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錨定目標 “贛”出幸福
——訪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明生

2024-04-28 17:26尹冬華
中國民政 2024年4期
關鍵詞:敬老院慈善鄉鎮

☉ 本刊記者 尹冬華

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救助標準17年連漲,城鄉差距不斷縮??;建成171個“一老一小幸福院”,一院兩用其樂融融;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將所有機構撫養的孤棄兒童集中到設區市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2023年,江西民政部門著力辦實事、解民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精彩現實。

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明生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江西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論述,按照“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創新干、帶頭干、主動干,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水平,確保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生活。

新的一年,江西民政部門將繼續錨定目標精準發力,把抓落實作為全省民政系統的鮮明特質,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幸福感”。

記者: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江西民政部門是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的?

李明生:2023年,全省民政系統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交出了優異的“民政答卷”。

一是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兩大體系”日益健全。在養老服務方面:報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西省推進養老服務提質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單位發布《江西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2023年版)》;構建街道、社區、小區、家庭相銜接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實現街道和城關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社區嵌入式養老院新增52家、總數達到470家,家庭養老床位新增1.3萬張,完成1.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為8.2萬名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推進鄉鎮敬老院資源優化配置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改革試點,14個試點縣(市、區)將203家鄉鎮敬老院優化整合為96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實現鄉鎮敬老院全面提檔升級,同時,利用閑置的農村小學資源建成171個“一老一小幸福院”。在兒童福利方面:將所有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基本生活、照料護理、助學助醫保障,將9997名重點兒童納入“一對一”結對幫扶幫教范圍;全面完成設區市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將所有機構撫養的孤棄兒童全部集中到設區市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

二是困難群眾、流浪乞討人員、殘疾人“三類群體”保障更加全面。在困難群眾保障方面: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救助標準連續17年提高,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將357萬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范圍,截至2023年底,共有低保對象175.3萬人、特困人員13.9萬人,全年累計實施專項救助88.6萬人次。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方面:開展社會救助管理區域中心試點,加強流浪乞討人員尋親和落戶安置,實現長期滯留人員清零、短期滯留人員動態清零。在殘疾人福利方面: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人均提高到100元/月,惠及49.1萬名困難殘疾人和47.5萬名重度殘疾人;為2.1萬余名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提供居家照護、日間照料和機構托養等服務;所有設區市均建成或在建精神衛生福利機構。

三是五社聯動、贛鄱慈善、移風易俗、地名文化“四張名片”不斷擦亮。在五社聯動方面:進一步完善推進機制,全省創建星級“幸福社區”985個;出臺《關于引導銀發人力參與社區社會服務的指導意見》,總結推廣“樂平幫幫團”、“安源紅”、“章貢大媽”等一批社區治理典型經驗;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全省備案登記的社區社會組織達16萬個;1.1萬人通過全國社工考試,每萬人持證社工人數達5.3人;建設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1502個,服務各類群眾157萬人。在贛鄱慈善方面:全省慈善組織達到358家,全年籌集善款21.42億元;開展第三屆“贛鄱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完成省慈善總會換屆選舉;在“99公益日”中,全省各級慈善會通過網絡募捐9790萬元,同比增長58.8%。在移風易俗方面:會同13部門出臺《深入開展農村婚嫁彩禮專項治理若干措施》,建立彩禮監測制度;堅持防反彈、防松勁,常態長效推進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在地名文化方面:修訂《江西省地名管理辦法》,認定73個省級地名文化遺產,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做好641個地名的備案管理,清理整治4096塊不規范地名標志。

記者:2023年下半年,江西在全省推進村級“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改革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江西在“一老一小幸福院”的建設、運營方面沉淀了哪些經驗?

李明生:“一老一小”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問題。為加強農村老年人、兒童關愛服務保障,我們找準突破口,著眼“三個注重”,扎實推進“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改革試點,建成了171個“一老一小幸福院”。

一是注重因地制宜,推進村級幸福院建設。推動農村公共服務資源有效利用,將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中騰退的農村小學(教學點)改建為“一老一小幸福院”。各地民政、教育部門密切配合,在摸底調查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對適合改建的,分期分批制定建設計劃,并以縣為單位統一名稱、標識,規范設施建設標準,設置廚房、餐廳、衛生間、休息室和適合老年人、兒童特點的文體活動、學習閱覽、“四點半課堂”等場所。同時,推動“一老一小幸福院”與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級議事站、社工站等功能融合,打造一體化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

