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分高能:青年群體的彈幕觀影行為分析
——以《上海堡壘》為案例

2024-04-29 23:26萬怡可鄧永光
新聞傳播 2024年6期
關鍵詞:堡壘彈幕影視

萬怡可 楊 濱 李 茜 何 華 鄧永光

(1.蘇州城市學院城市治理與公共事務學院 江蘇 215104 2.蘇州大學教育學院 江蘇 215123)

彈幕指視頻播放時界面上動態呈現的實時評論,這些評論由文字、數字或符號組成,當大量評論密集而快速地飄過界面時,如同槍林彈雨形成的幕布一樣。青年群體通過彈幕提供的開放式公共表達空間,積極表現自我,參與社會互動,已成為互聯網文化的重要形態。彈幕承載了文本解讀和社交互動兩種功能,前者表現在彈幕和視頻之間,彈幕以視頻為原始素材,對視頻進行拆解、分析,幫助其他觀眾更好地理解視頻需求;后者表現在觀眾之間,彈幕通過對原視頻的解構、曲解和重構,使觀眾之間互相對話。相較于傳統的視頻觀看模式,彈幕和視頻形成了整體性的符號文本,彈幕用戶的共同價值在符號互動中不斷強化,并進行了復雜性的意義建構。

通過對彈幕內容進行文本分析,可以分析青年群體的行為動機和情感訴求,探究青年群體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觀念。如陳志娟和丁靚琦(2019)的研究發現,青年群體的偶像消費表現出狂歡化的情緒表達、游戲化的壓力宣泄和符號化的顯性行為模式。費芩芳和王壽銘總結出場域、識別擬集聚、參與、認同四個步驟的青年紅色網絡教育互動儀式。戰泓瑋和魏寶濤的研究發現,B 站中的青年群體形成了一種感性的新聞聯播和理性的自我認知。

網絡是催生新文化現象的溫床,隨著彈幕視頻文化的流行,部分低分影視作品卻在彈幕視頻網站受到追捧。如國產科幻片《上海堡壘》,在豆瓣網的平均評分為2.9 分,然而該作品在B 站上映后,卻收獲了極高的關注度,截至2022 年8 月,共得到900 萬次以上的播放量,彈幕總數達28 萬,成為少數視頻質量差卻引起高度討論的影視作品之一。對《上海堡壘》彈幕的分析,對探討青年群體彈幕行為的內在動機、心理訴求和價值期待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研究步驟

1.深度匯談

研究團隊分兩次在B 站上配合彈幕集體觀看《上海堡壘》,觀影間隔為15 天,每次觀影結束后進行深度匯談,對觀影過程中出現的彈幕內容進行類別化并命名,初步確定彈幕分析的編碼維度。

2.三角互證

通過Scrapy 爬蟲工具,依據彈幕權重抓取《上海堡壘》視頻下的彈幕200 條進行編碼分析,彈幕抓取時間為2022 年8 月1 日。由4 名本科生根據初步確定的彈幕分析維度對200 條彈幕進行分析歸納,通過研究者、資料和文獻的三角互證,最終確定彈幕的分析框架包括消費內容、自我表達和社會互動三個維度,并具體包括12 個子維度(見表1)。

3.編碼分析

在確定的彈幕分析框架基礎上,由4 名本科生對重新抓取的2000 條彈幕進行獨立編碼,將消費內容、自我表達和社會互動三個維度作為一級指標,將12 個子維度作為二級指標,將每個彈幕內容進行歸類后作為二級指標的節點,在所有編碼完成后進行一致性信度檢驗。

(二)信效度保證

由于彈幕內容具有生成性和自主性,彈幕使用者會根據自身的感知、需求或直覺隨意地發送彈幕,部分彈幕內容不能夠被歸類為12 個二級指標中,以不超過總彈幕數的5%作為飽和度檢驗指標,4 名編碼者未被分類的彈幕內容均未超過5%,滿足飽和度檢驗的標準。一致性信度檢驗的結果Cronbach's α系數為0.828,表明編碼結果具有較好的信度。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整體分析

從彈幕編碼的整體結果來看,在一級指標上,自我表達占比最高,占總彈幕的比重達66.01%,消費內容和社會互動分別為23.53%和9.64%,在二級指標上,排名前三的都屬于自我表達維度,分別為諷刺吐槽(28.66%)、自由聯想(12.59%)和自我獨白(11.99%),由此可見,《上海堡壘》的彈幕用戶行為更多地表現為自我表達。作為一種用戶生成媒介(UGM),國外研究指出消費內容、參與其中、生產新內容是用戶獲得滿足的三種基本途徑。國內學者更多地從使用與滿足理論出發,認為彈幕滿足了用戶的信息需求、娛樂需求和社交增強需求。本研究中得到的消費內容、自我表達和社會互動與用戶生成媒介的三個路徑一致,在使用與滿足理論上更多地表現為娛樂需求和社交增強需求。

