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治療及護理研究進展

2024-04-29 19:07李東青范東英蔣小芳
中西醫結合護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腸道炎癥護理

李東青, 范東英, 蔣小芳

(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潰瘍性結腸炎(UC)是消化系統常見的特發性慢性疾病之一,以腸黏膜反復炎癥感染為特征,病變起源于直腸,逆行向近端發展,可累及全結腸甚至末端回腸[1]。近年來,UC 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UC 患者癥狀表現復雜多樣,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腹痛等,少數患者臨床癥狀持續并逐漸加重,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腸外癥狀和全身表現[3]。西醫治療以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治療為主,短期效果尚可,但長期治療存在效果不佳、易產生耐受性、復發率高等問題。

UC 屬于中醫“痢疾”“腸癖”“久痢”等范疇,以整體觀為契入點,在緩解癥狀、降低復發率、減少不良反應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4]。研究[5]表明,中西醫結合療法在UC 的治療中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應用前景。此外,由于UC 發病機制的復雜性、慢性化、普遍易發等特性,對患者的心理和經濟等方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護理干預從“既病防變、未病先防”的觀點出發,能夠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的提高患者的依存性,減輕患者的心理應激,延緩病情的進展,減少疾病的復發。本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將近年來UC 的中西醫診療及護理現況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現代醫學對UC的認識

1.1 病因和發病機制

1.1.1 遺傳:遺傳因素是UC 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一級親屬患病幾率是正常人的4倍[6]?;蚱蔚娜笔?、突變和重疊均是UC發病的誘因[7]。研究[8]發現在UC 患者體內存在有163 個易感基因位點,其中23 個位點是UC 所獨有的。在炎癥性腸病中高度表達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與UC患者機體的免疫反應密切相關[9]。此外,不同種族UC的發病率也有顯著的差別。

1.1.2 環境:吸煙、飲食、生活習慣、闌尾切除術等環境因素與UC 的發病密切相關。前期研究發現,吸煙可以預防UC 的發生,且戒煙者病情活動度顯著升高,其機理可能與下調炎癥因子的表達,改善微循環有關。另有研究[10]發現,進食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通過調控腸道炎性因子的表達來加劇UC 的發病,而減少食用肉類蛋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則可降低UC 的發病風險。闌尾切除是UC 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險因子,其作用機制與抑制腸黏膜炎癥和調節腸道微生態有關[11]。

1.1.3 免疫失衡: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是UC發病的中心環節,其中促炎、抗炎因子的異常表達是慢性腸道炎癥和組織破壞的關鍵環節。腸道炎癥導致腸道屏障的破損,中性粒細胞通過釋放生物活性物質、促炎因子來破壞腸上皮緊密連接,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而腸道通透性增加易造成病原菌入侵,從而加重腸道炎癥的發作[12]。中性粒細胞在隱窩腔內聚集形成的隱窩膿腫是UC 的特征性表現之一。有數據顯示,多數UC 患者體內存在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且ANCA 的表達水平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復發程度成正比[13]。

1.2 治療

對于潰瘍性結腸炎,其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誘導臨床癥狀的緩解、促進黏膜愈合、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西醫治療以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制劑為主,具有降低炎性介質的釋放、調節免疫、降低腸道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黏膜的愈合等作用。此外,微生態制劑[14]、糞菌移植[15]等手段可以通過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增強腸道免疫功能、改善腸道菌群微環境來促進腸道黏膜的修復,達到治療UC 的目的。

2 中醫學對UC的認識

2.1 病因病機

UC 發病與感受濕熱邪毒、恣食生冷油膩之品、郁怒思慮、情志不疏等因素密切相關。吳謙《醫宗金鑒》記載:“瀉皆成于濕,濕皆本于脾虛”,指出脾氣虛弱,濕熱瘀互結是導致此病發生發展關鍵。

2.1.1 脾胃虛弱:脾胃功能失司為UC發生的根本原因,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脾失健運,則會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下降、乏力等臨床表現。此外,脾運化水濕功能受損,脾虛生濕,化而為熱,濕熱黏蘊與腸腑,壅阻氣血,氣血相搏,脂膜血絡受損,肉腐血敗,內潰成瘍,化為膿血,水谷糟粕混夾而下而成本病。

