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氣周流”理論探討甲狀腺結節的辨治*

2024-04-30 18:56寧洲俊馬知遙吳麗麗秦靈靈劉銅華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周流癭病一氣

寧洲俊,馬知遙,劉 瑋,吳麗麗,秦靈靈,劉銅華**

(1.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北京 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研究所 北京 100029;3.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處 北京 100029)

甲狀腺結節是指甲狀腺腺體內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局灶性生長引起的離散病變,可被影像學檢查發現,且是一種能與周圍甲狀腺組織區分的占位病變[1]。甲狀腺結節常見于女性,大部分結節的性質為良性,惡性結節占比為5%-15%[2]。目前,并沒有某一個單一指標可以預測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較多研究均是采用甲狀腺超聲、TSH 水平及甲狀腺激素水平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3]。倘若發現惡變傾向的良性結節,西醫學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大部分甲狀腺切除術后存在喉返神經損傷、甲狀旁腺功能減低、術后惡心嘔吐及睡眠障礙等并發癥[4],易增加機體創傷[5],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學從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辨治此病,認為其屬于中醫學“癭病”“癭瘤”“石癭”等范疇,與氣血之機的變化息息相關。

“一氣周流”理論出自清代醫家黃元御所著的《四圣心源》云:“樞軸運動,清氣左旋,生而化火,濁氣右轉,降而化水……半升名木,半降名金”“四象輪旋,一年而周”?!耙粴庵芰鳌奔粗敢匀梭w內渾然一體的脾胃之氣為中心,全身各臟腑氣機流動如環無端、循環不休的生理狀態[6]。具體而言,“一氣”指“中氣”,中者土也,主萬物生長。脾土左升為肝,升于上為心;胃土右降為肺,降于下為腎。全身氣機以脾胃為樞紐,肝木肺金,左升右降,心火腎水,上下相濟,一身之氣流轉通達,臟腑功能才能如常,其中肝升肺降與全身氣血散布作用息息相關。因此,本文旨在立足“一氣周流”理論,探討“土虛氣郁,肝肺失調”在甲狀腺結節發展過程中的辨治,以期豐富甲狀腺結節的臨證治療。

1 “一氣周流”的理論溯源

“一氣周流”學說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哲學的“氣一元論”和《黃帝內經》的陰陽氣化理論?!皻庖辉摗睂儆谥袊糯軐W的范疇,闡釋“氣”乃構成宇宙萬物的本源,為世間萬物發生發展的原動力,具有升降彌散的特點[7],這成為了《黃帝內經》陰陽氣化理論的思想基礎?!端貑枴毭握撈吩疲骸疤斓睾蠚?,命之曰人”,指出人為秉持天地精氣相合的生靈,人與自然由此得以天人同構;同時,氣機變化維持人體各種基本的生命運動,包括氣血津液精的輸布、水谷精微的運化及精神情志的調節等[8],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篇》載“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己;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基于此理論背景,黃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中提出了“一氣周流”學說?!耙粴庵芰鳌崩碚撌翘烊讼鄳?、氣一元理論的高度凝結,認為“氣”為天人溝通之媒介,人體臟腑活動相聯皆賴于氣機循環周流。如《素問·禁刺論篇》中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里,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闡明人體臟腑的氣機升降是以脾升胃降為樞紐、肝升肺降為關鍵、心腎相交為根本[9-10],黃元御先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土樞四象,軸輪并運”的動態氣化模型。以中焦土氣為核心,灌溉四周,流于不同之處而成臟腑,化作各形即為津血精神,周氣流轉則五臟安和、氣血通調、精神內守,反之若一氣停滯,即氣機升降郁閉,中焦樞轉失運,陰陽失和,百病叢生。

2 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發展與“一氣周流”相關

2.1 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發展實為“一氣周流”中“土虛氣郁、肝肺失調”的過程

黃元御強調:“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紐,所謂土也”,即中土之氣為一身氣機流轉的樞紐,脾胃中軸升降如常,肝肺、心腎四維方能輪轉不休。脾胃失運,肝木不升,腎水下寒,肺金不降,心火上炎,四象為病。黃元御認為“四維之病,悉因于中氣”,中氣周流各臟,任何一個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又以六經氣郁為多見[11]。因此,甲狀腺結節病之本在虛,病之標在郁。

