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作者

2024-05-01 13:22曹暢洲
花城 2024年2期
關鍵詞:斯坦納維奧人工智能

曹暢洲

最初,它是在作畫領域展露了可怕的頭角,直接改變了作畫工業的運作邏輯。人們不再親自拿起畫筆,只需要輸入恰當的關鍵詞,再從它自動生成的圖片庫中選取那張最滿意的,就能滿足一切商業或藝術的需求。經過無數次的迭代與算法更新,它現在已經得心應手,對抽象概念的藝術表達也不在話下。去年在墨爾本世界拍賣大會上的鎮館之作《嫉妒日》,不指涉任何具體形象,只有幾團不明所以的線條,卻制造了驚人的美學效果。當代藝術家只剩下了唯一的秘密——關鍵詞。后人窮盡所有可能的關鍵詞,都無法再現利弗莫爾先生當年的成果。利弗莫爾先生(Patrick Livermore)在12年前因義眼故障去世,將只屬于他的才華與關鍵詞一同送進了加拿大西部家鄉的火化爐。

作畫工業的革命使無數曾經靠手藝為生的美術人才面臨失業,他們固然可以運用自己的審美經驗繼續從事關鍵詞的設計與圖片庫的揀選工作,但沒過多久,人們發現就連這一工作也可以被代替。這批卡在時代交錯點上被棄置的人后來被稱為“無用的一代”(Useless Generation)。這個名稱所統攝的不只是美術從業者,音樂行業、文學行業、產品設計行業……所有那些曾被認為因其需要創造力而不可能被“它”代替的職業,最終都走向了同樣的結局。當時那些對此持樂觀態度的人忽略了一點:“它”代替創作者的方式并不是通過創作,而是量產。也許是最后一個以純粹肉身思考的人類思想家拉維貝奇(Levi Berg)在其著作中充分指出了這一點,正如其書名所概括的那樣:未來人類社會的運行模式將會走向“量產與揀選(Mass and Winnow)”——由“它”進行量產,人類成為且僅成為揀選者,“創造”的概念及其所暗示的神性也因此走向歷史的終結。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盡管拉維貝奇在牛津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但這本著作在當時幾乎毫無反響,其原因是當時大多數哲學工作者都把精力放在了揀選最近不斷涌出的人工著作(Artificial Work)中。當時人們討論的重點是,在這些“概念的空轉、語詞的打滑”之中,是否可能產生真正有意義的思想。以莎拉·米蘭(Sarah Milan)為首的南歐哲學團體的意見在當時獲得了主流青睞:就人類感知的方式而言,一切感官經驗都可被電磁信號與統計學規律轉化為數據,如此一來,我們所能知道的,并不比“它”更多。這個帶有休謨經驗主義色彩的論調或許直接促進了所有行業對人工智能的信任與接納。如果連哲學思考都可以代為操勞,又有什么領域有底氣對“它”說不呢?經過學界漫長的倫理學論爭,莎拉·米蘭成了第一個在人工著作基礎上形成文字成果并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她有一雙閃爍著琺瑯光澤的綠眼睛,生命中的最后兩年是在病床上度過的。她在遺作中暗示拉維貝奇曾經對她實施侵犯。那時距離拉維貝奇自殺已經過去了4年。即便人工智能已經遍布了人類社會,依舊無法考證過去的真相。

無論是莎拉·米蘭還是拉維貝奇,他們都屬于“無用的一代”中少有的不那么無用的人,以現在的眼光回看,甚至也被某些人稱為“英雄的一代”(Ulysses Generation)。第一款自適應閱讀器發布的時候,人們還為這種新奇的閱讀方式感到不便。但是,資本嗅到了它巨大的潛力。自其創始公司被帶有猶太血統的美國富商艾爾·斯坦納(Al Steiner)收購后,接連推出了面向七種人群的不同自適應閱讀器,這個商業戰略的提出和人群的維度區分策略來自斯坦納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Mid-Core”。這是全球首個試行無人運營的公司,從管理層到執行層都由人工智能完成,并由獨立運作的自修正系統保持其穩定性,向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行業咨詢。十五年后,“Mid-Core”宣告破產。艾爾·斯坦納手下的產業如此之多,甚至都沒時間為此眨一下眼睛。

現在市面上普遍流行的自適應閱讀器并不是斯坦納公司生產的,它們只是使用了斯坦納的算法。就像你已經習慣的那樣,只要在條件欄中填入任何你想看到的故事元素,它就能自動生成上千個故事,并且在概覽中一一表明它們的寫作風格、劇情梗概和人物特點。這上千個故事根據你過去的閱讀喜好依次排列,當然,你也可以通過腦機接口快速概覽。事實上,任何一個故事都值得閱讀。在迭代算法的運行下,閱讀器能夠在1秒內完成將近620萬次自我抗辯與修正。隨著人們不斷為它上傳文本與相應評價,它對文字的審美與使用在經歷若干版本后已經天衣無縫。也許它無法感受那些作品的閱讀體驗,但通過什么樣的文字排列方式可以形成如此藝術體驗、如何組合語詞可以助人抵達沉默的彼岸,對它來說輕而易舉。于是,當今世界再也沒有作者,只有寫下關鍵詞句的檢索者——也就是每一個“你”。艾爾·斯坦納的名言:“從今以后,文學依你而生。(Literature is born FROM you.)”