巴赫金的狂歡理論和戈夫曼的擬劇理論也經常被研究者援以理論支持??駳g理論視角下,全民皆為平等自由參與的主體。彈幕突破了傳統媒體平臺的局限,觀眾可以主動創造彈幕與視頻、觀眾形成多元互動,如果將彈幕比喻為一個虛擬廣場,用戶皆為平等、自由、盡情地表達,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自我表達類別的彈幕占比最大的原因。在擬劇理論的視角下,前臺行為指個體按其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做出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后臺行為指個體為表演做準備、不為觀眾所關注的行為。在彈幕組成的虛擬廣場中,使用者的身份是匿名的,無需顧忌他人的評價,從而顛覆了前臺和后臺的界限,由于《上海堡壘》的作品質量較差,使得諷刺吐槽行為成為最主要的彈幕類型,彈幕的行為規范不再受前臺的約束,反而形成了純粹玩樂、嘩眾取寵式的行為取向。

(二)消費內容維度分析

在消費內容維度中,可具體分為分析劇本、質疑情節、重復臺詞、對話內容四個二級指標。由于《上海堡壘》的劇本、情節和演員演技等都存在很大缺陷,彈幕用戶會對劇本進行批評式分析,如“其實這個特攝片拍得挺有誠意的,就是劇情有點拉垮”“所以這是個三個主角拿槍消滅所有外星人的劇本”,同時質疑部分情節的合理性,如“口型都對不上真的笑死我了”“羅技X56 搖桿,太不嚴謹了”,分析劇本和質疑情節兩個二級指標反映的是彈幕用戶對影視內容的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表達了對影視作品的批評。重復臺詞和對話內容兩個指標則更為直接、感性地表達了對影視作品的批評,如重復臺詞表達對影視內容的嘲諷,“向我開炮”“《危機解除》”“《團隊精神》”,通過對話影視內容對影視作品進行調侃,“那您是修還是不修???”“回復:好好睡,晚安”。分析劇本和質疑情節兩個二級指標,反映了彈幕對傳統媒介的顛覆,彈幕賦予了觀眾與影視內容對話的平等權力,彈幕使用者可以通過分析劇本和質疑情節直接表達自己的觀影態度,也可以通過重復臺詞凝練影視畫面和對話影視內容達到調侃的目的,引起了其他觀影者的情感共鳴。

(三)自我表達維度分析

在自我表達維度中,可以具體分為自由聯想、諷刺吐槽、明褒實貶、諧音改裝、自我獨白五個二級指標。從彈幕內容來看,《上海堡壘》實則提供了一個虛擬廣場的背景,觀眾通過別出心裁的彈幕語言進行充分地自我表達,如在自由聯想型,彈幕用戶聯想經典影視形象表情達意,“馬奇諾防線是吧”“老子的意大利炮呢?”;諷刺吐槽型,彈幕用戶直接表達對影視作品的調侃,“靠,這個‘當年’笑死我了”“全員都是群演級別的演出”;明褒實貶型,彈幕用戶通過溢美之詞反諷影視作品,“名流青史”“恭喜你發現寶藏”;諧音改裝型,彈幕用戶將原中立的影視內容改裝為貶義的諧音文本,將“泡防御”改裝為“破防御”,將“灰鷹小隊”改裝為“婚姻小隊”;自我獨白型,彈幕用戶因自身堅持或放棄觀看影視作品進行自我情感表達,“我堅持不住了,我先走了,大家繼續”,“堅持到最后一秒,我是真男人”。相較于一般的語言表達,彈幕語言是由文字、數字或符號靈活組成的,因彈幕密集地飄過視頻界面時,在視頻前方停留的時間很短,為了快速地抓取觀眾的注意力,彈幕用戶總是設法提高彈幕的形象性、夸張性和情緒性以實現自我表達的目標。

(四)社會互動維度分析

在社會互動維度中,可以具體分為隊列彈幕、彈幕互動和高能預警三個二級指標。彈幕為青年提供了虛擬的社交互動空間,因共同興趣聚集的青年群體可以實現跨時空的交流,從而構筑了想象中的共同體,成為一種獨特的亞文化類型,如隊列彈幕,“哈哈哈哈哈哈”“淚目”,這些彈幕往往數十條同時呈現的,能夠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在彈幕觀影過程中,彈幕使用者還可以進行彈幕互動,如“前面那個說好真實的笑死我了”“老眼昏花給我整笑了”,這種在現實觀影中違背社會規范的行為,卻給彈幕觀影帶來了獨特的社會互動體驗。高能預警是彈幕互動的一種獨特形式,視頻是由若干畫面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組織的,彈幕數量在視頻中并不是隨時間線均勻分布的,而是隨著劇情的推進呈集散分布,在特定的人物、劇情和場景出現時,彈幕數量會集中爆發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高能預警行為則可以引導觀眾直達影視名場面,如“空降1.27.43”“前方高能”“開炮警告”,彈幕用戶在參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產生焦點關注,共享情感體驗,發展互動儀式,有利于實現群體身份認同。