甲狀腺結節在中醫經典中無明確病名記載,但根據其癥狀與特點,當屬中醫“癭病”范疇?!肚f子·德允符》首次記載“癭”?!鞍`”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頸瘤,此闡明了癭病的病位在頸部?!锻饪普凇吩疲骸傲鲋Y,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碧崾景`病的病機多與氣滯、痰凝、血瘀相關。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癭瘤證治》將癭病分為“五癭”,即石癭、肉癭、筋瘤、血癭和氣癭,此據病因細分癭病類型,為后世醫家精準辨治癭病提供了理論依據。癭病始于氣滯,病因本于七情,七情不和責之脾土失運、肝肺失調?!端氖バ脑础ぬ烊私狻吩唬骸拔锴闃飞鴲航?。升為得位,降為失位……其實總土氣之回周而變化也?!奔雌咔榫壠鸬淖兓偛浑x中土脾胃的斡旋升降,因此癭病之本在脾土。肝主疏泄,調情志;肺主治節,朝百脈。黃元御曰“凡病之起,無不因于木氣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氣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氣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又云:“氣統于肺,血統于肝”,肝肺總領人體氣血變化,肝氣弗郁,肺金不降,則津停血滯,痰瘀互結,氣郁更甚,因此癭病之標在肝肺。綜上,脾土失運、肝肺失調為氣郁之伊始,癭病之病端。又有脾土運化乏力,若加嗜食肥甘厚膩,則痰濕釀生,加重氣血受阻,或見脾虛肝郁、肺氣不宣,脾土水濕間雜肝木之火,煉液為痰,循經上行壅于甲狀腺即為甲狀腺結節腫塊,阻礙肺氣宣發肅降,可見呼吸不暢,而氣滯痰凝合血瘀濕熱,年深日久,終成癌毒,發為甲狀腺癌。因此,防治甲狀腺結節的根本在于把握“一氣周流”中土虛氣郁、肝肺失調的過程,總以補脾行氣、肝肺同調為要。

2.2 “土虛氣郁、肝肺失調”與甲狀腺結節相關的現代認識

脾胃屬土,居于中焦,功專健運;大小二腸,處于下焦,分主傳導、受盛之功。脾胃化物于上,二腸傳糟粕于下,由此構成的脾胃腸道樞軸,共同完成人體的消化、吸收與排泄[12]。腸道菌群在大腸、小腸中寄居,是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能量供應[11,13],是脾胃發揮運化水谷、輸送人體精微功能的重要傳導媒介,這與脾主運化的功能一致,因此腸道菌群的作用可從脾胃中土的角度論述[14]。同時,腸道菌群的平衡穩態可直接反應脾胃的健運功能[15]?,F代研究發現,脾虛證大鼠的腸道菌群生物多樣性下降,經健脾藥物治療,可有效恢復菌群穩態[16]。Jovana提出“甲狀腺-腸道軸”,認為甲狀腺與腸道菌群之間關系密切,有數據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甲狀腺癌和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腸道菌群微生物豐度更高且組成不同,表明腸道菌群與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相關[17]。當腸道菌群紊亂時,多臟腑功能動態聯系介質中斷,人體能量供應及營養吸收受阻[14],可表現為脾胃之氣不足,碘吸收不良,甲狀腺類激素合成障礙[17],從而誘發甲狀腺結節,這與一氣周流中“中土致病”的發病理論相吻合。脾胃氣虛,中焦旋轉失調,精血生化無源,全身氣機阻滯,六經氣郁發為諸病。因此,土虛氣郁是甲狀腺結節發病惡變的重要病機。