也有公共文本。在全球性的平臺上,你可以看到最受歡迎文本的榜單。同藝術畫作一樣,這些廣受好評的公共文本也是通過某些特定、神秘的關鍵詞生成。不同的是,這些文本僅僅作為模具(Pattern),供不同讀者進行個人化的再創作所用。你當然可以原封不動地閱讀原始文本,不過這樣的待遇一般只屬于那些純粹人類時代(Pure-man Era)的經典著作:《理想國》(The Republic)、《審判》(The Trial)、《災異的書寫》(The Writing of the Disaster)……如前所述,拉維貝奇的《量產與揀選》也許是那一時代的標志性終止符。

現今人們閱讀純粹人類時代的經典著作原本,多少帶有一種尚古心理與歷史好奇。這也是為什么拉維貝奇等人會被稱為“英雄的一代”。36年前,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將獎項頒給了一個團體——來自印度的阿什米塔·班索德(Ashmita Bansod)公司。該公司通過其專利算法,從成千上萬模具文本中檢索具有特定聯系的文本,將之收編統合,并再次生成,經多次迭代后形成完整作品。這些完整作品當然也可被視為新的模具,但已浮現出公司自身的文學風格,并受到諸多讀者好評。授獎辭稱其“極富洞見地和解了公共寫作與個人表達之間的內在沖突,為一種新的文學體例提供了屬于這個時代的完美范式”。但人們認為阿什米塔·班索德的算法建立在大量公共文本的基礎上,并不具有實質的著作權。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諾獎分別將獎項頒給了兩部模具文本本身,并由最終發布者上臺代領。人們依舊對此大為不滿,因為代領人在某種程度上仍然享受了不合法的個人榮耀。諾貝爾文學獎正是在這一年走到了歷史盡頭,宣布停止頒發?!拔膶W將以一種拒絕存在的方式在人類社會中永恒存在?!碑斪詈笠粚弥Z獎評委會主席帕德里奇亞·卡拉維奧(Patrizia Caraveo)如此宣布的時候,只有少數人體認到了其中的凄涼。他們自發地在《量產與揀選》的書目評論中發表懷念之辭,但并沒有多少人注意到。

阿什米塔·班索德公司獲得的榮譽盡管充滿爭議,其商業運作模式卻成為了當今文學市場的主流。不同于人們在自適應閱讀器中搜腸刮肚地思考關鍵詞,也不同于在公共平臺上按各種排列順序挑選作品,如今的書商們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維度。來自哥倫比亞的西尼斯特拉圖書公司(Sinistera Cor)每隔一個自然月便推出一套地理小說(Geography Fiction)匯編,匯總了該月以來呈現出新結構、新主題或新形式的地理小說模具文本;美國南部的阿卡德米公司(Academy Cor)則被稱為“哲學家的批發地”,旗下最受歡迎的人工哲人(Artificial Philosopher)“普拉塔(Plata)”在五年前的一場黑客襲擊中險些被篡思(Manithought);以人物傳記為主要領域的中國出版社“東方”第一個發布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艾爾·斯坦納傳》。此后,新版本的自適應閱讀器將新聞、社交媒體和可公開的全息錄影也納入其算法資料庫,同樣具備了生成傳記與歷史敘事的功能。但“東方”以其獨特算法出品的人物傳記依然有著一批忠實的擁躉。

33年前一個冬日的下午,前諾獎評委會主席帕德里奇亞·卡拉維奧正在瑞典的維納什堡私立醫院更換他的心臟。同往常一樣,他一從麻藥中蘇醒,便通過背誦詩歌來確認手術沒有發生意外:那顆鈦合金心臟隨著他的朗誦聲熱情而穩定地跳動著。當他披上大衣走出醫院的大門時,他看見風雪中有兩個越來越近的黑影。這就是著名的“卡拉維奧案”的開端。一個臉色陰沉的15歲南非少年穆巴迪卡(Mbadicka)聲稱帕德里奇亞·卡拉維奧在最后幾屆為諾貝爾文學獎所寫的授獎辭中大量引用了他在自適應閱讀器中生成的文本,并將后者告上了法庭。該案的結果便是出臺了《卡拉維奧法案》(The Caraveo Bill):它將所有文字作品的著作權相關概念全部刪除,標志著世界正式進入了只有作品而沒有作者(因為所有人都是作者)的時代,促進了公共閱讀平臺上的作品大量繁殖與再生產。各書商的匯編、剪輯與新模具文本的生產被歸入平臺合作運營開支下,底層支付結構發生了重大轉化?!犊ɡS奧法案》為當今全球文字產業的運行方式提供了根本性的合法依據,也為卡拉維奧本人免除了此案的指控。但這個結果并未澄清卡拉維奧的抄襲意圖。他多次在法庭上宣稱自己的所有公開作品都來源于純粹肉身思考,可惜這一說法并未因他的勝訴得到公認。他在隔年的新年之夜因心臟衰竭去世,在醫院預留的備用鈦合金心臟現藏于瑞典諾貝爾文學院博物館。

