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索

2024-04-29 18:55王甫州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建構思維能力

王甫州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強調學生的深度學習,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已有認知,獲得新的理解,形成全新的思維,并掌握將不同知識運用于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技巧??梢?,高中歷史教學中讓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有著較為深遠的意義。本文圍繞深度學習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等相關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深度學習 高中歷史 教學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8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學習行為,不僅會肯定學生的參與價值,助力學生進行知識與知識間的融合運用,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保障學生能順利根據不同場景進行知識遷移轉化;還能強化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等學科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充分參與到深度學習中。

在高中歷史傳統教學工作中,學生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題海戰術等淺表性學習模式的影響,所獲得的發展提升較為有限,很難獲得實質性的發展,亦不利于高中歷史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所以,針對深度學習活動開展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勢在必行。對此,筆者將基于個人對高中歷史深度學習的認識,闡述相關見解,以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明確深度學習主題,優化學習資源配備

深度學習主題的明確,能為教師篩選引進課外資源提供明確的方向,亦有利于彌補課本知識內容的不夠全面,彌補難以滿足所有層次學生深度學習探索的缺陷,確保學生在主題化的教學資源的引導幫助下,更加深入地分析歷史教材內容所展現的核心主旨,幫助學生完成歷史知識體系的建構,使得學生形成整體的歷史事件觀念。

對此,教師應當先借助課前備課,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單元課堂內容的主旨,以及不同歷史事件背后的歷史背景、發生的原因以及歷史意義等。教師要綜合以上多方面信息要素,為后續情境建構、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明確方向。此外,教師還需要以明確的教學主題為基準,借助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篩選引進符合深度學習主題的微課、短視頻以及PPT等課外教學資源,用于補充拓展課堂深度學習教學的內容。這樣,學生就能根據同一主題中的不同歷史教學素材,持續深入地深化個人對歷史主題的理解,進而帶動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發展。

以《第二次鴉片戰爭》一課的深度學習為例,教師應在課前教學備課環節將深度學習主題設置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生及歷史意義”,然后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相關教學素材的篩選,引進微課、短視頻等進行補充拓展,使得學生能通過這些課外拓展教學資源,掌握“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罪行”“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等重難點內容。

二、設置長短學習任務,規范深度學習活動

科學合理的深度學習任務安排,能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參與到深度學習活動中,避免盲目追求學習效率而導致深度學習錯誤頻發,影響學生個人思維能力的發展。所以,歷史教師不妨將學生的深度學習活動劃分為階段化的長短學習任務,利用長短學習任務逐步引導學生參與到深度學習中,使得學生在不同階段任務的完成思考中,持續加深個人歷史學習的參與深度,確保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種歷史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師生均應按照所設計的長短深度學習任務安排,逐步參與到深度學習活動中,不能盲目追求歷史教學活動的效率。

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為實現深度學習帶動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教師可進行長短深度學習任務的設計,短期深度學習任務為“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讓學生逐步掌握“辛亥革命”的歷史背景知識,并通過短期深度學習任務的設置,為后續長期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然后,教師再設置“辛亥革命的歷史現實意義”“辛亥革命發生的前因后果”等,促使學生將各個短期任務學習內容進行整合串聯,建構完整的歷史事件,客觀分析“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教師也要借助長短學習任務的合理安排,規范全體學生的深度學習活動,繼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架構深度學習情境,發展深度學習思維

深度學習情境的建構使用,能帶給學生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等感官體驗,使得學生能從多角度切入分析思考不同歷史事件的意義,逐步形成個人的認知體驗,并在情境分析中強化個人的情景分析能力,學會利用情境信息要素進行歷史事件的分析理解,故歷史教學情境的建構有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思維發展。對此,教師應基于自己所明確的歷史教學主題,依靠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建構主題化深度學習情境,將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歷史事件要素滲透于情境之中,使得學生能在情境思考參與中獲得更多的啟迪幫助,進而充分發散個人的思維進行深度學習思考,最終形成個人的認識見解。

以《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一課為例,教師可在教學導入環節進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播放“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系列微課,讓學生通過簡短的微課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并以此代入到改革開放巨大的成就相關的深度學習情境中。然后,教師再借助相關圖片、音頻以及短視頻等進行教學情境的遷移過渡,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參與到教學情境中,深刻全面地認識“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學生也能在情境幫助下,充分發散個人的學科思維,進行相關信息要素的挖掘,更加綜合全面地認識看待“改革開放”,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深度學習實現個人學科思維能力的針對性發展。

四、開展主題探究活動,自主導向深度學習

學生作為深度學習參與的主導者,其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深度學習活動的實際效能,影響著活動參與思維能力的有效性。主題化探究活動的開展能指引學生按照一定的方向持續深入地進行探究分析,充分調動學生深度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成為深度學習活動開展的主導者,這也有利于發揮深度學習的效果。對此,教師不妨設置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深度學習探究問題,讓學生自行組建學習小組進行問題的探究分析,積極參與到相關問題的思考處理中,在不斷加深學習深度的同時,鍛煉強化個人自主分析思考歷史事件的學科思維能力,以此來鞏固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課為例,教師可先將深度學習主題設置為“近代西歐的思想解放運動的主要概況”,然后設計出“簡述西歐的思想解放運用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試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歷史事件的意義”等問題,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與身邊的同學共同參與到深度學習中,分享彼此的觀點見解,指出對方深度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此來深化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