肝木從左升發主藏血,象應青龍;肺金從右沉降主治氣,類似白虎,肝肺左右同調人體氣血,恰如龍虎回環之機,循循不休[18]。而甲狀腺處于肝肺二經的循行要地[19],同時作為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與人體氣血及情緒變化聯系緊密,因此肝肺升降失調是甲狀腺結節發病至惡變的關鍵病機。甲狀腺結節一般無臨床癥狀,當結節增大出現局部壓迫時,常提示惡性結節的發生,可出現聲音嘶啞、吞咽或呼吸困難、頸部疼痛水腫及激素紊亂相關的癥狀[20]。甲狀腺位于喉下部氣管上部的前側,吞咽時可隨喉上下移動,而喉乃肺之門戶,主司發音。甲狀腺結節病于肺之門戶處,其病變后期出現氣喘咳嗽、呼吸不暢之癥,實為肺氣不降的外在表現,肺金不降,肝木難升,左右氣機回環受阻,諸癥加重。此外,現代研究提示,焦慮抑郁狀態與甲狀腺功能相關,當患者處于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的交互影響時,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活躍度增高,甲狀腺軸功能受到抑制,T4 轉化T3 的過程受阻,從而導致低FT3 狀態[21]。南京內分泌科專家王建華教授提出,中醫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與甲狀腺激素的調節作用關系密切,兩者對情緒的調節均表現為雙向作用[22],如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發甲狀腺功能亢進時,臨床癥狀常出現急躁易怒、手抖亢奮、眼突及善饑多食等,反之甲狀腺功能減退時,患者常表現為抑郁淡漠、消瘦怕冷、心慌失眠及食欲下降等。甲狀腺與肝臟在生理病理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肝臟作為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代謝場所,參與甲狀腺激素的脫碘、轉運和清除,維持甲狀腺的正常生理功能[23],反之,甲狀腺激素可影響機體各個組織的功能狀態,調節肝細胞的基礎代謝率[24]。有臨床研究發現,甲亢患者肝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可高達37%-78%,而部分甲減患者也存在相當程度的肝功能指標異常[25-26]。由此可見,甲狀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肝肺二臟息息相關。因此,在甲狀腺結節的癥狀變化中,常提示醫家可從土虛氣郁、肝肺失調入手論治。

3 結合超聲,分期分型論治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超聲彈性成像對于甲狀腺結節的性質判斷具有重要意義,良性結節的內部回聲均勻、邊界清晰、無微小鈣化灶,多為囊性或囊實混合性;惡性結節的內部回聲不均、邊界不清、有微小鈣化灶甚可見砂礫體、血流阻力指數高,多為實性[27]。針對不同性質的甲狀腺結節,臨床診療應結合甲狀腺超聲成像結果,分期分型辨證治療[28]。

3.1 病初“土虛氣郁”,宜補宜散為法

甲狀腺囊性結節的病理生理過程主要表現為甲狀腺濾泡內膠質生成增多,囊腔粘稠度升高[29],結節質地柔軟,超聲常提示囊性結節,此與中醫學中“氣癭”“肉癭”的描述相符。歷代醫家多重視痰邪致病的作用,《丹溪心法》云:“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人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甲狀腺囊性結節為氣血交阻后津停成痰所致,痰凝愈久,氣郁化火愈甚,則痰質愈黏,故病理生理表現為甲狀腺濾泡膠質成分增多可相印證。黃元御認為太陰己土為脾主升,陽明戊土為胃主降,升降有權,陰陽相交,中氣出焉。脾主肌肉,若失健運,土氣不行,濕聚為痰,郁于肉里,發為肉瘤[30]?,F代人們生活飲食不節,或盲目節食瘦身,或嗜食生冷辛辣,傷及中焦,脾胃升降無權,太陰濕土當令,陽明燥金衰弱,痰濕膠結,使中氣不運,升降反作,中軸氣機失調,全身氣郁,津血推動乏力,形成痰瘀結塊,停于肝經頸部,發為甲狀腺結節,治宜補土散結。