二是注重需求導向,不斷豐富服務內容。聚焦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實際需求,依托“一老一小幸福院”,整合老年大學、老年體育協會、“童心港灣”等資源,提供助餐、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心理疏導、課業輔導等綜合性服務。同時,發動農村黨員、退休鄉村教師、留守婦女、志愿者、專業社工等,充實關愛力量,對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開展探視巡訪和幫扶,全面提升“一老一小”關愛服務水平。

三是注重多元投入,建立可持續運營機制。建立“個人繳納一點、村級自籌一點、政府補助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的資金籌措保障機制,推動“一老一小幸福院”可持續發展。其中,省級財政安排2800萬元對試點地區給予支持,省級福彩公益金安排200萬元實施社會組織助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公益項目。廣泛發動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設立“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專項基金,省本級公益慈善組織已捐贈款物折合人民幣541.8萬元。

記者:在建設“一老一小幸福院”的同時,江西深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特別是農村敬老院提檔升級。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經驗做法?

李明生: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是著眼當前、面向未來的重大改革。我們著力在設施提檔、服務提質、管理增效上下功夫,不斷將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改革推向深入。

一是堅持“一縣一策”,整合區域養老服務資源。在全面掌握縣域地理特征、交通條件、老年人口分布、老齡化發展趨勢等基礎上,合理確定鄉鎮敬老院布局,推動養老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城和中心鎮傾斜。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縣級集中供養”、“縣級部分集中+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鄉鎮敬老院”等資源整合模式,對現有床位數不足40張且收住人數較少、基礎設施較差的鄉鎮敬老院進行優化整合。推動鄉鎮敬老院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在切實履行“兜底線、?;尽甭氊煹耐瑫r,將剩余床位向社會老年人開放,面向周邊老年人提供短期托養、日間照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等延伸服務。

二是堅持難點突破,理順鄉鎮敬老院管理體制。改革人事編制制度,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原則,鄉鎮敬老院核定事業編制崗位出現空缺的,按規定納入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并列入正式事業編制,不再實行“定編定崗不定人”。探索建立縣級直管機制,由縣級民政部門按照集中管理、分戶核算原則,對鄉鎮敬老院的人、財、物等實施集中管理,統一會計核算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鄉鎮敬老院日常運轉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并予以足額保障。目前,全省62個縣(市、區)鄉鎮敬老院實現縣級直管。

三是堅持建設管理并重,提升敬老院服務水平。出臺《農村區域性中心敬老院設置與管理服務規范》,從“硬環境”、“軟實力”兩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推進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專業化服務。連續多年將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2023年支持新建、改擴建、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206家。持續實施養老服務人才“領頭雁”計劃和養老護理員素質提升工程,并實現敬老院院長輪訓全覆蓋,2023年培訓養老院院長770人、養老護理員1.1萬人次。

記者:社會組織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引導社會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展現作為方面,江西有哪些創新和探索,成效如何?

李明生:江西80%以上的民政服務對象、民政服務機構分布在農村,民政工作的重心和主戰場在農村。我們主要從制度化保障、項目化引領、品牌化實施三個方面,引導社會組織在鄉村振興中貢獻力量、彰顯擔當。

一是以制度為抓手,暢通體制機制。建立以分管副省長為召集人的社會組織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將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納入省委、省政府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內容。出臺實施意見和專項行動方案,引導社會組織開展產業、就業、消費幫扶。依托全省近6000支駐村幫扶工作隊伍、93個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基地,建立上下貫通的信息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二是以項目為引領,瞄準重點發力。2023年,全省共有3694家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投入物資折合人民幣超過1.6億元,受益人數達214萬余人。實施“百社解千難·點亮計劃”,為上饒市德興市三清山引漿畬族村和贛州市石城縣小松鎮許坊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96盞。此外,引導社會組織助力“一老一小幸福院”項目,募集資金730余萬元。

三是以品牌為載體,強化服務質效。打造社會組織黨建“三同步”品牌,即新成立社會組織同步建立黨組織、年檢同步檢查年度黨建工作、等級評估同步檢查黨建工作,實現所有新設社會組織黨組織全覆蓋,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更有力度。打造“百社解千難”品牌,2018年以來,共引導各級社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5272個、鄉村振興項目2783個,累計投入資金超過34億元,惠及7665個村、266萬人。打造“扶危救困 善行贛鄱”品牌,累計投入6.7億元,惠及農村“一老一小”、“一殘一困”群體5萬余人。

記者:贛鄱大地,紅色沃土,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2024年,江西民政部門將采取哪些措施,把總書記對革命老區的深情牽掛轉化成改善民生的實際行動?