2.1.2 濕熱內蘊:外感濕熱或飲食不節,導致濕熱蘊結體內,熱灼經絡,腸道傳導失司,血受熏濁易凝結淤塞,血行瘀滯,阻滯氣機,妨礙氣血化生,病程日久則津液虧損,腸失濡養,腸絡受損,化為膿血蘊結大腸。

2.1.3 情志不暢:《景岳全書泄瀉》中記載:“凡遇怒氣便作瀉者,必先怒時夾食,致傷脾胃……”,說明了情志不暢導致泄瀉的原因。情志失宜,肝之疏泄失司,肝氣郁滯,條達宣發功能失調,肝氣橫逆犯脾,脾運化水谷功能受損,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滯混雜而下,趨于腸道,氣血阻滯,腸絡失和而發為泄瀉。

2.2 分期治療

韓捷教授將潰瘍性結腸炎分為三期,初發型(濕熱蘊結大腸)以清熱涼血利濕為治則,間歇性發作期(脾虛濕熱)以健脾燥濕除熱為治療大法,慢性持續期(脾腎虧虛)以補腎固澀溫脾為治療原則,根據影響因素的不同進行分期論治,療效甚佳[16]。吳以嶺以絡病學說為指導,提出腸絡損傷是UC 發病的關鍵,根據UC 活動期和緩解期病理變化的不同,活動期以行氣除濕、祛風解毒的通絡藥物為主,緩解期以散結、化瘀的通絡藥物為主[17]。王長洪教授認為,根據潰瘍性結腸炎分期的不同,濕、熱的側重也有所不同,急性期熱重于濕或濕熱并重,緩解期則濕重于熱[18]。筆者認為,在不同的發病階段,分清主癥、次癥和兼癥是治療的關鍵,針對其主癥選用相應的方藥,通過加減配伍治療其次癥和兼證,最終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

2.3 辨證治療

臨床辨證治療中,應緊緊圍繞脾氣虛弱、濕熱內蘊、氣滯血瘀的病機本質來論治,分清熱(濕熱、熱毒),虛(脾虛、腎虛),氣(氣滯),瘀(血瘀)的側重,從機體內環境出發,通過調節炎癥反應,調節機體免疫力,整體改善陰陽偏盛偏衰的狀況,達到治療UC的目的。

2.3.1 熱毒熾盛:以清熱涼血解毒為治法,方用白頭翁湯加減。鄭雪冰等[19]通過研究發現,白頭翁湯對于熱毒痢疾兼膿血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其作用機制與調節炎癥因子、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腸道菌群等方面有關。

2.3.2 大腸濕熱:以化濕調氣行血為治法,以芍藥湯為選方加減。張菊等[20]通過研究發現,芍藥湯可以通過降低炎癥反應來緩解濕熱內蘊型UC 患者腹痛、腹瀉等癥狀。

2.3.3 脾虛濕蘊:黃飛鴻等[21]認為脾虛濕蘊是導致UC 的主要原因,以健脾化濕助運為治則,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美沙拉嗪腸溶片治療脾虛濕蘊型UC 患者,結果表明,在緩解臨床癥狀和下調炎癥水平方面實驗組明顯優于西藥組。

2.3.4 寒熱錯雜:以溫中補虛化濕為治則,方用烏梅丸加減。杜亞平等[22]通過研究發現,烏梅丸可以有效改善UC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力。

2.3.5 肝郁脾虛:以疏肝健脾為原則,方用痛瀉要方、四逆散加減。樊俐慧等[23]研究痛瀉藥方對肝郁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腸黏膜的影響,發現痛瀉藥方可以通過修復腸黏膜損傷、抑制炎癥反應來治療UC。

2.3.6 脾腎陽虛:以健脾補腎溫陽為治則,方用四神丸加減。周文等[24]研究表明,四神丸可以通過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來控制脾腎陽虛型UC的發展。