三、總結與討論

(一)行為動機:純粹地追求快樂

大眾傳播游戲理論認為,存在一部分不具備信息傳播特質的傳播,傳播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目的,即給人帶來快樂。從《上海堡壘》的彈幕分析結果來看,自我表達是最主要的彈幕行為,彈幕用戶竭盡語言創造能力,或自由聯想,或諷刺吐槽,或明褒實貶,或諧音改裝,或自我獨白,其行為動機實際上是一種情緒的自我排解,是對日常生活中的緊張和壓抑心態的緩和。從“喪文化”到“內卷”再到“躺平”,網絡青年群體的亞文化趨于負面情緒,以《上海堡壘》為代表的低分影視作品成為了青年群體自我寬慰的精神場所。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個體的自我是本我和超我彼此妥協的結果,本我遵循享樂原則,注重人的本能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超我遵循道德原則,注重道德和規范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在現實生活中,本我和超我的對抗處于平衡狀態,在彈幕組成的虛擬廣場中表現為超我的約束力降低和本我的沖動性釋放,自我的表達偏向于本能需求的即時滿足。表現在彈幕內容上,青年群體通過叛逆化的語言風格和情緒化的情感表達,并非是為了表現對影視內容的批評,其行為動機在于追求純粹的快樂。

(二)心理訴求:更高層次的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當個體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后,會尋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如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青年群體的負面情緒具有時代性的特征,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青年群體的基本需要處于天然的滿足狀態,個體需要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才能達到心理的平衡狀態。然而,更高層次的需要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ヂ摼W技術看似拓展了青年群體的生活空間,但很容易導致青年群體的群體性孤獨,即身體鏈接和心靈隔離并存的情感狀態,通過彈幕構建的虛擬生活廣場,青年群體營造了虛擬的社交互動,如隊列彈幕、彈幕互動和高能預警,滿足了青年群體對歸屬和愛的心理訴求。在圍繞《上海堡壘》構建的彈幕虛擬廣場中,由于影視作品質量差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產生了愿意對《上海堡壘》發表批評意見的彈幕用戶共同體,彈幕之間的交流呈現出和諧性而非爭議性,形成了在彈幕和影視構建的共同符號基礎上的互相認同,滿足了青年群體對尊重的心理訴求。自我實現是人們追求實現自身潛能并使之完善化需要,在這種態度高度一致性的彈幕用戶群體中,青年群體如果能夠在消費影視內容時提出別出心裁的觀點,如通過分析劇本、質疑情節、重復臺詞、對話內容等方式創造彈幕文本,可以很容易得到其他彈幕用戶的肯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年群體對自我實現的心理訴求。

(三)價值期待:文化身份的認同

青年亞文化在互聯網新媒介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B 站最初是ACG 亞文化群體的聚集地,現已拓展到影視、娛樂、時尚等領域,呈現出年輕化、高活躍度、高黏性的群體特征。青年亞文化群體采取與主流文化“對抗”的方式,通過獨特的行為方式以區分“圈內人”和“圈外人”,在圈內,他們會通過表現對共同目標或興趣的支持尋找認同感,為自己尋找身份定位以期得到“圈內人”認可。圍繞《上海堡壘》開展的彈幕互動可以看作是青年亞文化群體的一種網絡實踐形式,在彈幕內容中,存在大量的獨特彈幕語言,如消費內容維度中,在原有的臺詞加上“《》”表示與原意相反,“《團隊精神》”實則諷刺主角團隊沒有團隊精神;在自我表達維度中,自由聯想的彈幕有著強烈的亞文化屬性,“圈外人”很難理解彈幕內涵;在社會互動維度中,“空降”“前方高能”等是彈幕互動的獨特儀式。青年群體基于共同興趣和價值追求,通過特有的彈幕語言,形成了較為封閉的亞文化圈層,創造性地表達自我的文化實踐。在文化價值多元的信息時代,彈幕通過探索和嵌入創新性的話語路徑,已成為青年群體凝聚價值共識和深化身份認同的有效路徑。

猜你喜歡
堡壘彈幕影視
彈幕
影視展
開心堡壘2
開心堡壘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開心堡壘
最后的堡壘T-84
HOLLOW COMFORT
“彈幕”防御大師
一大撥彈幕正在向你襲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