如今,《卡拉維奧法案》引起的風波早已過去,人們像適應每一個時代的新事物一樣適應了新的文字生產和使用方式。然而,正如人工哲人“鮑德里奧尼(Baudrillioni)”所言:“從古至今,文學最嚴峻的問題從來不在文學內部?!滨U德里奧尼在著述中列舉了25個文學產生的歷史要素,并通過演算與考據,認定文學存續的外部條件正在迅速湮沒。其中一例便是人們擁有了過于富裕的閑暇時間。從22世紀上半葉起,一些國家就已經不再使用“失業率”作為衡量貧困程度的主要指標,直到今天,情況甚至完全顛倒了:高就業率成為那些最為貧困地區的標志,因為那意味著人工智能尚未發達到能覆蓋絕大多數工作。但即便對于那里的居民,勞作也只占生活中一小部分的時間。鮑德里奧尼指出:“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類第一次徹底擺脫了勞作之苦,從而揭開了有死生命最可怕的本質:無聊(Boring)?!纱藥淼慕乖昱c恐懼,逼迫(Force)人們在一個刺激到下一個刺激間無法忍受任何等待?!滨U德里奧尼似乎是對的:體育競技、偶像崇拜、身體改造、全息交互和自由性交正在成為人們一天中的主要活動。虛擬偶像赫馬佛洛狄忒斯(Hermaphroditus)在3年前的全球聯演中匯集了全球63%的觀眾在線收看。這個數據在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高達驚人的82%。因為他們不被允許進行身體改造和自由性交。

赫馬佛洛狄忒斯是極少數受官方管控的虛擬偶像之一。與處理“卡拉維奧案”不同,相關國際組織在偶像版權問題上的態度相當強硬。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全球互聯,被嚴格管控的全球偶像無法被任何自定義全息設備生成。但除此以外,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方式自定義其私人偶像,并通過腦機接口和全息設備自由交互。在智能算法生成的故事模式與偶像們的措辭風格中,文學被無聲無息地內化。也許這預示著純粹文學時代(PureLiterature Era)如同純粹人類時代一樣,即將進入歷史的革命性轉化。普拉塔曾以它的“新理型(Post-idea)”與“新上帝(PostGod)”學說對此做出批判,但已沒有多少說服力。在從“篡思”事件中搶救回來后,普拉塔如同一個生了病的老人,不可思議地失去了智力上的活性。

普拉塔與鮑德里奧尼的論戰本身恰恰解釋了純粹文學的根基危機。這樣的論戰在全體人工哲人集體內每天都進行成千上萬次。它們相互迭代思想、循環進步,將階段性思想結論提供給任何提出需求的技術行業,并由主管決策的人工智能進行揀選,如此完成了思想與科技的統一并進。當人們一旦發現,無論怎么去思想,都不如等待思想的結論,乃至思想的應用成果時,對文學的興趣就可以完全被轉化為更具娛樂性的方式?!拔膶W被自身的題中之義所戰勝?!滨U德里奧尼說,“無論文學本身有什么永恒(Solid)的價值與美感,自從《卡拉維奧法案》使文學失去作者開始,結局就已經注定。剩余的外部條件,無非是在日歷上挑選一個連讀者也失去的日期”。

