,輕病植株能抽穗結苞,但產量低。

2玉米常見蟲害

2.1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種以玉米為食的昆蟲,它的幼蟲會在玉米植株內部啃食,導致玉米葉片出現斑點、干枯、卷曲等癥狀,并且使玉米產量減少。玉米螟是一種體型較小、顏色呈深灰色的昆蟲,主要在玉米生長期對植株造成危害。玉米螟幼蟲主要以玉米為食,會鉆入玉米植株內部,破壞植株內部的組織結構,導致玉米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玉米螟的發生時間通常在4~9月,尤以6~7月為其危害高峰期。在溫度較高的地區,玉米螟繁殖和危害可能更為嚴重。玉米螟危害主要表現在玉米葉片和玉米穗上,受害葉片上出現銀白色斑點、小坑及不規則的缺口。而受害的玉米穗上則會有大小不等的玉米螟穴,導致玉米穗上的玉米受到破壞而無法正常成熟。受害嚴重時,玉米植株可能會生長不良,穗子數量和質量都會大幅下降。

2.2薊馬

薊馬是玉米苗期主要蟲害,成蟲、幼蟲均可為害。它們會吸食玉米葉片汁液,并會釋放出毒素,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玉米薊馬的體長約2 mm左右,成蟲體色為深灰色,幼蟲則呈白色。主要危害玉米幼苗期和抽雄期,通過口器在玉米幼苗上吸食汁液,導致玉米植株生長受阻,嚴重時可能導致玉米死亡。玉米薊馬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但不同地區的發生時間不同。在南方地區,玉米薊馬主要在2~3月和8~9月出現,而北方地區則在6~7月較為常見。玉米薊馬危害主要表現在玉米葉片上,葉片上出現了黃白色小斑點,有的葉片上還出現褐色小斑點和黑點。葉片表面同時也會出現銀灰色糠狀粉塵物。嚴重時,葉片會出現脫水、卷曲、枯黃等現象,嚴重影響玉米生長發育和產量。

2.3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是一種會危害玉米等作物的昆蟲。玉米蚜蟲從春玉米開始為害,每年可發生多代。3~4月隨著氣溫逐漸上升而開始活動,主要危害小麥心葉,5月份開始向春玉米田轉移危害,6月中下旬開始遷飛到夏玉米田危害心葉,夏玉米揚花期是危害盛期,主要危害葉片和雄穗。玉米蚜蟲主要集中在心葉,剛開始會產生黑色霉狀物,逐漸導致葉片變黃枯死,葉面生霉變黑等。玉米蚜蟲刺吸植株汁液,會導致葉片變黃或發紅,影響生長,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在成蟲或若蟲階段,蚜蟲數量過多會對玉米田產量造成很大影響,會使植株生長停滯。此外,玉米蚜蟲還會在葉面產生蜜露,使葉面附著灰塵,影響植物美觀度和通風透氣性[3]。

2.4玉米雙斑螢葉甲

玉米雙斑螢葉甲體長約7 mm,呈灰褐色,觸角與腿為黃色。成蟲主要在4~5月和8~9月出現,危害玉米葉片、莖部和花穗等部位,也會危害其他禾本科植物。玉米雙斑螢葉甲每年可發生多代,主要在春、夏季出現,成蟲主要在4~5月和8~9月出現。玉米雙斑螢葉甲危害主要表現在玉米葉片上,最初在葉片上產生小的白斑,隨著蟲口攝食的增加,這些白斑逐漸擴大并變成黃色斑點。當斑點變得較大時,葉片就會枯黃或焦枯,并逐漸從葉尖向下蔓延。重度危害時,整片葉子枯黃脫落,導致玉米產量下降。在莖部和花穗等部位的危害相對較少,但也會影響玉米發育和產量。

2.5玉米紅蜘蛛

玉米紅蜘蛛體長約0.5 mm,通體呈淡黃色或淡綠色,又稱作玉米黃蜘蛛。這種蜘蛛以葉片上的細胞液為食,會在玉米葉片上產卵,卵孵化后的幼蟲同樣會吸食葉片細胞液。玉米紅蜘蛛主要在夏季出現,氣溫高、濕度低時其繁殖速度會加快。常常出現在溫度高、干旱、多風和植株密集的玉米田中。玉米紅蜘蛛危害主要表現在葉片上,首先會引起玉米葉片黃化,黃化部位隨著病蟲害加重逐漸擴大,并逐漸出現葉片枯死和凋萎現象。在嚴重的情況下,整個玉米植株葉片枯死,直接影響了玉米生長發育和產量。

3病蟲害防治措施

3.1合理施肥和耕作

合理施肥和耕作是防治玉米病蟲害的基本措施之一??梢栽诓シN前進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加強玉米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同時,在播種后及時施肥,保證玉米生長發育。此外,在耕作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和通風透氣,避免病蟲害發生。

3.2選用抗病蟲害的品種

在種植玉米時,應選用抗病蟲害的品種,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害發生。同時,在選種時也應考慮當地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品種。

3.3加強田間管理

在田間管理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避免病蟲害發生,例如及時清除田間秸稈、草木、雜草等,保持田間清潔;在田間設置誘捕器,吸引并殺死害蟲;定期檢查田間病蟲害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3.4噴灑農藥

若病蟲害發生情況比較嚴重,可以采用農藥噴灑的方法進行防治。但在噴灑農藥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藥劑和劑量,按照藥劑說明進行噴灑,避免對環境和人體造成污染和傷害。

綜上所述,玉米病蟲害防治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技術,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張瑞霞.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策略[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6):1-2.

[2]朱詢詢.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控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6):40-41.

[3]雷娟,王曉光.優質玉米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6):5-7.

(河南省范縣農業農村局劉慧敏)

猜你喜歡
玉米螟蚜蟲病斑
蚜蟲婆婆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出生十天就當“外婆”的蚜蟲
出生十天就當“外婆”的蚜蟲
二代玉米螟發生趨勢預報
改進自適應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愛吃蚜蟲的“花大姐”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病程度的評價指數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臨河地區玉米螟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