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策略

2024-04-28 15:52北京廣播電視臺桑朝暉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4年5期
關鍵詞:言語主持人交際

北京廣播電視臺:桑朝暉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媒體技術的升級使得傳統播音主持方式面臨嚴峻的挑戰。對于電視節目來說,播音主持是優化節目效果、實現內容傳達的關鍵??梢哉f,節目信息的傳播是一種言語交際的過程,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因此,播音主持人應把握好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的關鍵點,從多環節、多角度入手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節目整體的視聽效果。文章從實際出發,介紹了播音主持語言交際與情感表達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了相關優化意見,力求提升在傳媒市場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1. 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1.1 展現職業素養

播音主持人的職業素養是媒體行業的崗位基礎,只有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才能呈現出良好的節目效果與個人形象。在培養播音主持人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有利于打造扎實的專業功底與職業素養,增強受眾對節目本身的接受度與認可度。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同時還要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節目收視率直接受到播音主持人職業素養的影響。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通過提高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能力來展現職業素養,進而在優化節目效果的同時增強傳統媒體的綜合競爭力。

1.2 傳遞節目內容

電視節目主體包括播音主持人、采訪對象和觀眾,其中播音主持人起到串聯三者的作用,通過采訪嘉賓獲取信息,再通過有效的信息傳遞來激發觀眾共情,從而實現節目整體的順利推進。在與觀眾進行雙向互動的過程中,播音主持人使用合理的語言與豐富的情感,既活躍了節目氛圍,又調動了觀眾的參與積極性,確保將節目內容更精確地傳達給廣泛的受眾群體[1]。特別是對于人物訪談類的節目來說,對播音主持人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控場能力,還要實現關鍵信息的提取與傳達,優化節目受眾的視聽體驗[2]。

1.3 優化播出效果

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獲取信息,一是電視節目畫面;二是播音主持人的言語和情感,在這兩種途徑的結合下實現節目主題思想的傳遞。播音主持人在節目錄制中,應保持強大的控場能力,避免因言語與情感偏差對觀眾產生誤導,導致節目質量降低。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為例,作為一檔新聞報道欄目,《焦點訪談》通過揭示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出輿論監督的作用,有著十分廣泛的受眾群體?!督裹c訪談》之所以深受歡迎,不僅因為與民眾生活聯系緊密的節目內容,還與播音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密切相關,根據不同的節目內容靈活調整語言和情感,幫助觀眾全面了解事件始末的同時了解相應的法律知識,從而有效提升節目的播出效果。

1.4 增強觀眾黏性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朝向多樣化、便捷化發展,特別是對于各類新媒體來說,受眾可以直接通過移動終端完成操作,在便捷性、多元化、交互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也給傳統媒體節目帶來較大沖擊。為提升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備良好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能力,優化觀眾的節目收聽體驗,進而對節目及主持人產生良好的印象。通過播音主持人精準有效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一方面可以傳遞優質節目內容,增強觀眾黏性,使節目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更具競爭力;另一方面能夠實現與觀眾的有效互動,更好地將電視節目的優勢展現出來。

2. 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的原則

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合理性原則。電視節目的內容與形式相對靈活,對主持人語言與情感的運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播音主持人在錄制節目時應充分遵循合理性原則,避免言語運用不準確、情感控制不得當。②規范性原則。規范性主要體現在播音主持人對自身語言的把控上,在充分表達情感的基礎上恰當使用語言,同時保持嚴謹的語言思路,優化觀眾的觀看體驗。③互動性原則。雙向互動是有效傳遞節目效果的前提,播音主持人應有效把控節目節奏,將節目主題精準地傳遞給觀眾。主持人還可以根據節目內容選擇互動形式,提升節目整體對受眾的吸引力。④易懂性原則。為增強傳播效果,播音主持人應選用觀眾聽得懂、接受度強的播報方式,規范專業術語的使用,合理對新聞信息進行二次處理,從多視角出發解讀信息內容,加深對節目內容的了解。⑤真切性原則。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中應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達,把握好語言與情感之間的關聯,將語言作為表達情感的載體,增強節目信息的傳播效果。

