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2024-04-27 18:03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劉新社
河南農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害蟲專業課程院校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劉新社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培育具備高技能高素養的創新型、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成為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在農業類專業課程開展中,存在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偏離市場需求,所培育人才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不符合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的問題?;诖?,有必要正視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結合具體的專業課程進行改革探索,為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成功實施奠定理論基礎。

一、高職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現狀

自2019 年我國推行高職擴招政策以來,各大高職院校逐步擴大了招生數量,并放寬了招生條件,在職農民、村干部、退役軍人以及農資管理相關企業的員工均可走入高職院校與普通學生一起參加專業學習。擴招學生農業類專業占比較大,因此導致高職院校的學生結構出現了類型復雜、體量增大的特征。然而不同的學生群體,具有不同的學習動機,學習需求也存在差異,且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各不相同。按照教育部要求,高職院校在擴招時需要秉持不降低標準、引入多元化模式、采取靈活性學制的原則,然而目前高職院?,F行課程教材、采用的課程教學資源、教學組織形式、師資力量基礎均與百萬擴招的要求不相契合,從而導致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難以取得理想成效,因此,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

1.課程教學內容脫離農業生產實際。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生產誕生了一些新的技術工藝與生產方法。然而目前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主要以教材為準,但是教材內容相對陳舊,沒有隨時代發展變化、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向的改變而同步更新與優化,致使教材內容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不相契合,出現了教材內容與農業生產一線相偏離的問題,無法將先進的農業科技融合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因而難以有效提升農業類專業學生的現代化農技水平。目前,農業類專業教材編排時以理論內容為主,未引入實例,且沒有將農業生產實踐中需要用到的知識技能全部納入理論教學內容,所囊括的農業生產技術方法、生產技巧不夠詳細與先進,并且未選取適合的技能應用案例對理論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再加上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對于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理解力稍差,從而導致學生難以有效吸收農業理論相關知識內容,無法全面掌握契合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能方法。

2.教學組織形式不契合現代高職教育發展需求。在社會經濟創新發展的新時代,農業產業逐步呈現出現代化發展趨勢,同時也推動了高職教育的現代化、創新性發展。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相對陳舊。在百萬擴招政策提出之后,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的學生對自身認知定位更加清晰,并且具有更加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因而學生在農業類專業課程學習方面目標較為明確,具備更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來自農業生產一線的學習者,具備豐富的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其學習目的是深化專業理論,夯實專業素養。部分就職于農業企業的人員,在高職院校學習的目的主要是學習先進農業知識,從而提高就業質量或實現成功創業。因此,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構建高效課堂,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式,以滿足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然而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創新不足、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會對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產生阻礙,無法為學習者成長發展產生有力驅動。

3.課程教學團隊缺乏一線生產經驗。培養專業化、高技能水平的現代化農技人才,需要以能力素養兼備的專業師資團隊作為有力支持。然而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師多是農業類本科院校畢業,雖然理論基礎知識較為豐富,但在畢業后沒有在農業生產一線工作的經歷,且從教之后學校也沒有為其提供農業生產部門實習實踐的機會,因而多數農業類課程教師并不具備豐富的農業技術應用經驗。因此,這些教師面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技能、生產技巧基本來源于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實習經歷。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農業生產技能也不斷創新發展,部分教師所掌握的技術經驗已不再契合當今時代的農業生產形勢,致使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的師資水平達不到目前專業教學的需求,從而限制農業專業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

二、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一)聘請行業專家優化課程教材及內容

高職院校應結合農業類專業課程所對應崗位的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要求,根據農業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的具體標準,參照農業類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聘請農業基層部門專家、農業企業一線專業人才,與本校課程科研人員共同改革農業類專業課程教材。應對教材內容中冗余、過時的理論知識進行刪減,圍繞對應職業崗位的技術要求,采取模塊化方法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根據高職學生樂于動手實踐、對網絡信息接受度高的特征,從網絡上下載相應資源,用于開發實操性、分模塊的教學內容,進而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開展提供引導,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此外,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親臨農業生產基地,現場錄制農業技術應用視頻,作為農業類專業課程教材的補充,從而擴充課程教學資源總量。