3 中西醫結合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

氨基水楊酸制劑是治療輕中度UC 的首選用藥[25-26],可通過抑制炎性介質、調節免疫細胞、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腸道通透性來發揮作用,主要用于輕中度活動性UC 及緩解期的維持治療,但不良反應的發生使其在臨床運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7]。糖皮質激素(GC)是重度UC 患者首選治療藥物,但約有1/3 的UC 患者在治療劑量下仍存在療效不佳的情況[28]。長期使用GC 導致的腸道菌群紊亂(巨細胞病毒感染、艱難梭菌感染)、激素抵抗、激素依賴、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會使UC 患者的治療更加棘手。中醫藥從辨證論治、整體觀念出發,依據患者體質及感邪的不同,加減用藥,分型論治,專人專方,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中西醫結合治療將宏觀整體與微觀局部相結合,在緩解UC 癥狀、減少復發率方面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或中藥。

胡婕等[29]給予研究組58例活動期UC患者黃芩湯合美沙拉嗪治療,對照組58 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療2 月后,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1.38%和77.59%,研究組TNF-α、IL-5、IL-6 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臨床癥狀緩解優于對照組,提示黃芩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UC,可調控炎癥因子,緩解臨床癥狀。劉新紅等[30]給予治療組20 例肝郁脾虛型UC 患者痛瀉要方和美沙拉嗪治療,對照組20 例常規口服西藥。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有效率70.00%,治療組相比于對照組炎癥指標CRP,凝血相關指標PT、APTT、FBG、D-D 和焦慮、抑郁狀態得到了明顯改善。提示該方法可以通過降低疾病活動度、減輕血液高凝狀態、加快腸道屏障黏膜的修復來治療UC。蘇海燕等[31]對聯合組81 例UC 患者采用四神丸和理中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對照組81例給予美沙拉嗪治療,結果發現聯合組Th22、Th17、IgG、IgA 免疫指標,IL-22、IL-17、TNF-α炎癥指標,PCV、PV 血流動力學參數均低于對照組,腸道菌群改善優于對照組,提示該方法治療UC 的機制可能與抑制免疫、改善炎癥、調節腸道菌群有關,但高級循證依據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4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護理

UC 為難治性的慢性疾病,易復發、病程長、并發癥多,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研究[32-33]表明,臨床護理可明顯減輕患者腹痛、腹瀉的癥狀、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4.1 情志護理

UC 患者大多有神經過敏、焦慮、抑郁的表現,消極的心理狀態也會導致疾病的進展和復發[34]。段婷等[35]研究了150 例UC 患者心理健康調查問卷表,結果顯示與正常人相比,UC 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低。護理人員應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的程度,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以及預后和成功的案例,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開導患者,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研究[36-37]表明,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情志干預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和接受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此外,護理人員應多向患者灌輸正念減壓的思想,使患者通過自身的信念,釋放負性情緒,樹立良好的心態,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38]。

4.2 飲食護理

UC 患者的飲食與病情發作、反復密切相關,合理的飲食可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延長緩解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進展[39]。王小艷[40]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個性化的飲食指導可滿足患者營養平衡需求,提高患者食欲和生活質量。李曉鵬等[41]研究發現,個性化、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可以通過抑制促炎因子IL-10、TNF-α、IL-6 的生成,增加腸道有益菌的數量,優化PAB、ALB等營養指標來促進患者的康復。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進食環境,根據疾病的部位、程度和活動性,患者的年齡、生活方式和營養,以及治療的類型和患者對不同食物的耐受性,制定適合患者個體化的營養方案。指導患者保持正常、均衡的飲食習慣,易食少渣易消化清淡不油膩、低脂肪高蛋白食物,避免進食牛奶和乳制品、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減輕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的發展。此外,若患者腹瀉嚴重,推薦低脂低纖維飲食,慢性腹瀉可導致脫水和電解質及維生素的丟失,因此保證液體、電解質和維生素的充足是關鍵;當患者存在腸道狹窄的情況時,建議限制高纖維飲食;病情嚴重的患者應注意及時觀察患者的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必要時禁食給予腸外營養[42]。