李明生: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開展“三大行動”,拓展“三項業務”,狠抓“三大領域”,強化“五大保障”,確保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生活。

開展“三大行動”,推進老齡和養老事業產業發展。

一是開展養老服務提質升級行動。著力兜底線、?;?、擴供給、提質量,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強經濟困難老年人集中照護,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8%以上。不斷豐富服務供給,建設一批社區嵌入式養老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加快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全面推進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二是開展銀發經濟創新發展行動。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充分發揮各類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作用,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完善規劃用地、設施場所、財稅金融、人才隊伍等要素保障,打造一批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形成規模效應。推動建立和完善老年用品產品目錄,廣泛開發老年生活用品。健全老齡工作體制機制,成立老齡工作協會、康復輔助器具協會,推動行業發展。三是開展老年社會參與擴面行動。樹立積極老齡觀,推動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以社區為單位建立“銀發老人”資源清單,梳理群眾需求清單,深入開展“贛鄱紅—老有所為行動”,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務協會。推動構建覆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的老年大學體系,搭建老年教育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深入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推進老年友好型城市和社區建設。

拓展“三項業務”,滿足多層次基本民生保障需求。一是拓展困難群眾保障。按照分層分類要求,推動社會救助擴圍、提質、增效。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進一步提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全面推行急難發生地臨時救助,積極發展服務型救助。加大困境兒童心理健康服務,推動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加強留守和流動兒童關愛服務。持續做好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照護托養工作,加強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補齊精神衛生福利服務短板,提高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質量和水平。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體制機制,推進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二是拓展贛鄱慈善事業。加快惠民慈善、陽光慈善品牌建設,創新線上線下募捐機制,積極培育一批先進慈善個人、慈善組織、慈善項目,力爭2024年全省慈善捐贈體量增長20%以上,慈善組織數量增長10%以上。大力推進“互聯網+慈善”,積極推動“指尖公益”,加大慈善信息公開和正向宣傳力度,推進慈善大數據平臺建設。三是拓展福彩銷售業績。把握福彩工作當前目標形勢,突出公益屬性,加強渠道建設,構建營銷矩陣。

狠抓“三大領域”,積極融入基層治理新格局。一是狠抓社會組織管理,切實把社會組織培育好、發展好、管理好、運用好。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加快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常態化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穩崗就業等,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二是狠抓移風易俗,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優化農村彩禮監測,提升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水平,持續鞏固殯葬改革成果,全面倡導請客不隨禮、節儉辦宴席、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新風尚。三是狠抓區劃地名管理,充分發揮區劃地名在經濟社會發展及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規范行政區劃管理,科學推動行政區劃調整。加大地名文化保護傳承,以古村和紅色地名為主開展省級地名文化遺產鑒定活動,通過舉辦地名文化大會、編纂書籍等方式,廣泛宣傳推介優秀地名文化。大力實施“鄉村著名行動”。深化平安邊界建設,積極防范化解涉界矛盾糾紛。

強化“五大保障”,不斷提升民政綜合能力和水平。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深入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逐條梳理分析,一項一項定目標、設指標,并抓好落實。二是強化改革創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質量打造改革創新樣板。三是強化基層基礎,科學配置工作力量,加強項目資金保障,提升民政法治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四是強化形象塑造,講好民政故事,塑造民政有為形象、典型形象和文化形象,大力宣傳民政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典型品牌,不斷增強民政工作社會認同感,提升民政干部職工自豪感、榮譽感。五是強化安全保障,樹牢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民政事業行穩致遠。

猜你喜歡
敬老院慈善鄉鎮
鄉鎮改革怎樣防止“改來改去”?
慈善之路
“老鄉鎮”快退休,“新鄉鎮”還稚嫩 鄉鎮干部亟須“平穩換代”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鄉鎮敬老院出路何在
慈善義賣
敬老院的微笑
愛心送到敬老院
讓鄉鎮紀委書記敢亮劍
黨委重視 人大盡責 鄉鎮人大立出新威
火場救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