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幸福終點站》中維克多·納沃斯基的跨文化能力

2024-04-27 17:17梁靜兒
今古文創 2024年16期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跨文化適應

梁靜兒

【摘要】外語能力不等同跨文化能力,在通過英語電影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要有跨文化的意識。電影《幸福終點站》講述了東歐人納沃斯基在肯尼迪機場的跨文化適應,他憑借積極的心態和出色的動手能力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愛戴。納沃斯基在機場的經歷是一例精彩的跨文化互動,本文基于拜拉姆的ICC理論模型對他的跨文化能力進行解讀,以期為英語學習者培養跨文化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幸福終點站》;跨文化適應;拜拉姆ICC模型;跨文化能力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6-009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29

一、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對外語教學和培養做出了新的要求——當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外語學習者具有一定的綜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適應文化多樣化要求、自如地在不同文化間穿行,進行國際交往和文明對話。外語電影作為一種內容豐富且直觀的學習資源,必然受到不少外語學習者的青睞,但外語能力與跨文化能力并非成正比,通過英語電影學習語言文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從中汲取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相關的信息,并把它運用到實際當中。電影《幸福終點站》是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經典作品之一,講述了來自東歐的維克多·納沃斯基在“美國熔爐”機場的跨文化適應過程。在九個月時間里,納沃斯基克服了一開始失去國籍的惶恐和焦急,積極樂觀面對困難,成功在機場生活和工作,結識了可以共患難的朋友,跟官員迪克森斗智斗勇,與空姐阿米莉婭擁有了一段短暫的愛情,贏得了機場工作人員的尊重和喜愛,最終合法進入紐約幫助父親實現愿望。其實,電影的劇情是根據卡里米·納塞里的真實故事改編的,他曾因為沒有證件而被困在巴黎戴高樂機場長達18年。與一般的英文電影不同,《幸福終點站》極具跨文化色彩,靈感也源自現實生活,可以說是英語學習者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范本。

二、維克多·納沃斯基的跨文化適應

跨文化交際學者金榮淵(Young Yun Kim)曾指出,“跨文化適應泛指提高我們適應新文化環境的能力的過程?!保℅uo-Ming &William,2005)在電影里,主人公納沃斯基為實現父親的遺愿,只身從東歐國家克拉科齊亞前往美國紐約,但國內突發的革命戰爭使他變成一個沒有國家的人,只能留在機場的國際中轉區。來自東歐的納沃斯基要在這樣特殊又復雜的環境下無限期滯留,對突然失去國籍還不懂英語的他來說,要短時間適應美式文化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在跨文化視角下,納沃斯基首先是受到了文化沖擊(Cultural Shock)。奧伯格認為個體在異文化環境下的情緒變化遵循“U型曲線”,共包括四個階段:蜜月期、敵對期、恢復期和適應期。(Helen&Peter,2010)文化沖擊的“蜜月期”通常會持續一到兩個月,人們往往會對身邊的新事物感到新奇,覺得身邊的人都很友好,認為一切都按部就班順利進行著。在影片中,由于出現國籍問題,納沃斯基的蜜月期比一般人要短很多,他欣喜地抵達機場,做了充分的準備來迎接他的紐約行,到后來得知祖國爆發戰爭的過程僅僅維持了十分鐘。緊接著是“敵對期”,在這個階段里,周遭一切都開始變得不再友好,個體甚至會產生厭惡和逃離的心理。納沃斯基知道祖國爆發革命戰爭的時候,開始進入了敵對期。在機場里,沒有人愿意幫他打電話回家,他好心干壞事把別人的行李箱壓壞,清潔工還收走了他僅有的幾張餐票,諸如此類的事情讓他感到無助、焦慮和不安。經歷“敵對期”后,人們開始進入“恢復期”。這時候個體開始意識到文化沖擊的短暫性,會積極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電影里,納沃斯基很快就振作起來,在機場的67號閑置登機口安頓了下來,把兩排凳子拼在一起睡覺,這也是他進入了“恢復期”的標志性行為。在這期間,納沃斯基在機場找工作,學英語,交朋友,與迪克森打交道等經歷讓他對美式文化、制度和規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最終,個體進入“適應期”,在這個階段人們基本熟悉新環境,掌握了異文化的很多知識和技能。在影片的后半程,納沃斯基能夠巧妙幫助東歐男子脫困,成為機場的英雄,表明他進入了適應期。此時,他憑借著積極的心態和出色的動手能力,在機場謀得了一份高薪工作,結識了支持他的朋友,邂逅了一場短暫的愛情,對機場里的一切不再感到陌生。好朋友古普塔選擇自首攔下了納沃斯基回國的飛機,阿米莉婭為他辦了一日簽證,機場里的工作人員紛紛歡送他去紐約,為他最終實現愿望而感動。從跨文化適應的角度看,納沃斯基樂觀積極的態度是最關鍵的,盡管蜜月期極其短暫,他的敵對期并沒有因此延長,相反他迅速調整心態,關關難過關關過,沒有戴著有色眼鏡與身邊人交往,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在逆境中闖出了一片天。