此類甲狀腺結節患者多表現為頸前腫大,結節質韌,咽中常有異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神疲食少,納差便溏,面色萎黃,胸悶脘痞,舌淡,苔白滑,脈濡緩。脾為生痰之源,王旭教授倡導“從痰論治甲狀腺結節”,臨床多用健脾益氣祛濕類的中藥,重視通過調治脾胃、化痰散結來治療甲狀腺結節[31];唐漢均等認為脾虛生痰是甲狀腺結節的重要病機[32];陳悅等認為甲狀腺結節患者大多中焦脾胃不足,水濕運化失司,釀生痰濕,導致氣閉血瘀為病[33];王燦等以平消膠囊治療兼脾虛癥的甲狀腺結節患者,發現其可改善患者脾虛不運的表現,并通過調控IL-1β、IL-6 的表達,以達到消除結節的目的[34],可見現代醫家越來越重視土虛氣郁在甲狀腺結節發病中的作用。針對脾胃虛弱的癥狀,臨床可以應用黃芪、黨參、麥冬、五味子等益氣滋陰建中,參芪補氣,麥味養陰,使太陰脾土生化有力,陽明燥金化濕如常,以復中氣升降之序;或以茯苓、白術、澤瀉之品,一求瀉中土濕邪,二求健運脾胃,補而不滯。補土之外,勿忘行氣散結、化痰祛濕,治癭名方海藻玉壺湯及四海舒郁丸,方中均運用了大量破氣消積的藥物,如青皮、陳皮及木香一類,力求開郁散結,恢復全身氣機通暢,于此基礎上,再以海藻、昆布、半夏及獨活等化痰通絡,使痰消于無形,散痰于絡。癭病初期,病位尚淺,超聲常提示囊性結節,臨證中把握一氣周流中土虛氣郁的病機特點,治以補土散結為法,常效如桴鼓。

3.2 病中“肝肺失調”,金木同治為機

甲狀腺囊實混合性結節的病理形成機制可能為結節生長壓迫局部血管,血流不暢引發瘀血水腫,超聲常提示為囊實混合性結節[35]。針對此類結節,中醫認為其病機多為氣滯血瘀,夾雜痰凝[28],為氣血之機失調所致,而黃元御認為肝肺總領臟腑經絡氣血,故氣血之病責之肝肺,且《靈樞·經脈》云:“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頸前為肝經循行之處,肝主疏泄,疏泄不及,郁于經絡為病,甚可肝木橫逆犯土,致脾虛生痰,痰塊隨氣所到之處發為結節;《普濟方》:“肺胃經為邪氣所承,致經脈否澀,氣不宣通,結聚成癭”,闡明了癭病與肺胃經之間的聯系,當代醫家也多以肺胃主癭、宣肺解毒等治法辨治甲狀腺類疾病[36-37],足見從肝肺論治甲狀腺結節的重要性。黃元御認為肝木升發,須得腎水溫暖而生;肺金沉斂,此為心火清降而來,肝左肺右,脾己戊胃,左右旋轉,氣血生生不息。細究臨床辨治癭病的常用藥,多可從藥物歸經理論來理解肝肺同調的治療思想。其中善入肝肺二經的有常山、黃藥子等。常山,味苦、辛,性寒;歸肝、肺、心經,主胸中痰結,溫瘧。黃元御在《玉楸藥解》中如是記載常山:“吐痰瀉水,消脹除癭”,本品善入肝肺,辛開苦泄,辛以發散升浮,苦能斂陰降下,一升一降,能通能散,金木舒展,肺金得降,肝肺氣機得復,癭瘤自除?,F代藥理研究表明,常山具有消炎、抗腫瘤、抗瘧疾等生物活性[38],為其治療甲狀腺結節進一步提供了理論依據。黃藥子,性味苦寒;歸肝、肺經,主散結消癭,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兜门浔静荨费云洌骸皼鲅祷?,消癭解毒”,本品苦寒直折肝火,清肝力著,擅解血分熱毒,肝木清平,心火清降乃成肺金,如此肝肺升降有序,癭脹自消。黃藥子在臨床中常用以治療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等多種甲狀腺疾病,療效顯著[39]。著名內分泌科專家仝小林院士擅用黃藥子治療癭病,認為其為治療甲亢類疾病的“特效靶藥”[40],而現代研究也表明黃藥子具有消炎抑菌、抗腫瘤、抗氧化等作用[39]。值得注意的是,常山、黃藥子都有一定的肝腎毒性,不宜長期、大劑量口服,實際應用時,可輔以茵陳、赤芍、五味子等保肝藥,應用前后須檢測肝腎功能,防止藥物性肝腎損害[37,40]。癭病中期,常伴氣郁化火等病理表現,超聲提示甲狀腺囊實混合性結節,此時可從恢復肝肺氣機的角度入手,臨床隨癥加減理氣活血藥以治療。

