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對農作物種植的作用

2024-05-02 10:18畢敬
河北農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作物降水天氣

□文/畢敬

氣候變化導致降水分布和季節性變化,具有不確定性特征,給農作物種植帶來挑戰。尤其是農作物種植,需要充足的水資源灌溉。在干旱或水資源緊缺地區,農作物產量、質量均無法滿足基本要求。為防止極端天氣事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技術人員應通過調節降水、溫度和其他氣象因素,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使農作物產量增加。

一、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作用分析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對農作物種植有不同的作用。云降水物理是通過改變云內的物理過程,促使云中水汽凝結成水滴或冰晶,最終降落為降水。該技術主要應用于干旱地區或缺水地區的農作物灌溉補水,可通過人工方式誘導云形成和增加降水,為農作物生長提供額外的水源,滿足農作物的灌溉需求,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

人工影響天氣是通過人為干預大氣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改變天氣模式和降水分布。這種技術主要應用于天氣調控和災害防范,技術人員通過調整大氣中的濕度、溫度、氣流等因素,影響降水的時機、強度和分布,從而對農作物種植產生影響。例如,在干旱地區或降雨不足的季節,適時引發人工降雨,為農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作物種植的水分供應和生長環境。在實際應用中,各技術需要謹慎應用,考慮到環境、生態和社會因素的綜合影響,需要科學評估和監測,確保技術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同時保護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

二、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具體應用

(一)人工防雹技術

我國北方種植的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均經常受到冰雹的影響,導致農作物減產或者絕收。單體雹云、傳播雹云是冰雹產生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10月、11月農作物收割時期,雹子的破壞性比較大?;谌斯び绊懱鞖饧夹g的影響,技術人員通過對環境的監測,預報是否會產生冰雹,并采用人工防雹技術,減少雹災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人工防雹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改變云中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干擾冰雹形成過程,減少或阻止冰雹的降落。政府及相關部門可使用云霧化劑控制。云霧化劑是一種促使云中水汽凝結成小雨滴的化學物質。技術人員通過釋放云霧化劑到云中,適當增加云中的凝結核數量,使水汽更容易凝結成雨滴,抑制冰雹形成。此外,通過發射火箭,也可將云霧化劑或冰核劑送入云層中?;鸺l射時產生的氣流和沖擊波也會對云中的物理過程產生影響,進一步干擾冰雹的形成。例如,甘肅省通過釋放云霧化劑或發射火箭,人工誘導云中的水汽凝結成小雨滴,使冰雹形成的條件變差,減少冰雹的發生[2]。

(二)人工降雨技術

在農業種植中,利用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適時引發人工降雨,能夠為農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這種技術主要應用于干旱地區或降雨不足的季節,幫助解決農作物的灌溉需求。相關部門通過人工降雨,提供穩定的降水量,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例如,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地區是中國的干旱地區之一。為了改善當地的農作物生長環境,中國開展了云種植項目,通過人工誘導云形成和增加降水,為草原提供額外的水源,促進牧草的生長和草原的恢復。四川省雅安市是一個多山地區,降水分布不均勻。為了解決農作物灌溉和水資源問題,該地區實施了人工影響天氣項目。通過人工調控降雨時間和強度,提高了農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以玉米為例,不同的生長周期對水分的要求不同,在玉米出苗期至拔節期,需水量在16%左右,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應控制在60%左右,可以促進玉米的快速生長。在拔節期至灌漿期,玉米對水分含量的要求增加,田間持水量應控制在75%左右,成熟期則需要全生長周期25%左右的水分灌溉。不同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應用過程中,應結合農作物的區域性分布狀況以及農作物在不同階段的需水量,采用適宜的人工降雨技術,以確保水量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的基本要求。

(三)病蟲害防治技術

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一個潛在應用是通過調控降雨模式和溫度分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該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人工調節降雨和溫度,改變病蟲害發生和傳播的環境條件,從而減少其危害。在病蟲害防治中,主要通過調節溫度、調節降雨的方式,為農作物種植中病蟲害的防治提供依據。例如,通過人工影響天氣技術、云種植或人工增雨,可以調節降雨量和降雨分布。在農作物生長階段,適量的降雨可以洗刷病蟲害的卵、幼蟲或孢子,減少其數量和傳播速度。通過調節大氣中的濕度和溫度,可影響病蟲害的生命周期和傳播速度。適宜的溫度條件有助于抑制某些病蟲害的繁殖和生長。

需要注意的是,病蟲害防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種因素的綜合管理,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技術,要綜合考慮環境、生態和社會因素,以保護生態平衡和農業可持續發展[3]。

(四)種植結構優化

不同作物對水分需求有所不同,通過合理調控降水,可以使不同作物得到適宜的水分供應,從而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同時,不同作物對溫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過合理調節溫度,可為不同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此外,某些病蟲害在特定的降雨和溫度條件下容易發生和傳播。通過調節降雨和溫度,可改變病蟲害發生和傳播的環境條件,從而減少其危害,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在農作物種植結構優化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降水調控、溫度調節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通過合理調節降水和溫度,可以為不同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農作物的質量。

三、結論

綜上所述,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在農作物種植中的應用能夠起到提升農作物生長效率的作用。然而,在應用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時,應注重農作物生長條件的綜合監測,以合適的劑量,彌補種植中水分和溫度的不足,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綜合控制。目前,我國各地區也在積極推進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應用,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猜你喜歡
農作物降水天氣
土壤污染與農作物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黑龍江省玉米生長季自然降水與有效降水對比分析
天氣冷了,就容易抑郁嗎?
誰是天氣之子
盛暑天氣,覓得書中一味涼
Weather(天氣)
為什么南極降水很少卻有很厚的冰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