3. 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存在的問題

3.1 基本功不扎實

基本功是每一名播音主持人必備的能力,缺少扎實的基本功也是影響節目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播音主持人缺少扎實的語音功底,一是“咬字不準”,不能根據漢語普通話要求實現精確發音;二是“吐字不清”,難以實現語言內容的精確傳遞。其次,播音主持人語感不強,一是語速控制不合理,語速過快或過慢都會影響節目效果;二是語調控制不當,整體表達缺少升降與輕重控制,難以吸引觀眾集中注意力;三是播音主持存在發音問題,主要表現在語言氣息、強弱處理不到位,難以呈現出舒適的聽感。

3.2 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為呈現出良好的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效果,播音主持人應拓展自身詞匯量與知識面儲備,注重語言表達方面的情感傳遞。然而,當前部分播音主持人并不能達到這一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專業素養不高,語言表達時很多時候會出現含糊不清的現象;還體現在播音主持人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難以精準傳遞出節目主題與內容。

3.3 共情能力不強

面對新媒體技術的沖擊,傳統播音主持人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由于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能力欠缺,播音主持人在共情上也存在明顯不足。一方面,語言的運用比較單調,缺少感情色彩,說服力不強。部分播音主持人在播報信息時所用語言比較單調,難以將新聞內容同個人角度以及社會角度結合起來,語言缺少亮點和幽默感,還有部分人員甚至無法做到脫稿。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在組織語言時沒有結合自身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進而無法與屏幕前的觀眾形成有效互動,無法達到預期的“共情”效果。

3.4 網絡語言運用不合理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進步,多元融媒傳播環境逐漸生成,更多網絡語言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網絡傳播環境紛繁復雜,網絡語言也呈現出更新換代快、形式自由隨意、語言邏輯性不強等特點,很多時候不完全適合傳統媒體的傳播環境。播音員主持人若不經選擇地隨意使用網絡語言,極有可能造成語意模糊、低級庸俗等問題,從而拉大與觀眾的距離,嚴重影響節目的傳播效果。

3.5 表達方式不到位

電視節目中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十分靈活,若運用合理可以為節目增光添彩,反之則會導致節目質量降低。部分播音主持人在選擇表達方式時比較隨性,過度追求節目效果,而沒有考慮是否恰當合理,嚴重時還會影響到觀眾對主持人及整體節目的印象;還有部分播音主持人雖然調節了現場氣氛,但存在一味追求笑點,不顧語言邏輯的情況,違背了電視節目播音主持的初衷。

4. 播音主持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的優化路徑

4.1 注重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規范的語言表達是電視節目播報的重要基礎,為此播音主持人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加強學習與積累,進而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與文學基礎。首先,播音主持人應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加強言語交際能力訓練。日??梢越柚謾C錄音功能糾正不標準發音,通過文稿、錄音、自審、更正的模式,逐步提升語言發音的規范性。其次,應更多參與實踐學習,了解正確的咬字、吐字以及語音語調控制方法,及時查缺補漏予以糾正。最后,播音主持人在練習過程中應使用豐富多元的練習形式與文稿內容,通過長期、持續的練習和總結達到節目播報中“隨機應變”的效果。

4.2 融入生活細節,加強情緒渲染

節目信息的傳播在于讓受眾了解節目思想,通過情感傳達引發深層思考與情感共鳴,從而最大程度地優化節目傳播效果。在此過程中,播音主持人不僅要具備科學的語言表達技巧,還應提升自身的情緒感染力,使觀眾可以感受到主持人的情感[3]。與此同時,播音主持人還要注重雙向互動中情感傳遞的適宜性,避免一味地情感輸出增加受眾的負擔。播音主持藝術與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播音主持人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能力,從生活細節出發,深入到群眾生活中增強自身洞察力,確保節目播報的內容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相貼合,從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4.3 樹立融媒體意識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媒體節目帶來了顯著影響,為更好地適應融媒傳播發展規律,播音主持人應樹立相應的融媒體意識,對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作出針對性調整。一方面,播音員主持人應找準語境、語言表達方式,明確電視節目播報的關注點與切入點。例如,在人物訪談節目中,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據節目主題、采訪對象來對互動內容進行調整,保證話題的原創性與合理性以及參考信息的準確性,將融媒意識貫穿于電視媒介傳播的各個環節。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應提升自身的正確認知,注重語言運用的嚴謹性與精確性,通過準確、客觀的觀點吸引廣泛的受眾群體。