3.3 病久“陰陽失衡成毒”,治標求本為要

甲狀腺實性結節多為結節鈣化而來,常伴微小鈣化灶的形成,超聲提示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血流信號豐富等,此時應高度懷疑甲狀腺結節癌前病變的可能[41],盡管臨床有時未能及時定性,但針對此類惡性潛能較大的結節,應盡早干預治療,中醫中藥在此方面具有整體論治、損傷性小的優勢。

“毒”,《說文解字》:“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此從文字釋義的層面闡述了毒的有害性及長期性,而癭病日久,氣血積聚,陽不外達,內郁化火,熬津煉液,邪熱膠結,形成微小鈣化灶,此乃機體內部病理產物,可謂內毒,一朝癌變,終成癌毒?!峨y經》曰:“積者,陰氣也”,癌瘤作為有形之物,為津液陰血等物得寒而凝結成痰瘀所致,故其體本屬于陰;然而甲狀腺結節微小鈣化灶本為邪熱煉液而結,伏火內郁,因此癌變后易轉移、易浸潤性生長,其體屬陰,其性屬陽,此為堅陰之下必有伏陽。黃元御認為氣中含陰陽,清氣浮升為陽,濁氣下降為陰,而癌瘤病灶實為陰陽二氣失調、處于異常的“陽動陰應、陽生陰長”的狀態所致[42],因此甲狀腺癌性結節由氣之陰陽升降失衡而來,治療之本在以藥物偏性糾正氣機陰陽失調,其標在化解癌毒。貴州省名老中醫陳慈煦先生善用消瘰丸加減治療甲狀腺類疾病,并常配以半夏治療甲狀腺癌[43],其中夏枯草-半夏的藥對應用體現了一氣周流中氣機陰陽平衡的治療思想。據古籍記載:“夏至一陰生”,冬夏二至為陰陽之氣極盛之時,冬至之后,天時漸長,陽氣漸盛,夏至之后,天時漸短,陰氣漸盛,而半夏應夏至而生,夏枯草應冬至而生,二者皆應天地陰陽交匯轉化之氣生長,故半夏味辛性溫發散為陽,夏枯草味苦性寒沉降為陰,二者合用名為“雙夏湯”,有調理陰陽、恢復氣機升降之意[44];又半夏歸脾、胃、肺經,夏枯草歸肝、脾、肺經,二者俱有祛痰散結之功,升降同調,兼理中焦及肝肺之效,體現了一氣周流中“土虛氣郁,肝肺同調”的核心思想,并可調理全身陰陽平衡,故為治療癭病之良藥。且臨床治療甲狀腺類疾病常入白花蛇舌草、鱉甲、穿山龍、半枝蓮及山慈菇之品,取消腫散結、破瘀化積、祛癌解毒之意。針對甲狀腺結節已癌變者,外化癌瘤陰結,內清癌瘤熱積;或未癌變者,攻堅化積,消瘤于未成之時,同時現代研究亦證明上述藥物有抗腫瘤、抑制癌細胞生長的藥理作用[43]。綜上,癭病日久,陰陽失衡成毒,超聲常提示微小鈣化灶病變,臨床可以夏枯草-半夏藥對為主藥糾正陰陽氣機失衡,配以白花蛇舌草、鱉甲、穿山龍、半枝蓮及山慈菇之品解毒祛毒,標本同治,共奏調理陰陽、恢復氣機、解毒祛毒之效。

