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場館資源優勢 推動館校協同育人

2024-04-29 06:14韓晉江
中國科技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科技館場館研學

韓晉江

在科學教育實施過程中,通過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實操性的各類科普研學活動,讓廣大青少年通過實地參觀踐學,改變以往重知識輕實踐、重課堂輕實驗的學習模式,更好地達到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全社會對研學活動需求量的持續提升,為科技場館帶來了新機遇

近年來,我國在中小學教育方面持續推進課程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研學這種在實踐和體驗中學習的形式,成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半p減”政策的出臺,更讓科普研學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學生的目光。國家各有關部門持續出臺關于研學的政策文件,各地積極響應,研學行業蓬勃興起??破昭袑W作為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不僅能讓青少年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能激發科學興趣,有力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儲備人才。

研學旅行大體分為國防軍事類、科普教育類、文化遺址類、科研機構類、文博院館類、古村古鎮類、民族藝術類、紅色旅游類、綜合實踐基地和青少年活動中心10 種類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科普教育類,占比達30.63%[1]。由此看出,科普研學需求持續釋放,將科普場館打造成研學基地的態勢逐漸凸顯,其中尤以科技館表現得最為活躍。

科技場館具備展品資源豐富、團隊力量專業、科教活動經驗豐富等優勢,以展教活動為基礎,結合自身優勢與外部資源,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研學活動,越來越受到廣大青少年的青睞,成為熱門的研學目的地,為科普場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充分發揮科技場館陣地作用,全方位開展研學活動

天津科技館立足自身資源,傾力打造多樣化研學活動,將優質研學教育資源普惠廣大青少年,探索建立多元、多維、多方的研學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場館資源為依托、館內外研學相結合的科普研學模式。

基于科普展項資源優勢,打造場館沉浸式研學

天津科技館在展展品350 余件,豐富的展項資源與氛圍布局為打造沉浸式實踐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所具有的科學性、互動性、體驗性和趣味性,在組織學生在科技館開展思考與探索教育教學活動時,能讓學生獲得不同于學校課堂的收獲。一方面,在活動中注重聚焦科技熱點,結合青少年年齡特點,將館內不同學科內容的展品進行綜合開發,打造成不同學科主題的研學活動,更加突出實踐性與探究性,使參與活動的青少年通過實踐操作與體驗,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以及在國家最新科技成果中的實際運用成果,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活動中注重對標課程標準,將科技館的展項資源與課內知識密切結合,打造以探究為核心的精品研學課程,激發探究欲望,培養青少年的科學家潛質。

基于科普教育基地帶動優勢,打造多元場景研學

近年來,天津科技館通過與高校、院所、企業等科普教育基地開展交流合作,充分開發優質研學路線,為廣大青少年搭建形式多樣的科普學習探索平臺,促進了科研與科普的有機結合,讓青少年親身體驗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術氛圍與科研成果,實現理論能力、實踐能力與科學精神培育相融互通??萍拣^開設高校主題研學,組織營員走進高校,參觀高校實驗室、校史館、大科學裝置等高等院校特有的科技資源,帶領青少年領悟科學精神,感受科學家精神;開設基地主題研學,對接不同領域科普基地,為青少年量身訂制研學路線與實踐活動,帶領青少年近距離了解最新科技成果,親身體驗生活中的科技。

基于品牌活動優勢,打造高質量研學精品

天津科技館從開館時期就一直舉辦各類天文科普活動,至今已有20 余年歷史。天文科普已成為天津科技館的一張科普名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天津科技館充分發揮天文科普的品牌優勢,匯集專家、設備、課程等相關天文資源,邀請知名專家擔任研學導師,擴大活動實施的地域范圍,組織學生到貴州、內蒙古等地開展天文專題研學活動,在活動中融入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資源,設置知識講座、星空貫徹、民俗體驗等內容,提升研學品質,打造出了一條天文主題研學精品路線。

推動多方協同聯動,促進實現研學活動健康發展

研學作為新時代育人方式,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中國旅游研究院等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全國中小學校2019 年研學活動人數480 萬人次,2021年達494 萬人次,超過了疫情前的人數,2022年研學旅行人數突破600 萬人次,達到歷史新高[2]。面對快速發展的情況,研學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研而不游、游而不學、從業人員良莠不齊”等問題,迫切需要各相關領域積極聯動,著力從研學實踐課程、專業人才隊伍、陣地建設及體系建設上下功夫,促進研學實踐的科學健康發展。

建立充分發揮作用的科普研學管理體系

科普研學涉及科技、教育、旅游、文化、市場監管等多個領域,目前更多體現在旅游領域,在管理機制上還不十分完善,相關規范標準尚不全面、系統,亟待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理順管理機制。需要各相關領域單位加強協作,從中小學實踐教育理論體系與研學活動指導體系兩方面入手,通過建立跨學科研究團隊、推動政策與規劃研究、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化科普研學教育實踐、構建科普研學評價體系、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等,共同推進科普研學體系建設。

推動研學實踐課程內容質量提升

研學課程質量是體現研學水平的重要參考。根據以往經驗與研學案例,研學課程需要由學校、科普場館、科研單位等多方共同建設,使得研學活動更加符合教學實際需求,有效提升研學質量。一方面,科技館可以結合自身科普資源優勢,持續開發和創新實踐課程,推進科普品牌建設,助力研學資源供給;另一方面,深化館校合作,發揮學校課堂教育的傳統優勢,充分開展教研活動,對標新課程標準的實質要求,切實把新課標落實到研學實踐課程中,推進研學課程核心理念普及,探索建立跨學科的課程架構、多元化的課程模式,探究以實踐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助力分齡化、多樣化、系統化課程資源庫建設,為研學事業發展提供核心動力。

加強專業化科普研學隊伍建設

建設專業化科普研學服務隊伍,是為公眾提供優質研學服務、推動事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開展跨領域、多元化團隊合作,開發創新性研學活動等形式,從課程、策劃、管理3 個核心要素入手,開展研學管理專業培訓,在科研知識儲備、教學方法、運營管理實施等方面對從業人員進行全方位提升,為科普研學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在培訓中注重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及各類科普基地的作用,助力研學導師在專業知識、教育教學、創新思維、跨學科素養、團隊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的能力建設,為研學活動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多方協同構建科普研學矩陣

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與文化歷史底蘊,在科普研學組織中與其建立銜接機制,設計專題研學線路,讓更多青少年有機會走進高校、科研院所,可使研學活動呈現多維度、多角度、多視野的勃勃生機。但在實際工作中,將高校和科研院所具備的科研資源轉化為適合青少年的研學活動實踐課程還不充分;相當一部分實驗室因場地條件、制度等制約,尚不能向研學群體開放,這就需要在研學組織實施過程中,加強與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共同研討開發研學活動,將更多更好的科研實驗室打造成符合青少年認知和應用需求的優質示范型研學基地。同時,需要充分發揮專家、科普場館及相關教育單位的作用,開發配套研學課程,逐步構建高精尖匯聚的科普研學矩陣。

科技館作為大型公益科普教育設施,應進一步激活科教功能,深化館校協同,打造優質研學陣地與具有影響力的教育活動品牌,為不同群體提供高品質的科普研學服務,積極推動我國科普研學體系建設,為科普研學高質量發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作出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吳儒練,李洪義,田逢軍.中國國家級研學旅行基地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J]. 地理科學,2021,41(07):1139-1148.DOI:10.13249/j.cnki.sgs.2021.07.004.

[2] 中國旅游研究院, 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2—2023),2023.

猜你喜歡
科技館場館研學
科技館一日游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我在四川科技館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災難來臨,我不怕——科技館一日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