4.3 對癥護理

4.3.1 疼痛護理:當患者出現疼痛癥狀時,護理人員首先應觀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和持續時間,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囑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來緩解疼痛,盡量避免高聲喧嘩消耗患者的體力,安撫患者緊張的情緒,盡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此外,當患者疼痛明顯時,遵醫囑予解痙藥如阿托品、山莨菪堿等,疼痛劇烈時,應及時上報,并并協助患者的日?;顒?。

4.3.2 腹瀉護理:腹瀉次數的多少與患者的病情密切相關,當患者出現腹瀉情況時,應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低渣高營養的食物,告知患者注意肛周皮膚衛生,便后用溫水清洗,防止肛周皮膚黏膜破潰。當患者需要保留灌腸治療時,囑患者檢查前排空膀胱以減輕腹壓和促進藥物的吸收,指導患者正確體位(左側臥位),藥液量(小于200 mL),手法輕柔,速度宜慢,灌腸后囑患者抬高臀部左側臥位30 min,使得藥物與腸壁充分吸收來提高療效[43]。同時,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有無皮膚干燥、彈性差等脫水征象,監測有無水以及電解質紊亂的現象。

4.4 生活方式護理

作息不規律、過度操勞、不注意個人衛生等不良生活習慣是UC 發病的主要影響因素[44]。馬衛平等[45]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復發率。規律的作息和合理的運動可以舒緩患者緊張的情緒,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減輕腸道的炎癥反應,延緩病情的進展。重型患者或處于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應臥床休息,輕型患者根據病情需要和自身愛好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適量運動,勞逸結合。此外,患者還應注意個人衛生,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部,防止腸道的交叉感染。

4.5 疾病相關知識及用藥護理

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與缺乏對疾病的合理認識以及用藥知識的匱乏有關。朱迎等[46]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患者有強烈的疾病知識學習需求,而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卻很少。因此,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疾病的性質、診斷-治療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是很有必要的。在使用藥物時,應向患者及家屬告知該藥物的臨床作用、使用方法、服用時間、以及副作用等,如美沙拉嗪片劑飯前1 h 服用,胃部不適和肝功能的異常是最常見的副作用;阿托品會誘發中毒性巨結腸;柳氮磺吡啶會引起惡心、嘔吐、皮疹以及白細胞減少,關節痛等不良反應;糖皮質激素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緩慢減量直至停藥,嚴禁突然減量而導致反跳現象的發生。此外,告知患者及家屬血便、黏液膿血便的區別,指導其識別早期UC 的臨床癥狀,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5 小結

中西醫在UC 的治療上各有所長,因此,臨床醫生應針對中醫、西醫治療的不同側重點,結合UC 不同階段的發病情況,尋找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契入點,規范化UC 的診療,探索中醫藥在預防和治療UC 方面的高級循證證據,將中西醫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具有中西醫特色的UC 診療模式。此外,UC 作為消化道疾病,飲食、心理和生活習慣等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通過臨床護理干預使得患者在飲食習慣、情緒管理、生活方式等多個層面上進行自我管控,從而更好的理解疾病的發展。此外,加強患者對藥物的掌握,有利于加深患者對疾病的理解,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疾病的康復。

本研究通過檢索相關文獻發現,在UC 的臨床護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如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結合中醫理論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技術運用較少;針對不同患者,采用個性化、辨證施護的比例偏低;延續性護理的宣傳推廣力度不足,導致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護理不能得到有效的延續,復發風險大;護理手段單一,缺乏綜合型的護理干預措施。因此,提高中醫特色護理、辨證施護在臨床護理中的比重,提倡延續性護理,強化各種護理措施間的銜接等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腸道炎癥護理
腸道臟了翻出來洗洗
70%的能量,號稱“腸道修復菌之王”的它,還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脯氨酰順反異構酶Pin 1和免疫炎癥
夏季謹防腸道傳染病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常做9件事腸道不會差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炎癥小體與腎臟炎癥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