4 醫案舉隅

溫某,女,39 歲,2022 年7 月10 日初診,主訴頸前不適1 月。查甲狀腺彈性B 超示右葉上極見2 個囊實混合回聲結節,大小19 mm×13 mm、12 mm×7 mm,形態規則,邊緣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內見點狀強回聲,以實性為主,CDFI:周邊可見明顯血流信號。較大結節彈性評分2 級。結論:甲狀腺右葉多發囊實混合性結節,請結合臨床。甲功及其他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颊咂剿匦愿駪n郁內向,體型消瘦,面色萎黃,易疲乏,善太息,時感胸悶、呼吸不暢,食欲不振,夜間入睡困難,小便黃,大便稀溏,月經期乳房脹痛,小腹墜痛,經量少,色黑?,F苔薄黃,舌暗紅邊有齒痕,脈細弦。西醫診斷:甲狀腺結節;中醫診斷:癭?。ㄆ⑻?,氣機郁痹,痰瘀互結證),治法:健脾化痰,苦辛開郁,祛瘀散結。處方:清半夏10 g,夏枯草15 g,黨參10 g,白術10 g,生黃芪15 g,紅花15 g,桃仁10 g,瓜蔞皮15 g,杏仁10 g,郁金10 g,柴胡10 g,青皮9 g,土貝母15 g,牡蠣30 g(先煎),黑玄參30 g,山慈菇6 g,白花蛇舌草30 g,黃藥子9 g,炙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囑患者適當運動,切忌動怒憂思。2022 年8 月29 日二診,訴頸前不適較前緩解,胸悶、呼吸不暢及經期不適癥狀緩解,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可。處方:上方去瓜蔞皮、杏仁,加佛手15 g,28 劑水煎服。2022 年9 月30 日三診,訴諸癥皆緩,效不更方,以原方制成丸藥繼服。2 個月后患者復查甲狀腺B 超示右葉上極較大結節大小為15 mm×9 mm,較前縮小,繼服丸藥。囑其心平氣和,飲食有節,定期復查甲狀腺彩超。

按語:患者為中年女性,平素體型瘦削,大便稀溏,為中焦脾虛濕盛之象,加之性格憂郁內向,人至中年,生活及工作壓力倍增,不良情緒難以紓解,導致肝郁氣結,肝木克土,痰濕內盛,故內有脾胃虛弱失運,脾氣不升胃氣不降;外環肝肺氣機升降反常,肝木郁滯肺金不宣,血津液精無以輸布,停滯為害,終致痰瘀互阻于頸,形成此囊實混合性結節。治宜健脾化痰,苦辛開郁,祛瘀散結。藥以半夏、夏枯草為核心藥對,取調理陰陽、恢復核心氣機升降之意,黨參、白術、黃芪之品健運中焦、運脾化濕,桃仁、紅花、青皮理氣活血化瘀,瓜蔞皮、杏仁、郁金、柴胡調肝理肺、苦辛開郁,土貝母、玄參、牡蠣方取消瘰丸之意,配以山慈菇加大祛痰軟堅之力,白花蛇舌草、黃藥子清熱解毒,阻止向癌癥轉化,全方共奏健脾益中、苦辛開郁、清熱解毒之功?;颊叨\時,胸悶及呼吸不暢等癥好轉,肺氣宣降如常,故去瓜蔞皮、杏仁,加以佛手增強疏肝解郁之效,爾后諸癥皆緩,效不更方,改服丸藥取峻藥緩圖之治。

5 結語

綜上所述,甲狀腺結節發病常與多種病因相關,本文基于“一氣周流”理論探討了甲狀腺結節的病機及治療方法,認為本病病機為中土虛衰,肝肺氣機失調,致津停為痰、血凝為瘀,痰瘀互結停于頸部形成甲狀腺結節,甚則病久入里,終成癌毒,發為甲狀腺癌,治宜健運中焦、散結消腫,調肝理肺、升木達郁,調理陰陽、清熱解毒。該理論從氣機升降出發探討甲狀腺結節病機及相關治法,旨在把握一氣周流的整體思想,使中氣恢復如常,木升肺降、左右龍虎回環相扣,則一氣流轉、諸癥自除。

猜你喜歡
周流癭病一氣
淺談中醫“五辨”思維在癭病診治中的運用
全真一氣湯治療中青年高血壓病驗案舉隅
黃元御“一氣周流”理論在針灸臨床中的應用
“一氣周流”理論與針灸補瀉手法思路探討
一氣周瑜(二)
一氣周瑜(一)
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有效中藥復方用藥規律研究
有關甲狀腺結節的中西醫診治研究進展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氣周流新釋
張娟教授治療癭病驗案一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