三、拜拉姆的ICC理論模型下納沃斯基的跨文化能力

拜拉姆(Byram)的IC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論模型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中最具影響力的模型之一。他提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社交語言能力、語篇能力以及跨文化能力四個方面。其中跨文化能力又表現為態度(Attitudes)、知識(Knowledge)、解釋與聯想技能(Skills of interpreting and relating)、發現與互動技能(Skills of discovering and interacting)、文化審視意識與政治素養(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political education)。(Helen&Peter,2010)見表一:

Byram教授提出的ICC模型的第一個重要構成要素是態度。態度具體指保持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不著急否定他國文化,也不一味肯定本國文化。(Byram,1997)不難理解,當個體進入陌生的文化環境時,要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前提必須是要保持一個客觀和開放的態度,而不能只從本國文化出發去看待身邊的一切新事物。影片開頭,納沃斯基剛剛到達肯尼迪機場,他跟所有游客一樣,對新環境感到好奇、興奮和激動,加之他是替父親完成遺愿而來的,因此這一刻對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然而在過海關的時候,工作人員發現他的護照失效,無法進入美國,而不懂英語的納沃斯基還以為事事順利,一邊從容地刮著胡子一邊等待機場官員。后來官員迪克森向他解釋他目前的處境,進行了一頓不間斷的英文輸出,在聽到祖國克拉科齊亞的名字時興奮地豎起大拇指,認為事情還在往積極的方向發展。其實,從言語之間我們能感受到官員對納沃斯基的態度并不友善,迪克森覺得他就是個麻煩,但這個時候納沃斯基只是禮貌地保持微笑,面對意料之外的情況保持客觀的態度。

知識是第二要素。拜拉姆提出的這種知識是指對自己國家的文化和對象語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這還包括對個人和社會層面上的交流互動過程的認識。(Byram,1997)簡單來說,知識是指對某社會群體及其產品,對本國及交際對象國的行為方式,對社會和個體交往的一般過程的了解。電影里迪克森用蘋果砸向薯片來比喻克拉科齊亞的戰爭現狀,薯片灑到了納沃斯基的衣服上,他沒有表現出厭惡和失望,只是掏出他關于美國文化的小冊子,鎮定地把他準備的英語說了一遍 “Empire State, Broadway show Cats”, “Now I go New York City, thank you.”, “Where do I buy the Nike shoes?” 顯然,“帝國大廈”“百老匯”“紐約”“耐克鞋”等典型的美國代名詞反映出他行前做足了去紐約的攻略,對目的國的社會文化及產品有針對性的認識和了解。綜合以上兩點要素,納沃斯基表現出了他潛在的跨文化能力,他對機場外的一切充滿好奇,盡管迪克森的行為不妥,他還是尊重這個國家,感謝官員的幫助,對即將要體驗的美國文化仍然充滿期待。

