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稻:中國先民艱辛探索之作

2024-04-28 01:17孫越
科學大眾(中學) 2024年5期
關鍵詞:良法先民粳稻

孫越

水稻作為世界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的耕種和食用歷史相當悠久。早在1 萬多年前,野生稻就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先民們發現了它獨特的食用價值,并開啟了對它的漫長馴化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野生稻馴化的國家,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發源地。

說起水稻,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八氪?、粒多、粒重”是我們對水稻的第一印象。但是,在1 萬年前,水稻可能長得和路邊的雜草沒什么不同。

野生稻的稻粒干扁、個頭瘦小、倒伏在地,在先民眼里并不能作為主要食物來源,不過是一些“零嘴”罷了。在經過一代代的馴化之后,野生稻才變為栽培稻。特別是在6 000 年前,栽培稻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水稻種植成為先民的主要生產活動之一。

漫長的“登頂”之路

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各朝各代亟須解決的問題。黍、稷、稻、麥、菽在我國歷史上都占據著重要地位。水稻是如何從眾多作物中“殺出重圍”,成為我國主要種植作物之一的呢?

水稻的“登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簡易鐮刀、犁頭等工具,證實了1 萬多年前我國先民已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培育水稻。上山遺址中發現的古稻粒,證實了當時的水稻已經具有不脫落性。宋朝引進了占城稻,牢牢奠定了水稻作為首要糧食作物的地位。從發現到栽培、從替補到主食、從干扁到飽滿,水稻從歷史舞臺的角落走向中央。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顧延生認為,水稻的馴化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可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距今1.5 萬年到1 萬年,先民在這時已經開始進行原始的采集和栽培。第二階段為距今1 萬年到6 600 年,水稻的不掉粒性增強,并在中國快速傳播。第三階段為距今6 600 年到4 000 年,秈米和粳米分化。

我們現在吃的水稻,可分為秈稻和粳稻兩大類。最早出現的水稻是粳稻。粳稻是一種“圓圓胖胖”的黏性米。7 000 年前的古水稻已經與絕大多數的粳稻基因接近。秈稻是一種“細細長長”的弱黏性米,由粳稻與古印度的原始秈稻雜交而形成。馴化是野生稻成為栽培稻的重要過程。通俗來講,馴化就是我們的先民辨認出某種可用的植物,再把它帶回去種植,在一代代的栽培中選擇個頭更大更飽滿、性能更優越的種子進行栽種。

事實上,水稻的馴化充滿著偶然性和隨機性。一個優質水稻品種的發現,往往能讓水稻的發展進程實現階梯式跨越。

經歷漫長的種子選育和栽培過程,野生植物才慢慢地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作物。我國先民很早就注意到了選種和育種的重要性,創造出了眾多的育種方法。西周時期,先民已經有了培育良種的概念。漢代出現了田間穗選技術,《氾勝之書》記載:“取禾種,擇高大者?!蔽簳x南北朝時期,良種選育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水稻的品種也大大增加?!稄V志》記載:“有虎掌稻、紫芒稻、赤芒稻、白米稻?!边@說明,在這一時期,我國的水稻育種已經取得了眾多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稻種資源。

良種、良法凝聚先民心血

在水稻的馴化過程中,良種、良法起到了重要作用。良種之法是改變作物性狀、滿足人類需求的主要手段。選種方法通俗來說,就是“年年選種,以積累優良性狀;經常換種,以防止退化”。良法技術,即水稻栽培技術。水稻栽培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最大程度發揮了良種的優勢,提高了水稻產量。

育種是野生稻向栽培稻轉化的重要方式。先民通過育種,選出符合目標性狀的優良種子,然后經過幾代的培育,不斷選優除劣,提純復壯,最后培育出符合目標性狀的新品種。西漢的穗選法、北魏的混合選擇法、明代的良種選育技術、清代的單株選擇法……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凝聚了先民們的智慧。

明代耿蔭樓的“養種”技術和清代楊雙山的“擇種法”都對育種理論、技術進行了革新。除此之外,清代文獻記載過單株選擇法,又名“一穗傳”。這種方法通過選擇優良的單株或單穗,連續加以繁殖,從而培育出新品種。用此方法,清代康熙皇帝命人培育出著名的早熟御稻,并將其作為雙季稻的早稻種在江浙推廣。

顧延生認為:“生產工具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志之一,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伴隨水稻的馴化,古人類的生產工具也在不斷改進?!?/p>

良法技術是促進栽培稻發展的重要技術?!盎鸶瘛笔俏覈让裨缙诓捎玫囊环N水稻種植方法。這種耕作方式可以除草肥地,對病害蟲的治理也有一定作用,但本質上仍是一種粗放落后的耕作方式。東漢時期,水稻的栽培技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出現了新型生產工具“短轅一牛挽犁”。到了唐代,曲轅犁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耕田質量,水稻的栽培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

水稻發展至今,已經徹底改頭換面。在自然變異和人類馴化的共同作用下,水稻向著大粒形、直立狀、不散落、低休眠期等方向發展。由一棵不起眼的雜草變成走進千家萬戶的主食,水稻的馴化史不僅是主食的演變史,也是人類的文明史?;谒驹耘喽纬傻牡咀魑幕枷胧侵腥A文明的重要組成。

水稻因其重要性而在我國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也自然而然地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巴惦u不成蝕把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米煮成熟飯”等俗語融入我們日常對話和文學作品中;糯米做成的粽子、糯米粉做成的湯圓等稻米制品在傳統節日中起著重要作用……水稻以其重要的食用價值在我國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由種植水稻所形成的稻作文化蘊含著卓越的人文精神,而稻種的研發和傳播蘊含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天下為公的仁愛精神。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在水稻研究上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無論是先民創造的稻種,還是雜交水稻的培育,都為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吳宇)

猜你喜歡
良法先民粳稻
我國雙季早粳稻實現“零的突破”
解讀粳稻品種南方種植播期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經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崇仁鎮消防安全工作
凝聚核心價值 實現良法善治
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惠民生
良法善治 呵護“文明之花”綻放
豫南粳稻機械化適應品種篩選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對晚粳稻寧84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