對于人工哲人們暫時取得的共識而言,現實社會的發展也許顯得有些緩慢。根據各大自適應閱讀器廠商的統計數據,人們每月的平均閱讀時間、閱讀作品數目、模版文本的采用總量以及全球書商發布作品的總數等各項指標在過去的五年中未見有明顯的下降趨勢。然而,中歐聯營的行業資訊公司COYG仍判斷,鮑德里奧尼所預言的“純粹文學末日”將在25至30年后到來。其所依據的主要指標之一是閱讀器自適應程度的加深,即:在最粗略的意義上,人們正在將所有文本轉化為越來越通俗的語言閱讀。這意味著人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正在日益下降。據統計,人們如今日??陬^使用的語句平均長度較二十年前縮短了12%,高頻詞匯量減少了15%,在書面用語方面,這兩項數據下降得更為嚴重。少數不得不使用長文與長句的場合中,人工智能足以完成所有任務。如今,音樂、影像、電磁腦機交感發展迅速,僅靠通過文字才能傳達的信息正日益減少。阿什米塔·班索德公司在獲得諾獎后不久,與印度南部的影像公司“拉美什(Ramesh)”合作,將《梨俱吠陀》轉化為全息影像,引發南亞次大陸的集體轟動。該《梨俱吠陀》并非僅將其中的神話故事予以影像再現,大部分時間里,人們看到的是大量神秘、抽象、難解的畫面,聽聞的是無從辨向的凌空聲響,經由腦機接口提供的精心設計的通感中,人們得以領會神曲最表面的含義與最深奧的精華。盡管它在發布后的初期一度引發地區暴亂,隨著國內各宗教紛紛推出同樣形式的全息影像,印度每年因宗教原因引起的犯罪數量很快開始逐年遞減。

經由人類書庫與影像公司聯合制作的各教“全息教義”現已在全球通行。人工哲人的注疏與釋經定期為之加入更新部分。幾年后人們發現,那些從未接觸過文字教義的孩子,也可從這難以言喻的“全息教義”中得到所有教徒應該記住的知識與基礎,并獲得無法言傳的通靈體驗。這似乎表明,對于超驗體驗的獲得與思考,文字也許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甚至不是最好的方式——盡管在過去的歷史中,由于技術原因,人類不得不采用這僅有的方案。這一點對藝術也至關重要。如今,通過不同行業的人工智能協同合作,音樂、繪畫、文字、影像、戲劇、建筑、裝置藝術、游戲藝術等種種傳統藝術門類提供了令人目不暇接的作品。人們自身的藝術表達則集中在了以私人愛好為起點的行為藝術上:栽種植物、觀察天象、在全息影像中為所欲為,或者收集純粹人類時期的近視眼鏡,也許不久之后,閱讀純粹文學作品也將進入此列。

人們始終在爭論眼下是不是一個更好的時代。在不同的階段,人們通過不同方式詢問人工哲人,期待得到一些讓自己滿意的答案。人們是如此相信它。人們相信人工哲人給出的思想成果,相信人工學者做出的歷史考證,相信人工科學家和人工工程師聯合生產出的技術產品,相信人工政客推進的社會改革,相信人工法官敲定的最終判決,相信人工醫生建議的任何一項手術,無論它聽上去多么難以置信。這些相信無可指摘,人工智能值得人們如此信賴。因為這意味著拉維貝奇所構想的“量產與揀選”中,“揀選”最終也實現了人工智能化。正如你后來讀到過的,量產與揀選的社會發展模式,正在轉變為“等待與承受”。就像純粹人類時期的思想家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所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個真正“等待與無用的民族”。人工智能代替了神與自然,為人類奉獻所有的禮物。除了等待與享用,人們似乎什么都不需要,也什么都做不了。作為一種絕對自由的敞開,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可以被打上好或壞的標簽。就像你常常想起的那則《艾爾·斯坦納傳》中的故事:

富可敵國的艾爾·斯坦納在無人運營的人工智能公司體系的幫助下,成了也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既富有又閑暇的人。在這真正的閑暇之中,這個有著猶太血統的美國人想到了一件令他振奮的消遣方式。那年代,身體改造還未如此盛行,艾爾·斯坦納從全球各地搜羅帶有日耳曼血統的純粹人類,將其軟禁于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中的一座私人島嶼。正是在這座島嶼上,艾爾·斯坦納被其中一個血統最為純正的妓眷咬斷了舌頭。也許是想以純粹肉身體驗這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的一刻,艾爾·斯坦納在進入她的寢室前卸下了周身所有智能防護設備和警報系統。而這一危險的快感最終為他帶來了死亡。斷了舌頭的艾爾·斯坦納跌翻在地,舌根不斷噴涌著鮮血。在意識即將模糊的時候,他忽然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稀里糊涂地說了句什么。雖然已經無法驗證,而且顯然不合情理,但那個妓眷后來言之鑿鑿,說她聽清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富豪在他不堪的生命中所說的最后一句話:

“他媽的,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改變?!?/p>

Cyclops自適應閱讀器19.2.01版

責任編輯 許陽莎

猜你喜歡
斯坦納維奧人工智能
歐拉線的逆斯坦納點性質初探
2019:人工智能
斯坦納定理的證明及應用
人工智能與就業
奇了!機器人也炒了魷魚
數讀人工智能
Faster Approximation for Rectilinear Bottleneck Steiner Tree Problem
下一幕,人工智能!
舒曼鋼琴攜斯坦納亮相2014美國NAMM展覽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