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與策略

2024-04-27 04:09李江陸劉亦明
華章 2024年3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價值意蘊

李江陸 劉亦明

[摘 要]為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可以提升高校思政教學理論深度、拓寬高校思政課實踐廣度、感悟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溫度。面對當今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形勢,高校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思政課教學要遵循立足“第一課堂”,以理感人;構建“第二課堂”,以文化人;開辟“第三課堂”,以德育人;延伸“第四課堂”,以行育人。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矢志奮斗、開拓創新,激勵廣大青年學生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思政課教學;價值意蘊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主要是探討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百年來的發展歷程與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本文主要探討高校積極探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必要性、實踐性和時代性,這對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深度、實踐廣度和精神溫度,提供了強有力理論支撐和價值遵循。

一、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核心要義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其實質是梳理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呈現的精神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對中國共產黨精神發展百年縱貫和中國共產黨精神分布橫向延展的系統綜合”[1],因此,本文總結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特點,將核心要義呈現為堅定理想信念、厚植為民情懷、賡續艱苦奮斗、弘揚實事求是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堅定理想信念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既堅持遠大理想、目標堅定,又腳踏實地在艱苦環境中拼搏奮斗,以團結、奮斗為主基調創造了無數人間奇跡。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鈣”。先輩們就是靠著理想信念才有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氣,我們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肩負起新時代職責使命,走好新時代人的“長征路”。

(二)厚植為民情懷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使我們黨的根基永遠堅如磐石。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站穩人民立場,確定了中國人民行使當家做主權利的政治制度,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等[2];黨的百年奮斗史,不僅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更是一部站穩人民立場、永葆初心使命的歷史。

(三)賡續艱苦奮斗

無論在哪個年代,艱苦奮斗永不過時,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發揚下去。比如,載人航天精神,完成了老一輩革命家“可上九天攬月”的夢想;女排精神,展示出了山再高,往上攀登,總能登頂的決心;科學家精神,從高端裝備到精密儀器,從重大工程到基礎材料,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這些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一種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弘揚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就是按照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進行的。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實事求是的精神內核,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形成了絲路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偉大脫貧攻堅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

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實踐性的,是歷史結晶、是智慧積累,是引導大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翱圩印钡膹姶缶裰е?。

(一)必要性: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理論深度

無論是在教學策略、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平臺的創新,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本質。在注入價值方面來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展現了每個發展階段獨具特色的道德品格,通過對這些精神的闡述,為助力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每一種精神都是從具體人物事件或重大決策過程中高度總結概括出來的,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這些生動鮮活的案例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感受到精神的同時,能夠賦予對應的“畫面感”,強化理論輸出與學生內在理解相結合,更好地促進知識點的內化。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一個個人、一件件事切實感悟到其中的精神價值與思政理論課的結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實踐,更是對當前課程思政的有效拓展與升華。

(二)實踐性:拓寬高校思政課的實踐廣度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可以一改往日大道理、大理論的“灌輸”而成為“潤物細無聲”“所見所悟”的創新改革,因此,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在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涵與核心要義有一定了解后,再走出去進行實踐教學的課程邏輯。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精神與思政課內容都有較強的契合度;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史實故事性強,引入課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網絡資源和實踐基地資源豐富,讓學生以“主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實踐活動的分享和精神理論的分析中,引發“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同頻共振。這也能進一步呈現“課堂理論+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實踐場所”的有機結合,給學生不僅帶來視覺上“看到”的崇敬感,也帶來踐行上“做到”的參與感和思想上“想到”的價值感。

(三)時代性:感悟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溫度

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進模范,這些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載體。當我們在課堂上通過學習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進模范的事跡時,就會感到自豪,充滿敬意,并且發起向他們學習的號召。比如,在學習雷鋒精神時,可以與學校特色課程——“做雷鋒式保險職業經理人”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相結合,推進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的融合,讓學生感悟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溫度。

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以理感人:立足第一課堂,歷史與理論相結合

牢牢把握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是思政課的根基,講授好、運用好理論課應該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責和義務。為了更好地捕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與理論課之間的聯系,就需要通過課程重構、課程設計,巧妙地將其精神與理論課的知識點進行有效融合。一是更新教師授課觀念。讓思政課“走出去”“活起來”,把深奧的理論知識講透、講活,“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啟智潤心、激揚斗志。二是改變學生傳統聽課模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就要改變學生一味聽課的現狀,讓學生在思政課的課堂上“活”起來,通過講共產黨人的故事、探尋精神的任務驅動、演情景劇的歷史重現等活動,讓學生從思政課的“旁觀者”變“參與者”,更好地將歷史與理論有機結合。