4.4 提高播音主持人員素質

4.4.1 提升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

作為播音主持從業人員,播音主持人應對自身職業素養樹立明確認識,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恪守職業操守。在日常工作中,播音主持人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提升自身政治敏感度與政治理論水平,為電視節目中的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奠定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播音主人還應不斷提高語言工作者的專業技能,掌握扎實的主持技巧、采訪技巧、播音技巧,同時還要具備除基本功以外的其他能力素質。一是應了解傳媒產業方面的專業知識,根據行業特點及發展方向對工作作出調整;二是了解各方面的社會通識性知識,為節目播報的嚴謹性與準確性打好基礎;三是要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與反應力,根據節目情況做到隨機應變,使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呈現出更精確的效果。

4.4.2 加強網絡語言的應用

融媒體背景下,部分播音主持人開始在電視節目中使用網絡語言,使節目整體趨于生動化、趣味化,營造更為輕松活潑的節目氛圍。有關媒體發布的“2023年網絡熱詞”包括“特種兵式旅游”“顯眼包”“主打一個……”等,無論是在抖音、微博等新媒體還是在傳統媒體中都有著十分廣泛的運用。然而,若網絡語言運用不當也會出現語義模糊、低級庸俗等情況,因此播音主持人在使用網絡語言時應充分考慮節目特點與受眾需求。例如,對于整體氛圍比較輕松的生活類節目來說,可加入一定的網絡語言調節節目氛圍、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對于氛圍相對嚴肅的時政類、法制類節目來說,則要避免網絡語言的使用,注重語言的嚴謹性與規范性[4]。

4.4.3 注重語言的靈活運用

語言靈活運用是播音主持人的必備能力,在節目錄制現場,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據現場的情況做到臨場應變,與臺下及屏幕前的觀眾保持良好的互動。例如,在進行人物采訪的過程中,若觀眾向嘉賓提出的問題涉及隱私或不便公開回答,播音主持人就需要通過靈活的語言進行“救場”,保證節目的向后推進。此外,播音主持人還應注重控制語言的“靈活度”,避免“過度”靈活達到過猶不及的效果。因此,播音主持人應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與文化素養,提升控場能力與應對能力,為提高節目質量、優化觀眾互動提供保障。

4.4.4 合理調整情緒煽動

激發情感共鳴是增強節目播出效果的一種有效方式,播音主持人在與觀眾讓節目共情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播音主持人應掌握多樣化的情緒煽動方法,通過語言、音樂、布景等元素調動觀眾情緒,使觀眾可以與節目產生良好有效的互動,促進節目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還應做到情緒煽動的適度,避免用力過猛產生不利影響。過度的情緒煽動可能會造成節目的戲劇性大于真實性,影響觀眾對節目的正確判斷。因此,播音主持人應針對節目主題和內容確定情感基調,通過適度的情感張力實現精確的情感表達,進而為觀眾提供極具沉浸感的節目效果。

4.4.5 提升文化素養,把握個人定位

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養是言語交際和情感表達的基礎,體現在文化底蘊、內涵修養等多方面。隨著媒體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播音主持人應從思想內涵、文化格局等多方面入手進行自我提升,通過深厚的文化積淀提升節目效果。除了具有內涵的語言內容,還應配合合適的形態動作與面部表情,從而有效做到“內外兼修”。在此基礎上,播音員主持人還應明確節目定位與自身在節目中扮演的角色,進而以客觀的立場把握節目語言交際與情感表達的分寸[5]。

5. 結束語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節目要想保持良好的競爭優勢,播音主持人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節目效果的呈現與內容的傳遞都離不開有效的言語交際與情感表達,因此播音主持人也應從這兩方面入手把握節目的關鍵脈絡。為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應樹立融媒體意識,通過規范的語言與豐富的情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同時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和職業素養,為提升節目效果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言語主持人交際
情景交際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主持人語
交際羊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關于冬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