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左傳的敘事語言

2024-04-28 05:38詹迪
秀江南 2024年2期
關鍵詞:全知左傳文學

詹迪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是繼《春秋》之后我國現存的又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記事詳備的史書,其中包含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的社會觀、戰爭觀念等,長于敘事,善于描寫戰爭,善于寫人、工于記言。因此,本文從敘事角度、敘事方式和敘事特點等方面歸納、總結《左傳》在描述某一事件時的特征。

在多個敘事視角中,作品開發最早、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全知敘事。全知故事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左傳》里,我們便看到了它的蹤影??v觀東西方小說史,幾乎所有古代小說都采用全知敘事。全知敘事的出現使西方早期敘事學理論得以建立,為后來的西方敘事文學所借鑒。中國文學原有的敘事形態也正是在這一歷史敘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當然,這種探討一方面是為了確認《左傳》在中國敘事文學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是為了揭示中國先期文化發展中“文史不分”的現象。

人們從歷史敘事中的考源角度,多采用全知敘事,這是由于缺乏全知視角,就不可能從各方面展示重大歷史事件錯綜復雜的因果關系?!蹲髠鳌穬热葚S富翔實,藝術技巧精湛高超,堪稱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一。其不僅對人物進行全知描寫,還善于以全知全能的視角敘事,使作品達到完美統一的藝術效果。作品翔實重現了周王室及魯、晉、齊、宋、楚等國的內政、軍事、外交活動,這主要依賴于全知敘事。

純客觀敘事

首先,《左傳》是春秋時期社會狀況、歷史人物的真實寫照,以其豐富翔實的史料,生動逼真地描寫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不同階級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蹲髠鳌氛鎸嵉赜涗浟藦聂旊[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這254年間列國之間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外交上的動蕩和變故,在各國統治者生死存亡交替之際,強宗大族之間爭權奪勢,公卿士大夫及其他形形色色人物權術傾軋。在這些內容中,有不少可以讓讀者窺見當時的真實情況,無論善惡,編撰者皆述。如齊桓公和秦穆公,編撰者對其功績予以了肯定,并對其晚年過錯秉筆直書。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其所創功業顯赫一時,但是在王位繼承方面,違背了當時的嫡長子繼承制,甚至導致了“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家門”的悲慘結局,當年霸主威風盡失;秦穆公一生扶弱濟貧,以禮待人,以德服人,但他去世后,“以子車氏三良殉”,終以“不是盟主”而遺名千古。

其次,《左轉》對時空關系的處理準確嚴謹。眾所周知,《左轉》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作為一部編年體敘事史,《左轉》在敘事時會把具體事件與時間聯系在一起,這件事發生在哪一年、哪個季節,甚至具體到某一天,均有清晰詳細的時間標示,如此講述歷史事件才顯得真實可信。例如昭公二十二年、二十三年記東周王室“庶孽之禍”的政治大事,從文體上看,它與新聞實錄有相近之處,幾乎每次都會有這樣的事情,均有清晰的時間標志,地點、人物、事件完全對應,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也就隨之提高了。

限知敘事

首先,限知視角給文學文本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空白”,而恰恰是這“空白”向讀者發出了某種“召喚”,呼喚讀者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重新創作,無意識地“填充”文本。比如《莊公十年》所記“曹劌論戰”采用限知視角,這就是所謂的“非虛構寫作”。郭預衡評曰:“記敘之文寫得如此完美,也是史家之文的新成就?!痹凇安軇フ搼稹边@一完整敘事片段里,《左傳》以時間為序敘述故事,敘述者的世界知覺和曹劌不謀而合。作者在長勺戰場上觀察,分析了事物的表象和本質,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最后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引人入勝。其并未對曹劌家世、生平作節外生枝的記述,亦未追溯其從何所學之軍事知識與謀略,就是寸步難行,追查其下落,從故鄉到宮廷,再上戰場,看看自己是怎樣排除鄉人淺見,怎樣再三向魯莊公打聽戰爭準備情況的。

其次,限知視角構成了以人物自身敘述事物脈絡的敘事模式。在敘述過程中,作者采用了多種藝術手段,以增強感染力和表現力,使這種敘事更加真實。如《襄公二十二年》“夏晉人征朝于鄭……委諸執事,執事實重圖之”這段文字就是采用限知視角來進行敘述的。公孫僑把晉鄭交往史一一呈現給讀者,讀者聆聽公孫僑講述,能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這種寫作效果顯然比采用全知視角好。

亦史亦文,特色鮮明

《左傳》不僅是一部大歷史著作,更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蹲髠鳌肥鞘穫魑膶W的奠基之作,它一方面堅持“實錄”的原則,記載史實,“朝著更加文學化的方向邁進”;另一方面承襲了《春秋》編年體體例,將逆時序敘事方式成功應用于創作,讓人物更有個性、事件更全面,從而體現了文學性的特征。

1.預敘所反映的文學性

《左傳》中穿插了一些歷史記敘和預敘,尤其是虛寫性的預敘,為歷史記事平添了一份神秘、一份新穎。它不僅能使讀者對事件本身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還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審美情趣和聯想,從而獲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因此,范寧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表n愈說:“左氏浮夸?!边@些浮虛夸大的東西、誕妄不實的地方,反而讓《左傳》更具鮮活的故事趣味,表現出強烈的文學色彩。