五、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實踐加深學習深度

高中歷史學習聯系生活實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參與到深度學習活動中,獲得更為廣闊的認識見解,形成獨特的知識理解,掌握歷史知識學以致用的具體方法,而不只是停留于在理論層面進行深度學習。對此,教師不妨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帶領學生到當地歷史博物館、傳統古建筑群進行參觀,讓學生親身實地感受各種歷史文化,激發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注重生活案例的運用,以學生的深度學習及生活習慣為基礎,為學生搭建深度學習的實踐性平臺,借此來確保自己所搭建的實踐性平臺切實符合學生的深度學習訴求,最終達到強化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目的。

以《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一課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舉例說明他們對“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認識。這樣,學生便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本課學習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客觀分析思考其與個人生活所存在的聯系,認識到“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對現實的文化、經濟以及生活均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對待“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樣,學生就會更進一步提升學習的深度,并嘗試將個人的思考所得付諸實踐,最終達到助力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

六、采取分層育人策略,因材施教加深深度

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歷史教師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訴求不一。因材施教作為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主旨思想,同樣也是教師開展深度學習活動所必須遵循的思想理念。對此,教師應當積極落實分層教育思想理念,通過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采取一一對應的深度學習策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按照自身的深度學習訴求,參與到深度學習活動中,并避免一刀切教學策略對學生的深度學習活動造成的消極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分層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還應當靈活結合不同層次的深度學習參與情況,適時進行教學育人策略方針的調整優化,使得學生均能在深層學習活動中提升個人的學科思維能力。

以《全球航路的開辟》一課為例,教師可先將學生按照深度學習參與能力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然后再因材施教開展與之相對應的分層深度學習活動。如A層次學生的深度學習參與積極性高、個人學科思維能力強,教師所開展的深度學習主要以知識創新理解及運用為主;B層次針對基礎良好,深度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教師應開展以興趣激發及知識技能提升為核心的深度學習活動;對于C層次基礎較為薄弱,缺乏深度學習參與意識的學生,教師所設計開展的深度學習活動,則主要強化學生的深度學習參與意識,鞏固其對各種基礎知識的認識了解。最終達到分層深度學習提升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目的。

七、全面滲透唯物史觀,提高深度認知能力

唯物史觀作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自然也是學生深度學習參與應當重視的學科能力,唯物史觀能夠使得學生學會運用學科思維對不同歷史事件進行分析處理。對此,教師應當注重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唯物史觀進行事件分析,懂得利用物質與意識的關系辨析不同歷史問題的意義及內涵,形成個人的認識見解,并借此來提高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處理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站在經濟基礎及生產力發展層面上分析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能掌握以唯物史觀分析問題的核心要領,深層次感受領悟歷史的變化,而不是淺表性記憶歷史知識。

以《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一課深度學習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以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兩個角度深入辯證分析“兩次工業革命”所發生的歷史背景,科學合理敘述分析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及代表性發明成果等,使得學生能通過參與這些深度學習活動,掌握相關史料信息,客觀認識工業革命的歷史發展特點。這樣學生才能在此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強化個人的歷史史料分析能力,最終實現完成個人深度學習任務的目的。

八、建構深度評價機制,鞏固深度學習成果

科學合理的課后學習評價,既能指出學生深度學習所存在的不足缺,為后續的深度學習優化創新指明方向;還能鞏固學生已取得的深度學習成果。所以,建構深度學習評價機制有著一定的必要性。對此,教師應當針對深度學習的知識體系建構、學科思維發展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等多層面進行具體評價機制的建構,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深度學習情況,以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身的深度學習情況,并借助自身所獲得的深度學習評價,進一步鞏固提升個人的深度學習成果,避免深度學習問題的發生,最終達到進一步提升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

以《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為例,教師需要針對“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等深度學習的核心重點,針對性收集相關的信息要素,掌握學生的深度學習參與情況。然后,教師再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等現代教學工具,對學生的深度學習過程進行客觀分析,并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一份發展性教學評價,以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身的深度學習情況,了解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再采取補救性的深度學習策略,以進一步鞏固提升個人的深度學習成果,最終達到提升個人學科思維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既是響應素質教育,踐行學科育人增效的不二之選,也是教師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助力學生培養個人學科思維的必然選擇,理應受到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對此,教師應當掌握開展深度學習的相關方法技巧,結合學生學科思維、知識素養等能力的情況,通過明確深度學習主題、建構深度學習情境以及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深度學習等多項教學舉措,系統化引導學生參與到歷史課堂的深度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散個人思維,分析處理問題,掌握思考理解問題的核心要點,并在此過程中科學高效地提高個人的學科思維能力,最終達到促使學生高效參與深度學習活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娟《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1年第8期。

[2] 薛鳳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策略探索》,《快樂閱讀》2021年第18期。

[3] 伏文輝、李旦旦《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改進探究》,《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年第31期。

[4] 史寧《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主題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1年第9期。

[5] 韓海燕《淺談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建構策略》,《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2年第21期。

[6] 胡松柏《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策略》,《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建構思維能力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培養思維能力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培養思維能力
建構游戲玩不夠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