(二)重新設計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

為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師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可采用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或者采用翻轉課堂、微課教學,并發揮出視頻圖像、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作用,幫助農業類專業的學生更加深入了解農業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利用網絡資源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并以學生為主體,有效應用職教云平臺,在課前為學生傳送預習資料,課后在平臺上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以此推動課堂教學過程的信息化、高效性。教師可以借助此平臺的動畫視頻素材,將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具象化,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吸收農業知識。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對課前預習、課中講解、課后鞏固三個環節給予同等重視,并將理論與實際一體化形式融合于實踐課程教學過程,利用校內實習基地有效開展農業技能實踐教學活動。

(三)優化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結構與分工

為解決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師一線工作經驗不足的現狀,需要對現有教學團隊的結構進行調整,從而使各位教師的優勢專長得到有效展現。以往高職院校每門課程由一位教師任教,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可結合教師專業水平、教學特征,根據其課題研究方向,在一門課程中安排多位教師聯合授課,每位教師負責不同的教學模塊,通過優勢互補,保障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例如,植物保護與檢疫技術專業,可以安排多位教師分別負責植物害蟲防治技術課程中某個模塊的教學工作,如具有農藥應用與管理課程教學經驗的教師,可負責講授害蟲綜合防治知識;具備標本室、昆蟲展覽館管理經驗的教師,可為學生講解害蟲形態特征、為害狀況等知識;在植物病蟲害方面研究較為深入的教師,可負責講述害蟲發生規律、調查方式等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聘請行業專家或農業企業一線技術人員負責實訓教學,從而在多位教師配合下,保障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三、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

在高職院校植物害蟲防治技術課程的“玉米害蟲的防治技術”專題教學中應用本文提出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實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一)教學過程可控、教學質量提升

在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專題講解中,采用工作任務驅動形式,圍繞能力提升這一宗旨,根據玉米害蟲類別設置了對應的教學內容,重新整合了玉米害蟲預防控制相關知識,并結合開展課堂教學、田間實訓教學,為學生創造了深入化、系統化了解玉米害蟲的機會。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害蟲的發病規律,且掌握了適合的防治技術,提高了實訓教學的實施成效,并使教學過程更加可控,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升,為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保障。

(二)拉近師生距離,構建活力課堂

在課堂教學實施環節,課程教學采取了模塊化教學方式,多個專長不一的教師分別負責不同模塊的教學,并為各個教學模塊設計了獨特、有趣的標題。如負責講解害蟲形態特征及調查方法的教師,將這兩個模塊分別命名為“蟲來如此”“眾里尋它”;負責講解害蟲發生規律及為害癥狀的教師,則根據教學模塊的內容設計了“前世今生”“蛛絲馬跡”兩個標題;負責講述害蟲綜合防治知識的教師,將教學模塊的標題命名為“蟲口奪糧”。這些新穎的標題既與教學內容相對應,又具有趣味性與吸引力,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知識內容的興趣,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積極性,并扭轉了學生心中教師的刻板形象,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打造了更具有活力的教學課堂。

(三)學習成績顯著提高,促進學生意識情懷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植物保護與檢疫技術專業教學摒棄了傳統板書結合幻燈片的授課方式,引入了職教云平臺,運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應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對比與分析討論害蟲形態特征,提高了學生對玉米害蟲辨識的準確率。同時,運用動畫演示、實際操作,提升了玉米害蟲綜合防治措施講解的直觀性,加深了學生對植保無人機飛行預防、生物防治等先進方法的了解,使學生的害蟲防治技能有所提升。此外,以企業、植保站作為實訓教學基地,學生在專家指導下參與崗位體驗,通過任務驅動、分組合作實習實踐,使學生的協作意識得到了大幅提升,培育了學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并促進了學生“三農”情懷的發展。

農業類專業課程與鄉村振興發展、農業生態治理密切相關,因而農業人才培育時,除了要提高其農業生產技能,還要求其具備良好的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保障能力。因此,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需要圍繞時代發展趨勢,結合農業產業的人才需求變化,積極推動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不僅要聘請行業專家優化課程教材及內容,還需要重新設計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組織,并應優化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結構與分工,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師資三個方面推動農業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進而為該類專業課程教學的高質效、科學性開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害蟲專業課程院校
蝸牛一覺能睡多久?
冬季果樹常見蛀干害蟲的防治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棗樹害蟲的無公害防治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農業害蟲的冬季防治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