(二)以文化人:構建第二課堂,思想與現實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除了積極利用第一課堂進行理論學習,還需要配合課堂外的精神“加餐”,將課堂所學的思政元素浸潤到校園文化中,以當下流行于大學生圈中的文化形式呈現,這樣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才能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校園內得以滋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標。一是舉辦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微演講、紅歌頌、紅色故事會、紅色詩歌集、家書傳千里等形式多樣地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讓學生專注于打造紅色校園活動,生動傳播當代大學生心中的紅色文化,更能直觀宣傳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理論價值;另外,通過黨團日活動、主題班會、學習社團等常規活動,更好地與學生活動相結合,讓這種活動能夠進班級、進社團、進支部,讓學生多維度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涵,實現培根鑄魂、啟迪心靈的作用。二是配合節日開展活動。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以具有紀念意義的節日等重要歷史節點為契機,深入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3]。比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等;另一方面,積極利用高校所在地區的偉大精神歷史資源。三是在校園內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知識講座、學術報告、主題分享和紅色觀影會等,諸如《半條棉被》《血戰湘江》《長征》《紅海行動》等正能量影視劇作品,以此豐富青年大學生豐富課后生活,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錘煉高尚品格,內化為責任與擔當,外化為踐行的行動。

(三)以德樹人:開辟第三課堂,理性與感性相結合

“第三課堂”主要指社會實踐課堂,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書中黃金屋”與“詩和遠方”相結合,鼓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與社會接軌,接受社會洗禮?!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是育人重要的方式,同時也是全面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的育人模式新路徑,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應在社會實踐課堂上予以運用,是理性的“知”與感性的“行”的有機統一。在開辟第三課堂方面可以遵循“三貼近”原則[4]:一是貼近生活。高校要讓思政課程的內容“接地氣”有生活味,生活中講透思政課,生活化的思政教育是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有效手段,更是未來我國思政教學領域發展的大勢所趨。以生活為基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將生活作為教學的“現實案例庫”來源,同時結合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歷史案例庫”,形成跨時空的對話,助力學生對問題的全方位思考,多維度、多視角地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分析問題、研判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二是貼近基地。高校要積極利用所在地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充分挖掘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紀念館中蘊含的深厚精神力量,“打造理論學習+現場教學+親身體驗”的教育活動,將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貫通,引導學生參與紅色文化基地的實踐打卡, 親身感受體驗原生態的歷史遺存,將社會實踐活動轉化成鮮活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和資源。三是貼近場景。在思政課的社會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體的成長成才與所學專業的結合度,積極與專業實訓場景相結合,將課堂開在工廠車間、實訓基地、實驗機房,引領大學生深入生產勞動的第一線,結合專業所需的實際體驗,感受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讓社會實踐成為思政課的載體和平臺,使大學生加強學習,勤奮探索,勇于實踐、全面發展。

(四)以行育人:衍生第四課堂,高雅與通俗相結合

“第四課堂”主要通過互聯網的平臺與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新技術新平臺結合,展現融入新高度。當然,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應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安全觀,通過“思政+科技”賦能第四課堂的建立,助力思政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與升級。一是整合平臺現有資源。通過大數據算法,推動全媒體傳播,創新學習方法,運用高雅與通俗相結合的方式,如視頻、動漫、歌曲、歌謠、影視劇片段、革命文物展覽等,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主題,傳播學生喜愛并易于接受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動課程引領與文化引領相結合。二是打造內容供應商。提供線上線下聯動的網絡思政教育新平臺,打造師生共同參與創建的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主題的相關作品[5],同時在網絡等新媒體中積極傳播思政教學元素,利用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縱深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為學校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三是實現精準引領。每學期開展線上專題調研與學情分析,動態掌握學生思想狀況、認知特點,提高網絡思政的靶向性。運用線上移動課堂、互動活動、交互體驗等多種形式,挖掘專屬于本校學生的線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紅色學習資源。

結束語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使思政課的育人標準、育人方向得到進一步明確,同時也擁有了更為豐富的育人資源。以“內容為本”圍繞教學內容加強理論深度,一直是高校思政課不變的“主旋律”,也是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最強音”。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理論性與實操性相結合、歷史性與創新性相結合、實效性與價值性相結合的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之舉,更是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內容。做好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實踐課堂和網絡課堂的“狠抓四課”建設,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大思政”格局,以“入腦”“入心”為基本目標,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參考文獻

[1]王易.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百年流變、精髓要義及賡續發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5):23-33+151.

[2]楊潔.中國共產黨百年繼承法治探索及其啟示[D].蘭州:蘭州大學,2021.

[3]呂洪玨;陳志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1):73-76.

[4]張建榮.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蘊含的價值觀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21.

[5]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EB/OL].http://ex.cssn.cn/zx/xshshj/xsnew/202107/t20210719_5348482.shtml

作者簡介:李江陸(1990— ),女,漢族,湖南炎陵人,保險職業學院,中級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思想政治教育。

劉亦明(1984— ),女,漢族,湖南新化人,保險職業學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湖湘紅色文化。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路徑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21C0950)。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學價值意蘊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意蘊
社交媒體時代大學生先進典型培育的價值意蘊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價值意蘊與模式建構
當前我國民歌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價值意蘊析論
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庫共享社區化模式探索
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路徑思考
孟子學說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課教學中加強抗戰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課教學中創建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可行性分析
讀懂名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