2.倒敘、插敘所反映的文學性

古代史家常稱《左傳》“好奇”,主要表現為作者每一次都要通過一個神奇故事乃至想象手段提高劇情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它以時間為序,把一些重要事件前后聯系起來進行敘說。一方面,它反映了《左傳》在敘述上重視事件發生前因、后果的“實錄”性,敘事不局限于單純客觀的有聞必錄,力圖探討歷史演變之必然性。這種敘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記敘文中對時間順序描寫不足的缺陷,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那些鮮活的劇情讓事件更完整、戲劇性更強,從而增加了歷史記事的文學色彩。這種手法也被運用到其他歷史文獻中,形成了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蹲髠鳌穼儆诰幠牦w史書,為達到事件之圓滿,常用倒敘、插敘,打破了編年體的限制。這些故事情節前后呼應,層層推進?!蹲髠鳌返淖髡邔⑹路绞接歇毺氐囊娊?,常以順時與逆時相結合的方式來闡述事件,讓劇情一環扣一環,連成一個整體事件。由于各部分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邏輯關系,這些事情可以連貫地交織成一個整體。如“莊公八年”“齊襄公之死”事件,主要由“瓜代”“絀公孫無知之禮秩”“豕人立,啼哭不止”“弒君”等若干情節構成。本文通過對《左傳》有關內容的分析來揭示這些故事情節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及意義?!洞呵铩妨攘葦嫡Z就有了記載,到了這里,演變成一個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不能不說,這是因為倒敘方式運用得十分巧妙,倒敘出鮮活的劇情。一方面,它反映了史學家對事件因果進行探索的“實錄”態度;另一方面,它反映了明顯的文學色彩,由此體現了《左傳》亦史亦文之特色。

《左傳》在編年體上進行了變革和超越

《左傳》雖大體屬編年體史書的范疇,但從體例上看,存在諸多問題,打破了編年體的局限性,形成了自己的體制特點?!蹲髠鳌凡捎昧顺幠牦w外的其他體例,即史傳之外的雜史或雜記。所謂超越編年體的一種體例,實際上是指先秦時期尚未成熟的紀傳體、紀事本末體。雖然兩者在那個時代都是不成熟的,但是《左傳》編撰者在遵循編年紀事這一一般原則的基礎上,合理應用于歷史記事,達到了較好的文學、史學效果。首先,在記人敘事上,《左傳》與其他作品不同,例如《史記》以時間為綱,把人物活動分為前、后兩期,并對人物作不同程度的刻畫,使人物性格更加鮮明突出;《左傳》則打破傳統的時空觀念,更加注重對整個事件過程及其因果關系的完整敘述。唐彪在其《讀書作文譜·文章諸法》中說:“前數年之事與后數年之事茍與其事有相關,必補出之,以著其本末?!笨梢?,他認為編年之外的事物可以作為補充材料。這種影響首先體現為用一段話敘述一件事,常??梢源蚱凭幠牦w;其次是通過大量重復使讀者感到熟悉。比如僖公十五年“晉侯之入也”至“故秦伯伐晉”一段,講的全是從莊公二十八年起二十余年晉對秦食言的故事,這些事情本來是有記載的,可是作者把它們重新組織起來進行詳細的描述,使讀者看到當時發生的事情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這里舊事重提,重點講述,交代秦伯伐晉的緣由,由此呈現出“事具本末”紀事本末特征。其次,表現在一些歷史著作特別是正史中,常采用一種特殊的體裁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斗爭,還有一些像“鄭伯克段于鄙”這樣的歷史事實,筆者所取亦屬此類體例。

《左傳》是中國最早成熟起來的編年體史書,以其在敘事上的典范性為后來的史傳文學與敘事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蹲髠鳌凡粌H是一部史學著作,還是一部文學性很強的文學作品?!蹲髠鳌芬跃幠牦w記述歷史事件,同時采用預敘、倒敘、對敘等敘事手法,交代事件前因后果,關注事件發生的原因,為后世文學敘事所沿用。從敘事方式來看,《左傳》以串聯作品各事件為根本線索,采用順敘與逆敘相結合的結構模式來安排事件情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一敘事方法明顯被后世的史傳文學、敘事文學傳承下來。此外,《左傳》善于用逆時序的敘事方式來交代事件的因果關系,特別擅長運用預敘來促進事態發展。這種敘述手法使其成為一種獨特而有效的藝術形式,并為后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蹲髠鳌分谐霈F了大量預敘類文本,種類豐富,形式多樣,不只是實寫性的預敘,還有種種虛寫性的預敘,這對后世史學與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全書以史官視角,從全局出發,把握全篇史實敘事,人物視角就是歷史細節的具體表現,而且作者視角將大局與細節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史官視角從大的方面著眼,人物視角則從小處入手,作者視角則決定著眼的方向。因此,要想讀懂《左傳》就必須先了解史官視角與人物視角之間的關系。若無史官視角,《左傳》所載會顯得微不足道;若無人物視角,《左傳》會像《春秋》那樣,只留下一個歷史的輪廓,也就沒有完整的歷史脈絡;離開了作者視角的《左傳》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對于雜亂無章、堆積如山的歷史素材檔案庫來說,唯有三者互為依托、相互融合,才能勾勒出一幅幅鮮活而精致的歷史大畫卷。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全知左傳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全知,共情:教師團隊培訓的出發點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三教合流——《水滸傳》全知人物與宋江關系所折射的文化意蘊
《雙城記》中全知敘述者的敘述聲音研究
全知視角下的《心迷宮》文本解讀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