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淺析

2024-05-02 10:18劉濱馬書強王飛王偉
河北農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凈化系統苗種水產品

□文/劉濱 馬書強 王飛 王偉

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是利用不同水生生物之間具有的優勢互補特點,通過合理地搭配養殖品種,減少對人工藥物的使用頻率,提高水產品抗病能力,提升從業者經濟利益,從而實現養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最小化,因此,此項技術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良性發展。

一、技術分析

(一)科學選擇苗種。開展水產生態養殖,選擇苗種時要注重整個水體環境的適應性及品種之間的依存共生關系[1]。首先,根據當地環境,因地制宜確定好水產養殖品種,同時要合理搭配相適宜的品類,發揮品種之間互利的生物學關系,確保整個水體生態環境穩定、有序;其次,科學選擇苗種,選擇苗種時觀察苗種體表,選擇完整、無炎癥、規格均勻的苗種,同時苗種要具有一定的抗逆流能力,說明苗種健康,有活力。

(二)保持水體環境。水產生態養殖對水質有比較高的要求,水質的變化直接影響水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因此,養殖戶要注意幾點:一是有效調控水質環境,時常關注水質變化,確保水質時刻處于良好狀態。二是要做好監測工作,定期運用簡易監測方法對水體環境進行數據搜集和整理,并做好預警和處置等工作。三是要做好對水體環境的管護工作,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維護、清理,保證水體環境清潔[2]。

(三)飼料選用和投放。實現綠色生態養殖,要做好飼料的選擇與投喂工作。1.按照水產品對飼料品種的喜好程度和營養物質含量等,選擇合適的飼料產品。2.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膨化浮性飼料。3.在投放飼料時,要科學制定投放計劃,合理安排投放的次數及喂食時間,減少剩余飼料,防止飼料大量積存污染水體環境。4.養殖期間,要密切觀察苗種生長狀況和監測周圍水質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飼料的種類和數量,為苗種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四)疾病防治?;祓B和共生模式是水產品疾病防治的有效途徑之一。共生模式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增加水體溶氧,來增強水產品抗病能力。同時光合作用促進浮游生物生長,浮游生物分解水生動物糞便等有害物質,從而減少廢物排放,有效抑制細菌和疾病的發生?;祓B模式是在同一環境下養殖不會相互吞食,食性上有所不同的多種水產品,通過生物之間的生態互補作用建立起多物種生態平衡體系,同時利用不同生物攝食殘餌、糞便和殘留在池塘底部的有機物,有效減少池塘污染物聚集,凈化水質,起到生態預防疾病效果。例如,魚與蝦混養。前面講述的兩種生態養殖模式有時并不能完全規避病害問題,因此,使用防治藥物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要嚴格選用國家批準備案的中草藥添加劑和生物制劑。比如:三黃散、六位地黃散、光合細菌等微生態添加劑。這樣既能解決抗生素超標、病原菌抗藥性等問題,又能穩定水產品腸道菌群的生態環境??傊?,生態養殖技術中的病害防治方式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疾病,還可以提升水產品質量,降低養殖成本,是水產養殖的首選技術[3]。

二、技術的應用

(一)循環水養殖技術。循環水養殖技術是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的有效方法。這種循環水模式通常被廣泛應用于水資源缺乏或水資源污染較重的區域,實現水體循環利用的關鍵技術是養殖水體凈化[4],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建立功能系統完備的生態系統,利用喜濕植物和水生植物構建人工浮島,改善水體富營養化。通過這些植物的生物作用,吸收水中磷、氮等,同時吸附水中的懸浮物及藻類,達到提高水體透明度的效果。第二種是利用自然資源,建立以河道、土塘、淺水池為主體的凈化循環水模式,分三級凈化系統。一級凈化系統是在河道、養殖尾水區種植花生、真菌眼蓮等植物同時放養貝類魚類等,水源水、尾水被植物、微生物、底棲生物等凈化,形成沉淀區。二級凈化系統是在具備一定面積的土塘種植多樣化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水生植物覆蓋面積要達到水面的30%~40%,通過一級凈化系統凈化后水源經溢流壩流入二級凈化系統,污染物進一步被水生動植物吸收利用,形成生態凈化區。三級凈化系統是利用淺水池通過暴曬增氧、沉淀增加透明度,同時定期潑灑水質調節劑,一般為3~5 千克/畝,使其達到漁業用水標準,形成曝氣區。

(二)池塘環境生態改良技術。池塘環境生態改良技術在凈化水環境的同時又能滿足水產品日常所需的營養物質,完成池塘生態的自我調控。一種模式是,池塘底部生態修復。選擇生產閑季,排干池塘水晾曬池底,通過日曬和冰凍促進有機物質分解或者是使用機械進行清塘挖淤,防止池底老化。還可以在池塘中移植底棲生物,可以大量攝食池塘中糞便和殘餌,從而減緩池底有機物聚集。另一種模式是池塘水質生物修復。選取適宜本地水源特點的水生性植物栽培在水中,利用水生植物根系生長較為發達,在生長過程中會自動吸收所需要營養物質特點,把養殖水源中的富營養物質進行有效吸收,達到生物降解等作用,從而減少水污染以及富營養化對水產品產生的不利影響[5]?;蛲ㄟ^加入適量的微生物制劑,如光合細菌等,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體代謝能力,分解并除去水體中的有害物質,促進水體修復。

(三)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池塘立體生態養殖技術是應用生態學原理,將不同水產品種放在同一池塘中進行立體化、多品種養殖技術,是利用不同生物既能共享餌料又不互相殘殺特點,實施混合養殖,形成優勢互補、循環利用的新型養殖模式。通過構建多品種共生的生態系統,增大了養殖密度、降低了養殖成本,同時減少環境污染。以魚、蝦、貝、海蜇為例:一是池塘上、中、下層水體空間都可以利用,養殖密度和種類得到提高,綜合產量和效益有了保障。二是魚、蝦來回游動增強了水體活力的同時,它的糞便、殘餌可以促進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為海蜇和貝類提供了餌料,貝類在濾食浮游植物時也會濾食掉水中的有害物質,如:有機碎屑、有害細菌等,在水質得到了凈化的同時養殖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三是每天要觀察池塘中生物生長情況,定期利用微生物制劑和有益菌等調節池塘水質。同時在不影響水產品主體品類的前提下,放養無害的腐食性生物,確保各類廢物得到及時有效地清理,從而保持水體生態環境的穩定[6]。

三、結語

生態養殖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重要方向,因此我國水產養殖從業者應當進一步提高生態養殖技術,規范養殖標準流程,完善宣傳和管理工作,鞏固提升水產生態養殖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為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猜你喜歡
凈化系統苗種水產品
雜交翹嘴魴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關鍵技術
冰島2020年水產品捕撈量102.1萬噸
多數水產品價格小幅下跌
春季苗種放養與管理“五六七”
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行情
汽車空氣質量智能檢測凈化系統
基于單片機的室內空氣凈化系統
泥鰍苗種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高爐煤氣凈化系統發展前沿技術簡況
廣東沿海馴養條石鯛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種生物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