第三要素是技能。拜拉姆認為,技能是指個體利用已有的知識框架對外來事物和文獻進行理解并發現其內涵的能力。具體來講,技能包括兩方面:一是解讀和聯系的技能,即解讀對方文化的有關資料,將其與自己文化的相關資料聯系起來看的能力。(Byram,1997)影片中納沃斯基通過電視新聞得知祖國爆發了戰爭,他一開始感到非常絕望和無助,還差點被迪克森陷害,但后來他明白要了解國家的情況就必須要聽懂且看懂英語,因此他在商店里買了兩本《探索紐約市》的旅游冊子,一本英文版,一本克拉科齊亞版。晚上,納沃斯基就這樣對照兩本冊子學習英語,白天則去干活賺錢,有空就看電視新聞,聽英語看字幕,時刻關注著祖國的消息,不久之后他就基本能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還能在辦理簽證時幫助新朋友恩里克獲取其暗戀對象多洛雷斯的信息。二是發現和互動的技能,即發現對方文化的新知識,并能將之用于實際交際、處理實際交際中互動上的一些問題的能力。(Byram,1997)電影中,一名來自東歐國家(語言上與納沃斯基相同)的男子拿著藥前往加拿大帶給他垂死的父親,但他并不知道要辦理相關的證件入境,所以迪克森說藥不能帶走,必須留在美國。此時男子崩潰了,拿起利器威脅在場所有人,情急之下迪克森向納沃斯基求助,讓他當翻譯幫忙勸說男子,明白狀況以后男子給官員們下跪無果,納沃爾斯基眼看他要被逮捕了,靈機一動想起他看過的入境申請表里說明用于動物的藥是不需要證件的,接著他冒險引導男子告訴迪克森說這些藥是給他的山羊,最后男子成功帶走了救父親的藥,納沃斯基則再次受到迪克森的訓斥和威脅。拜拉姆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集中體現在人際關系的建立和保持,而不只是信息的交流或交換。(Byram,1997)身處美國這種移民大國,來自東歐小國的納沃斯基在這里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甚至可能會受到迫害,但他善于與當地人交往,積極融入異國文化,還成為機場的英雄。好朋友古普塔把維克多的事跡傳遍了整個機場,一時間納沃斯基拯救少數民族成員的英勇形象深得人心,他善良、機智、愛國和勇敢的品質使他建立起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狄建茹和關博,2012)雖然納沃斯基的行為過于冒險,但他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在跨文化互動中,面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他臨危不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定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也結合了在當地獲取的新知識和所處的文化環境靈活處理危機,巧妙地解決問題也不失為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第四要素是文化批評意識??缥幕浑H者要能夠依據明確的標準對來自自身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和國家的觀點、行為和產品做出評判。最終的目標是使學習者能夠根據來自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外在顯性標準、洞察力、實踐和結果來客觀評判文化問題(劉涵和胡金嬋,2013)迪克森為了晉升,一直想方設法鏟除納沃斯基,不僅誘導他逃出機場非法入境,還不斷暗示他承認自己害怕回到祖國,這樣就可以向美國政府申請政治庇護,言下之意就是逼迫他背叛國家來換取所謂的“合法自由”。納沃斯基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并不愚蠢,他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為人善良但有鋒芒,機警而有原則。在影片里,面對迪克森的步步逼近,如 “Do you,at this time,have any fear of returning to your own country?”(此時此刻,你是否害怕回到你的國家?)“Youre afraid of Krakozhia.”(你害怕克拉科齊亞。)“Viktor, please dont be afraid to tell me youre afraid of Krakozhia.” (維克多,拜托你告訴我你害怕克拉科齊亞。)納沃斯基的答案始終是“NO”—“No,no,I am not afraid from Krakozhia.Im a little afraid of this room.”(不,我不害怕克拉科齊亞。我倒是有點害怕這個房間。)“Is home.I am not afraid from my home.”(那是我家,我不害怕我的家鄉。)盡管身處他鄉,每天都被迫沉浸在說英語的世界里,但他從來沒想過放棄自己的國家,沒有輕易被同化,能夠批判性地看待他國的文化和行為,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守信念,在必要的時候堅決說不。顯然,電影里的這一情節安排極具愛國教育意義,納沃斯基堅貞不屈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同時也符合拜拉姆的“跨文化代言人”(intercultural speaker)概念,他認為理想的跨文化代言人并不是要改變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立場并且清楚自己的立場是什么。(Byram,1997)其實,在現實生活的跨文化互動中也常常會出現這種具有政治色彩的交際場景,因此廣大外語學習者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時應該堅守政治“紅線”,把成為“跨文化代言人”當作外語學習的最終目標,而非一味崇洋媚外,切忌為了某些利益輕易放棄該有的原則。

四、結語

顯然,納沃斯基在肯尼迪機場的經歷是一次成功的跨文化交際。在拜拉姆ICC模型的概念下,從態度、知識、技能和文化批評意識四個方面解讀《幸福終點站》,主人公向我們展現了其出色的跨文化能力。維克多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是他成功完成跨文化適應的先決條件,祖國戰亂并沒有擊倒他,反而成為他堅持下去的理由;語言不通沒有成為他的絆腳石,相反他勤奮好學,善于利用新環境的資源解決問題;迪克森的陰謀也沒有得逞,相反納沃斯基排除萬難,憑借他機智、幽默、正義和愛國的品質,成為有著“東歐內涵”的“美式英雄”,在有限的空間內上了一堂美式文化的速成課。(劉馨,2014)

古往今來,愛與和平始終都是時代的主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是時代的趨勢,各國之間需要建立緊密的聯系,全球化的進程仍需我們共同推進。因此,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跨文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外語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對象國的社會文化,增強跨文化意識,根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實際情況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習多元的文化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尊重異國文化,堅定政治立場。在這點上,維克多·納沃斯基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為我們培養成為理想的跨文化交際代言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狄建茹,關博.從電影《幸福終點站》看文化沖擊與文化適應[J].電影文學,2012,(09).

[2]劉涵,胡金嬋.跨文化交際能力概念及理論模型文獻綜述[J].學理論,2013,(08).

[3]劉馨.《幸福終點站》:一堂美式文化的速成課——評維克多·納沃斯基的跨文化適應[J].電影文學,2014,(21).

[4]Byram,M.(1997).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5]Guo-Ming Chen;William J.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Rowman&Littlefield,2005.

[6]Helen Spencer-Oatey;Peter Franklin.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Palgrave Macmillan,2010.

猜你喜歡
跨文化能力跨文化適應
在邕東南亞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現狀的實證研究
理工院校通識課程與學生跨文化競爭力培養探析
跨文化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養”
對Colleen Ward雙維度模型中影響因素的研究
大學英語教學中計算機主導的跨文化能力培養探究
從國際漢語教師的跨文化能力論中華文化走出去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淺談西醫類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培養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適應研究
留德中國大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