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域下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

2024-04-29 00:06楊章勇王智忠李歡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楊章勇 王智忠 李歡

基金項目:陜西理工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以學生為中心的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路徑研究”(編號:KCSZ202106);陜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制訂(編號:XJG2156);教育部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楊章勇(1979— ),男,陜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工電子理論教學與科研;王智忠(1968— ),男,陜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工電子理論教學與科研;李歡(1988— ),男,陜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與科研。

摘 要:以陜西理工大學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例,結合課程教學大綱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以“三全育人”理念和學生學習興趣為引導,構建“一個中心、兩個引導、四個改革、四種方法、四類結合”的“12444”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新模式。充分挖掘電類基礎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教學設計,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改革教學形式和方法,使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頻共振。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電類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育人長效機制。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在此背景下,將思政教育融入電類基礎課程教學中,深入挖掘這些課程所蘊含的價值引領作用,可實現價值塑造和知識傳授相互促進的教學目標,解決目前高校工科類專業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脫節的問題,從而培養出專業素質和政治素質都過硬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精神,近年,陜西理工大學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明確要求將“三全育人”理念和課程思政融入電類基礎課程教學?;诖?,課題組開展了“三全育人”視域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電類基礎課程是學校工科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非電類的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高分子等專業重要的基礎核心課程,主要包括電路、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電工電子技術以及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共同特點是專業覆蓋面較廣、知識點容量大、理論性和工程實踐性較強、課程之間聯系緊密,都是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因此,電類基礎課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這些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掌握電工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幫助其熟悉電子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點,同時還可培養他們的基本分析與設計能力,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電類基礎課程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融入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基礎知識傳授和人生價值引領相融合的課程目標。

一、電類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構建

2016年6月,中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會員國,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質量已得到國際的廣泛認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作為國際上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然而,傳統的電類基礎課程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無法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同時,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也無法支撐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評估指標。為此,陜西理工大學在2022年7月進行了《2022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明確要求大綱修訂要契合相應的專業認證標準,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教育思想,并深入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突出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培養和有機融合。同時,要突出每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功能,強化課程思政育人作用。課題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依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課程大綱要求,構建了“一個中心、兩個引導、四個改革、四種方法、四類結合”的“12444”教學新模式。

“一個中心”指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學習效果、學生發展、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兩個引導”指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進行自主學習,夯實電類基礎課程理論與創新實踐基礎;“四個改革”指主要從電類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評價機制四個方面進行改革實踐;“四種方法”指電類基礎課程教學方法除傳統的面授方法外,還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探究式四種方法;“四類結合”指電類基礎課程教學形式靈活運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相結合、電子電路硬件實驗與虛擬仿真結合、傳統教學組織理念和現代智慧教學以及互聯網等相結合。

二、電類基礎課程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最佳的效果是將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各類知識點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無意識地吸收和消化,使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理解“四個自信”的內涵,從而激發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中,必須緊密結合課程特點,有效挖掘蘊含其中的思政元素,這是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基礎。近年,課題組對三門電類基礎課程的思政德育元素進行了充分的提煉和總結,以下所列舉的僅是其中的部分內容。

(一)電路課程思政元素

例如,在講解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時,引導學生意識到盡早規劃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疊加定理時,鼓勵學生要從點滴的知識學起,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在學習電容元件的暫態過程和儲能作用時,引申出中國是超級電容的生產國,其電容產品世界領先,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自強和勇于擔當的科學精神。在講解功率因數的提高時,全面分析功率因數大小與投入電容多少之間的關系,并強調在實踐中需要綜合考慮經濟成本和節能減排。學習變壓器和三相電路分析時,通過講述變壓器與國家智能電網、物聯網的發展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自豪感和優越感。

(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思政元素

例如,在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緒論講解以及集成電路視頻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堅定“四個自信”,我國的集成電路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講解三極管的電流放大必須滿足放大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時,引申出人要正確對待內外因素,只有自身強大,并抓住偶然的機遇,才能取得成功。通過學習晶體管放大電路的三種基本接法以及各自的特點,引導學生理解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認識到“有一利,必有一弊”的道理,理解事物的兩面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學習集成運算放大器各單元電路的組成和作用時,通過講解為了使運算放大器達到不失真信號放大的目的,各級電路都要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引申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目標,每個人都要齊心協力、發揮自身優勢、精誠團結、各展所長。

(三)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思政元素

例如,通過學習數字電子技術發展歷程以及“數字化”浪潮,引導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發展對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激發他們學習本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分析和設計方法時,引導學生理解整體與個體的辯證關系,使他們明確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和作用,進而提升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和綜合創新能力。在學習觸發器的結構演變過程和功能特點時,引導學生領悟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初心,要牢記初始狀態,從而引申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在講解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講解時,引導學生認識到,雖然時序邏輯電路圖看起來復雜多變,但學習的重點在于掌握芯片的功能而非其內部結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有所取舍,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習同步時序邏輯電路通過時鐘信號CLK分析時,引導學生要重視團隊協作,遵規守紀,并自覺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三、電類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改革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而教學方法和形式則直接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智慧教學工具的涌現,知識的獲取途徑也不斷更新和拓展。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探索適合電類基礎課程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確保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例如,在模電課程中分立元件組成的放大電路和數電課程中計數器、寄存器綜合實驗,都具有接線復雜、實驗過程時間長、所需實驗測試儀器多、芯片管腳數量多的特點。因此,在課程規定的兩個學時內往往無法完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適度延長實驗教學的時間,積極建設開放性實驗室,實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彈性管理方式。同時,采取以問題需求為導向的探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實驗環境中培養自我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教學改革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新媒體作為轉變教學模式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突破口。在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電類課程項目開發的案例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理論技術與課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性。同時,利用超星泛雅、MOOC等在線開放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將專業知識點與課程思政元素相融合,打造在線開放課程。此外,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三)實驗與仿真結合

教學改革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通過“理論+仿真+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電類基礎課程的實驗中,教師可借助Multisim、EWB等軟件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既能節省電子元器件和時間,又能將硬件設計軟件化,使每個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實驗,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效果。同時,這種教學方式更加形象直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四)傳統與現代結合

教學改革必須以現代網絡新媒體為媒介,將學生的手機變為教學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微信、微博、抖音、QQ等工具,開發出更多的視頻、圖片以及多媒體教學內容。同時,在PPT中融入與教學知識點緊密相關的思政元素,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學習通等平臺,設置簽到、隨堂測驗、主題討論、問卷調查、作業發布、學習資料推送等,借助軟件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和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五)反饋置數法設計任意進制計數器教學設計舉例

為了更好地進行實踐,以反饋置數法設計任意進制計數器為內容,圍繞“踐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增強學習自信心”進行教學設計,貫徹“‘三全育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采用啟發式學習與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涵蓋“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拓展”三個階段。同時,采用“教師提問、學生探究、小組討論、教師補充、問題引申”的問題驅動式教學五步法,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此外,采用“互聯網+課堂+理論設計+軟件實驗仿真”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將知識點變得有趣且具體。尤其是讓學生自己靈活運用計數器設計原理在Multisim軟件中進行仿真實驗,并靈活改變各種進制,從而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果,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電類基礎課程目標達成考核評價機制

課程目標考核評價機制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效果的保障。經過多次的修訂和實踐,課題組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主體地位、注重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全過程,制定了詳細的課程目標和考核權重,并將學生的職業素養也納入考核范圍,形成多元化的良性考核評價機制。每個課程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分為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和實驗教學等,線上教學通常包括學習簽到、隨堂測驗、課程視頻觀看等方式;線下教學包括作業布置、課堂問題回答、期末考試等方式;實驗教學包括實驗具體操作、報告撰寫、綜合性實驗仿真及驗證、期末考試等。最后將這些考核環節的權重比例綜合起來,得出學生課程總評成績。

陜西理工大學電類基礎課程思政在經過近年的探索與實踐后,取得了一些成績。電路課程獲批為學校線下“金課”,數電課程組的教師多次在校級及省級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中獲獎,模電課程也獲得了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獎;學生網上評教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電類基礎課程融入思政教學,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大幅提升。同時,教學信息量得以擴充,授課效率顯著提高,較好地解決了地方高校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問題,提升了學生解決電子電路的實踐創新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海霞,吳霆,陳寧夏,等.基于“三全育人”的通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J].電腦與電信,2022(11).

[2]張靜,唐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電類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0(11).

[3]劉瑤,王樹文,王全輝,等.課程思政視域下電類基礎課程群教學改革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24).

[4]趙偉華,董黎,林菲,等.工程認證下操作系統課程實踐環節的改革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4).

責編:應 圖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構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